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照护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砚燕 李蕊 +2 位作者 孙晶 袁婧雅 智晓旭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3,共4页
目的描述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及照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人文关怀品质对照护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3所医院351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护行为量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目的描述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及照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人文关怀品质对照护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3所医院351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护行为量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总体水平良好,为(124.64±15.31)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与技能、服务的可及性、尊重及服务的连续性;人文关怀品质水平为(128.53±15.87)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的因素为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日常工作量和对实施关怀护理的态度(均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持续性、针对性地加强对护士人文关怀、感知及理念等的培养,进而改善肿瘤科护士照护行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关怀行为 人文关怀品质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石齐 杜美璐 +3 位作者 陈思宇 汪青 殷晓聆 侯风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4,共7页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能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HR:0.46;P<0.05,FAS分析),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FAS分析显示,在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1)的患者中,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548倍(95%CI:0.365~0.823);对于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2)的患者,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260倍(95%CI:0.138~0.490),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扶正解毒方能进一步降低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其中N2期患者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扶正解毒方 无复发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小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发生并发症者5例,其中1例导管断裂,2例导管感染,1例静脉炎,1...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发生并发症者5例,其中1例导管断裂,2例导管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阻塞。最长可留置1年,最短留置4个月。结论PICC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符合肿瘤患者需多次化疗的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及PICC导管、及时更换合适的敷料及肝素帽、合理利用导管并正确地冲管和封管,以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 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铖 金奕滋 +21 位作者 李婷 章真 梁晓华 唐曦 刘天舒 李琦 沈赞 姜斌 王理伟 张俊 陈思宇 周彩存 高勇 臧远胜 李恒宇 董宇超 湛先保 钟薏 刘苓霜 秦悦农 胡夕春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9-10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癌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促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相关探索
5
作者 徐文晖 杨畅 +3 位作者 李瑞卿 卞京 李夏伊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IRF3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肾癌、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结直肠癌或肾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IRF3表达水平的差异。针对IRF3蛋白的C端残基位点进行改造,构建拟磷酸化IRF3-5D(396/398/402/404/405-D)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采用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抑制剂进行处理,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IRF3、p-IRF3(Ser38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测序技术探索IRF3-5D高表达与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构建野生型IRF3(IRF3-WT)和IRF3-5D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CT26、COLON26,采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划痕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分析提示癌组织中IRF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癌症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结直肠癌、肾癌组织中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蛋白表达集中于细胞核内。TBK1抑制剂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间点作用后,HEK-293T细胞p-IRF3(Ser386)蛋白表达减弱。RNA测序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多个与癌症预后不良相关的蛋白[IRF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等]表达水平在IRF3-5D高表达的条件下显著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过表达IRF3-5D,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上调。结论·结直肠癌中IRF3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IRF3-5D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内高表达后,促进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此外,IRF3-5D依赖于TBK1介导的IRF3活化激活通路,并上调多个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干扰素调节因子3 TANK结合激酶1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和防治进展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倩 郭伟剑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抗癌谱广、毒副反应轻微是其主要特点。但该药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却高达90%,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神经毒性分为两种:以遇冷后表现加重为特征的急性神经毒性以及与顺铂相似的慢性的累...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抗癌谱广、毒副反应轻微是其主要特点。但该药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却高达90%,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神经毒性分为两种:以遇冷后表现加重为特征的急性神经毒性以及与顺铂相似的慢性的累积神经毒性。