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
1
作者 尚靖 路畅 +4 位作者 侯阳波 袁沁 李炜 王海静 陈进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M0、CMSW480-Mφ和CM_(HCT116-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刺激后的HCT116细胞与人源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HCT116细胞存活情况及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Western blot、qPCR和ELISA检测SW480和HCT116细胞中Kru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差异;用KFL4抑制剂肯帕罗酮(Ken)预处理HCT116细胞后,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M0型巨噬细胞在CM刺激后,HCT116-Mφ细胞中CD11b+CD206+细胞比例更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更高;相比于CMSW480-Mφ组,CM_(HCT116-Mφ)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CM_(HCT116-Mφ)组细胞存活最多,同时TNF-α和IFN-γ水平最低;加入Ken后,M2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标志物均降低。与CM_(HCT116-Mφ)组相比,CM_((HCT116+Ken)-Mφ)组HCT116细胞PD-L1表达下降。结论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PD-L1表达,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该研究有望为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 KLF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汤抑制铁死亡缓解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海燕 翁嘉灏 +1 位作者 陆萍 殷佩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9-1378,1385,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参附汤这一经典名方是否通过铁死亡缓解心力衰竭。方法:网络药理学寻找参附汤、心力衰竭、铁死亡重叠基因。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预测。用阿霉素对...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参附汤这一经典名方是否通过铁死亡缓解心力衰竭。方法:网络药理学寻找参附汤、心力衰竭、铁死亡重叠基因。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预测。用阿霉素对H9C2细胞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测定细胞活力、Fe2+含量、铁死亡marker蛋白、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表达。C57小鼠阿霉素注射4周造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左室心射血分数,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测定肌肉Fe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验证心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证实,共有13个重叠基因。PTGS2蛋白等为参附汤基于铁死亡对心力衰竭调控的核心节点。GO功能分析证实,生物过程相关条目有11个,细胞组分3个;分子功能3个。KEGG预测分信号通路4条。Jak-STAT等通路是心力衰竭主要机制。分子对接证实对接能均小于-5 kcal/mol。参附注射液含药血清汤提高细胞活力,减少铁含量,抑制铁死亡marker蛋白,JAK2-STAT3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证实,参附注射液改善了小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增加了心功能,佐证了细胞实验中铁死亡及JAK2-STAT3调控机制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铁死亡是参附汤对心力衰竭调控机制,丰富了参附汤调控心肌死亡途径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化疗药物 铁死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 被引量:2
3
作者 尚靖 王云 +4 位作者 陈进宝 唐东豪 贾琳琳 李炜 于宏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将THP-1诱导成M0型巨噬细胞,收集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M0型巨噬细胞和HCT1... 目的探讨华蟾素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将THP-1诱导成M0型巨噬细胞,收集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M0型巨噬细胞和HCT116-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HCT116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用CCK-8实验检测华蟾素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收集HCT116和HCT116+华蟾素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HCT116-Mφ细胞和(HCT116+华蟾素)-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HCT116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M0型巨噬细胞在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后,形态变成梭形的细胞,CD11b^(+)CD206^(+)细胞比例增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升高;HCT116细胞在HCT116-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加入华蟾素之后,不仅M2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降低,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促转移效应也受到抑制。结论HCT116细胞可以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而华蟾素可通过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灵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结直肠癌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唐东豪 陈进宝 +7 位作者 贾琳琳 沈东晓 尚靖 冯月娇 卢佳豪 肖增友 何钰洁 王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实验观察其表面标志物和形态变化,RT-PCR和ELISA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通过ELISA实验比较M2型巨噬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上清液中IL-6分泌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条件培养基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的影响。在条件培养基中加入BU后,通过Western blot、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实验观察可以HCT116中AKT/PI3K蛋白以及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将THP-1成功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6激活了HCT116中AKT/PI3K蛋白磷酸化,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BU可以抑制M2巨噬细胞介导的HCT116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2型巨噬细胞释放IL-6激活了结直肠癌细胞AKT/PI3K信号通路,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化。此外,BU可以抑制其促迁移和上皮间质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M2型巨噬细胞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RNA测序分析亚油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宗恒 张雪芳 +3 位作者 陈延华 尚靖 骆莺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究亚油酸(L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周1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和亚油酸组(LA组)。在补充LA饮食前1 d,对LA组撤去正常粮食,禁食一晚,以便LA组小鼠更易接受LA饮食,且于实验记录当天给... 目的探究亚油酸(L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周1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和亚油酸组(LA组)。在补充LA饮食前1 d,对LA组撤去正常粮食,禁食一晚,以便LA组小鼠更易接受LA饮食,且于实验记录当天给予LA,随时保持饲料更新,保证小鼠能自由饮食到造模结束。于造模12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每2只小鼠粪便进行混合采样,后续进行16s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等分析。结果通过16sRNA高通量测序发现,LA干预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受损;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TRL组与LA组菌群组成相差较多。在门水平中,LA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富度增加(P<0.01);在属水平中,LA组杜氏乳杆菌属相对丰富度下降(P<0.05),双歧杆菌、粪杆菌属和丹毒丝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均P<0.01)。结论LA干预后降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且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LA干预后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及致病菌存在差异,为LA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疗法和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治疗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亚油酸 肠道菌群 代谢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蔡含 杨华丽 +3 位作者 孔雷 李炜 奉典旭 韩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6-398,共3页
