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1
作者 刘成海 刘平 +2 位作者 胡义扬 徐列明 刘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学 临床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姚东升 刘平 +1 位作者 胡义扬 孙明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13-1115,共3页
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已大于15%,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其防治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西医目前尚限于对症治疗。而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有独特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特色... 目前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已大于15%,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其防治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复杂,西医目前尚限于对症治疗。而基于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有独特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特色用药等方面综述近几年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瑜 胡义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621-1625,共5页
证候的客观量化是中医学有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系统生物学及信息分析技术是证本质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中医证候与生物网络动态平衡的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观点具有相通性,网络分析是揭示证候内涵的有效手段,其关键节点可用于证候潜... 证候的客观量化是中医学有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系统生物学及信息分析技术是证本质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中医证候与生物网络动态平衡的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观点具有相通性,网络分析是揭示证候内涵的有效手段,其关键节点可用于证候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证相应的疗效反馈是验证证候内涵的有效方式,基于药物靶标网络和证候网络"共模块"的比对分析,可以在系统的分子水平上明晰对证方药的作用机制,聚焦证候的潜在标志物,筛选和聚焦所得的证候潜在标志物最终仍需要大量反复的临床实践的验证。目前,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总体尚属起步探索阶段,对证候的生物标志物群多处于初步单一的分析,缺乏对各种组学信息的整合、聚焦和验证。中医证候的研究需要从整体论和转化医学理念出发,立足临床,采用"病-证-方"结合及"整合-聚焦-验证"的体系思路,在严格的临床样本选择与质量控制前提下开展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中医药 客观化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 被引量:48
4
作者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杂机理相对应;3)抑制炎症、保肝降酶效应显著。并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抗肝纤维化、以及中药组分复方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 优势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肠道菌群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华捷 冯琴 胡义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42-1045,共4页
根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阐述了在NAFLD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内源性乙醇的关系基础上,结合对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与治疗NAFLD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提... 根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阐述了在NAFLD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内源性乙醇的关系基础上,结合对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与治疗NAFLD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中药靶向调节肠道菌群,不仅是中医药临床治疗实践的现代诠释,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成为NAFLD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肠杆菌属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疗效评价的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25-828,共4页
我国在利用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建议从抗肝纤维化的近期疗效、长期疗效和症状改善疗效3个方面开展评价,并介绍了笔者探索应用肝脏弹性测量值评价中成药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以5年生存率评价长期疗效,以及采用"... 我国在利用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建议从抗肝纤维化的近期疗效、长期疗效和症状改善疗效3个方面开展评价,并介绍了笔者探索应用肝脏弹性测量值评价中成药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以5年生存率评价长期疗效,以及采用"中医证候评定量表"评价症状改善疗效的实践结果,显示出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片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配合血清学诊断模型,开展前瞻性的长期随访和对长期积累的大样本、大数据作分析,以完善抗肝纤维化疗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成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超群 刘畅 +1 位作者 刘平 张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956-960,共5页
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辨证分类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上,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证候分类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和标准,使得中医证候进展一直缓慢,制约着其发展。作为现代一种全新的技术,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将证... 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辨证分类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上,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证候分类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和标准,使得中医证候进展一直缓慢,制约着其发展。作为现代一种全新的技术,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将证候与特异性的代谢产物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方法与手段,使中医证候的判识更加具有可信度。文章回顾了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分类中的研究进展,以推进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代谢组学 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肝硬化随访患者中医证候演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扬 胡鑫才 +3 位作者 张华 平键 赵长青 徐列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的临床征象,中医证候积分上,肝肾阴虚中医证候因子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候组,阴虚血热、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这三类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第一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肝肾阴虚、脾虚湿盛两组随访前后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阶段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正虚以肝肾阴虚为主,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肝肾阴虚证候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证候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在肝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武超 曹红燕 孙明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2-2387,共6页