该文就LOHP所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药物副作用 防治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秦薇 张晓伟 +1 位作者 章莉 张凤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研究干细胞相关标志物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6月~2006年3月胃癌手术石蜡标本6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Oct-4表达,分别以58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回顾6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研究干细胞相关标志物Oc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6月~2006年3月胃癌手术石蜡标本6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Oct-4表达,分别以58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回顾6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与Oct-4表达的关系。对63例中的50例患者进行为期8年的生存随访,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Oct-4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构建Cox回归模型,评估Oct-4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的可能性。结果Oct-4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95%(51/6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5.2%(3/58)和正常胃黏膜组织(0)(P<0.01)。Oct-4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O.01)。Oct-4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及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表达阳性程度高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Oct-4表达阳性程度低的患者(P<0.05)。Oct-4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R 0.554,95%CI 0.209~1.466)。结论Oct-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期有关,但不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4 临床分期 生存期 预后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晶 姚文 王小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82-85,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癌症患者综合需求情况,为进一步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Tool in cancer for patients,CNAT)对397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癌症患者综合需求总... 目的了解老年癌症患者综合需求情况,为进一步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Tool in cancer for patients,CNAT)对397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癌症患者综合需求总分42.37(32.77,53.11)分,身体症状需求35.90(12.82,51.28)分,心理情感需求33.33(9.01,57.58)分,知识信息需求50.00(33.33,66.67)分,实际支持需求33.33(19.05,47.62)分,社会精神支持需求33.33(22.22,55.56)分,护理需求58.33(33.33,66.67)分,医院设施需求66.67(41.67,66.67)分,医疗需求58.33(33.33,75.00)分;老年癌症患者综合需求受到目前职业、照顾者类型、治疗方式、癌症类型、癌症患病时间、癌症分期、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总收入及目前居住地影响(均P<0.01)。结论老年癌症患者就医体验需求较高,与患者的病情及获得资源的情况有关。需要加强对低学历、居住于农村,患有乳腺癌、子宫及其附件癌症、癌症分期较差及放疗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满足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癌症患者 综合需求 身体症状 心理情感 知识信息 实际支持 社会精神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平 郑磊贞 +2 位作者 顾建春 马飞 郭伟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联合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方法转移性肝癌造模成功后,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n=12):奥沙利铂组(A组)、生脉中剂量组(B组)、奥沙利铂+生脉小剂量组(C组)、奥沙利铂+生脉中剂量组(D组)、奥沙利铂+生脉大剂...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联合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方法转移性肝癌造模成功后,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n=12):奥沙利铂组(A组)、生脉中剂量组(B组)、奥沙利铂+生脉小剂量组(C组)、奥沙利铂+生脉中剂量组(D组)、奥沙利铂+生脉大剂量组(E组)和对照组。生脉注射液小、中、大剂量浓度分别为10.0、100.0、1 000.0μg/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 mL/d腹腔注射,连续给药。奥沙利铂剂量浓度为9.3μg/L。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观察瘤重抑制率和肝转移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IL)-15、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D、E组小鼠的瘤重抑制率和肝转移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HGF、IL-15、IL-6和VEGF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肝脏MVD明显降低(P<0.01)。A、D、E组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肿瘤肝转移作用,其对肝转移的干预机制可能与抗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奥沙利铂 结肠肿瘤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兔阿霉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飞 李小平 +2 位作者 顾建春 章莉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阿霉素(ADR)心肌损伤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OMT)注射液对兔ADR损伤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经耳缘静脉缓慢注药,每周1次,共8周。①ADR组(n=8):注射2 mg/kg ADR;②OMT...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阿霉素(ADR)心肌损伤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OMT)注射液对兔ADR损伤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经耳缘静脉缓慢注药,每周1次,共8周。①ADR组(n=8):注射2 mg/kg ADR;②OMT组(n=5):10 mg/kg OMT。③ADR+OMT组(n=8):每次注射ADR前30 min,先注射10 mg/kg OMT;④生理盐水(NS)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UNEL法原位定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心肌组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ADR组用药后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ADR+OMT组也有相似改变,但是程度较轻,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MT组动物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苦参对ADR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苦参抗氧自由基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氧化苦参碱 凋亡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为 聂生东 吴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4-1077,共4页
