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多学科诊治实施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共识(2020年版) 被引量:13
1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团队 陈骏 +4 位作者 孙笛 饶娅敏 郑海燕 龚霞 徐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68-1675,共8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极高的误诊率常常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错误的治疗方式导致了极高的手术复发率。传统扩大切除手术需要在肿瘤周边扩大3~5 cm,巨大的组织缺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极高的误诊率常常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错误的治疗方式导致了极高的手术复发率。传统扩大切除手术需要在肿瘤周边扩大3~5 cm,巨大的组织缺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患者也难以接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多学科诊治学组的支持下,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团队开展了规范化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综合诊治的推广应用,采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方法,切净肿瘤的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正常组织,并由此形成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多学科诊治实施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多学科协作 专家共识 局部扩大切除 Mohs显微描记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纹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2
作者 王文波 夏玲玲 +2 位作者 陈宗安 高振 武晓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0,共6页
妊娠纹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皮肤迅速拉伸,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断裂而形成的皮肤瘢痕,妊娠纹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基因、体重增加及激素水平变化等。目前,治疗妊娠纹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药物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射频和微... 妊娠纹是在妊娠过程中由于皮肤迅速拉伸,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断裂而形成的皮肤瘢痕,妊娠纹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基因、体重增加及激素水平变化等。目前,治疗妊娠纹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药物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射频和微针滚轮等,可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有效改善妊娠纹的外观。维A酸、乙醇酸等药物以及富血小板血浆等也均可改善妊娠纹,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手术疗法主要用于严重的妊娠纹。预防妊娠纹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使用滋润肌肤的产品和保持充足的营养。未来可能的治疗方式包括基因治疗、生物材料填充和干细胞疗法,但这些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发病机制 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生物填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外科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4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整形外科 急性应激障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性硬皮病的整形外科治疗:诊疗进展与协和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晨羽 龙笑 +2 位作者 曾昂 黄久佐 王晓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皮肤纤维化和皮下组织萎缩可导致患者外貌受损,因此常需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总结了局限性硬皮病的病理生理、术前评估、外科治疗进展与临床困境,并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治经验,以期为临床...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皮肤纤维化和皮下组织萎缩可导致患者外貌受损,因此常需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总结了局限性硬皮病的病理生理、术前评估、外科治疗进展与临床困境,并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诊治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硬皮病 整形外科治疗 皮瓣移植 脂肪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垂型小耳畸形的肋软骨全耳郭再造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娴娴 高晓燕 +2 位作者 张如鸿 穆雄铮 韦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利用自体肋软骨全耳郭再造矫正耳垂型小耳畸形。方法2001-2005年50例耳垂型小耳畸形患者(54耳),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全耳再造法进行耳郭再造,手术Ⅰ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包括自体肋软骨耳支架成形、乳突区皮瓣转位和Ⅰ... 目的利用自体肋软骨全耳郭再造矫正耳垂型小耳畸形。方法2001-2005年50例耳垂型小耳畸形患者(54耳),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全耳再造法进行耳郭再造,手术Ⅰ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包括自体肋软骨耳支架成形、乳突区皮瓣转位和Ⅰ期耳垂转位;Ⅱ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朵本组50例中47例手术效果满意;2例外耳轮软骨尖端弹开外露,行外露软骨再固定,局部皮肤转瓣缝合后痊愈;1例于Ⅱ期术后3个月出现颅耳角回缩。随访3月~4年,再造耳郭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拥有良好的颅耳角。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进行二期全耳再造,是矫正耳垂型小耳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全耳郭再造 耳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丹茹 章一新 +3 位作者 钱云良 方建蔺 杨军 张余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5月,通过研究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患者23例,一期进行耳轮精细结构的...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5月,通过研究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患者23例,一期进行耳轮精细结构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4cm×1.5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12个月,耳轮外形良好。结论 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耳轮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皮瓣 耳轮缺损 颞浅动脉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谊林 刘伟 +1 位作者 张文杰 周广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1250,共10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 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组织移植治疗模式。从人体获取少量自体组织,提取种子细胞并经过体外扩增后种植到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培养形成工程化组织后再植入体内,修复相关组织缺损并恢复原有功能。这样的组织再生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无创或微创的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重建。