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镍对SD大鼠晶状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史才财 张兴儒 +5 位作者 周欢明 李青松 项敏泓 唐剑敏 张隆敏 张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镍矿区人群中自内障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硫酸镍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代谢和增生有抑制作用,但目前镍对晶状体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硫酸镍对sD大鼠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出生7~14d的SPF级s...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镍矿区人群中自内障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硫酸镍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代谢和增生有抑制作用,但目前镍对晶状体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硫酸镍对sD大鼠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出生7~14d的SPF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组、腹腔注射组。腹腔注射组、皮下注射组分别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2g/L的硫酸镍溶液10mg/kg,连续给药45d;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给药后每2周裂隙灯下观察sD大鼠晶状体的变化,给药后45d参考LOCSⅡ、LOCSⅢ的评价标准对晶状体的前囊、核区、皮质和后囊进行混浊指数评分,评价sD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45d后处死大鼠,取下完整晶状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皮下注射组大鼠晶状体前囊区混浊指数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1,P〈0.05),腹腔注射组大鼠晶状体前囊区混浊指数评分虽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55,P〉0.05)。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晶状体后囊混浊指数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16,P=0.004;t=7.464,P=0.009)。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晶状体前囊+后囊晶状体混浊指数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87,P=0.000;t=10.533,P=0.002)。各组大鼠晶状体皮质区和核区混浊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组、腹腔注射组大鼠晶状体混浊指数总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58,P=0.001;t=10.188,P=0.003);皮下注射组晶状体混浊的总评分高于腹腔注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05)。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晶状体胶原纤维变性均比空白对照组严重,皮下注射组大鼠的晶状体胶原纤维变性比腹腔注射组明显。结论硫酸镍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均能对SD大鼠晶状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晶状体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晶状体前囊和后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镍 晶状体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林圻 王知意 +7 位作者 赵鑫 张洁 马文婷 刘旭凌 张玮 陶乐 刘成 吴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NLRP6)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HFD组和下瘀血汤-HFD(XYXD)组,每组各5只。测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血脂代谢指标TG、TC水平;肝组织经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NLRP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6、NF-κB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LRP6和CD68表达。棕榈酸(PA)、脂多糖(LPS)和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处理鼠Raw264.7细胞,检测炎症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AST和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显示,HFD组肝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IL-18等炎症相关因子显著升高,NLRP6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NLRP6表达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重合。Western Blot显示,NLRP6表达下调后,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显著上调(P<0.05)。与HFD组相比,下瘀血汤可有效改善HFD小鼠的肝脏炎症,上调NLRP6的表达,下调p-NF-κB p65(P<0.05)。PA处理Raw264.7细胞后下调NLRP6,促进炎症进展(P<0.05);下瘀血汤处理可上调NLRP6,抑制炎症和NF-κB(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显著改善HFD诱导NAFLD小鼠模型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调控NLRP6/NF-κB减轻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瘀血汤 巨噬细胞 NLR蛋白质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足蛋白(PDPN)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知意 杨广越 +7 位作者 张玮 浦娅琼 赵鑫 马文婷 刘旭凌 吴柳 陶乐 刘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究平足蛋白(PDPN)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6月首次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感染科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RT-PCR)和免疫... 目的探究平足蛋白(PDPN)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6月首次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感染科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PDPN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1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含10%CCl_4,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橄榄油共6周,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小鼠肝脏原代细胞,检测PDPN mRNA在各类型细胞中表达;使用PDPN蛋白处理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并使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分析PDPN诱导肝星状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样本中,PDPN mRNA在正常肝脏中表达较低,S3、S4期肝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DPN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纤维间隔及肝窦,S4期肝组织PDPN阳性面积比S0期表达显著升高(t=8.892,P=0.001)。正常组小鼠中PDPN主要在肝窦表达少许,在CCl_4模型小鼠中PDPN表达显著升高(t=0.95,P<0.001),主要在纤维间隔表达;RT-PCR结果显示,PDPN mRNA在CCl_4模型小鼠中显著升高(t=11.25,P=0.002)。与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相比,PDPN在肝窦内皮细胞中明显高表达(F=20.56,P<0.001);PDPN蛋白处理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15 min,炎症相关因子TNF-α、CCL3、CXCL1和CXCR1的m 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BAY11-7082(NF-κB信号抑制剂)处理后,上述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在肝纤维化中主要表达在肝窦内皮细胞的PDPN增加,其通过NF-κB信号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平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瘀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赵鑫 王知意 +7 位作者 陶乐 杨广越 张玮 吴柳 马文婷 陈蒨 刘旭凌 刘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13-2220,共8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小鼠肾脏的影响,以及下瘀血汤对NAFL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健康对照及NAFLD患者各25例,检测总胆固醇(TC)、甘...