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中数字病理扫描仪的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邓仕杰 刘蘅安 +2 位作者 杨春雪 王朝夫 笪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7-851,共5页
目的分析6台国内外不同制造商的数字病理扫描仪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简称瑞金医院)病理科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收集瑞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不同类型切片232张,比较不同扫描仪的机械性能及图像质量等。建立识别胃镜活检良恶... 目的分析6台国内外不同制造商的数字病理扫描仪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简称瑞金医院)病理科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收集瑞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不同类型切片232张,比较不同扫描仪的机械性能及图像质量等。建立识别胃镜活检良恶性的人工智能初步模型,比较不同扫描仪生成全切片数字化图像(whole slide image,WSI)对模型的影响。结果扫描仪生成的WSI符合日常显微镜下阅片习惯;但不同扫描仪之间的机械性能及WSI质量等存在差异,且制造商提供的扫描仪规格参数不足以全面评价其性能。基于单一扫描仪生成的WSI建立的算法模型,在其他扫描仪生成的WSI中进行验证,其AUC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病理科需结合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现状评估扫描仪性能,综合选择适合科室发展的数字病理扫描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智慧病理科 扫描仪 计算病理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6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张瑜琇 易红梅 +6 位作者 李安琪 李医民 欧阳斌燊 董磊 张蕾 许海敏 王朝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3例成人LBCL-IRF4r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IRF4、... 目的探讨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3例成人LBCL-IRF4r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IRF4、BCL2、MYC、BCL6和TP53基因重排或缺失,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另收集132例成人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3例成人LBCL-IRF4r男女比为1.1∶1,中位年龄54.0岁(范围20~84岁),其中<40岁14例(22.2%)、40~60岁24例(38.1%)、>60岁25例(39.7%);Waldeyer环18例(28.6%)、颈部淋巴结8例(12.7%)、其他淋巴结和淋巴器官合计7例(11.1%)、胃13例(20.6%)、肠4例(6.4%)和其他结外部位合计13例(20.6%);63例均存在IRF4基因重排,无BCL2和MYC基因易位(0/58),30.9%(17/55)存在BCL6基因易位,16.3%(8/49)有TP53基因缺失。59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5个月),完全缓解48例(81.4%),疾病进展或复发10例(16.9%),死亡3例(5.1%)。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生长模式、Hans分型和双表达BCL2和C-MYC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显著相关;年龄、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与总生存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双表达BCL2和C-MYC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成人LBCL-IRF4r的完全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显著高于成人非特指型DLBCL。结论LBCL-IRF4r可发生于成人各年龄段,好发于Waldeyer环、颈部淋巴结和胃肠道,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kuchi-Fujimoto病123例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蔡姣迪 欧阳斌燊 +6 位作者 曾长 李安琪 张瑜琇 许海敏 陈国群 王朝夫 易红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3例KFD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PCR及毛细电泳法检测TCR、Ig... 目的探讨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3例KFD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PCR及毛细电泳法检测TCR、Ig基因重排。结果123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2,中位年龄30岁,均有淋巴结肿大。30例住院患者中,63.3%(19/30)有发热,23.3%(7/30)有自身免疫性疾病。12例行PET-CT检查,91.7%(11/12)考虑恶性或建议行病理活检。47例会诊病例中,27.7%(13/47)被误诊为淋巴瘤。HE形态学见增生期、坏死期和黄色瘤变期独立或共同存在,增生期主要见不典型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坏死期为大量嗜酸性纤维蛋白沉积物和核碎片,黄色瘤变期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病灶内不典型淋巴细胞CD20、CD4和CD56阴性,CD3、CD8、TIA1、Granzyme B和Perforin阳性。组织细胞CD68、CD163和MPO阳性,CD123阳性示浆样树突细胞在病灶周边和血管周围更常见。4例有个别细胞EBER阳性。2例TCR重排阳性,3例TCR疑似重排阳性,Ig重排阳性和疑似阳性各1例。结论KFD在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改变上均存在易误诊为淋巴瘤的特征,需引起关注,避免误诊和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UCHI-FUJIMOTO病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误诊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I-H/dMMR对BRAF V600E突变型的手术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李军 陆亭伟 方旭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066,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累积的复杂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BRAF基因突变是CRC分子特征中的两个关键指标。有研究[1-3]表明,MSI与错配修复系统(mism...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累积的复杂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BRAF基因突变是CRC分子特征中的两个关键指标。有研究[1-3]表明,MSI与错配修复系统(mismatch repair,MMR)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 V600E突变 错配修复缺陷 微卫星不稳定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阳阳 杨晓群 甘华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5-688,共4页
