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师对于患者生育力保存认知度的调查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凤春 马越 +5 位作者 林玉梅 刘照南 闫宁宁 徐海燕 徐迎春 王理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医师对于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FP)的认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医师对于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FP)的认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各级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79名肿瘤内科医师、77名放疗科医师及79名肿瘤外科医师参与调查。采集性别、年龄、职称、教育背景和FP认知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师对患者进行FP推荐的因素。结果·本次实际调查医师335名,包括88名男医师和247名女医师,平均年龄(35.94±6.27)岁(23~59岁)。96.4%的医师明确知道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会造成患者生育力的损伤,并且85.1%的医师认为应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FP的措施,但实际工作中只有28.1%的医师进行了相关FP推荐。其中肿瘤内、外科医师,女医师,职称相对较高及具有更高教育背景的医师更倾向选择FP推荐。有63.3%的医师提出知道男性FP,但只有37.9%和21.2%的医师知道确切的保存方法和地点;对于65.1%的自称了解女性FP的医师中,有49.9%和24.5%的医师明确知道确切的保存方法和地点。对于进行相关推荐的最大顾虑是医师认为肿瘤患者已不适合孕育后代(占32.8%),其次是医师本人缺乏FP的知识和担心FP措施会延误患者抗肿瘤治疗时机。结论·肿瘤诊治医师目前缺乏对于肿瘤患者进行FP推荐的意识和知识背景,需要规范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医师 生育力保存 认知度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凤春 张硕渊 +4 位作者 陈天恩 徐海燕 马越 刘照南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了解在三甲医院就诊的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认知调查问卷”,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50岁及以下... 目的·了解在三甲医院就诊的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男性肿瘤患者对生育力保存认知调查问卷”,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50岁及以下的男性肿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当面随访,并进行问卷填写。结果·本次调查男性患者共计212例,平均年龄(34.4±0.5)岁;其中61例(28.8%)未生育子女,27例(12.7%)了解生育力保存,28例(13.2%)有意愿做生育力保存,87例(41.0%)知道放射治疗(放疗)或化学治疗(化疗)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在了解生育力保存的27例患者中,19例(70.4%)通过医师途径得知,5例(18.5%)通过媒体途径得知,6例(22.2%)通过网络途径得知。有生育史的男性患者更倾向于无生育诉求(P=0.000)。年龄低于25岁的男性患者更愿意生育(P=0.046)。本科及以上学历(P=0.006)、有生育力保存意愿(P=0.010)的患者更倾向于了解生育力保存。有无接受过化疗(P=0.013)、是否有子女(P=0.044)是影响患者有意愿做生育力保存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大多数男性肿瘤患者缺乏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可能与患者文化水平低和医务工作者宣教工作不足有关。医务工作者需要加大生育力保存的宣教力度,避免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男性 肿瘤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MGP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免疫浸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洪全 张潇艺 +1 位作者 陈彬 冯其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9,共10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羧基谷氨酸蛋白(matrix gamma linolenic acid protein,MGP)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GP与肿瘤免疫浸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羧基谷氨酸蛋白(matrix gamma linolenic acid protein,MGP)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GP与肿瘤免疫浸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比较MGP mRNA在卵巢癌患者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分析MGP是否参与调控信号通路。使用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网站分析卵巢癌患者中MGP基因表达情况与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其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MGP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低表达;MGP高表达的卵巢癌组织样本显著富集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细胞毒性、CCR5、NKT、IL-17、TH1/TH2等相关信号通路上。在卵巢癌组织中,MGP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D4+T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和MGP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MGP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CD8、CD4 T细胞浸润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卵巢癌组织中,MGP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MGP高表达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谷氨酸蛋白(MGP) 卵巢癌 免疫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的抗肿瘤合理化诊疗方案探讨
4
作者 张郁瑭 金奕婕 +1 位作者 张凤春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45-1750,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一种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COVID-19流行期间,与健康人群相比,癌症患者因基础免疫力较差、年龄较大等特点,感染COVID-19后发生其他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一种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COVID-19流行期间,与健康人群相比,癌症患者因基础免疫力较差、年龄较大等特点,感染COVID-19后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研究显示,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一。该类患者合并COVID-19感染的预后更差,且因COVID-19感染而不得不推迟抗肿瘤治疗。目前,关于推迟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尚不明确,是否应调整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也仍处于研究中。该文通过系统回顾现有临床研究结果、各学会指南及专家共识,对COVID-19疫情下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合理化调整进行综述,探讨COVID-19感染的乳腺癌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时机和合理可行的抗肿瘤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手术 放射治疗 系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5
