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Ⅳ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琛 朱正纲 +3 位作者 燕敏 陈军 尹浩然 林言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527例Ⅳ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其中92例行根治性手术,20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231例行胃肠吻合术或开腹探查术。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术后1、3、5a生存率。结果施行根治...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527例Ⅳ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其中92例行根治性手术,20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231例行胃肠吻合术或开腹探查术。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术后1、3、5a生存率。结果施行根治性手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58.4%、20.8%和9.7%,姑息性切除术为45.8%、11.2%和4.6%,而未切除者为11.0%、3.1%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远处转移的病例中,根治性手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68.1%、37.5%和18.6%,较姑息手术者的57.5%、10.0%和3.8%明显提高(P<0.05);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姑息性切除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48.7%、17.3%和3.8%,较未切除者的8.5%、0和0明显提高(P<0.05)。结论无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对有远处转移的Ⅳ期胃癌,姑息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根治术 姑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K15和ki67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兰斌 陈雪华 +3 位作者 刘炳亚 瞿颖 蔡劬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以及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TK15和ki67在8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TK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4.83%(31/89),显著高于邻近的非...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以及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TK15和ki67在8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TK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4.83%(31/89),显著高于邻近的非癌组织的4.49%(12/89)(P<0.01);STK15基因过表达与分化型胃癌及其侵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STK15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相应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作为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新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 KI67 免疫组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炜 李建芳 +4 位作者 蔡劬 瞿颖 孔雷 秦建民 刘炳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优化应用于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质。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机械匀浆+TCA沉淀法,碾磨+丙酮/TCA沉淀法)、不同最高聚焦电压、不同样本上样量以及不同pH... 目的优化应用于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质。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机械匀浆+TCA沉淀法,碾磨+丙酮/TCA沉淀法)、不同最高聚焦电压、不同样本上样量以及不同pH值范围固相pH梯度胶条对双向凝胶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机械匀浆+TCA沉淀法得到的蛋白质点较多,但电泳图谱中出现大量横纹,对电泳图后期分析的干扰相对严重;碾磨+丙酮/TCA沉淀法则能达到最高聚焦电压,上样量少,使用pH 5-8固相pH梯度胶条获得可分辨的蛋白质点数最多且效果较好。结论对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的全蛋白抽提方法和电泳条件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癌合并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裘佳培 燕敏 +3 位作者 姚学新 王晓彦 陈军 项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18例消化道癌合并胃肠道间质肿瘤(DTC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8例DTC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术前胃镜检查仅1例发现GIST和消化道癌同时存... 目的探讨18例消化道癌合并胃肠道间质肿瘤(DTC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8例DTC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术前胃镜检查仅1例发现GIST和消化道癌同时存在,其余17例只发现了消化道癌。DTCGIST中的消化道癌大体与镜下都未见特殊,但DTCGIST中的GIST体积均较小,且镜下核分裂像<5个/50HPF,淋巴结内未见转移的GIST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16/18)、88.89%(16/18)、61.11%(11/18)、33.33%(6/18)、16.67%(3/18)。结论与单纯的消化道癌或单纯的GIST相比,DTCGIST无特异性临床特征。DTCGIST中的GIST多为早期病变,恶性程度低,但仍为潜在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在胃癌药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先导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颖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生物芯片是后基因组时代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其在转录组、蛋白质组与肿瘤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与组织芯片构成了生物芯片的主体,该技术有望在胃癌特异性标志物发现上发挥作用。药物病理学是临床病理学... 生物芯片是后基因组时代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其在转录组、蛋白质组与肿瘤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与组织芯片构成了生物芯片的主体,该技术有望在胃癌特异性标志物发现上发挥作用。药物病理学是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新兴分支学科,其主要工作是利用病理学手段识别肿瘤组织存在的分子靶点,为临床针对性靶向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组织芯片 药物病理学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涛 俞振佳 +1 位作者 吴熊焰 苏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8-1393,共6页
胃癌是亚洲常见的消化道恶性道肿瘤之一,容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肿瘤远处转移是胃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但目前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缺少开放阅读框的非编码RNA分子,在免疫... 胃癌是亚洲常见的消化道恶性道肿瘤之一,容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肿瘤远处转移是胃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但目前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缺少开放阅读框的非编码RNA分子,在免疫反应、干细胞多能性、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长链非编码RNA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该文对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胃癌侵袭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响应型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胶束作为siRNA运输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本昕 何昌玉 +4 位作者 谭连江 刘炳亚 朱正刚 龚兵 沈玉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4,共9页