儿童肾肿瘤包括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肾透明细胞肉瘤、肾细胞癌和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等[1-2]。WT约占儿童肾肿瘤的85%,组织学分为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epithelial pred... 儿童肾肿瘤包括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肾透明细胞肉瘤、肾细胞癌和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等[1-2]。WT约占儿童肾肿瘤的85%,组织学分为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epithelial predominant Wilms’ tumor,e-WT)、间叶为主型WT、胚基为主型WT、混合型WT和间变型WT[2-3],其中e-WT是以较多的肾小管样结构为肿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儿童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新进展及病理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易红梅 王朝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具有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根据WHO(2022)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第5版)分类[1](以下简称“新分类”),该组淋巴瘤中发病率高且常需要相互鉴别诊断的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iff...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具有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根据WHO(2022)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第5版)分类[1](以下简称“新分类”),该组淋巴瘤中发病率高且常需要相互鉴别诊断的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Burkitt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HG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URKITT 侵袭性 高级别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形注意力transformer的胃肠癌病理图像细胞核自动分割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智贤 李镇 +3 位作者 郭俏 胡家祺 王雪 姚旭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3,共8页
目的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胃肠癌病理图像的细胞核自动分割,辅助后续病理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59例胃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ython和LabelMe对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数据... 目的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胃肠癌病理图像的细胞核自动分割,辅助后续病理图像的定量分析。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59例胃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ython和LabelMe对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数据脱敏、图片切割和感兴趣区域标注,共纳入944张病理图像,标注了9703个细胞核。通过构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语义分割模型,模型引入可变型注意力transformer(deformable attention transformer,DAT),实现了病理图像细胞核自动、精准、高效分割,并采用多种分割评价标准评估模型性能。结果模型分割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值(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1126,骰子系数(dice coefficient,Dice)为0.7215,其效果明显优于U-net基线模型,并领先于ResU-net++、R2Unet和R2AttUnet等模型,且分割结果相对稳定,泛化性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割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并分割出病理图像中的细胞核,鲁棒性和泛化性较好,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模型 病理图像 细胞核分割 胃肠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分析
8
作者 谢嘉玲 施晴 +1 位作者 鲍其远 董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变异谱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11例DLBCL样本中CD5^(+)DLBCL患者46例(14.7%)。CD5^(+)DLBCL与CD5^(-)DLBCL、CD5^(+)DLBCL伴MYD88 L265P变异和不伴MYD88 L265P变异相比,患者性别、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5^(+)DLBCL组BCL2过表达率(69.5%vs 49.4%,P=0.003)、BCL2和C-MYC双表达率(26%vs 14%,P=0.04)均高于CD5^(-)DLBCL组;CD5^(+)伴MYD88 L265P变异组C-MYC(53%vs 20%)、BCL6(93.3%vs 61.3%)、Ki67(93.3%vs 64.5%)等标记及双表达(46.7%vs 20.8%)均高于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组患者(P<0.05)。生存分析表明,CD5^(+)DLBCL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比CD5^(-)DLBCL组患者更差(P=0.09)。此外,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优于CD5^(+)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P=0.04)。NGS检测发现,CD5^(+)DLBCL和CD5^(-)DLBCL两组患者在伴随突变基因的分布有差异。结论CD5^(+)标记以及CD5^(+)伴MYD88 L265P变异,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不佳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5 MYD88 L26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功能性囊性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报告
9
作者 姜蕾 项捷 +5 位作者 宋佳熹 张一帆 谢静 刘建民 孙立昊 顾卫琼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由颈部单个、实性腺瘤所致,极少数为异位,合并异位囊性的病灶更少。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的原发性甲旁亢,其定性诊断明确,CT影像学检查发现前纵隔囊性病灶,但特异性核素显像未见放射性浓聚。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后...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由颈部单个、实性腺瘤所致,极少数为异位,合并异位囊性的病灶更少。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的原发性甲旁亢,其定性诊断明确,CT影像学检查发现前纵隔囊性病灶,但特异性核素显像未见放射性浓聚。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水平迅速恢复,病理为甲状旁腺瘤囊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异位 囊性 前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10