近20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入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保留乳房的外科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手段的治疗方案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为比较保乳手术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本研究回顾... 近20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入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保留乳房的外科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等辅助手段的治疗方案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为比较保乳手术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乳腺癌细胞P53、P73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梅怡 史永照 +2 位作者 冯雯 殷庆章 李方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其与P53、P73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10、20、40 ng/ml)TP处理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TP对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RT-PCR检测MCF-7细胞甲基转...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其与P53、P73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10、20、40 ng/ml)TP处理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TP对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RT-PCR检测MCF-7细胞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甲基特异性PCR检测TP对MCF-7细胞P53、P73基因甲基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MCF-7细胞中P53、P73蛋白的表达。结果 TP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 ng/ml,高浓度(40 ng/ml)时抑制率达(70.1±3.52)%。TP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P<0.05,P<0.01)。TP处理MCF-7细胞后P53启动子区的甲基化降低,TP(20 ng/ml)处理后P53 mRNA的表达升高,而在高浓度(40 ng/ml)TP作用下表达明显上调(P<0.01);TP处理MCF-7细胞后P7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则明显降低,且TP(10 ng/ml)处理后P73 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强(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TP(20 ng/ml)处理MCF-7细胞后,P53、P73蛋白的表达均增强。结论TP可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活性和抑制P53特别是P7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促进P53、P73的表达,并且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类 P53基因 P73基因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处理与并发症预防(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3
8
作者 秦建民 倪雷 +4 位作者 赵威 张敏 陈诚 潘刚 陈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巧与并发症预防。方法2009年6月~2014年6月急诊LC治疗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36例,胆囊底部穿刺减压以显露胆囊壶腹,减压后显露困难者需要切开胆囊壁取出结石,紧贴壶腹部采用刮吸... 目的:探讨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巧与并发症预防。方法2009年6月~2014年6月急诊LC治疗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36例,胆囊底部穿刺减压以显露胆囊壶腹,减压后显露困难者需要切开胆囊壁取出结石,紧贴壶腹部采用刮吸钝性分离胆囊前和后三角区,显露胆囊管,近胆囊侧夹闭、离断胆囊管;结石嵌顿致胆囊管径较大夹闭困难,采用4号可吸收线缝扎或胆囊颈部胆囊黏膜残留。结果 LC 35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80 ml。住院时间3~10 d,平均4.5 d。1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无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无腹痛、黄疸、胆管狭窄和继发性胆管结石等发生。结论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精细的操作和合理处理是LC治疗结石嵌顿坏疽性胆囊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胆囊炎 结石嵌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灵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杰 陈超 +6 位作者 张勇 邢立凯 许婕 左青松 蔡含 蒋一鸣 陈腾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AGS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蟾毒灵组和奥沙利铂组,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蟾毒灵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一定量蟾毒灵作用后...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AGS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蟾毒灵组和奥沙利铂组,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蟾毒灵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一定量蟾毒灵作用后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蟾毒灵对侵袭转移相关钙粘附蛋白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影响。结果蟾毒灵可以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蟾毒灵能够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P<0.05),与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蟾毒灵组E-钙粘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MMP-9和MMP-2表达明显下调(P<0.05),蟾毒灵组和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蟾毒灵对胃癌细胞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调节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侵袭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E-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殷建立 周秦蜀 凌永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胆总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胆总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个实验共407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ERCP内镜取石组相比较,开腹手术组在一次手术后结石残留率[OR0.39,95%CI(0.25,0.75),P=0.003]、患者再次手术率[OR0.33,95%CI(0.19,0.60),P=0.