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0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汇中西医智慧探寻肺癌转移的“阿喀琉斯之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田建辉肺癌转移团队介绍
1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1-I0007,共7页
田建辉肺癌转移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依托龙华医院肿瘤科(1965年成立)和中医肿瘤研究所(2002年成立)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该研究团队高度聚焦肺癌转移,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形成了以肿瘤免疫学为核心,融汇中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 田建辉肺癌转移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依托龙华医院肿瘤科(1965年成立)和中医肿瘤研究所(2002年成立)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该研究团队高度聚焦肺癌转移,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形成了以肿瘤免疫学为核心,融汇中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并由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担任学术顾问、田建辉主任医师担任负责人的开放共生型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医药大学 肺癌转移 医院 中西医 智慧 研究团队 2009年 肿瘤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萌 蔡淦 +3 位作者 李甫 龚彪 张振超 邵家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22,共5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西药有限,且具有诸多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中医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方面有效,可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且有整体调节、无特殊禁忌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及处方的个体差异性,目前仍难以得到明确的循证证据,且相关基础研究较少,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目前仍难以明确阐述。本文归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内容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临床应用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昕 李和根 +8 位作者 周蕾 徐蔚杰 朱丽华 肖凌 侯宛昕 封佳莉 黄弦歌 管懋莹 陆恩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39-2345,共7页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于早期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臂、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分析415例接受中医药干预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于早期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臂、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分析415例接受中医药干预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响早期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经显著性检验后有意义的可疑影响因素纳入Cox回归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415例早期NSCLC患者的1年、2年、3年、5年、10年无瘤生存率为96.1%、87.5%、84.0%、76.5%、67.4%。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疗程、中医干预空白期、中医综合治疗持续时间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中成药疗程、中医综合治疗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干预可以提高早期NSCL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改善预后。2)早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不吸烟、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肺腺癌(贴壁型为主)、临床分期早、气阴两虚及肺脾气虚型患者预后佳。术后中医药干预空白期短且长期中医综合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非小细胞肺癌 根治术后 复发转移 预后因素 无病生存期 生存分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类器官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应用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高阳 刘胜 +1 位作者 周细秋 史有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8-1124,共7页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包括多种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在遗传、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上各不相同。传统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模型不能完全符合临床肿瘤发病的实际病理过程及其肿瘤异质性的特征。乳腺癌类器官(Organoids)是一...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包括多种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在遗传、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上各不相同。传统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模型不能完全符合临床肿瘤发病的实际病理过程及其肿瘤异质性的特征。乳腺癌类器官(Organoids)是一种基于3D细胞培养(Three-dimensional cells culture)系统建立的模型,在保留患者肿瘤的分子表型和基因型变化的同时,再现原发肿瘤的异质性,因此被应用于肿瘤发病机制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研究中。目前,乳腺癌的中医药研究大多以细胞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为主,类器官的相关研究则相对缺乏。该综述简要介绍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的发展,以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乳腺癌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类器官 研究进展 中医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伟康 李华南 +4 位作者 唐德志 章晓云 邵子晨 袁启鹏 刘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参与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高发代谢性疾病,与铁死亡之间关系密切。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铁死亡理论指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中医药方法,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率,是该...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参与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高发代谢性疾病,与铁死亡之间关系密切。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铁死亡理论指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中医药方法,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率,是该领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铁死亡的主要调控机制与骨质疏松相关。花椒、姜黄、丹参、黄芪、补肾还精方及电针等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的中医药方法,均可实现不同途径下对铁死亡的干预。推测所纳入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电针等均可通过干预铁死亡对骨质疏松症产生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调控机制 铁代谢 活性氧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
6
