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3年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发病率调查
1
作者 朱丹 王丹 +1 位作者 王晓颖 邹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POP)发生情况,为加强目标人群POP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2023年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数据,对所有手术患者(包括微创介入手术)PO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01例手...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POP)发生情况,为加强目标人群POP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2023年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数据,对所有手术患者(包括微创介入手术)PO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01例手术后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0.30%。男性POP发病率高于女性(0.48%VS 0.15%),≥65岁人群POP发病率高于<65岁人群(0.58%VS 0.17%),择期手术POP发病率高于急诊手术(0.35%VS 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1例POP患者术后至发生POP的时间为6(4,10)d,急诊手术患者发生POP时间晚于择期手术[7(4,11)d VS 6(3,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5.84%)、心外科(4.01%)、胸外科(1.92%)、腹部外科(0.74%)和微创介入(0.17%)。神经外科急诊手术POP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9.71%VS 2.14%),而心外科、胸外科择期手术POP发病率均高于急诊手术(分别为5.09%VS 2.93%、2.46%VS 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1例POP患者共检出675株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20株,77.04%);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铜绿假单胞菌(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肺炎克雷伯菌(104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7株)。结论在围手术期感染防控中,POP防控的重点手术人群应为男性和≥65岁人群,重点科室应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腹部外科;微创手术亦有POP风险,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肺炎 围手术期 手术后感染 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 P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不同来源新生儿细菌主动筛查结果分析
2
作者 朱丹 王丹 +1 位作者 夏敏 邹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病房不同来源新生儿细菌主动筛查结果,为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新生儿病房2017—2023年所有新生儿入院时主动筛查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产科入院及社区入院新生儿细菌检出变...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病房不同来源新生儿细菌主动筛查结果,为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新生儿病房2017—2023年所有新生儿入院时主动筛查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产科入院及社区入院新生儿细菌检出变化。结果2017—2023年入院新生儿共有4265例,其中产科来源3339例(产科来源组)、社区来源926例(社区来源组),主动筛查分别有490、572例新生儿检出细菌。产科来源组新生儿细菌检出率低于社区来源组(14.68%VS 61.77%,P<0.001);社区来源组新生儿咽部、脐部细菌检出率均高于产科来源组(均P<0.001);产科来源组、社区来源组新生儿脐部细菌检出率均高于咽部(均P<0.001)。共检出菌株1348株,产科来源组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于社区来源组(均P<0.05),产科来源组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低于社区来源组(均P<0.05)。66例新生儿检出多重耐药菌(MDRO),其中产科来源组14例,社区来源组52例;63例新生儿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社区来源组新生儿MDRO和MRSA检出率均高于产科来源组(均P<0.001);是社区来源组新生儿脐部MDRO检出率高于咽部(P<0.001)。结论产科来源组新生儿检出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社区来源组新生儿检出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MDRO以MRSA为主,应加强对社区入院新生儿的细菌筛查,预防和控制MDRO尤其社区获得性MRSA在新生儿病房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多重耐药菌 社区获得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主动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病房患者入院时细菌主动筛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丹 王丹 +1 位作者 夏敏 邹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入院时咽、脐部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为新生儿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新生儿病房2017—2022年3 639例新生儿入院主动筛查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2017—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三年和2020—2022年新型... 目的 了解新生儿入院时咽、脐部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为新生儿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新生儿病房2017—2022年3 639例新生儿入院主动筛查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2017—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三年和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三年的细菌检出变化。结果 2017—2022年共调查新生儿3 639例,914例新生儿检出细菌1 152株,排名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前后三年前三位细菌排名不同,脐部细菌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咽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重耐药菌检出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71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三年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阳性率较前三年降低(分别为2.79%VS 4.76%、0.63%VS 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三年脐部MRSA阳性率(2.25%)高于咽部(0.38%);脐部MRSA阳性率疫情三年(0.61%)较前三年降低(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疫情三年新生儿病房住院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89%,低于前三年的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新生儿入院筛查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脐部MRSA检出阳性率较疫情前降低,可能与疫情期间医院内外全民公共卫生行为意识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主动筛查 MRSA 新冠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杨帆 田芳 +3 位作者 裴澄 李娟 李勇 邵毅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64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规栓组和交联栓组,每组各8只(16眼)兔。