采用二重氢键为引导、双二硫键为连接单元的方法合成嵌段共聚物PEG2000-PLA3000-PEI1200-PLA3000-PEG2000,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胶束可作为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运输载体。采用核磁(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采用二重氢键为引导、双二硫键为连接单元的方法合成嵌段共聚物PEG2000-PLA3000-PEI1200-PLA3000-PEG2000,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胶束可作为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运输载体。采用核磁(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等检测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二重氢键引导下合成嵌段共聚物,其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52mg/mL,粒径为(32±0.1)nm,表面电势为(46.9±0.7)mV。负载siRNA的胶束粒径为(35±0.3)nm,表面电势为(27.2±1.1)mV。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证明纳米胶束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胶束 核酸载体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识别与手术病理的结果 被引量:43
8
作者 吴云林 吴巍 +5 位作者 郭滟 蔚青 江凤翔 胡伟国 燕敏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 目的比较并分析胃镜胃黏膜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的病灶形态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26730例胃镜检查者中胃黏膜活检示HGIEN者44例,对其行手术治疗,分析内镜直视下病灶的色泽形态、皱襞特征、活检数量、手术大体标本形态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根治,平均每次内镜检查对病灶行活检4.25次。44例患者中浅表病灶26例,其中仅6例(13.6%)经手术证实维持HGIEN诊断,16例(36.4%)为早期胃癌,4例(9.1%)为早期胃癌样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18例形似Borrmann各分型病灶,术后均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结论认真鉴别活检示HGIEN的病灶性质,提高胃镜活检的深度及准确性,并结合色素内镜及固有荧光诊断技术等方法可提高活组织检查对胃癌的诊断率。胃镜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为HGIEN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已存在浸润性癌生长,应积极手术干预,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 活检 胃镜 手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其诊治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明敏 朱正纲 +6 位作者 燕敏 陈军 项明 李琛 张俊 姚学新 杨秋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原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00年11月~2003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并发于胃癌术后早期的SAP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7例胃癌手术患者中有9例在术后早期发生SAP,发生率为1.29%,其中姑息...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原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00年11月~2003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并发于胃癌术后早期的SAP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7例胃癌手术患者中有9例在术后早期发生SAP,发生率为1.29%,其中姑息性手术后无SAP发生;D1-2根治术后发生SAP4例(0.80%);全胃切除术后发生SAP3例(5.66%);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后发生SAP2例(13.33%),全胃切除与全胃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后SPA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D1-2术式后SPA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9例SAP中有7例在发病初期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未手术的2例均死亡。结论胃癌术后早期SAP的发生与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密切相关。由于该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故预后差。CT是早期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而积极的清创引流手术则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重症胰腺炎 CT 清创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润华 朱正纲 +4 位作者 燕敏 陈军 项明 尹浩然 林言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为93.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63.8%(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施国海 周佩军 +3 位作者 王祥慧 徐达 施敏敏 陈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状况、细胞表型和凋亡率。结果当FTY720为400 ng/mL时,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即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47.6%(P<0.05);当FTY720为3 200 ng/mL时,其抑制率达到为51.6%,呈剂量依赖性。FTY720为1 6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FTY720在2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即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高浓度的FTY720,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调节性细胞的比例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增殖 调节性T细胞 凋亡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IRX1的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玉申 于颖彦 +7 位作者 计骏 纪玉宝 瞿颖 李建芳 张俊 刘炳亚 朱正纲 林言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同源盒基因IRX1的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IRX1基因启动子区;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及手术切除胃癌组织IRX1基因mRNA表达水平;MSP及BSP法检测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去甲基化试剂5-杂... 目的探讨胃癌中同源盒基因IRX1的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IRX1基因启动子区;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及手术切除胃癌组织IRX1基因mRNA表达水平;MSP及BSP法检测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去甲基化试剂5-杂氮-2’-脱氧胞苷的干预对胃癌细胞IRX1基因表达的逆转效应。结果经生物信息学预测IRX1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启动子区富含CpG岛;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IRX1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MSP及BSP检测显示所有胃癌细胞株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经5-Aza-CdR处理的细胞株IRX1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程度上调。结论胃癌中IRX1基因的表达下调与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有一定关系,为探讨IRX1基因作为去甲基化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X1 同源盒基因 胃癌 甲基化 5-杂氮-2'-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巍 郭滟 +5 位作者 蔚青 吴云林 朱延波 朱正纲 胡伟国 袁耀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手术确诊的398例胃癌中符合5型胃癌的17例患者,分析其内镜与大体标本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7例5型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4.3%,占进展期胃癌的5.3%,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样5型进展期胃癌(5型胃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手术确诊的398例胃癌中符合5型胃癌的17例患者,分析其内镜与大体标本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7例5型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4.3%,占进展期胃癌的5.3%,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形态学分类显示本组中Ⅱc型比例最高(8/17,47.0%),其次为Ⅱa+Ⅱc型(7/17,41.2%)及Ⅱc+Ⅲ型(2/17,11.8%),Ⅱa+Ⅱc型在5型进展期胃癌中所占比例较早期胃癌中高(P<0.05)。该组中分化型癌8例,未分化型9例,与同期早期胃癌相比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异,女性患者分化程度较男性患者差(P<0.01)。5例患者(29.4%)伴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转移发生率较同期早期胃癌为高。