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励菁菁 朱琦 +6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俞夜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4,2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永梅 孙志耀 施雨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液肿瘤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同时探讨洁净病房对感染的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调查2018年6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且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液肿瘤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同时探讨洁净病房对感染的干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调查2018年6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且接受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一般情况、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治疗费用等。在血液科洁净病区内配置各型号EKEAIR~?禹科移动空气灭菌站(简称灭菌站),搭配新风系统和风淋装置,使血液科病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入住普通病房的血液肿瘤患者定为对照组,入住洁净病房的血液肿瘤患者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共计129例患者入组研究,其中观察组76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是否发生感染、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P<0.001)。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在疾病种类、是否入住洁净病房、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髓系造血细胞的髓样肿瘤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淋巴样肿瘤患者(P=0.039);发生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高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P <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剔除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是否入住洁净病房为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危险性增加1.644倍(P=0.03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累计风险高于观察组。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临床特征,对于不同疾病可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感染管理及预防。采用灭菌站辅助新风系统和风淋装置共同构成的洁净病房可以显著降低血液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医院感染 医疗费用 空气灭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莉菁 陈芳源 +5 位作者 肖菲 韩洁英 钟华 钟璐 黄洪晖 徐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血液肿瘤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勇 陈芳源 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895,共7页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 斑马鱼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遗传学和血液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文章介绍了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概况,显示了斑马鱼在血液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文章对此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液肿瘤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yc在造血和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莉菁 曹兰芳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3-507,共5页
N-Myc癌基因在胚胎期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机体发生血液恶性肿瘤时,其表达量可升高,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N-Myc的结构,对各系造血细胞的调控机制,参与各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国内、外的过表达造模研究、... N-Myc癌基因在胚胎期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机体发生血液恶性肿瘤时,其表达量可升高,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N-Myc的结构,对各系造血细胞的调控机制,参与各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国内、外的过表达造模研究、药物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 癌基因 造血系统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方案CAG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韩晓凤 钟济华 +3 位作者 沈莉菁 韩洁英 陈芳源 欧阳仁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预激方案在治疗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3例初治AML患者予以含G-CSF、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的CAG方案。以U937细胞株为体外实验模型... 目的观察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预激方案在治疗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3例初治AML患者予以含G-CSF、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的CAG方案。以U937细胞株为体外实验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一疗程完全缓解率为46.2%(6/13),部分缓解率为38.5%(5/13),总有效率84.7%(11/13);二疗程完全缓解率为76.9%(10/13)。体外实验中,经CAG处理后,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明显升高(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CAG处理24 h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G-CSF可增加化疗药物对AML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G-CSF促使G0期白血病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增加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是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U937细胞株 阿糖胞苷 阿克拉霉素 化疗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预激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5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沈莉菁 陈芳源 +4 位作者 王婷 王海嵘 钟济华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对患者发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对患者发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P3A5在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8例样本中野生型纯合子(CYP3A5*1/*1)23例(26%),杂合子(CYP3A5*1/*3)44例(50%),突变型纯合子(CYP3A5*3/*3)21例(24%)。CYP3A5*3基因型频率为74%,符合中国健康人群分布;CYP3A5*1基因型与耐药显著相关。按基因型分组后,3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5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分别为:(36.6±19.2)%、(7.8±9.2)%、(0.5±0.9)%;总生存率分别为(11.6±2.1)月、(30.5±12.2)月、(52.3±8.5)月;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5±1.8)月、(27±15.8)月、(52.3±8.1)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无关,与CYP3A5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CYP3A5的表达高低与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预后密切相关。对初治AL患者的CYP3A5基因分型检测可以作为预测A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CYP3A5基因 基因多态性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β_2微球蛋白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沈璟璟 钟璐 +1 位作者 陈芳源 欧阳仁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ML)患者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LDH和血清β2-MG水平,分析其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ML各型患者的血LDH和β2-M... 