作者 洪日 杨春雪 +2 位作者 邓仕杰 阮淼 笪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8期986-990,共5页
在医疗数字化浪潮下,病理科亟须通过数智化转型应对临床样本激增与资源短缺的挑战。本文基于《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白皮书》进行解读,提出以“四全”(全模块、全片量、全流程、全生态)为核心的智慧病理科建设框架,强调分级建设策略,分... 在医疗数字化浪潮下,病理科亟须通过数智化转型应对临床样本激增与资源短缺的挑战。本文基于《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白皮书》进行解读,提出以“四全”(全模块、全片量、全流程、全生态)为核心的智慧病理科建设框架,强调分级建设策略,分析建设痛点及解决办法,针对不同层级医院建设给予建议,并呼吁行业协同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加速病理AI模型开发与多模态拓展,为精准医疗与资源均衡分配提供可持续路径,以推进中国数智化病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智慧化 病理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识别与手术病理的结果 被引量:43
11
作者 吴云林 吴巍 +5 位作者 郭滟 蔚青 江凤翔 胡伟国 燕敏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根治,平均每次内镜检查对病灶行活检4.25次。44例患者中浅表病灶26例,其中仅6例(13.6%)经手术证实维持HGIEN诊断,16例(36.4%)为早期胃癌,4例(9.1%)为早期胃癌样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18例形似Borrmann各分型病灶,术后均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结论认真鉴别活检示HGIEN的病灶性质,提高胃镜活检的深度及准确性,并结合色素内镜及固有荧光诊断技术等方法可提高活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率。胃镜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为HGIEN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已存在浸润性癌生长,应积极手术干预,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 活检 胃镜 手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活检在转移性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菲 肖家诚 +3 位作者 金晓龙 缪飞 熊树民 黄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诊断转移性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2005年21例骨髓活检诊断为转移性癌的病例,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分析骨转移性癌与临床的关系。结果21例骨转移性癌占同期骨髓活检总病例数的0.31%(21/7006...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诊断转移性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2005年21例骨髓活检诊断为转移性癌的病例,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分析骨转移性癌与临床的关系。结果21例骨转移性癌占同期骨髓活检总病例数的0.31%(21/7006)。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骨痛,三系下降。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见局部或全身性骨病变。光镜下骨小梁间区基质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异型上皮样细胞散在或片状分布,腺样、小梁状或实体巢状排列。最后病理诊断证实胃肠道癌5例、肺癌5例、乳腺癌5例和前列腺癌4例,肝癌和甲状腺癌各1例。其中免疫组化胃肠道癌CAl9-9阳性,肺癌TTF-1阳性而TG阴性,甲状腺癌TTF-1和TG均阳性,乳腺癌E-Cadherin阳性,前列腺癌PSA阳性,肝癌HepPar1阳性。结论对于临床不明原因的骨痛或贫血患者,影象学又表现局部或全身性骨病变时,建议进行骨髓活检,当病理学见骨髓内异型上皮样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时提示骨髓转移性癌,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原发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转移性癌 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例胃癌手术标本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和靶向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奚文崎 张本炎 +3 位作者 金晓龙 杨卫平 燕敏 王建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7-902,共6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y,T M A)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中的表达,研究胃癌中Her-2... 背景与目的:通过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y,T M A)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中的表达,研究胃癌中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胃癌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构建包含198例胃癌组织和89例正常胃黏膜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98例胃癌中男性147例,女性51例,男女比例为2.9∶1。患者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66.5岁。按照Lauren's分型分为肠型169例,弥漫型29例。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98例胃癌细胞中Her-2总表达率为32.8%,而正常胃黏膜无表达。Her-2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侵袭深度和TNM分期有关。肠型胃癌的表达率(36.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10.4%,P=0.005)。Her-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预后无关。结论: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率为32%,其表达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肠型胃癌Her-2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因此,肠型胃癌患者可能为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主要群体,并有可能从辅助靶向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预后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彦 毕任达 +1 位作者 金晓龙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 微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角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姚洁洁 张静雯 +1 位作者 詹维伟 费晓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其微浸润癌(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DCIS患者(252个病灶)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结果 