正常组兔不予处理,模型组兔仅构建中重度干眼模型不予治疗,常... 目的探讨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64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规栓组和交联栓组,每组各8只(16眼)兔。正常组兔不予处理,模型组兔仅构建中重度干眼模型不予治疗,常规栓组和交联栓组兔建模后分别植入角膜基质透镜泪道常规栓和交联栓。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 d、1周、2周和4周对实验兔泪膜功能进行检查,包括泪液分泌量(SI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测量。于干预后4周时收集各组兔角膜,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变化。将未经交联和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分别置于1 g·L^(-1)Ⅰ型胶原酶液中观察透镜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交联栓组兔干预后2周和4周SIT、BUT和TMH均明显升高,常规栓组兔干预后4周SIT、BUT和TMH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后4周,交联栓组兔角膜染色情况好于常规栓组及模型组。HE染色结果显示,交联栓组兔角膜上皮厚度基本正常,上皮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基底层可见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层。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溶解的时间比未交联的角膜基质透镜溶解时间显著增加。结论紫外线A-核黄素胶原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相较于角膜基质透镜泪道常规栓对兔干眼模型有更稳定的治疗作用,有望为临床干眼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A-核黄素胶原交联 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 干眼 泪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差异DNA甲基化谱研究
5
作者 冀君华 杨敏 +5 位作者 蒋艳 杨庭显 马晓静 尹启超 尹红卫 冀林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使用简化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对参考基因,将富集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取差异富集区域,差异富集区域取交集,将富集区域关联到基因,并根据组间富集区域富集样本个数差异筛选组间差异的甲基化富集区域,针对差异关联基因集进行GO、KEGG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藏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17152个,<-25%的位点共15558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RP3-399L15.3、ZNF621、RP11-394A14.2和SLC39A10。两组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注释中差异最显著的通路为血清素能突触。汉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2687个,<-25%的位点共2602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NAA25、CORO2B、PDC、ZNF853和MLLT10。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信号通路为谷氨酸能突触、Rap1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和胆碱能突触。HAP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位点>25%的位点共3895个,<-25%的位点共3969个。两组甲基化差值最大的能达到78.1%,而最小为-42.6%,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ARSJ、CTNNA3、SLC39A10和SWAP70。差异基因最为显著的通路为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结论:HAPC的发生可能与DNA甲基化异常变化有关,甲基化位点可能对HAPC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心肺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彩霞 徐典 +3 位作者 吴爽 刘琨 巩超 陈莲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5,共5页
单肺通气(OLV)技术可在胸外科手术中更好地控制通气,实现更有效的肺隔离,是胸外科手术中重要的麻醉管理技术。OLV作为机械通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响正常的肺通气和血流动力学,为麻醉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心肺之间通过肺循环耦合,两者在解... 单肺通气(OLV)技术可在胸外科手术中更好地控制通气,实现更有效的肺隔离,是胸外科手术中重要的麻醉管理技术。OLV作为机械通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响正常的肺通气和血流动力学,为麻醉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心肺之间通过肺循环耦合,两者在解剖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的相互作用即为心肺交互作用。OLV期间心肺交互作用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心脏前后负荷、自主神经张力和炎症反应的改变。在OLV手术的围术期,OLV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干扰心肺交互作用。本文综述OLV期间心肺之间的三种主要交互作用以及检测方法,为临床优化麻醉管理、改善患者结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心肺交互 自主神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摆位误差在单等中心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治疗多发脑转移中的靶区剂量评估
7
作者 侯灵通 姚升宇 范盛韵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6-402,共7页
通过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不同体积大小(1 cm、2 cm和3 cm直径)和距等中心距离(6 cm范围内)的肿瘤在已知旋转角度(0.5°、1°、1.5°和2°)的剂量分布来评估旋转摆位误差在单等中心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治疗多发脑转... 通过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不同体积大小(1 cm、2 cm和3 cm直径)和距等中心距离(6 cm范围内)的肿瘤在已知旋转角度(0.5°、1°、1.5°和2°)的剂量分布来评估旋转摆位误差在单等中心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治疗多发脑转移中的靶区剂量学影响,同时对增加肿瘤区外扩以减少旋转摆位误差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旋转角度的增加,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肿瘤区(GTV)剂量覆盖率的变化趋势与PTV一致,但数值较PTV明显减小;随与等中心距离的增加,靶区剂量覆盖率呈现降低趋势,靶区体积越小,这种趋势越显著。GTV外扩2 mm得到PTV时,GTV剂量覆盖率降低的趋势得到显著改善,均在-5%以内。