大黄酸(Rhein,1.8-Dihydroxy-3-carboxy-anthraquinone,RH)为蒽醌衍生物的单体,主要分布于蓼科植物中,是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多种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酸具有抗氧化应激与炎症,抗细胞凋亡,抗纤维化,调节糖脂代... 大黄酸(Rhein,1.8-Dihydroxy-3-carboxy-anthraquinone,RH)为蒽醌衍生物的单体,主要分布于蓼科植物中,是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多种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酸具有抗氧化应激与炎症,抗细胞凋亡,抗纤维化,调节糖脂代谢及抗癌等作用,在防治肝病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药用价值。文章就大黄酸在防治肝病中所取得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肝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汤治疗慢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畅 刘平 +1 位作者 慕永平 张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黄芪汤,又名黄芪六一汤,始载于《太平惠氏和剂局方》,由黄芪和甘草组成。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该方重用黄芪为君,辅以甘草和大枣,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历来或被单独应用,或取其药对组合应用于复方之中。课... 黄芪汤,又名黄芪六一汤,始载于《太平惠氏和剂局方》,由黄芪和甘草组成。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该方重用黄芪为君,辅以甘草和大枣,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历来或被单独应用,或取其药对组合应用于复方之中。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黄芪汤"益气生精、补益虚损",可显著改善乙肝后肝硬化的肝细胞坏死,提高肝细胞功能,促进早期肝硬化组织学的逆转。本文对黄芪汤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汤 慢性肝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复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雨晴 毛傲洁 +1 位作者 于楚楚 胡义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3-1941,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手段局限。近20多年来,从中药中发现治疗NAFLD的有效成分以及能发挥多靶点综合作用的成分复方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酚类、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手段局限。近20多年来,从中药中发现治疗NAFLD的有效成分以及能发挥多靶点综合作用的成分复方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酚类、萜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分类阐述具有治疗NAFLD前景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具有配伍增效作用的有效成分复方,以期进一步为NAFLD药物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 复方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2
作者 董姝 刘平 孙明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99-602,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人们日益意识到脂肪肝给生命健康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医学界为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成果,目前西医多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纠正脂肪肝,辅助对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人们日益意识到脂肪肝给生命健康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医学界为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成果,目前西医多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纠正脂肪肝,辅助对症处理,药物治疗。中医多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人为本,辨证论治。文章主要就中、西医常见治疗方法和药物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湿热证“异病同证”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畅 苟小军 +5 位作者 黄迪 赵超群 刘平 慕永平 曹健美 张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3期392-407,共1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变化层面揭示"湿热证"异病同证的物质基础。方法: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湿热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者30例为对照,联合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 目的:从代谢组学变化层面揭示"湿热证"异病同证的物质基础。方法: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湿热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者30例为对照,联合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两个代谢物检测平台,对血清样本进行全谱代谢组学检测。并运用多维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三种不同疾病湿热证的共性及特异性变化物质。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疾病湿热证组间代谢组学差异物质,并与健康组对照,发现肌苷、尿苷、天门冬氨酸、油酸甘油酯、乳酸盐是三种疾病湿热证的共同变化物质。结论: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发现,上述三种不同疾病的典型湿热证之间,既有反映不同疾病的差异性物质,又存在与湿热证相关的共性物质,从而在代谢水平上为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代谢组学 湿热证 异病同证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证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超群 蔡虹 +8 位作者 陈龙 姚伟丽 周群 朱会明 高悦 刘毓 刘平 苟小军 张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131,共11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①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②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同病异证 代谢组学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东升 胡义扬 +6 位作者 傅琪琳 顾宏图 徐琳 王文静 彭景华 赵瑜 冯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74-177,181,共5页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 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 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和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组(n=20),造模第4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模型组(n=10),柔肝固肠方组(n=10),并开始灌胃给柔肝固肠方或蒸馏水直至6周末,取材前3.5 h各组以10 mg/kg的内毒素(LPS)灌胃。