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1
作者 宋续明 金美琳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6,共17页
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这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6—2023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区... 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这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6—2023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潜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低碳试点政策的效果会受到城市区位条件和自身属性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以及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旨在助推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发展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鑫宇 张庭婷 +2 位作者 谢晓敏 彭寅章 赵启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7-776,共10页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对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相关驱动因素开展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该地区的低碳转型,同时也可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使用Tapio脱钩模...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对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相关驱动因素开展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该地区的低碳转型,同时也可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使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0−2021年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方法,在传统分解的基础上引入政策因素,区分政府和市场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探讨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脱钩现象,其中,上海市表现出较强的脱钩状态,其他三省份则在不同时段内呈现出增长连接或弱脱钩状态。②经济发展效应是推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为255.13%;财政减排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其贡献率为−201.58%。产业结构效应、人口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碳强度效应也发挥了重要的减排作用。③各驱动因素对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逐渐走向脱钩,经济发展效应和财政减排效应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脱钩分析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甲烷干重整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原玲 郭京京 +3 位作者 唐晨心 戴静 任哲敏 郭少青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1,共7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与氮化硼(BN)的协同作用为甲烷干重整(DRM)反应低温高效运行和对于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采用不同温度(800、900、1000、1050℃)热解氮化硼,并将其与DBD等离子体协同...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与氮化硼(BN)的协同作用为甲烷干重整(DRM)反应低温高效运行和对于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采用不同温度(800、900、1000、1050℃)热解氮化硼,并将其与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DRM反应。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考察其与DBD协同催化DRM反应制合成气(H_(2)和CO)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N_1000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性能。TEM和N_(2)吸脱附曲线的孔径分析结果表明,1000℃热解的BN材料中丰富的孔隙结构促进了CO_(2)的吸附和低阻力扩散,从而提高了DRM反应中进料气的转化率,而其B—O键的存在也增强了合成气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干重整 等离子体催化 氮化硼 热解温度 孔隙结构 B—O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AP模型的区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1
4
作者 吴唯 张庭婷 +1 位作者 谢晓敏 黄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4,共6页
基于浙江省2005-2016年能源消费等统计数据,以LEAP模型为研究工具,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浙江省2020-2050年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浙江省能源需求及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在充分挖掘浙江省节能减排潜力的条件下,浙江省能... 基于浙江省2005-2016年能源消费等统计数据,以LEAP模型为研究工具,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浙江省2020-2050年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浙江省能源需求及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在充分挖掘浙江省节能减排潜力的条件下,浙江省能源需求及碳排放未来能够实现缓慢增长甚至有所下降。研究发现:短期来看,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是浙江省降低能源需求总量的最有效动力;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即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浙江省能源需求总量的最有效路径。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是浙江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EAP模型 浙江省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分省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被引量:38
5