因此,建议在使用单等中心VMAT治疗多发脑转移时,优先采用六维治疗床进行旋转纠偏;若无六维床设备,可根据靶区的尺寸、与等中心的距离,结合临床旋转摆位误差和容差选择合适的外扩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摆位误差 单等中心 多发脑转移 六维治疗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群燕 任伟宏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8-902,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是全世界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对ROP的深入研究发现,在疾病早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随时自发消退。因此,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在ROP患儿中显得尤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是全世界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对ROP的深入研究发现,在疾病早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可随时自发消退。因此,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在ROP患儿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基于现有的筛查方式,存在筛查时间长、婴幼儿配合度不高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部分ROP患儿漏诊,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更可靠的预测方法。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筛查及预测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生物标志物在ROP中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建立合理的ROP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期预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于峰 +3 位作者 赵洪雯 秦燕 廖贵益 文吉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62,共17页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充分阅读、分析和总结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文献,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依据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进行客观评估,制定《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在本指南中对相应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移植肾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系统性疾病肾损害 复发 狼疮性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胆汁酸影响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西茜 丁珂珂 +4 位作者 张慧恒 彭旭飞 孙昳旻 唐雅珺 汤晓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846,共8页
据估计,全球约有700万人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在IBD的发生、进展及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关键代谢产物——胆汁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不仅参与胆汁酸的... 据估计,全球约有700万人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在IBD的发生、进展及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关键代谢产物——胆汁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不仅参与胆汁酸的生物转化,丰富胆汁酸的多样性,还通过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调控其合成与转运过程。同时,胆汁酸亦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支持、直接毒性、间接抗微生物途径和对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影响,参与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经肠道菌群修饰后的胆汁酸能够促进肠上皮屏障的损伤修复过程,并且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平衡,减缓IBD的发展。该文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通过介导胆汁酸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索以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为靶点的新型有效治疗策略,如胆汁酸受体调节剂、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以及噬菌体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胆汁酸 炎症性肠病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近视新热点:Premyopia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毅 曾艳梅 肖轶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儿童近视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发展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近视前期(Premyopia)可以更精确地识别近视发生的前兆阶段,Premyopia的儿童有很大概率会发展为近视,且Premyopia儿童在人群中占比较大,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Pre... 儿童近视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发展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近视前期(Premyopia)可以更精确地识别近视发生的前兆阶段,Premyopia的儿童有很大概率会发展为近视,且Premyopia儿童在人群中占比较大,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Premyopia群体。在Premyopia眼的调节力已发生下降,与轻度近视相当。早期识别Premyopia,并在Premyopia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延缓近视进展,保护儿童视力,提高生活质量。Premyopia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包括增加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配戴角膜塑形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新型技术,如平光离焦镜片、中医药治疗等。我们要牢牢把握Premyopia这一窗口期,探索近视防控新技术,并合理应用新型技术造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myopia 儿童 阿托品 低强度红光疗法 角膜塑形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视力康复共识解读
12