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而锥形束CT既是一种全新的CT成像技术,又是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介绍锥形束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锥形束CT图像... 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而锥形束CT既是一种全新的CT成像技术,又是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介绍锥形束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锥形束CT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B及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磊贞 蔡威 +2 位作者 陈文森 王莉娜 沈洪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病例180例及其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308例,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进行多...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病例180例及其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308例,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以及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启动子区域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呈高度连锁不平衡(D’=0.862,R2=0.721,P=0.000),未发现IL-1B(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显性模型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 I)分别为0.95(0.62-1.47)和0.85(0.55-1.31);IL-1RN变异基因型(1/2和2/2)可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调整OR=1.32,95%C I=0.71-2.36);分层结果显示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组中,IL-1RN变异基因型(1/2、2/2)显著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调整OR=2.03,95%C I=1.02-4.80)。结论IL-1RN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B IL-1RN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小平 张晓伟 +1 位作者 郭伟剑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探讨CD44在人类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以及与胰腺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胰腺癌手术标本共67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在... 目的探讨CD44在人类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以及与胰腺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胰腺癌手术标本共67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在部位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的表达。结果 CD44在67例胰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3.1%(49/67)。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的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与CD44的阳性率表达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等与CD44的阳性率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分化程度、CD44的表达情况、神经侵犯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胰腺癌中CD44呈高表达,其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分化程度、CD44的表达情况、神经侵犯为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胰腺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宫型宫内节育环对盆腔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士安 张松方 +3 位作者 林清 王佳 蒋马伟 吴国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测量元宫型金属宫腔内节育环对放射治疗引起的密度效应及次级射线引起的散射效应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元宫型金属节育环置于厚20cm的人体等效组织密度有机玻璃中间,分别用6MV和10MVX线垂直或平行于节育环分别进行10cm&#... 目的测量元宫型金属宫腔内节育环对放射治疗引起的密度效应及次级射线引起的散射效应对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元宫型金属节育环置于厚20cm的人体等效组织密度有机玻璃中间,分别用6MV和10MVX线垂直或平行于节育环分别进行10cm×10cm单野照射和二野对穿照射,用FARMER剂量仪电离室测量并比较节育环前1cm和0.5cm,环中间0cm,环后0.5cm和1cm及旁开0.5cm处的剂量。结果垂直或平行于节育环进行10cm×10cm单野照射时,各点与无环时比较,最大剂量变化为0.15%;对穿野照射时,最大剂量变化为0.13%。结论宫内节育器对放射治疗时剂量分布的影响远小于5%,在盆腔肿瘤需要放射治疗时,可以忽略节育环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节育环 放射治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砷和维甲酸对PLZF-RARa阳性U937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思宇 马立恒 +2 位作者 董颖 郭伟剑 王振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4-826,833,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砷(As2O3)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α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α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As2O3、ATRA处理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 目的:研究氧化砷(As2O3)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α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α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As2O3、ATRA处理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64、CD14等的表达变化,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U937/PLZF细胞在去除四环素条件培养后,PLZF-RARα表达明显增加。As2O3(0.5μmol/L)联合ATRA(1μmol/L)使U937/PLZF细胞核质比缩小,核仁减少但未消失;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CD11b表达增高;PLZF-RARα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以胞核弥漫细小颗粒为主。细胞化学染色和NBT反应变化不明显。结论:0.5μmol/L As2O3联合1μmol/L ATRA可使PLZF-RARα阳性U937细胞产生轻微的形态学分化趋势,尚不足以引起其发生功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ZF 维甲酸 氧化砷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伴眼眶蜂窝织炎的MRI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秋凤 陈淑贤 +6 位作者 冯赟 夏正荣 郑慧 桂婷 刘明 汪登斌 李玉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伴眶周蜂窝织炎的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9年经病理证实的1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伴眼眶周蜂窝织炎的MRI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在所有视网膜母细胞...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伴眶周蜂窝织炎的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9年经病理证实的1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伴眼眶周蜂窝织炎的MRI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在所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病率为2.6%(14/539)。