作者 吕晨 张哲 +2 位作者 陈徐梅 马冬 蔡博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22-3130,共9页
基于本地化的综合移动源排放模型(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MOVES)模型模拟典型机动车的CO_(2)排放因子,并建立排放因子与速度变化关系的评估方程,结合各省路网平均速度与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核算中国31个省份分车型的CO_(2)排放... 基于本地化的综合移动源排放模型(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MOVES)模型模拟典型机动车的CO_(2)排放因子,并建立排放因子与速度变化关系的评估方程,结合各省路网平均速度与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核算中国31个省份分车型的CO_(2)排放因子.同时,综合考虑载客汽车的载客量和客座率,载货汽车的载重量和载货率,建立各省单位客运,货运周转量的机动车CO_(2)排放因子库.结果表明,各类机动车的平均CO_(2)排放因子分别为:柴油公交车0.880kgCO_(2)/km,重型货车0.877kgCO_(2)/km,电动公交车0.676kgCO_(2)/km,中型货车0.508kgCO_(2)/km,轻型货车0.374kgCO_(2)/km,柴油小客车0.227kgCO_(2)/km,微型货车0.216kgCO_(2)/km,汽油小客车0.203kgCO_(2)/km,电动小客车0.108kgCO_(2)/km,摩托车0.062kgCO_(2)/km.车辆满载时,柴油公交车和电动公交车的人均CO_(2)排放量比汽油小客车分别降低了63%和73%,电动小客车的人均CO_(2)排放量较汽油和柴油小客车分别下降了46%和51%.较高的机动车保有量,频繁的道路拥堵导致上海,北京和重庆等市的机动车CO_(2)排放因子相对较高.倡导公共交通,提高客座率,降低私家车使用频率,推广纯电动汽车并通过减少道路拥堵以提高车速是降低道路交通CO_(2)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二氧化碳 排放因子 客运周转量 货运周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变化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杨绍华 张宇泉 耿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817-4826,共10页
基于LMDI分解模型,探究了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碳密度、运输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强度、经济结构、经济水平以及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及时空特性,并使用泰尔指数测算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持续... 基于LMDI分解模型,探究了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碳密度、运输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强度、经济结构、经济水平以及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及时空特性,并使用泰尔指数测算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是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第一主导因素,对碳排放的正向驱动效应为116.33%,其次是人口规模(6.19%);运输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则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其负向驱动率分别为-26.18%和-16.25%;而技术水平(能源效率和能源强度)的提升有助于抑制碳排放增加.此外,基于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泰尔指数均显示长江经济交通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其中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且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最后,对长江经济带交通绿色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LMDI分解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系统低碳转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鹏飞 徐静怡 +3 位作者 郭巍 吴蔚 钟晨 魏文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而现有研究很少从区域尺度研究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综合使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网络模型分析法量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生产和消费引...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而现有研究很少从区域尺度研究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综合使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网络模型分析法量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生产和消费引致的碳排放,并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析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大湾区电力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港、澳门电力低碳转型进展缓慢,广东省低碳电力份额持续提高;快速扩大的经济规模和电力需求是大湾区排放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外部低碳电力的输入以及部门用电效率的提升抵消了部分排放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电力传输 碳排放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大连市全流程碳足迹溯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娜 赵琳 +3 位作者 商文颖 吉星 李佳 黄玉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大连市2010—2020年的能源消费碳足迹,计算碳足迹产值、碳足迹强度及生态压力,并以大连市2019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及计算电力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能源类型来看,2010—2020年石油利用的... 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大连市2010—2020年的能源消费碳足迹,计算碳足迹产值、碳足迹强度及生态压力,并以大连市2019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及计算电力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能源类型来看,2010—2020年石油利用的碳足迹最大,煤炭次之,天然气占比最小;从重点行业来看,2019年电力行业最高,石化行业次之;大连的能源利用效率在2010—2014年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提高较快,碳足迹带来的经济价值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该阶段经济增长不依赖于化石能源;2)2010—2020年各种能源利用产生的碳足迹及其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煤炭利用所占的碳足迹比例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碳足迹产值 碳足迹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复合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性能研究