252个病灶中,有172个DCIS(DCIS组)和80个DCISMI(DCIS-MI组),两组患者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其微浸润癌(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DCIS患者(252个病灶)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结果 252个病灶中,有172个DCIS(DCIS组)和80个DCISMI(DCIS-MI组),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月经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特征:DCIS-MI组粉刺型及高级别分化比例明显高于DCIS组(P<0.05);超声征象:肿瘤形状、内部回声、边缘和边界以及Adler分级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后方回声、生长方位、微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及导管扩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IS-MI较DCIS更具浸润性癌的临床特征,其部分超声征象具恶性肿瘤特征,可反映其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蔚青 金晓龙 +1 位作者 朱延波 袁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肠道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免疫表型T细胞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常规HE切片和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观察并分析13例肠道T细胞NHL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3例T细胞NHL发生于小肠8例,结肠5例。其中8例为溃疡型,3例为... 目的探讨肠道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免疫表型T细胞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常规HE切片和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观察并分析13例肠道T细胞NHL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3例T细胞NHL发生于小肠8例,结肠5例。其中8例为溃疡型,3例为隆起型,2例为局部肠壁增厚。肿瘤细胞为中至大细胞,核多形性,多伴有炎症样背景。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13例(100%)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呈阳性表达;10例(76.9%)表达CD3;9例(69.2%)表达CD45RO;5例(38.5%)EB病毒(EBV)阳性表达;3例(23.1%)表达CD56;2例(15.4%)波形蛋白(VIM)呈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20、CD79a、CK、CDX2、NSE、CgA、CD117。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肿瘤,高度恶性,须与其他肠道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洪敏 政红卫 +1 位作者 金晓龙 高亚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胰管 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肿瘤及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娜 金晓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1-1046,共6页
组织病理学检查能确定甲状旁腺亢进症的病理类型,是鉴别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旁腺癌的经典方法。近年来,甲状旁腺肿瘤及增生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迅速,研究包括Cyc lin D1,MEN1,HRPT2和CaSR基因与蛋白。... 组织病理学检查能确定甲状旁腺亢进症的病理类型,是鉴别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旁腺癌的经典方法。近年来,甲状旁腺肿瘤及增生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迅速,研究包括Cyc lin D1,MEN1,HRPT2和CaSR基因与蛋白。临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甲状旁腺疾病的术前诊断更为准确,术中测定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肿瘤 甲状旁腺增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若坤 林慧敏 +2 位作者 严福华 强金伟 陈晓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HEH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男性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4岁,肿瘤标志物均正常,1例有乙肝病史,7例有肝功能异常...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HEH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男性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4岁,肿瘤标志物均正常,1例有乙肝病史,7例有肝功能异常。影像上分为单发结节型(n=3)、多发结节型(n=4)和弥漫融合型(n=11)。共有195个病灶,其中127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区。CT平扫均呈低密度,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113个病灶可见"靶征",CT上呈中心低密度,T2WI呈中心显著高信号、周边轻度高信号,病理上为黏液透明样物质、坏死和出血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强化型(146/195)、环形强化型(32/195)和中心充填型(17/195)。4例可见"棒棒糖"征。6例有肝包膜皱缩,6例有肝外转移,包括淋巴结(n=2)、肺(n=4)和脾脏(n=1)。镜下,肿瘤周边富含细胞成分,中心主要为纤维间质,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及透明样变。结论:HEH好发于无慢性肝病的中老年女性,影像上表现为包膜下分布为主的多发轻度强化病灶,靶征、肝包膜皱缩及棒棒糖征进一步支持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性血管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敏智 张忠德 +2 位作者 吴湘如 奚政君 储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4例婴儿性血管瘤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7例呈增殖期图像:细胞丰富,增生的毛细血管排列成小叶状,血管内皮细胞肥胖,管腔不明显,内皮细... 目的探讨婴儿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4例婴儿性血管瘤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7例呈增殖期图像:细胞丰富,增生的毛细血管排列成小叶状,血管内皮细胞肥胖,管腔不明显,内皮细胞周围为梭形的血管周细胞;7例呈消退期图像:皮下组织中纤维脂肪组织增生,血管减少,残留血管腔扩张,内皮细胞扁平,血管周细胞减少。血管内皮细胞GLUT1阳性,血管周细胞SMA阳性。结论婴儿性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病程上具有明显特点,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细胞组成,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GLU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婴儿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