围绕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以组织构建为核心,开展了包括骨、软骨、肌腱等多种组织构建和大动物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成功开展了组织工程骨的小规模临床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组织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了向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成果于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肌腱 血管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阔肌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善良 李圣利 +1 位作者 曹卫刚 程开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晓波 苏薇洁 +2 位作者 朱文 马忠超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设计 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中颌颈角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军 章一新 +3 位作者 王丹茹 杨军 陈惠平 钱云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中形成颌颈角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在彻底松解瘢痕挛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游离植皮、颈阔肌软组织瓣加深颌颈角、游离皮瓣移植、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及颏骨截骨前...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中形成颌颈角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在彻底松解瘢痕挛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游离植皮、颈阔肌软组织瓣加深颌颈角、游离皮瓣移植、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及颏骨截骨前移、颏成形等方法修复创面,重塑颈部曲线。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颌颈角明显,颈部曲线恢复,其中2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颌颈角仍然明显,无再次挛缩出现。结论形成颌颈角是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成功的关键,其对维持颈部外形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瘢痕挛缩 颌颈角 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 颌颈角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ata法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枫 晋培红 张如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Nagata全耳再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12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Nagata全耳再造法,实施全耳再造手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随访1年,120只再造耳轮廓均得到满意再现;其中,早期5例患者... 目的:分析和探讨Nagata全耳再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12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Nagata全耳再造法,实施全耳再造手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随访1年,120只再造耳轮廓均得到满意再现;其中,早期5例患者在Ⅰ期耳再造术后位于对耳屏处的皮肤发生坏死,通过局部皮瓣的转移成功覆盖;1例患者在Ⅱ期手术后再造耳的背侧发生移植皮片的部分坏死和软骨外露,经局部皮瓣的转移后成功覆盖。结论:精致的软骨支架雕刻和保留皮下蒂的再造耳区皮瓣分离方法是Nagata法耳再造成功的关键。Nagata法全耳再造具有并发症少,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和手术次数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东方人种的全耳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外耳/外科学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肋软骨 Nagat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软骨生化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晏丹 周广东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5,共5页
关节软骨缺损在临床很常见。由于血液供应差及应答创伤反应的未分化细胞群相对缺乏,软骨缺损很难自行修复。组织工程技术可将具有软骨形成潜能的细胞接种到生物可降解材料上形成细胞-支架三维复合物,该复合物在体外或体内可形成组织工... 关节软骨缺损在临床很常见。由于血液供应差及应答创伤反应的未分化细胞群相对缺乏,软骨缺损很难自行修复。组织工程技术可将具有软骨形成潜能的细胞接种到生物可降解材料上形成细胞-支架三维复合物,该复合物在体外或体内可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有望解决软骨缺损修复这一临床难题。要构建具有完整结构和稳定功能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必须深入了解软骨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关系。文章就正常及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的生化结构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生物力学 生化结构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流-液压式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晓杰 周广东 +6 位作者 李宏 曹珲 刘霞 刘凯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上培养1周,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分2组(每组8个样本):实验组放入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连续培养3周;...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上培养1周,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分2组(每组8个样本):实验组放入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连续培养3周;反应器主要参数设置:灌流量100μL/m in,顺、逆时针方向各30 m in,灌流时间开/关各8 h/16 h,液压强度100 kPa,频率0.5 Hz,作用时间4 h/d。对照组则继续在培养皿内培养。第4周时取材,分别从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软骨组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大体观察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形成了软骨样组织,组织湿重检测实验组为(191.03±18.55)mg,对照组为(130.78±10.33)mg(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两组软骨组织内软骨细胞分布均匀,包埋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分泌旺盛,局部还有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两组形成的软骨组织均有Ⅱ型胶原分布,软骨组织厚度实验组为(3.04±0.13)mm,对照组为(2.14±0.16)mm,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化学检测证实,实验组蛋白聚糖含量为(12.63±0.62)mg/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81)mg/g(P<0.01)。结论利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能够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构建方法的不足,提高体外构建软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流-液压式反应器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体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性蛋白酶消化法扩增毛囊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群 丛笑倩 +2 位作者 张文杰 刘伟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完善毛囊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接种毛囊干细胞于滋养层细胞上,利用中性蛋白酶分离毛囊干细胞和滋养层细胞传代,进行鉴定并计算扩增数目。结果经中性蛋白酶传代后,毛囊干细胞生长良好,可连续培养至15代;第12代(P12)毛囊干... 目的完善毛囊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接种毛囊干细胞于滋养层细胞上,利用中性蛋白酶分离毛囊干细胞和滋养层细胞传代,进行鉴定并计算扩增数目。结果经中性蛋白酶传代后,毛囊干细胞生长良好,可连续培养至15代;第12代(P12)毛囊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均表达K15、β1-整合素及p63,原代(P0)至P12毛囊干细胞均表达K15 mRNA。以P10计算,细胞数量为1.2×1036,约250 m2,满足构建的需要。