9
作者 罗丹洋 刘鑫宇 薛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66,共7页
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是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仍存在低选择性、低产率、低稳定性和过电位等问题。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性能与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因此,设计高活性的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电化学... 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是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仍存在低选择性、低产率、低稳定性和过电位等问题。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性能与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因此,设计高活性的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电化学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煅烧三聚氰胺制备的C_(3)N_(4)作为银纳米颗粒的载体合成均匀分布的Ag/C_(3)N_(4),用于提高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一氧化碳的活性。C_(3)N_(4)含有富电子氮原子,作为载体能够改性金属Ag的电子结构,从而优化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Ag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C_(3)N_(4)载体上可以提高活性面积、避免团聚,进而提高反应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Ag/C催化剂和纯Ag纳米催化剂,Ag/C_(3)N_(4)催化剂提高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一氧化碳的选择性、反应速率和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以上反应7 h后,一氧化碳法拉第效率仍维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银基催化剂 C_(3)N_(4) 一氧化碳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CO_(2)-H_(2)O-CO-碳烟混合介质的全光谱相关k分布辐射模型在ANSYS-Fluent中的开发与验证
10
作者 王龙 王良 +2 位作者 曾琦 曹俊 任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9-1827,共9页
为解决ANSYS-Fluent软件无法兼具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辐射光谱模型问题,将基于查值表法和机器学习法的全光谱相关k分布(FSCK)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并嵌入Fluent中,将其与内置的辐射传输方程(RTE)求解器耦合,用于常见燃烧气体和碳黑混合物的辐... 为解决ANSYS-Fluent软件无法兼具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辐射光谱模型问题,将基于查值表法和机器学习法的全光谱相关k分布(FSCK)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并嵌入Fluent中,将其与内置的辐射传输方程(RTE)求解器耦合,用于常见燃烧气体和碳黑混合物的辐射换热计算。通过对一维平板以及2组不同火焰的辐射换热进行计算,并以逐线(LBL)模型为基准,与Fluent中自带的灰体气体加权和(WSGG)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含碳黑,FSCK模型的计算结果均比自带的WSGG模型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CK WSGG 碳黑 RTE 辐射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普鲁士物前驱体铜基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备多碳产物的研究
11
作者 李晶正 刘鑫宇 +1 位作者 姚琳 薛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以合成的铜铁类普鲁士物为前驱体,通过热解、还原及脱铁法制备了纳米铜催化剂颗粒,系统研究了热解温度(250、400℃)对催化剂性质及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热解温度导致CuFe-250含有更多碳氮元素残留,并导致了不同的催化效果。... 以合成的铜铁类普鲁士物为前驱体,通过热解、还原及脱铁法制备了纳米铜催化剂颗粒,系统研究了热解温度(250、400℃)对催化剂性质及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热解温度导致CuFe-250含有更多碳氮元素残留,并导致了不同的催化效果。与CuFe-250相比,CuFe-400拥有更高的乙烯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其中乙烯的法拉第效率峰值可达52%。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过程中,受催化剂影响的三相界面结构对产物的选择性具有关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 类普鲁士物 铜基催化剂 多碳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樊静丽 李佳 +9 位作者 晏水平 余春江 张贤 肖平 王涛 王晓龙 曾子慧 申硕 马湘山 方梦祥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共11页
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有望通过实现负排放,使全球温室气体稳定在较低甚至近零排放水平。为了评估BECCS在我国的应用及减排潜力,本文梳理了BECCS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了生物质资源量、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有望通过实现负排放,使全球温室气体稳定在较低甚至近零排放水平。为了评估BECCS在我国的应用及减排潜力,本文梳理了BECCS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了生物质资源量、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BECCS技术部署的影响,评估了基于农林废弃物燃烧发电、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和生物天然气的BECCS技术减排潜力,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以黑龙江地区典型秸秆燃烧生物质燃料发电厂的BECCS技术应用为例,使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评估了该技术应用的减排潜力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BECCS技术可实现1.55~1.58 kg/(kW·h)的负碳排放,其减排潜力受生物质运输方式影响较大。