取材后检测:1)血清AST、ALT活性变化;2)通过门脉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判断小肠通透性变化;3)小肠组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4)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5)小肠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固肠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AST水平(P<0.05);2)柔肝固肠方可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小肠通透性,柔肝固肠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3)电镜结果显示柔肝固肠方可显著改善Lieber-De Carli酒精饲料喂养大鼠小肠黏膜表面微绒毛局灶性减少、变短、稀疏,排列不规则,同微绒毛相连的细胞终末网变性模糊等病理改变;4)柔肝固肠方可显著升高酒精饲料喂养肝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及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柔肝固肠方通过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柔肝固肠方 肠道通透性 紧密连接 黏附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片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6
作者 赵长青 徐列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61-567,共7页
本文综述2010—2013年发表的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研究论文。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疗效明确,用以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也取得较好疗效。数十项临床研究证实,扶正化瘀胶囊/方与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核苷类似物)药物、普通... 本文综述2010—2013年发表的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研究论文。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疗效明确,用以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也取得较好疗效。数十项临床研究证实,扶正化瘀胶囊/方与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核苷类似物)药物、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熊去氧胆酸以及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其他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高了疗效。此外,也开展了利用人体样本揭示扶正化瘀胶囊的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扶正化瘀胶囊/片的未来研究,可能会有如下趋势:1)扩大适应证;2)进一步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3)优化组方;4)开展新剂型的研究;5)进一步揭示扶正化瘀复方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对大鼠24h急性酒精中毒的保肝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琳 冯琴 +5 位作者 彭景华 傅琪琳 黄甫 李晓飞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大鼠24 h急性酒精中毒的保肝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和健脾活血方组(各10只)。予相应饮用水或健脾活血汤1.0 m L/100 gwt,连续3 d,2次/d。第3天末次给药后,禁食禁水16 h,再...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大鼠24 h急性酒精中毒的保肝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和健脾活血方组(各10只)。予相应饮用水或健脾活血汤1.0 m L/100 gwt,连续3 d,2次/d。第3天末次给药后,禁食禁水16 h,再次灌胃饮用水或健脾活血汤1.0 m L/100 gwt。1 h后,予等剂量56%乙醇灌胃模型组和健脾活血方组大鼠复制酒精中毒模型。24 h后麻醉,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活血方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见肝细胞胞质内小空泡状改变减轻,库普弗细胞减少,肝组织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TNOS、i 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通过提高24 h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肝脏GSH含量,降低i NOS水平,起到抗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方 急性酒精中毒 氧化应激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药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明瑜 谢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5-658,共4页
方剂作为联系临床和基础的桥梁,集中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方剂效用原理中蕴含着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因此近年来围绕方剂所开展的研究一直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方剂的实验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 方剂作为联系临床和基础的桥梁,集中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方剂效用原理中蕴含着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因此近年来围绕方剂所开展的研究一直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方剂的实验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就方剂药理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药理 作用机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仰贤莉 李光伟 +3 位作者 康璐 章弘扬 徐列明 胡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42-2346,共5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扶正化瘀方(丹参、桃仁、松花粉等)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n=6)及扶正化瘀方给药组(n=6),采用超高效液...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扶正化瘀方(丹参、桃仁、松花粉等)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n=6)及扶正化瘀方给药组(n=6),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进行模式识别处理。结果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存在显著差异,而给药组在空间投影上呈现出"偏离模型组且接近正常组"的趋势。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19种相关代谢标志物。结论验证了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其潜在机制可能与修复体内异常的脂质和氨基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扶正化瘀方 代谢组学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巧红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075-1079,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炎性反应和黏膜免疫功能受损是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策略和治疗靶位之一,具有良好的前景。现综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炎性反应和黏膜免疫功能受损是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策略和治疗靶位之一,具有良好的前景。现综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如益生菌、抗生素、黏附分子、肠菌移植,以及中医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研究进展 益生菌 抗生素 黏附分子 肠菌移植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