作者 高阳 宋晓耘 +3 位作者 刘胜 周细秋 孙霃平 史有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5-3051,共7页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乳腺癌抗肿瘤药物中蒽环类、烷化剂类、抗代谢药物、紫杉烷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均具有心脏毒性。中医药对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引起心脏毒性的...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乳腺癌抗肿瘤药物中蒽环类、烷化剂类、抗代谢药物、紫杉烷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均具有心脏毒性。中医药对乳腺癌抗肿瘤药物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引起心脏毒性的乳腺癌抗肿瘤药物的机制进行综述,总结分析近五年中医药降低乳腺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最新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医药降低乳腺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阐述、新药开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乳腺癌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毒”探索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帆 刘瑶 +3 位作者 阙祖俊 罗斌 张占霞 田建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7-3173,共7页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肿瘤转移相关靶点仍须进一步破解,传统中药剂型落后、活性组分溶解性差、靶向性缺失、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新兴交叉领域——纳米医学,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带来了新的希望。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智能响应性控释、抗多药耐药等特性,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此外,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光、声、电、热、磁、酶或类酶活性等,可充分发挥药辅合一的优势和特色,在肿瘤转移防治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伏毒 肿瘤转移 中医药 纳米技术 中药组分 中药复方 药物靶点 预防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 被引量:376
8
作者 葛继荣 郑洪新 +12 位作者 万小明 王拥军 卢敏 杨鸫祥 罗毅文 赵咏芳 鞠大宏 刘柏龄 孙树椿 王和鸣 施杞 石印玉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医师提供参考。共识提出: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明确相应治法和中药方剂;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指标和检测项目,关注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评价与监测;并强调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中药 辨证论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9
作者 鹿振辉 张惠勇 +2 位作者 张洪春 肖和平 晁恩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8-90,共3页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对于结核病(中医称之为“痨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公元14世...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对于结核病(中医称之为“痨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公元14世纪前叶元代葛可久著《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标志着中医药防治结核病逐步形成理论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防治 健康与疾病 中医学 结核病 肺痨 理论与实践 综合性科学 葛可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陶丽 朱莹杰 +5 位作者 顾缨 赵爱光 郑坚 杨金坤 沈婕 王文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收集11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收集11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9例)与西医组(52例)。采用寿命表法统计患者的1、3、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OS及PFS;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经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西医组中位PFS为10.4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位PFS为21.5个月,两组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2.3%vs67.9%、12.3%vs30.8%、8.8%vs30.8%,两组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本病患者PFS的因素是肝转移灶分布(P=0.000)、化疗(P=0.000)、中药辨证治疗(P=0.000);肝转移灶分布的风险比是3.350(95%CI:2.066-5.430),化疗的风险比是0.323(95%CI:0.174-0.598),服用中药的风险比是0.347(95%CI:0.218-0.554)。(3)西医组中位OS为47.5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位OS为54.2个月,两组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vs 98.2%、62.4%vs86.4%、32.5%vs67.3%,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响本病患者OS的因素是肝转移灶分布(P=0.000)、中药辨证治疗(P=0.000);肝转移灶分布的风险比是7.572(95%CI:3.638-15.763),服用中药的风险比是0.242(95%CI:0.112-0.526)。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PFS和OS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根治性切除 辨证论治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意 王淼 +1 位作者 何颂华 周时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5-1388,共4页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现已明确,2型糖尿病的显著病理特征是IR,减轻和防治IR所致的代谢异常,是提高其疗效的重...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现已明确,2型糖尿病的显著病理特征是IR,减轻和防治IR所致的代谢异常,是提高其疗效的重要措施。中医药在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疗效已得到广泛关注。现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IR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Ⅳ期恶性肿瘤的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迪 刘苓霜 +4 位作者 姜怡 阮广欣 沈丽萍 郭慧茹 单孟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3-839,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中国仅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而近年来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疗效显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抗肿瘤治疗中存在优势。该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 背景与目的:目前,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中国仅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而近年来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疗效显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抗肿瘤治疗中存在优势。该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干预二线治疗失败后Ⅳ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1例二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为甲磺酸阿帕替尼500 mg,口服,每天1次,28 d为1个疗程(可根据患者不良反应分级进行剂量调整),同时联合中药静脉制剂+口服辨证中药汤剂治疗,评价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经中医辨证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1个疗程后,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5例,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27.27%,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5.45%;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4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二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联合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可耐受。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供了前期临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甲磺酸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娜 花永强 +1 位作者 章怡祎 刘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060-2063,共4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及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证型和治则。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2002—2007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按照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及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证型和治则。