作者 唐雷 徐迎春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77-1584,共8页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可以调节细胞行为,胶原蛋白表达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肿瘤。肿瘤中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作为肿瘤患者预...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可以调节细胞行为,胶原蛋白表达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肿瘤。肿瘤中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可能是有效治疗及预防肿瘤进展及转移的靶点,将来可能会研发出针对胶原蛋白及其受体的抗肿瘤药物。该文综述近年来新发现的胶原蛋白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胶原蛋白在维持肿瘤细胞休眠状态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以及胶原蛋白如何参与肿瘤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细胞外基质 癌症进展 肿瘤转移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凤春 唐雷 +3 位作者 马越 任芳 王红霞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90-1496,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临床上9例pPNET患者及文献报道的117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PNET患者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临床上9例pPNET患者及文献报道的117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PNET患者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26例pPNET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29.90±16.06)岁;其中,Ⅰ期患者35例(27.8%),Ⅱ期患者53例(42.1%),Ⅲ期患者11例(8.7%),Ⅳ期患者27例(21.4%);共110例接受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88例,12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32例(25.4%)患者接受辅助放疗;61例(48.4%)接受辅助化疗,47例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其中37例进行二线及二线以上挽救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9.0个月,复发52例,死亡38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4.8%、15.9%和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性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综合治疗是pPNET的主要治疗方法,完全性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CC第7版与第8版分期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凤春 左丽 +4 位作者 马越 刘照南 闫宁宁 徐海燕 徐迎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背景与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在传统解剖因素基础上,结合生物标志物,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系统。该研究旨在分析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 背景与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在传统解剖因素基础上,结合生物标志物,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系统。该研究旨在分析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按照AJCC第7版解剖分期:肿瘤(tumor,T)分期、淋巴结(node,N)分期、转移(metastasis,M)分期,和第8版预后分期标准进行初诊状态再分期,比较不同标准分期的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法检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差异。结果:按照AJCC第7版分期标准,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的患者分别为34例(15.3%)、0例(0.0%)、73例(32.9%)、26例(11.7%)、45例(20.3%)、4例(1.8%)和40例(18.0%);按照AJCC第8版预后分期标准,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的患者分别为47例(21.2%)、35例(15.8%)、55例(24.8%)、17例(7.7%)、25例(11.3%)、30例(13.5%)和13例(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期变化主要有:第7版Ⅰ期细分为第8版ⅠA和ⅠB期;第7版ⅡA期细分为第8版ⅠA、ⅠB和ⅡA期;第7版ⅡB期细分为第8版ⅠA、ⅠB、ⅡA、ⅡB和ⅢA期;第7版ⅢA期细分为第8版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第7版ⅢB和ⅢC期细分为第8版ⅢA、ⅢB和Ⅲc期。AJCC第7版TNM分期和第8版预后分期与患者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01),第8版预后分期ⅢB和ⅢC期亚组的DFS更为准确。结论:AJCC第8版预后分期能够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心房一例报道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迎春 叶明 +3 位作者 孙荔 胡晶 王红霞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6-868,共3页
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平滑肌瘤病罕见并具有潜在致命性、激素依赖性及沿血管腔蔓延的特点,以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最佳疗法并有望改善预后。文章报道1例累及右心房的静脉平滑肌瘤病病例,经心脏超声、胸部和腹部CT... 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平滑肌瘤病罕见并具有潜在致命性、激素依赖性及沿血管腔蔓延的特点,以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最佳疗法并有望改善预后。文章报道1例累及右心房的静脉平滑肌瘤病病例,经心脏超声、胸部和腹部CT、CT血管造影、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予三苯氧胺联合诺雷德内分泌治疗并行分期手术;一期行心脏及下腔静脉肿瘤切除术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平滑肌瘤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种族乳腺癌FEC方案化疗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凤春 徐海燕 +5 位作者 徐光如 任芳 马越 唐雷 王红霞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了解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YMS)多态性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基因型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28 bp串联重复序列(VNTR)作为遗传标记,运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法对50例白种人和23例亚... 目的了解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YMS)多态性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基因型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28 bp串联重复序列(VNTR)作为遗传标记,运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法对50例白种人和23例亚裔乳腺癌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FEC化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TYMS 28 bp VNTR基因型在白种人群2R/2R、2R/3R和3R/3R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62.0%和26.0%,在亚裔人群分别为4.4%、30.4%和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MS 28 bp VNTR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患者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等无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3.21个月,复发5例,死亡5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TYMS基因型不是影响预后因素。