结论通过滋养层接种毛囊干细胞结合中性蛋白酶消化法传代,可大量扩增毛囊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扩增 中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朝阳 章一新 +5 位作者 王丹茹 濮哲铭 罗先平 苏薇洁 钱云良 Caroline Messmer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连的较小的背阔肌肌皮瓣,两叶皮瓣在受区进行拼接修复较大的缺损,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最大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6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3~6个月后,移植皮瓣成活良好、柔软、色泽佳,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的数目和损伤,并能获得最佳的供区术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双叶皮瓣 供区损伤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chac法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的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炜 杨川 +2 位作者 李伟 胡晓洁 林晓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 观察Marchac巨乳缩小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2006年,应用Marchac法对21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施行巨乳缩小手术,平均每侧切除组织700g。术后1年随访,通过对乳房整体外形、乳头感觉、瘢痕大小等方面的4级评... 目的 观察Marchac巨乳缩小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2006年,应用Marchac法对21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施行巨乳缩小手术,平均每侧切除组织700g。术后1年随访,通过对乳房整体外形、乳头感觉、瘢痕大小等方面的4级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中伤口一期愈合17例,二期愈合4例(脂肪液化4例,合并血肿1例),无感染及乳头和乳晕坏死病例。14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外形评价“好”12例,“中”2例;部分患者保留乳头感觉;乳房下皱襞瘢痕均短于8.5cm。结论 Marchac法治疗中度乳房肥大具有效果持久,外形好,瘢痕短等优点;对于重度肥大的乳房,通过控制术中腺体瓣的厚度及配合术后积极处理,也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整形 乳房缩小 Marchac法 乳房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猪角膜基质样组织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艳青 张文杰 +4 位作者 胡晓洁 周广东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角膜基质 皮肤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华 刘莺 +8 位作者 张亦 王庭亮 王涛 何金光 罗杰 董莉萍 王海蓉 董佳生 徐元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3,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自体组织重建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抉择、解剖是制备DIEP皮瓣最大的难点。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自体组织重建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抉择、解剖是制备DIEP皮瓣最大的难点。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延期DIEP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患者298例。将其中92例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进行皮瓣穿支评估设定为超声对照组(US组),206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CTA组);术前采用CTA进行皮瓣穿支评估,将CTA数据导入HOROS软件分析,进行术前皮瓣优势穿支的选择,明确穿支血管直径、肌肉内走行方式及穿出点位置等解剖信息,从而指导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定位穿支数量、术中采用穿支数量、抉择穿支时间、穿支解剖时间、供区皮瓣获取时间、皮瓣重量、总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部切口感染率、脂肪坏死率、二次手术探查率及皮瓣完全坏死率),并进行两组病例影像手术一致率比较。结果:298例患者进行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皮瓣存活率为99.33%(296/298)。两组病例术前定位穿支数量[观察组(2.90±1.13)vs对照组(3.2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区皮瓣获取时间[(50.05±10.94)min vs(84.8±15.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次手术探查率的比较中,CTA组低于US组(P<0.001)。对于具有腹部手术史患者,CTA组穿支解剖时间、总手术时间优于US组(P<0.001)。两组病例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7.09%和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CTA可以明显地缩短术中皮瓣穿支抉择时间及解剖时间,降低二次手术探查风险,具有较高的影像手术一致率,可以有效地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延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人TGF-β_1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万尧 刘伟 +6 位作者 王丹茹 丁文龙 钟梅芳 刘德莉 周广东 崔磊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Adeno-hTGF-β1),为hTGF-β1基因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 目的构建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Adeno-hTGF-β1),为hTGF-β1基因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并通过脂质体Fugene 6介导腺病毒DNA转染293细胞。结果重组hTGF-β1腺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酶切后,得到14.5、8.1、4.2、4.0、2.5、1.4、0.6 kb片段。与空白腺病毒相比,5.6 kb的片段已被置换成4.2 kb和4.0 kb片段;经PI-SceⅠ/I-CeuⅠ双酶切后,得到32.6 kb和2.6 kb含目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无误,表明重组Adeno-hTGF-β1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成功。以重组Adeno-hTGF-β1DNA为模板的PCR产物中出现1.35 kb hTGF-β1目的基因片段,表明hTGF-β1基因成功连接至adeno-X腺病毒表达载体中。重组hTGF-β1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Fugene 6介导转染293包装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PCR反应鉴定293细胞包装的腺病毒,证实扩增出247 bp的hTGF-β1目的基因片断和312 bp的腺病毒骨架基因片断。结论携带人hTGF-β1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成功,并能在293细胞包装,为hTGF-β1基因转染的B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腺病毒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付炜 皮庆猛 +3 位作者 石伦刚 唐郑雅 曹谊林 张文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ESC)的特性。方法小鼠R1和Oct-4-GFP转基因ESC细胞株,体外类胚体分化20d后消化打散,重新给予ESC常规培养液培养。观察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观察残留细胞表... 目的探讨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胚胎干细胞(ESC)的特性。方法小鼠R1和Oct-4-GFP转基因ESC细胞株,体外类胚体分化20d后消化打散,重新给予ESC常规培养液培养。观察类胚体中残留未分化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观察残留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体外再次分化能力。将残留细胞扩增后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和大腿肌肉内,6周后注射部位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分化20d的类胚体中存在残留未分化ESC,生长形态呈克隆样,表达SSEA1、CD31、CD9和Oct-4等未分化ESC标志;细胞能反复传代,并可在体外再次分化和残留。残留细胞注射部位形成畸胎瘤,瘤体组织中存在成熟的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结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类胚体后仍存在残留未分化全能ESC,残留细胞在体内、外可再次分化,并能在体外分化中再次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分化 类胚体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