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方面[PetoOR1.10,95%CI(0.69,1.76),P=0.6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研究资料显示,开腹手术取石较内镜取石在结石清除效果方面有一定优势,而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雷 张家裕 +1 位作者 曹亦军 王钦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率为94.4%。3例胆漏患者中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1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开腹手术治愈。4例胆总管损伤狭窄患者中2例行鼻胆管引流后,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置入塑料胆道支架,症状消失。4例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3例盲袢综合征患者中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改善。ERCP发现遗漏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十二指肠镜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5.36%,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胆道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残留是内镜干预最常见的适应证,十二指肠镜治疗部分胆漏和胆总管良性狭窄有效,对胆道术后遗留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胆道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520d通过抑制自噬蛋白Beclin1逆转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欢 李红昌 +3 位作者 陈亚峰 徐可 李劼 奉典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miR-520d通过调控自噬逆转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68为亲本株细胞构建多西他赛(Doc)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和MDA-MB-468/Doc,实验分为空白组(亲本细胞)... 目的:探讨miR-520d通过调控自噬逆转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68为亲本株细胞构建多西他赛(Doc)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和MDA-MB-468/Doc,实验分为空白组(亲本细胞)、对照组(耐药细胞组)和过表达miR-520d组。用qPCR检测空白组和耐药细胞组细胞中miR-520d的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过表达miR-520d的耐药细胞对Doc的敏感性,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发生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过表达miR-520d的耐药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阳性的细胞数。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0d与Beclin1的靶向关系。用WB实验检测过表达miR-520对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Ⅰ、LC3Ⅱ表达的影响。结果:TNBC耐药细胞中miR-520d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细胞(P<0.01)。过表达miR-520d的耐药细胞对Do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P<0.01)、细胞的自噬活性明显降低(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Beclin1是miR-520d可能的靶分子。Doc与miR-520dmimics联合使用可降低TNBC耐药细胞中LC3-Ⅱ/Ⅰ比值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通过调控miR-520d水平可能改变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从而逆转TNBC细胞Doc化疗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20d 三阴性乳腺癌 BECLIN1 自噬 多西他赛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验证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雪芳 陈延华 +7 位作者 李宗恒 尚靖 袁泽婷 邓皖利 骆莺 韩娜 殷佩浩 殷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062,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PPI网络筛选六神丸治疗CAC的核心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体内实验验证分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l)、模型组(AOM/DSS)和六神丸组(LSW),采用AOM/DSS构建CAC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等评估六神丸对CAC的治疗作用;HE染色、RT-qPCR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炎症介质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评估六神丸对AOM/DSS诱导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69个六神丸-CAC共同靶点,构建PPI网络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得到33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六神丸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CAC。体内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六神丸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生,减少肿瘤数量和负荷(P<0.05),明显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下调促炎细胞因子mRNA水平,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P<0.01)并促进其凋亡(P<0.001);同时,六神丸还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六神丸可能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TLR4的表达,减轻小鼠肠道炎症,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来发挥抗CA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丸 网络药理学 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膏通过PI3K/AKT/eNos通路促进模型小鼠创面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晓芬 宋静 +2 位作者 李洪昌 陈亚峰 奉典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7-53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通过PI3K/AKT/eNos通路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45只C57BL/6J雄性小鼠背部制作直径为7.5 mm的全层皮肤切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质组、空白对照组和黄连膏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通过PI3K/AKT/eNos通路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45只C57BL/6J雄性小鼠背部制作直径为7.5 mm的全层皮肤切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质组、空白对照组和黄连膏组,基质组和黄连膏组创面分别涂抹基质和黄连膏治疗,空白对照组不涂抹药物。在造模后第0、3、7、10、14天时相观察创面皮肤的愈合情况;在造模后第3、7、14天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皮肤创面组织观察b FGF和PDGF的m RNA水平、CD-31细胞阳性数、AKT、VEGF-A、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方差分析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3组在0-7天创面愈合面积无明显差别,黄连膏组在第10、14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6±7)%和(93±5)%,与基质组(48±9)%和(68±11)%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46±7)%和(64±9)%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黄连膏组伤后3、7 d创面组织中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3±3.2)%和(33.6±5.0),明显高于基质组(12.5±4.6)%和(19.2±4.0)、空白对照组(8.4±2.4)%和(17.8±6.0),(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b FGF的m RAN水平分别为(1.75±0.22)和(2.98±0.35),明显高于基质组(0.96±0.13)和(1.53±0.24),空白对照组(0.78±0.24)%和(1.64±0.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14 d,基质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创面组织中b FGF的m RAN水平分别为(1.88±0.38)和(2.03±0.21)达到最高,明显高于黄连膏组(1.43±0.