亚裔人群化疗后3-4级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白种人群(86.96%vs 60.00%,P=0.021);TYMS 28 bp VNTR3R/3R基因型中,3-4级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于2R/3R、2R/2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5.79%,57.14%,P=0.578)。结论白种人与亚裔乳腺癌患者FEC化疗耐受性存在差异,可能与两者TYMS基因28 bp VNTR多态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 多态性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费晓春 徐海燕 +2 位作者 闫宁宁 徐迎春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及苏州九龙医院的18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AR蛋白...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及苏州九龙医院的18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AR蛋白的表达,分析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在线生存分析数据库(Kmplot)观察AR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R蛋白的阳性率为47.5%。AR阳性者具有相对较低的组织学分级[57.6%(G1/G2)vs 25.0%(G3),P<0.05]。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P53阳性者中,AR蛋白的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05)。分子分型为管腔型者AR蛋白的阳性率高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及三阴性乳腺癌组(51.7%vs 31.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基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明显高于AR阴性者(P<0.05)。结论·乳腺癌中AR阳性患者的预后较好,AR通路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AR阳性乳腺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雄激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凤春 张硕渊 +1 位作者 陈天恩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负性调节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负性调节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不良、缺乏有效治疗靶点,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在TNBC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其中,抗PD-1和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为转移性TNBC的治疗带来了突破。目前,多个抗PD-1和PD-L1的单克隆抗体及其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方案用于治疗TNBC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该文着重概述目前PD-1/PD-L1在TNBC预后预测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三阴性乳腺癌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F-FDG-PET/CT早期预测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和生存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海燕 许远帆 +4 位作者 闫宁宁 陈彬 徐迎春 刘建军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PET/CT)早期预测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缓解率与生存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复发转移NSCLC患者24例,于化疗前和化疗后第1周期内分别行18F-FDG PET/CT显像。分...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PET/CT)早期预测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缓解率与生存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复发转移NSCLC患者24例,于化疗前和化疗后第1周期内分别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缓解(OR)组与未缓解(non-OR)组之间SUVmax1、SUVmax2、ΔSUVmax、SUVmax变化率的差异及代谢反应对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OR组患者的ΔSUVmax(2.415±0.266)显著高于non-OR组(0.854±0.316),P=0.001 7;OR组SUVmax变化率(31.320±0.723)显著高于non-OR组(9.909±3.592),P<0.001。生存分析显示OR组患者的生存期较non-OR组的患者明显延长(P<0.05);代谢反应组患者的OS显著优于代谢无反应组的患者(P<0.05);且代谢反应组缓解率76.92%,无代谢反应组缓解率0%(χ2=13.901,P<0.001)。结论18F-FDG PET/CT对复发转移NSCLC缓解率和生存期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 代谢反应 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5年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研究现状与热点领域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郑亚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29-2634,共6页
目的了解近5年来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3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5年11月,以"糖尿病"+"社区护理"为检索词,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 目的了解近5年来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3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5年11月,以"糖尿病"+"社区护理"为检索词,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社区护理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文献的年份、研究类型、发表期刊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关于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文献957篇。自2010年以来,关于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文献量处于上升趋势,由于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11月,因此2015年的文献量稍有下降。957篇文献中随机对照试验(RCT)类文献354篇(占36.99%),类实验性研究类文献285篇(占29.78%),现况调查类文献39篇(占4.07%),综述类文献80篇(占8.36%),经验总结类文献199篇(占20.79%)。绝大部分关于糖尿病社区护理的文献(865篇)发表在非护理类期刊,仅少部分文献(92篇)发表在护理期刊。关键词词频排名前10的为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老年、糖尿病足、血糖、依从性、血糖控制。目前糖尿病社区护理研究热点人群为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研究热点内容为健康教育、依从性、生活质量、并发症、生化指标的监控、社区护理服务、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模式、饮食护理。结论我国糖尿病社区护理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科研质量不高,缺乏相关的质性研究;研究热点以患者为主,缺乏对社区护士的关注,因此提高研究质量,关注可能影响社区护理的各个环节,如社区护士、社区医院是今后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研究 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测模型的构建
14