结论5型胃癌形态学及病理学特征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进展期癌与早期胃癌,内镜检查中仔细评估病灶蠕动及伸展性、超声内镜、钡餐及螺旋CT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别5型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早期 进展期 BORRMANN分型 形态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露萤 蒋兆彦 +4 位作者 杨肖波 徐琛莹 常显星 李薇薇 俞丽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分析胆囊疾病(GB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CAD患者(CAD组,n=712)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的疑似CAD者(对照组,n=571)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BD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胆囊疾病(GB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CAD患者(CAD组,n=712)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的疑似CAD者(对照组,n=571)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BD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高血脂及糖尿病与GBD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中GB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5%和25.6%,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男性GBD与CAD具有显著相关性(OR=1.32,95%CI:1.17~1.49,P<0.01),女性CAD与GBD无显著相关性。BMI、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和糖尿病史是与GB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GBD与CAD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血脂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晓彦 毕任达 +1 位作者 金晓龙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 微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角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旁组织多个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翀 李建芳 +3 位作者 瞿颖 陈雪华 刘炳亚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超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胃镜活检正常的胃黏膜组织的hMLH1、E-cadherin、GSTP1、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超甲基化,22例(95.7%)胃癌组织和7例(30.4%)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超甲基化。在17例(73.9%)胃癌组织和5例(21.7%)癌旁组织可以检测到2个以上基因的超甲基化;E-cadherin、p15和p16三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8.3%、82.6%、60.8%,明显高于hMLH1和GSTP1的34.8%和17.4%。结论胃癌组织和邻近的癌旁组织中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功能失活可能发生在胃癌肿瘤形成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基因 超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3逆抗原转染树突状细胞的抗胃癌免疫效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皓 陈雪华 +5 位作者 俞焙秦 柯山 郑重 朱正纲 顾琴龙 刘炳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2-515,共4页
目的构建逆抗原表达载体,以获得理想的肿瘤疫苗。方法运用RT-PCR方法合成MAGE-3cDNA,分别将RANTES基因分泌段前导序列和受体Fc段克隆至MAGE-3cDNA两端(pS-MAGE-3-Fc)再转染入DC表达,将致敏的DC与外周血T细胞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观察产生... 目的构建逆抗原表达载体,以获得理想的肿瘤疫苗。方法运用RT-PCR方法合成MAGE-3cDNA,分别将RANTES基因分泌段前导序列和受体Fc段克隆至MAGE-3cDNA两端(pS-MAGE-3-Fc)再转染入DC表达,将致敏的DC与外周血T细胞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观察产生的免疫效应。结果转染pS-MAGE-3-Fc的DC诱导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转染pMAGE-3的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逆抗原策略是理想的肿瘤疫苗策略,能够显著提高肿瘤免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3 逆抗原 树突状细胞 转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GL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雪华 柯山 +7 位作者 李建芳 张晓青 蔡劬 瞿颖 俞焙秦 顾琴龙 刘炳亚 朱正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观察TAGL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GLN在4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7株胃癌细胞株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表达;分析TAGLN的表... 目的观察TAGL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GLN在4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7株胃癌细胞株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表达;分析TAGL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运用细胞侵袭和移动试剂盒检测高表达TAGLN的CAFs或沉默TAGLN表达后的CAFs对胃癌细胞株MKN45侵袭及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各胃癌细胞株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TAGL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AGLN蛋白表达于胃癌组织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浸润的黏膜肌层中的肌细胞,且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TAGLN蛋白的表达为3.751±0.68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084±0.328(P<0.05)。细胞侵袭和移动试验结果显示,高表达TAGLN的CAFs能够促进胃癌细胞株MKN45的侵袭及移动能力;而经siRNA沉默TAGLN表达后的CAFs则明显降低胃癌细胞株MKN45的侵袭及移动能力。结论TAGLN基因在胃癌组织的基质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对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AGLN基因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分选少量胃癌细胞中PSCA基因的SNP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祎 郭妍 +2 位作者 赵小东 刘炳亚 邵志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3,共7页
随着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与胃癌相关的易感基因被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已逐步进入胃癌临床诊断和研究.然而,利用少量胃粘膜细胞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常遇下述困难,一是少量胃癌细胞混杂在... 随着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与胃癌相关的易感基因被发现.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已逐步进入胃癌临床诊断和研究.然而,利用少量胃粘膜细胞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常遇下述困难,一是少量胃癌细胞混杂在多种细胞中,异常信号常易被淹没,二是细胞量极少,因此获得的基因组DNA量微,进行多位点或全基因组分析存在困难.本文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选少量胃癌细胞,结合全基因组放大技术,进行胃癌相关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SCA)的SNP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克隆测序方法分析,在分选的胃癌细胞中检测到PSCA的rs2976392位点胃癌相关的"A"等位与rs2294008位点胃癌相关的"T"等位.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全基因组放大方法保真性高,经过分选的胃癌细胞中SNP位点的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所建立的少量细胞基因多位点检测方法将同样应用于其它肿瘤和组织的少量细胞研究中,全基因组放大产物也可进行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和第二代测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少量细胞 全基因组放大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S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前列腺转移一例报道 被引量:4
20
作者 郝元 燕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24,F0003,F0004,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远处转移 前列腺转移性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