综上,火力发电部门BECCS技术,尤其是生物质混燃发电可作为我国BECCS发展的早期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 减排潜力 生物质能 CO2捕集与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李鑫盛 贾腾 +2 位作者 赵耀 姜山 代彦军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112,共8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以及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吹胀式冷板构建了一种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倍... 随着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以及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吹胀式冷板构建了一种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倍率充电工况下,压缩机转速为2400 r/min时,系统的平均性能系数(COP)可达到5.83,冷板的最大无量纲压力损失系数为6.27%,冷板间最大温差为1.90℃。冷板间的温差随着压缩机转速升高和冷板热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冷板间的最大温差为3.99℃。系统COP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系统COP最高可达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直冷 多箱电池包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各功能区水环境中碳氮磷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恺 杨俊 +1 位作者 何义亮 张小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3,共7页
为了解苏州市水环境中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苏州市城区、城郊和郊区共设置16个采样点,并对全年水样和沉积物样进行各形态碳、氮、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水体中春季溶解性有机质(DOC)极显著低于秋、... 为了解苏州市水环境中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苏州市城区、城郊和郊区共设置16个采样点,并对全年水样和沉积物样进行各形态碳、氮、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水体中春季溶解性有机质(DOC)极显著低于秋、冬季,TN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春、夏季TP极显著高于秋、冬季。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TN和TP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2)空间尺度上,水体中城区TP高于城郊和郊区。沉积物中TOC、TP均呈现城区>郊区>城郊的分布特征。(3)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1个采样点为极富营养级,11个为重富营养级,4个为富营养级,春、夏两季富营养化风险高。(4)苏州市整体有机氮污染较严重,城区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性磷最高,对上覆水的磷释放风险最高。(5)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TP、无机磷和铁铝磷来源可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沉积物 水环境 磷形态 营养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内外部流动的磁共振测速和湍流模型评估
15
作者 蔡宇宙 曾伟 +2 位作者 赖佑奎 欧阳华 马海腾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259,共10页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复杂,激光诊断难以测量其内外流场。本文通过磁共振测速(MRV)获取了GE-E^(3)叶片的内外耦合流场,并基于RANS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RV捕捉到主流通道的内外流掺混,前缘冲击-气膜的冲击孔初步加速及气膜孔进一步加...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复杂,激光诊断难以测量其内外流场。本文通过磁共振测速(MRV)获取了GE-E^(3)叶片的内外耦合流场,并基于RANS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RV捕捉到主流通道的内外流掺混,前缘冲击-气膜的冲击孔初步加速及气膜孔进一步加速,以及蛇形弯道的分离流动等特征,并观察到通道涡以及分离涡结构。基于所测速度场评估仿真结果,发现SST k-ω和RNG k-ε的速度场特征均与MRV定性吻合,但SST k-ω对通道涡和分离涡的预测更接近MRV。此外,SST k-ω和RNG k-ε的反正切绝对百分比误差(AAPE)的全流场平均值分别为14%和16%,其差异主要由于SST的计算模型预测蛇形弯道以及尾缘劈缝扰流柱的分离区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磁共振测速 叶片流动与冷却 流动可视化 湍流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连材料设计:进展与挑战
16
作者 崔国祥 李瑞 +2 位作者 袁昌驰 吴蕴雯 鞠生宏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6-450,共15页
随着芯片在通信、汽车电子与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需求持续上升。在摩尔定律推动下,器件微型化带来量子隧穿效应和布线电阻增加等挑战,尤其在5 nm及以下工艺节点,芯片互连成为性能瓶颈。Cu互连面临尺寸效应... 随着芯片在通信、汽车电子与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需求持续上升。在摩尔定律推动下,器件微型化带来量子隧穿效应和布线电阻增加等挑战,尤其在5 nm及以下工艺节点,芯片互连成为性能瓶颈。Cu互连面临尺寸效应导致的电阻激增,推动对新型低电阻材料的探索。综述了集成电路互连在先进节点下的核心挑战,分析Co、Ru等替代金属及二元合金、拓扑半金属、二维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探讨人工智能在互连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为工业界开发新一代互连材料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材料 二元合金 拓扑半金属 二维材料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球形谐波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模型开发与ANSYS-Fluent软件实现
17
作者 庞佳婕 王良 +2 位作者 曾琦 曹俊 任涛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10页