作者 陈彬 崔洪全 +2 位作者 杨懿瑾 徐海燕 张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94-1403,共10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胃癌患者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413例胃癌样本的转录组测序(RNA seq...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胃癌患者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413例胃癌样本的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数据,其中正常样本32例、肿瘤样本381例。通过ImmPort网站获得免疫相关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免疫相关lncRNA (immune-related lncRNA, irlncRNA)。通过limma R软件包获得差异表达irln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related lncRNA,DEirlncRNA)并绘制热图和火山图。通过构建DEirlncRNA对解决样本批次矫正问题。下载TCGA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获得预后相关的DEirlncRNA对,进而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DEirlncRNA对,最后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并比较该模型与传统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效能。根据公式计算患者风险值,并依据最优阈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使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生存图,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根据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验证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风险评分与免疫浸润细胞和免疫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pRRophetic R软件包比较药物在高、低风险组患者中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有106个DEirlncRNA,其中11个为低表达、95个为高表达。32对DEirlncRNA对被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其中20对DEirlncRNA对为胃癌独立预后因子。风险预测模型的1、2和3年AUC值分别为0.889、0.966、0.935,显著高于传统临床病理特征的AUC值。高风险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0)。风险评分高与肿瘤分期高、存在远处转移和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和风险评分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和风险评分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均P<0.05)。风险评分与多种T细胞、肥大细胞呈负相关,而与肿瘤相关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呈正相关。在高风险组中,免疫相关基因IFNG与MSH2表达水平均低于低风险组。在高风险组患者中,药物阿霉素、顺铂、替比法尼、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均低于低风险组(均P<0.05)。结论·DEirlncRNA对构建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可准确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状态、生存率及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COX比例风险模型 LASSO回归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核心基因NANOG在乳腺癌干细胞及非干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15
作者 张志影 徐亮 +2 位作者 徐迎春 徐海燕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7-932,共6页
目的研究干细胞核心基因NANOG在乳腺癌干细胞(BCSCs)和非乳腺癌干细胞(Non-BCSCs)中的表达及定位差异以及BCSCs在MCF-7微球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及NANOG与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双染色方法检测BCSCs和Non-... 目的研究干细胞核心基因NANOG在乳腺癌干细胞(BCSCs)和非乳腺癌干细胞(Non-BCSCs)中的表达及定位差异以及BCSCs在MCF-7微球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及NANOG与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双染色方法检测BCSCs和Non-BCSCs中NANOG的表达及其定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CF-7中存在两种细胞:一种细胞胞体大、细胞质丰富,NANOG主要表达其细胞质中,这部分细胞占绝大多数;另一种细胞胞体小而圆、细胞质少,NANOG主要表达其细胞核中,这部分细胞占少数。NANOG和Hoechst33342免疫荧光双染显示:NANOG表达于Hoechst33342拒染的细胞核中;而在Hoechst33342核染色的细胞中,NANOG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微球体呈球囊性、中心部呈空腔状,细胞沿着球壁分布,球壁多为1~3层细胞组成;在MCF-7微球体中,BCSCs主要分布在囊性微球体的内侧壁。结论 NANOG在BCSCs中主要表达在细胞核,而在Non-BCSCs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而BCSCs主要分布在囊性微球体的内侧壁,这可为BCSCs的进一步研究和乳腺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 BCSCs 微球体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率超声对MCF-7/DOX细胞多药耐药逆转的体外研究
16
作者 张战民 张风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6-549,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率超声空化效应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以不同的超声辐射时间照射MCF-7/S、MCF-7/DOX细胞,采用MTT法筛选出非细胞毒剂量的超声照射时间。以无毒剂量的超声照... 目的:观察低频率超声空化效应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以不同的超声辐射时间照射MCF-7/S、MCF-7/DOX细胞,采用MTT法筛选出非细胞毒剂量的超声照射时间。以无毒剂量的超声照射联合不同浓度的DOX,比较单独DOX组与联合组MCF-7/DOX细胞对DOX的IC_(50)值有无明显差异,从而判断低频率超声的增敏作用,并计算增敏倍数和相对逆转效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结果:低频率超声辐射对MCF-7/DOX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非细胞毒辐射时间是10s。非细胞毒性的超声辐射可显著增加阿霉素对MCF-7/DOX细胞的抑制率(从21.65%±0.05%升至43.13%±0.19%),可显著降低阿霉素对MCF-7/DOX细胞的IC_(50)(从61.08±0.27μg/mL降至28.12±5.94μg/mL);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从66.47%±0.02%升至67.25%±0.20%)及IC_(50)(从0.84±0.07μg/mL降至0.802±0.03μg/mL)无明显的影响。低频率超声对MCF-7/DOX细胞的逆转倍数为2.17倍,相对逆转效率为:54.7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单独应用DOX,MCF-7细胞的凋亡率为33.99%,MCF-7/DOX细胞的凋亡率为4.4%,低频率超声与DOX合用后,MCF-7/DOX凋亡率为13.70%。低频率超声处理后,MCF-7/DOX细胞内DOX浓度显著增加,峰值明显右移,但尚不能达到敏感细胞的水平。结论:低频率超声可部分逆转人乳腺癌MCF-7/DOX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考虑为低频率超声空化效应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肿瘤细胞内抗肿瘤药物的浓度,从而杀灭耐药的肿瘤细胞,逆转肿瘤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率超声 空化效应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系统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佳玲 张凤春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1-677,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0%~2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近年来随着系统治疗的快速发展,乳腺癌颅外病灶得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而发生脑转移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常规影像学监测的普及...