作者 邵毅 王晓宇 曾艳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1-845,共5页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通常与车祸、体育活动或军事冲突中的爆炸事件有关。尽管mTBI患者症状不如中度或重度创伤性脑损伤那样明显,但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短期或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视觉问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通常与车祸、体育活动或军事冲突中的爆炸事件有关。尽管mTBI患者症状不如中度或重度创伤性脑损伤那样明显,但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短期或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视觉问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临床实践中,对于mTBI患者出现的视觉障碍有多种治疗方法,如视觉康复疗法、眼动训练、双鼻闭塞、棱镜和滤光片的应用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科学依据往往不充分,且缺乏对照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从而导致人们对这些治疗方法产生质疑。一众专家于2022年提出了关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视力康复共识”的声明,旨在统一对mTBI进行定义,评估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促进人们开展更科学、严谨的研究,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对该共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视觉障碍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娟 周娟 +3 位作者 蔺丽慧 李佳 彭霞 李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IL-17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哮喘及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287例哮喘患儿和217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LDR技术检测了IL-17基因启动子区的4个SNPs位点(rs4711998、rs8193036、rs3819... 目的探讨IL-17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哮喘及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287例哮喘患儿和217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LDR技术检测了IL-17基因启动子区的4个SNPs位点(rs4711998、rs8193036、rs3819024和rs2275913),与GenBank公布的IL-17基因序列(NT_007952.15 GI:224514668)比较,分析其在两组儿童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其在不同基因型中的差异。结果两组rs4711998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哮喘组GG纯合子基因频率为9.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儿童组(4.1%);rs8193036、rs3819024、rs2275913三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在4个SNP位点基因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基因启动子区SNP rs4711998可能是儿童哮喘易感位点,其中rs4711998 GG纯合子基因型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免疫球蛋白E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家烈 韦芳 +4 位作者 李惠明 田毓华 陈霞芳 王丰 黄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检测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P53基因5~8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对人肺癌、脑胶质瘤、肝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脉络膜恶性黑素瘤、视网膜成细胞瘤等9种肿瘤14株细胞的P53基因5、6... 目的:检测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P53基因5~8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对人肺癌、脑胶质瘤、肝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脉络膜恶性黑素瘤、视网膜成细胞瘤等9种肿瘤14株细胞的P53基因5、6、7、8的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DNA测序,并与正常的DNA序列比较;抽提肿瘤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4株肿瘤细胞P53基因热变区5、6、7、8外显子的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与预期相同。DNA测序结果表明,14株肿瘤细胞中8株存在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其中肺癌细胞H1299、肝癌细胞Hep3B、肝癌细胞SMMC7721、脉络膜恶性黑素瘤细胞OCM-1检测到以前未报道过的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的编码序列,多数为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的错义突变,也有部分表现为同义突变;2株正常细胞未检测到突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有基因突变的8株肿瘤细胞中仅6株有P53蛋白表达;所有P53基因未突变的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均未检测到P53蛋白。结论:检测的14株肿瘤细胞中有8株细胞P53基因热变区存在突变,其中4株检测到以前未报道过的突变;2株正常细胞未发现P5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罗声政 王瑞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9-510,共2页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临床救治中,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或缺血性结肠炎,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实际上...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临床救治中,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或缺血性结肠炎,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实际上,绝大多数失血性休克可造成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失血性休克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救治 肠屏障功能 应激性溃疡 脏器功能 危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秉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病理性近视是仅次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可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主要原因,且是50岁以下患者发生CNV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不仅被广泛... 病理性近视是仅次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可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主要原因,且是50岁以下患者发生CNV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不仅被广泛用于AMD的治疗,在病理性近视CNV患者中也显示出较好疗效。本文主要就近年来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玻璃体内注射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持续状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建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B06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哮喘持续状态 治疗预后 儿童哮喘 控制不良 儿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王朕华 丰有吉 +1 位作者 张菊新 王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4-868,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蛋白和mRNA的表达;用克霉唑阻断剂和siRNA干扰两种方法,阻断KCa3.1的作用后,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克霉唑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S期细胞减少;转染siRNA细胞KCa3.1蛋白表达量为转染阴性对照siRNA细胞的(40.27±6.09)%,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HEC-1A细胞比较,转染KCa3.1 siRNA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S期细胞减少;同时降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Ca3.1的表达增高,KCa3.1可能通过影响cyclin D1蛋白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钙激活钾通道 小分子干扰RNA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睁 王颖雯 +3 位作者 程国强 王来栓 周文浩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9,共9页