目的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ML)患者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LDH和血清β2-MG水平,分析其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ML各型患者的血LDH和β2-MG水平相同。初发、复发时血LDH和β2-MG水平较缓解时高。血LDH和β2-MG水平低的患者安全缓解(CR)率高,生存期、无病生存期长。血LDH和β2-MG均增高的患者较单项增高或均正常的患者CR率低,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短。结论血LDH和β2-MG是AML患者有意义的预后指标,而联合检测对于疗效、预后意义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方案治疗AML和高危MDS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蓓文 陈芳源 +5 位作者 韩洁英 钟华 钟璐 黄洪晖 沈莉菁 肖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 目的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d。结论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氯喹诱导U93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佳 陈芳源 +5 位作者 王海嵘 钟济华 王利民 钟华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3-816,共4页
目的将磷酸氯喹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U937,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磷酸氯喹是否通过逆转凋亡相关基因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磷酸氯喹加入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 目的将磷酸氯喹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U937,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磷酸氯喹是否通过逆转凋亡相关基因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的磷酸氯喹加入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U937培养液中。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观察磷酸氯喹对U937细胞中PNAS-2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50μg/mL磷酸氯喹可显著促进U937细胞发生凋亡,并使白血病细胞中PNAS-2蛋白的异常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结论磷酸氯喹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其凋亡机制可能是使PNAS-2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异常的亚细胞定位恢复正常,对于临床治疗白血病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氯喹 凋亡 PNAS-2 白血病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济华 黄洪晖 +2 位作者 陈芳源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40-5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多肽因子,在功能上,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提高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氧化代谢功能。本文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研究其对... 背景与目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多肽因子,在功能上,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提高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氧化代谢功能。本文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研究其对中性粒细胞形态、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恶性淋巴瘤患者各10例,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功能;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及表型。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①化疗后,部分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中性颗粒数减少,用rhG-CSF后,胞质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 hle小体数分别从化疗后的5.4%,3.2%,0.5%增至55.0%,11.8%和4.1%。②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分别为2.73μmol/LH2O2.10-6PMN,0.97,5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6μmol/LH2O2.10-6PMN,1.85,76.4%,用rhG-CSF后,功能为7.02μmol/LH2O2.10-6PMN,1.89,78.4%,基本接近甚至超出正常组。③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从3.78%增至5.18%,CD62L表达显著下调,从7.47%降至3.95%,CD16、CD32、CD14和CD11b在应用rhG-CSF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rhG-CSF后除能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外,还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表型出现变化并能部分恢复受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 形态 功能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248个疗程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洁英 陈芳源 +4 位作者 王婷 钟璐 胡霄飞 徐岚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72-574,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已认识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可提高诱导缓解率和无病生存(DFS),但对化疗剂量增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则报道不多。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已认识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可提高诱导缓解率和无病生存(DFS),但对化疗剂量增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则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MDAra—C对AML缓解后巩固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以阿糖胞苷2g/m^2,静滴2—3h,q12h,连续应用6个剂量为1疗程。观察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采用相应措施的效果。结果: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非造血系统副反应轻微,在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后得到改善。结论:AML缓解后应用MDAra—C作巩固治疗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剪接组织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怡 蔡佳翌 +3 位作者 钟济华 钟华 王海嵘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8-292,共5页
急性白血病的出凝血异常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高表达有关。循环血流中的TF主要表达于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MP)和异常剪接TF(alternatively spliced human tissue factor,asHTF)中。为探究asHT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 急性白血病的出凝血异常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高表达有关。循环血流中的TF主要表达于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MP)和异常剪接TF(alternatively spliced human tissue factor,asHTF)中。为探究asHT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出凝血异常中的作用,本研究选用了6种常见的AML细胞株NB4、HL-60、Kasumi-1、U937、K562和THP-1,在RNA水平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6种细胞株中仅NB4、U937细胞存在全长TF和asHTF的RNA水平基线表达并经测序验证,对上述2种细胞在蛋白质水平进行了流式细胞仪及TF活性、抗原检测发现,asHTF仅有极少量TF抗原表达且基本无TF活性,而MP相关TF(microparticle associated tissue factor,MP-TF)的抗原和活性显著高于asHTF。结论:在NB4、U937细胞中asHTF基本无促凝作用,而MP-TF有凝血活性且在肿瘤细胞释放TF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组织因子 异常剪接组织因子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pnas-2的表达与白血病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洪晖 朱坚轶 +4 位作者 钟济华 王海嵘 钟华 韩洁英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38-74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与白血病的关系。