为了改善ANSYS-Fluent软件中用于辐射传热计算的球形谐波法仅限于其最低阶(P1)形式的现状,基于高阶球形谐波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原理,利用ANSYS-Fluent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和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接口,通过对控制方程和... 为了改善ANSYS-Fluent软件中用于辐射传热计算的球形谐波法仅限于其最低阶(P1)形式的现状,基于高阶球形谐波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原理,利用ANSYS-Fluent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和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接口,通过对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耦合数值求解,开发了适用ANSYS-Fluent软件的高阶球形谐波法辐射传输方程求解模型。模型的精度通过对一维、二维平板及二维轴对称火焰的辐射传热进行计算,并且与相应的精确解或光子蒙特卡罗(PMC)解进行对比来实现。结果表明:开发的P3模型相比于ANSYS-Fluent软件中自带的P1模型无论是在计算辐射强度的角空间分布还是在辐射传热的总体热源方面都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热 辐射传输方程 球形谐波 自定义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郊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活性组分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烯茜 廖浩祥 +2 位作者 周勇 韩德明 程金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198,203,共6页
为了解上海城郊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时空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选取上海某城郊10个点位进行连续6年(2012-2017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该城郊大气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243.80±151.52)μg/m3,其中烷烃、卤代... 为了解上海城郊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时空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选取上海某城郊10个点位进行连续6年(2012-2017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该城郊大气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243.80±151.52)μg/m3,其中烷烃、卤代烃、芳香烃、含氧VOCs和不饱和脂肪烃依次占VOCs总浓度的45.72%、20.04%、18.84%、11.19%、4.21%。上海郊区不同功能区VOCs总浓度年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化工区主干道路附近的两采样点VOCs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307.81、340.97μg/m3。O3生成潜势和等效丙烯浓度计算结果显示,芳香烃为上海城郊大气中最主要的活性物种,且关键活性组分为甲苯、间/对-二甲苯和异丁烷等。上海城郊大气中27种风险VOCs的总致癌风险值为3.02×10-4,高于可接受限值(1.00×10-4),长期暴露可能有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3生成潜势 等效丙烯浓度 健康风险评估 上海城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驱动下CCUS项目衔接碳交易市场的关键问题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50
19
作者 刘牧心 梁希 +1 位作者 林千果 王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731-4739,共9页
我国明确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被认为是大部分工业行业实现碳中... 我国明确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被认为是大部分工业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可靠选择。目前,我国尚未有CCUS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的成功案例,也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通过总结国际CCUS项目与碳交易体系衔接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CCUS项目和碳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CCUS项目实际减排量核算不准确、潜在的减排量双重计算、监测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CCUS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通过确立证书制度以明确CCUS项目实际减排量的方法学,保证CCUS项目减排量核证的准确性;利用成本补贴机制和配额拍卖补贴机制激励CCUS项目发展,并可以为其他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加快制定CCUS项目的专项监管政策,探索CCUS项目监管政策与现有法律框架进行纳入或衔接的可能。开展CCUS项目衔接碳市场的方法学研究,解决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具体的衔接办法,将有利于提高CCUS技术和碳市场的相互推动作用,共同助力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交易市场 自愿核证减排量 证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刘牧心 梁希 林千果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26,共9页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出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明确气候目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未来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技术,为CCUS项目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是未来推动CCUS项目在中国进行大规模部署的必要...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出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明确气候目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未来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技术,为CCUS项目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是未来推动CCUS项目在中国进行大规模部署的必要环节。通过对中国现有CCUS示范项目和国际大型一体化CCUS项目的分析发现,CCUS项目未来的商业模式必须包括政府指导、配套激励政策支持、碳交易市场支持、企业联合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分担风险,以及结合具有高附加值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以广东省某超超临界燃煤电厂为例,利用净现值法和@risk软件对百万吨级的碳捕集结合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当前油价和碳价均属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缺乏完善商业模式的高附加值项目仍有可能实现盈利。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完善带来的碳价增长,全球经济实现复苏导致的油价上升,均有望对CCUS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未来十年将成为CCUS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CCUS 商业模式 净现值法 经济效益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