背景2012年前有多项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之后又有多项RCT相继完成,本文是《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实践治疗指南(2022版)》的临床问题之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目的评估中重度HIE经亚低温及其联合其他治疗... 背景2012年前有多项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之后又有多项RCT相继完成,本文是《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实践治疗指南(2022版)》的临床问题之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目的评估中重度HIE经亚低温及其联合其他治疗后的远期随访结局。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12月6日。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二筛。二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②亚低温治疗开始时间超过生后12 h;③治疗时新生儿核心温度不在33.0℃~35℃或未持续治疗至72 h;④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随访时间<18个月,或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⑤干预组为非亚低温治疗的其他治疗。运用GRADE对证据体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和R语言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整合。主要结局指标随访18个月后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结果①亚低温治疗14篇文献,其中RCT 13篇,NRSI 1篇;全身低温8篇,选择性头部低温6篇;随访时间18~30月龄13篇,6~7岁1篇;亚低温组1091例,对照组(对症支持)1087例。亚低温组较对照组降低了27%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RR=0.73,95%CI:0.67~0.80,P<0.01),其中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分别降低了41%和19%,脑瘫发生率降低了36%,但不降低听力和视力障碍的发生率;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对症支持)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静脉血栓形成和皮肤破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10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4篇,氙气和干细胞各2篇,褪黑素和托吡酯各1篇),3篇RCT随访≥18个月,亚低温联合或褪黑素、或托吡酯、或氙气较亚低温治疗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59~1.98,P=0.80)。结论亚低温治疗降低了27%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中重度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神经系统伤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颖雯 王睁 +3 位作者 程国强 王来栓 周文浩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7,共8页
背景既往认为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具有良好的长期结局,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轻度新生儿HIE较正常儿童存在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目的探讨轻度新生儿HIE是否受益于亚低温治疗。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 背景既往认为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具有良好的长期结局,但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轻度新生儿HIE较正常儿童存在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目的探讨轻度新生儿HIE是否受益于亚低温治疗。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2021年12月6日。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再筛。再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轻度新生儿HIE诊断不符合(改良)Sarnat标准;②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③不能提取新生儿轻度HIE的结局数据;④随访时间<12月。采用Revman 5.4和R语言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整合。异质性采用I^(2)检验,I^(2)>5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I^(2)≤5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使用GRADE评价证据体质量,证据体中文献数量≥10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主要结局指标≥12月龄新生儿HIE死亡率和神经系统伤残联合发生率。结果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1839篇,再筛113篇,最终24篇文献进入本文Meta分析。其中RCT 4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系列报告13篇。21篇文献以二分类变量报告神经系统伤残,3篇文献以连续变量报告神经系统伤残。随访时间在12个月至3岁16篇,>3岁9篇(1篇文献分别在随访至24月和7岁时报告了神经系统伤残事件)。24篇文献在观察期间均未报告死亡事件。21篇以二分类变量报告的文献中,轻度新生儿HIE总样本量为369例,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为21%(95%CI:14%~29%=,I^(2)=80%,Egger检验提示存在发表偏倚(t=4.68,P<0.01);亚低温治疗亚组和非亚低温治疗亚组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分别为11%(95%CI:0~23%)和21%(95%CI:13%~29%)。4篇RCT比较接受亚低温治疗和非亚低温治疗的轻度新生儿HIE患儿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27~2.31,I^(2)=0,P=0.62);4篇队列研究将接受非亚低温治疗轻度新生儿HIE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增加19倍(OR=19.06,95%CI:7.01~51.85,I^(2)=42%,P=0.16)。随访12月龄至3岁亚组和>3岁亚组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分别为20%(95%CI:11%~29%)和24%(95%CI:11%~36%)。结论轻度新生儿HIE随访到3岁潜在的神经系统联合伤残风险增加至24%,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利大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轻度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神经系统伤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