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0%~2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近年来随着系统治疗的快速发展,乳腺癌颅外病灶得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而发生脑转移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常规影像学监测的普及也增加了颅内病灶的检出率。这些都使得乳腺癌脑转移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许多化学治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少,生存期较短并且生活质量较低。该文着重阐述近年来乳腺癌脑转移系统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类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脑转移 系统治疗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周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禹铮 苏俊澄 +2 位作者 唐雷 徐迎春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0-1427,共8页
目的·探究单周紫杉醇联合顺铂(weekly paclitaxel+cisplatin,DP)作为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一线治疗方案,相比其他医师选择方案(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s,T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 目的·探究单周紫杉醇联合顺铂(weekly paclitaxel+cisplatin,DP)作为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一线治疗方案,相比其他医师选择方案(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s,T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MBC患者共117例,根据是否使用D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分为DP组(55例)和TPC组(62例)。DP组接受紫杉醇80 mg/m^(2)联合顺铂25 mg/m^(2),分别在第1、8、15日给药,每28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治疗。TPC组使用其他一线化疗方案,包括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药物的单药或联合治疗。收集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原发灶病理和分子分型等临床特征;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并分别计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5.0(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riteria for common adverse effect 5.0,NCI CTC 5.0)评估不良反应,并将NCIⅢ/Ⅳ级不良反应作为严重不良反应;收集患者复发进展病灶数量和累及部位作为复发进展模式。使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严重不良反应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线无进展生存期(first-lin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的差异,并分别分析临床特征、接受治疗情况等因素对PFS1的影响,对筛选出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中,除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这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外,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的ORR和CBR均显著高于TPC组(47.3%vs 22.6%,P=0.009;78.2%vs 41.9%,P=0.002);DP组的中位PFS1为12.0个月(95%CI 10.0~15.0个月),TPC组的中位PFS1为6.0个月(95%CI 5.0~9.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0)。仅接受DP方案一线治疗为MBC进展的保护因素(HR=0.419,95%CI 0.271~0.649,P=0.000)。2组患者复发进展模式除骨转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外,其他部位转移情况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组间严重不良反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一线DP方案较同期TPC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延长PFS1,临床可根据MBC患者的病情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紫杉醇 顺铂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俊澄 王禹铮 +2 位作者 唐雷 徐迎春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2-1568,共7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75例。通过临床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于随... 目的·探究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75例。通过临床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于随访期间收集患者的脑转移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after brain metastases,OSBM)。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评估各项生化指标对OSBM的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OSBM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的OSBM为11.0 (5.0,24.0)个月。ROC曲线的结果显示,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对OSBM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其最佳截断值为22.3 U/mL。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初发转移为脑转移(P=0.046)、脑转移治疗期间颅外病灶发生进展(P=0.042)、脑转移灶仅累及小脑幕一侧(P=0.013)、 CA125水平<22.3 U/mL (P=0.000)、接受过局部治疗(P=0.034)改良分级预后评估(modified 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mGPA)>1分(P=0.001)的患者的OSBM更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脑转移灶同时累及小脑幕两侧或累及脑膜(P=0.029)、CA125水平≥22.3 U/mL (P=0.005)为OSBM的危险因素,mGPA>1分(P=0.033)为其保护因素。结论·乳腺癌脑转移灶的位置、确诊脑转移时患者的CA125水平以及mGPA评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脑转移 病理特征 预后评分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霄 张凤春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751,756,共6页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瘤细胞可起源于腹、盆腔腹膜及腹外器官,表现为腹腔内多发肉瘤样病变,多见于青少年及青年男性。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纤维组织包绕的巢状分布的蓝色小圆细胞,共...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瘤细胞可起源于腹、盆腔腹膜及腹外器官,表现为腹腔内多发肉瘤样病变,多见于青少年及青年男性。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纤维组织包绕的巢状分布的蓝色小圆细胞,共表达上皮性、神经源性及间质性标志,分子特征为t(11∶22)(p 13;q 12)染色体易位产生EWS-WT1融合蛋白。DSRCT的治疗尚无共识,主要包括减瘤性或根治性手术、高强度的多药联合化疗(新辅助、辅助)和全腹放疗。部分研究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术后腹腔热化疗和术后调强适形放疗等可能提高生存期。该文就近年来DSRCT可选择的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