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的m RAN水平(1.04±0.28)和(1.82±0.25),明显高于基质组(0.56±0.15)和(1.38±0.21),(P<0.01或P<0.05),空白对照组(0.67±0.20)%和(1.45±0.26)(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连膏组伤后7 d,创面组织中P-AKTS308和P-AKTS437的蛋白分别为(0.45±0.04)和(0.27±0.03),明显高于基质组(0.23±0.06)和(0.16±0.04)、空白对照组(0.19±0.08)和(0.20±0.05),(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和e NOS的蛋白含量(0.18±0.02)和(0.26±0.04),也明显高于基质组(0.12±0.05)和(0.14±0.07)、空白对照组(0.13±0.06)和(0.17±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膏能够提高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率,并通过AKT/VEGF/eNos通路增加b FGF、PDGF、VEGF-A水平,促进模型小鼠创面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黄连膏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灵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HCT116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靖 李宗恒 +4 位作者 夏琪 唐东豪 陈佳 袁泽婷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研究蟾毒灵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 目的研究蟾毒灵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情况;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蟾毒灵组和联合组(蟾毒灵+4-苯基丁酸),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蟾毒灵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实验表明蟾毒灵能引起HCT1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蟾毒灵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同时也能诱导ERS并激活PERK/eIF2α/CHOP通路;当蟾毒灵联合4-苯基丁酸后,蟾毒灵的促凋亡作用得到了抑制。结论蟾毒灵能有效地抑制HCT116的增殖活性,并能诱发HCT116的凋亡,而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激活ERS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清泉 陈腾(综述) 王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8-672,共5页
胃癌为临床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但目前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未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从哺乳动物基因组转录而来,缺乏蛋白质编码潜能。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lncRNA与胃癌密切相关。该文就lncRNA影响胃癌发展、早期诊断、... 胃癌为临床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但目前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未明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从哺乳动物基因组转录而来,缺乏蛋白质编码潜能。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lncRNA与胃癌密切相关。该文就lncRNA影响胃癌发展、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胃癌 发展 诊断与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介导结直肠癌细胞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家洛 朱锐秋 +2 位作者 李森 曹亦军 黄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5-107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但是其产生肿瘤耐药的机制仍不清楚。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尤其是其中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在肿瘤的...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但是其产生肿瘤耐药的机制仍不清楚。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尤其是其中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症CAF(inflammatory CAF,iCAF)对CRC细胞耐药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22年8月——2022年9月)诊治的CRC患者并经手术切除的CRC组织以获得原代CAF[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PTEC-A-2023-5(S)-1],按照CAF的表面标志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对原代细胞进行分选,筛选出iCAF。使用不添加血清的培养基分别对人结肠成纤维细胞(human intestinal fibroblast,HIF)和iCAF进行培养以获取HIF条件培养基(HIF-conditioned medium,HIF-CM)和iCAF条件培养基(iCAFconditioned medium,iCAF-CM)。根据处理方式将结肠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处理)、实验组1(加入HIF-CM)和实验组2(加入iCAF-CM)。观察经HIF或iCAF刺激后CRC细胞的存活率变化、凋亡率、蛋白水平、mRNA水平变化及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经iCAF刺激后,CRC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较对照组和HIF-CM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HIF-CM组相比,iCAF-CM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Bcl-xL和survivin表达量均上升(P<0.05)。iCAF-CM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结论:iCAF可以介导CRC细胞产生耐药,其机制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炎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耐药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fenidone通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抑制胆道肿瘤侵袭
18
作者 魏亦成 王紫怡 +1 位作者 李炜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5-981,988,共8页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通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抑制胆道肿瘤侵袭的相关机制。方法从胆道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原代CAF,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F的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通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抑制胆道肿瘤侵袭的相关机制。方法从胆道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原代CAF,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F的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鬼笔环肽实验显示成纤维细胞骨架功能。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正常成纤维细胞(NF)与CAF的TGF-β表达差异。通过CAF中加入PFD观察CAF的功能变化。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CAF的TGF-β表达变化。通过皮下瘤小鼠模型验证血清中TGF-β的变化。胶原收缩实验观察CAF胶原收缩功能的改变。明胶酶谱实验观察CAF的培养基中的MMP2、MMP9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F中SMAD信号通路蛋白变化。结果CAF的相关标志蛋白VIM,α-SMA,FAP均高表达,且CAF的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表达丰富。ELISA实验显示CAF的TGF-β表达增强。Western blot实验验证CAF的胶原功能更强。Western blot实验、PCR实验和相关现象实验说明PFD能抑制CAF的胶原生成和TGF-β表达。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实验证明PFD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肿瘤侵袭。结论癌症患者中提取的CAF的功能以胶原生成为主,而PFD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CAF的胶原产生和胶原重塑相关过程从而起到抑制肿瘤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fenidone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TGF-β/SMAD通路 胆囊癌 胆管癌 胶原收缩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