应用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K562、U937细胞pnas-2基因的表达及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NB4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有明显下调,并呈...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与白血病的关系。应用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K562、U937细胞pnas-2基因的表达及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NB4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有明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而K562及U937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pnas-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非硫化砷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病人pnas-2基因的表达全部转为阴性;而未达到缓解的病例pnas-2基因的表达仍为阳性,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pnas-2基因可能与硫化砷诱导APL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同时其表达有可能作为急性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缓解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as-2基因 硫化砷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DT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晓凤 曹兰芳 +6 位作者 钟济华 王海嵘 宣正华 朱菁 陈芳源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ALA-PDT)利用肿瘤细胞对ALA产生的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IX(PpIX)的优先摄取,使肿瘤细胞在受到一定的光照后被选择性地杀伤。到目前为止,ALA-PDT引起肿瘤细胞破坏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 背景与目的:基于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ALA-PDT)利用肿瘤细胞对ALA产生的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IX(PpIX)的优先摄取,使肿瘤细胞在受到一定的光照后被选择性地杀伤。到目前为止,ALA-PDT引起肿瘤细胞破坏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ALA-PDT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实验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ALA组、单纯光照组及ALA+PDT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SCM)观察凋亡细胞的特征。结果:ALA+PDT组光照后细胞形态学可见凋亡改变;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24 h为(46±9)%,48 h为(26±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光照后4、5和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9)%、(29±11)%和(5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SCM观察AnnexinV-FITC单阳性及AnnexinV-FITC/PI双阳性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凋亡特征,而单纯ALA组、单纯光照组及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ALA-PDT能杀伤白血病细胞株HL-60,主要通过诱导凋亡的方式实现的,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光动力学治疗 白血病细胞株HL-60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益玲 钟璐 +6 位作者 陈芳源 韩洁英 钟华 宣政华 陈小龙 钟济华 欧阳仁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5,101,共4页
目的研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对评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分化水平的价值。方法用嗜银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的嗜银颗粒数目和形态,观察Ag-NORs形态与细胞形态学之间的关系,Ag-NORs分数与染色体、荧光分子原位杂... 目的研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对评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分化水平的价值。方法用嗜银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的嗜银颗粒数目和形态,观察Ag-NORs形态与细胞形态学之间的关系,Ag-NORs分数与染色体、荧光分子原位杂交(FISH)检查以及AML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Ag-NORs形状特征的细胞比例与细胞形态学的原幼稚细胞比例有显著相关性。Ag-NORs分数比较,染色体和FISH检查异常组高于正常组;治疗前未缓解组高于缓解组;持续缓解1年以上组高于1年内复发组;生存期1年以上组高于1年内死亡组(均P<0.01)。结论用嗜银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Ag-NORs分数和形态可观察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状况,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动力学研究的一项指标,由于操作简便和易于普及,可为白血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快捷有效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 嗜银颗粒数目和形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Smads信号转导与白血病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璟璟 钟璐 陈芳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等多方面的调节。TGF-β作为一种肿瘤抑制信号,在实体肿瘤中有信号降低或异常表达,在正常、异常造血中也有调节作用。TGF-β抑制...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等多方面的调节。TGF-β作为一种肿瘤抑制信号,在实体肿瘤中有信号降低或异常表达,在正常、异常造血中也有调节作用。TGF-β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正常造血过程,能将细胞稳定在静止期,是细胞周期抑制物,下调造血刺激因子及肿瘤蛋白的表达。在异常造血过程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组成部分的突变失活或TGF-β表达下调导致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破坏,肿瘤细胞得以异常生长和分化。PML-RARα能通过抑制nPML和cPML途径来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TGF-β信号转导及其功能。当全反式维甲酸治疗PML-RARα表达降低后,TGF-β信号转导又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S蛋白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同时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坚轶 黄洪晖 +4 位作者 韩洁英 徐岚 倪蓓文 陈芳源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AS-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佳 陈芳源 +4 位作者 王海嵘 钟济华 钟华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69-1272,共4页
本研究制备凋亡相关蛋白PNAS-2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为PNAS-2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必需工具。以PNAS-2的合成肽为免疫原,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PNAS-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ELISA实验... 本研究制备凋亡相关蛋白PNAS-2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为PNAS-2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必需工具。以PNAS-2的合成肽为免疫原,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PNAS-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ELISA实验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亚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稳定的分泌型杂交瘤细胞株S-31-7,属IgG1λ亚型,腹水效价为1:8000;Western blot测得分子量为28kD的单条特异性条带;免疫荧光实验显示胞浆中有阳性反应。结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能够作为深入研究PNAS-2蛋白功能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AS-2蛋白 单克隆抗体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