14例病例中,双眼发病3例,单眼发病11例,平均发病年龄22.8个月。临床表现为白瞳症伴眼睛发红或眼睑肿胀。MRI表现:眼球增大11/14(78.6%),青光眼5/14(36.4%),白内障10/14(71.4%),晶状体剥落10/14(71.4%),所有目艮内病灶平均最大长径为(19.75±3.69)mm;所有眼内肿瘤灶T1WI表现为混杂高信号、等信号为主,T2WI表现为混杂低信号为主;T1WI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无强化,均伴有眼环明显增厚伴强化明显,DWI表现为高信号或部分高信号8例、条索状混杂高信号3例、低信号3例,平均ADC值为(0.974±0.263)×10^(-3)mm^(2)/s。球后表现:视神经增粗2例,视神经周围鞘膜明显强化不伴视神经增粗者12例,所有患眼均出现眶周斑片状、条片状强化影,伴眼睑明显肿胀。42.9%(6/14)患眼肿瘤侵犯并穿透筛板,浸润筛板后视神经。结论: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伴眼眶蜂窝织炎发病率较低,其眼内表现及肿瘤影像特征与经典型不同,具有较特征的影像表现。坏死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大多伴有眼内蜂窝织炎,筛板后视神经浸润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眶蜂窝织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3例吗啡镇痛治疗剂量分布特点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伟 关磊贞 +3 位作者 陈强 张玲林 孙美兰 孙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0-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吗啡镇痛治疗剂量个体化和吗啡剂量分布特点,从而有利于临床获得更好的镇痛治疗,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SPSS 8.0 for windows统计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通过473例晚期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镇痛治疗吗啡...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吗啡镇痛治疗剂量个体化和吗啡剂量分布特点,从而有利于临床获得更好的镇痛治疗,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SPSS 8.0 for windows统计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通过473例晚期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镇痛治疗吗啡剂量分布特点,研究镇痛治疗日均吗啡剂量分布与患者年龄和性别间关系;镇痛治疗最大日吗啡剂量分布区域和吗啡初始剂量分布与疼痛强度间关系。结果:控制疼痛吗啡日均剂量与患者年龄有关,即年龄>70岁组患者所需吗啡剂量比<70岁组患者吗啡日均剂量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吗啡日均剂量与患者性别无关,无统计学差异。控制疼痛最大吗啡日剂量在1~299mg/天的为432例,占91.3%;最大吗啡日使用量在300~599mg/天为36例,占8.6%;最大吗啡使日用量在≥600mg/天5例,占1.1%。吗啡初始剂量随疼痛强度加重而增加,其初始剂量范围在41.3mg/天~71.9mg/天。结论:癌痛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特点、疼痛强度进行吗啡充分滴定,提高癌痛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剂量 年龄 性别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资源整合的机制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波 李春红 +3 位作者 姜萌 马飞 陶晔璇 康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临床医学学科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口众多,临床资源丰富多样,却在疾病诊治关键的指南、诊疗方案及重大创新药物等方面创新型研究和成果不足,究其原因关键是临... 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临床医学学科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口众多,临床资源丰富多样,却在疾病诊治关键的指南、诊疗方案及重大创新药物等方面创新型研究和成果不足,究其原因关键是临床资源缺少有效整合。该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总结其临床资源整合现状,分析其整合中的关键问题,尝试性提出临床资源整合中医疗、科研、人才整合的对策,以期为推动临床资源整合及临床学科建设提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资源 整合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c-Met与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雪茹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7,共5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近年来,尽管胃癌诊治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转移等问题仍阻碍了胃癌的预后,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仍然很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近年来,尽管胃癌诊治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转移等问题仍阻碍了胃癌的预后,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仍然很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HGF/c-Met)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是胃癌靶向治疗极具潜力的靶点。该文就该信号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靶向该信号通路的胃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靶向治疗 HGF/C-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艳丽 管文斌 +4 位作者 茅伟伟 朱传营 张勤 袁晓军 谈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总结近8年诊治过的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其生存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分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 目的·总结近8年诊治过的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并分析其生存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分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救治的AT/RT患儿52例,记录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3岁组和<3岁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特征对患儿总体生存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生存结局,探讨患儿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的意义。结果·AT/RT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65.4%的患儿小于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5.2±28.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7个月。患儿的3年PFS及3年OS分别为(29.3±7.6)%和(30.4±7.6)%。2组患儿在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及化学治疗(化疗)、出现严重并发症、3年PFS和3年OS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原发肿瘤侵犯椎管、有播散转移、次全切除肿瘤、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儿的生存风险较大(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有播散转移是患儿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对患儿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存活患儿的SY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死亡患儿(P=0.003)。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AT/RT患儿存在较多严重并发症且总体生存率较低,需要施行更精细的分层治疗方式及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恶性脑肿瘤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