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2002—2007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按照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及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证型和治则进行统计。结果:共检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RCTs文献181篇,其中,仅2篇文献题目体现随机内容,无一篇提及随机隐藏和样本量估算,21篇提及随机分配方法,16篇采用盲法,88篇提供完整的干预措施描述,145篇有基线资料统计分析,157篇提供疗效评价标准,98篇有统计方法描述,4篇提及失访、脱落、退出,1篇进行了意向性治疗分析。66篇含有中医证型分类,各证型中以痰瘀互结型、痰浊阻遏型较多,痰湿证与血瘀证最为常见;治则以活血化瘀法最常用,化痰降浊法与益气健脾法的应用率亦半数左右,高脂血症与脾虚、肾虚、肝郁关系密切,痰浊血瘀为其最终病理产物,活血化痰法应推广应用。结论: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RCTs文献数量不少,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证型 治则 随机对照试验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免疫功能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钱芳芳 罗斌 +1 位作者 阙祖俊 田建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098-1102,共5页
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治疗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得以不断提高;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促使以免疫调控干预肺癌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 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治疗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得以不断提高;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促使以免疫调控干预肺癌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调控免疫是中医药防治肺癌的重要基础。文章就中医药在调控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进行总结,力图从免疫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编辑 中医药 扶正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医家中医药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薇薇 苏励 +1 位作者 苏晓 夏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2-924,共3页
聚焦当代知名中医风湿病医家,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总结医家们代表性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综述中医药辨治思路和方法的共识和特色,以期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医辨治SLE方... 聚焦当代知名中医风湿病医家,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总结医家们代表性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综述中医药辨治思路和方法的共识和特色,以期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医辨治SLE方案,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经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中风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宝瑾 黄金阳 +3 位作者 方邦江 周爽 季学清 耿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04-2006,共3页
中风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医学关于中风的记载和论述始于《黄帝内经》,以后各个时期均有发展和补充。病因学说主要有"外风"和"内风"两端,致病因素有风、火、痰、瘀、虚等方面,与心、肝、肾... 中风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医学关于中风的记载和论述始于《黄帝内经》,以后各个时期均有发展和补充。病因学说主要有"外风"和"内风"两端,致病因素有风、火、痰、瘀、虚等方面,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密切相关,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近年来病因学说在"内风"为主的基础上,"外风"理论亦取得实验支持;治疗针对"痰"、"瘀"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兼见症状兼顾风、火、虚;脏腑辨证分别从肝、从脾胃、从肺论治;针灸以及综合疗法的研究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中风 辨证论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NF-κB信号通路介导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烈 戴彦成 +4 位作者 张亚利 陈璇 戴悦婷 陈得良 唐志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85-1587,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NF-κB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笔者查阅近几年关于中医药通过6条信号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NF-κB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笔者查阅近几年关于中医药通过6条信号通路介导核因子-κB(NF-κB)治疗UC的文献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今后研究中药治疗UC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NF-ΚB 中医药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8
18
作者 章怡祎 张伟珍 陈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33-4038,共6页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危重疾病之一。多起病骤急、病势凶险,迅速出现高热、咳嗽、咯痰、喘促等临床症状,呈现多器官功能不全,并易发生继发性感染。目前,抗生素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药物。我们根据大量文献分析及临床经验分析整理,阐述...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危重疾病之一。多起病骤急、病势凶险,迅速出现高热、咳嗽、咯痰、喘促等临床症状,呈现多器官功能不全,并易发生继发性感染。目前,抗生素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药物。我们根据大量文献分析及临床经验分析整理,阐述了临床运用中医药干预重症肺炎的相关理论中医证候要点与治疗进展,并归纳提出了基于临床实际的重症肺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方法及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中医理论 证候特征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及瘘管期149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亦勤 陈红风 +4 位作者 刘胜 阙华发 郑勇 向寰宇 唐汉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7-508,共2页
方法:回归性分析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治疗上采用手术外治为主,脓肿及瘘管期主要施行中医手术切开扩创法。术后脱腐阶段应用红油膏、八二丹、九一丹祛腐生新,术后收口阶段应用白玉膏、复黄生肌愈创油、生肌... 方法:回归性分析14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治疗上采用手术外治为主,脓肿及瘘管期主要施行中医手术切开扩创法。术后脱腐阶段应用红油膏、八二丹、九一丹祛腐生新,术后收口阶段应用白玉膏、复黄生肌愈创油、生肌散等生肌敛疮。最后痊愈126例,好转20例,未愈3例,痊愈率达84.6%。结论:多种手术方法配合使用是清除本病病灶的关键,术后不同阶段选用相适应的中医外治法(如拖线、冲洗、敷贴、药捻、垫棉、祛腐和生肌外用药等),是对手术的有力保证。其中乳头矫形法、拖线法的采用,是最大程度减轻乳房外形损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粉刺性乳痈 中医药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超 郑锦 +1 位作者 刘萍 李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12-1914,共3页
中医药治疗是失眠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单方单药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深入概括了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以便更好地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理论与临床研究,并提出本病在临床治疗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 中医药治疗是失眠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单方单药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深入概括了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以便更好地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理论与临床研究,并提出本病在临床治疗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中医药 辨证论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