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小鼠肾脏的影响,以及下瘀血汤对NAFL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健康对照及NAFLD患者各25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水平;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FD组)、高脂组(HFD组)及高脂+下瘀血汤组(XYXD组),每组8只,第13周开始给予下瘀血汤每日1次灌胃至18周末,维持6周。检测各组TC、TG、BUN及Cr水平。HE、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CD68和α-SM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IL-6、TNF-α、结蛋白(Desm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REBP1和TNF-α蛋白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NAFLD患者TC、TG、BUN、Cr、UA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与LFD组小鼠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TC、TG、BUN、Cr水平均升高(P值均<0.001);与HFD组相比,XYXD显著抑制NAFLD小鼠TC、TG、BUN、CR表达(P值均<0.001)。肝脏病理学显示:HFD组小鼠肝脂肪变及炎症浸润较LFD组显著增加,而XYXD组病变显著减轻。肾脏病理学显示:与LFD组相比,HFD组肾组织炎性浸润明显,脂肪变显著,肾脏胶原形成明显;与HFD组相比,XYXD显著减轻炎症浸润、抑制脂肪变及肾脏胶原形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LFD组相比,HFD组肾组织中SREBP1、FASN、IL-6、TNF-α、Desmin和α-SMA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XYXD组较HFD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LFD组比较,HFD组SREBP1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值均<0.05);与HFD组比较,XYXD组SREBP1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FD组α-SMA和CD68阳性染色及双阳性染色较LFD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XYXD组较HFD组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HFD可诱导肾脏脂肪变、炎症浸润及胶原形成,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膳食 高脂 肾损伤 下瘀血汤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晓艳 胡玉娜 +3 位作者 康向东 张隆 季青 倪振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背景与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广泛存在于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中,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将UA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背景与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广泛存在于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中,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将UA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UA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Realtime-PCR检测细胞bax、bcl-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U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分别作用24、48、72h后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36.88、34.72、32.18μmol/L;UA能诱导BGC823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于G2/M期;此外,其还可上调BGC823细胞bax及下调bc1-2mRNA表达,且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结论:U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于G2/M期;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及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BGC823细胞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通过调控GFRα1/AKT信号通路抑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SH-SY5Y凋亡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卿 张鹏 +3 位作者 白宇 张利军 侯郁青 蔡定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法分析各处理组细胞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GFRα1)及其下游抗凋亡AKT(蛋白激酶B)磷酸化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变化,并观察AKT抑制剂LY249002对松果菊苷对SH-SY5Y的保护功能的影响。结果松果菊苷可以显著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凋亡[MPP+vs MPP+/松果菊苷,(25.12±4.33)%vs(5.13±1.51)%,P<0.01]。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下调SHSY5Y细胞内GFRα1表达和AKT磷酸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特异性阻断AKT信号通路可以取消松果菊苷促进SHSY5Y在MPP+诱导损伤下生存的功能,但不影响松果菊苷提高GFRα1的表达。对SH-SY5Y细胞内Caspase-3活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诱导Caspase-3的活化[MPP+vs MPP+/松果菊苷,(7.22±1.51)vs(1.81±0.42),P<0.01],但是这一作用可以被AKT抑制剂阻断。结论松果菊苷通过上调GFRα1/AKT通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神经细胞存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SH-SY5Y细胞 1-甲基-4-苯基吡啶(MPP^+)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 GFRα1/AKT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旭凌 杨广越 +6 位作者 张玮 孙田甜 马文婷 吴柳 薛冬英 刘成 陶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63-2568,共6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_(4),第3周开始给予桃红四物汤灌胃给药4周...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桃红四物汤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_(4),第3周开始给予桃红四物汤灌胃给药4周,检测肝功能(ALT、AST),观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Ⅰ型胶原(Col1)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Col1及HAS-2蛋白的表达。分离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应用siRNA沉默HAS-2,检测其对HSC激活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或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显著升高,桃红四物汤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病理学染色显示: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桃红四物汤组胶原纤维间隔较疏松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桃红四物汤组α-SMA、Co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HAS-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6.14,P<0.05),桃红四物汤组HAS-2蛋白表达水平(0.29±0.10)较模型组(1.00±0.12)明显减少(t=70.73,P<0.001)。siRNA沉默HAS-2,TGFβ处理后(Si HAS-2+TGFβ组)α-SMA、Col1 mRNA表达水平较NC+TGFβ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通过抑制HAS-2对CCl 4致小鼠纤维化有显著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桃红四物汤 透明质酸合成酶2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类提取物改善Walker-256腹水大鼠免疫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若琳 殷佩浩 +3 位作者 倪振华 孙健 徐可 何裕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芝类提取物(GLE)对Walker-256腹水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GLE组、中剂量GLE组、高剂量GLE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采用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 目的探讨芝类提取物(GLE)对Walker-256腹水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GLE组、中剂量GLE组、高剂量GLE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采用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接种法造模后,高、中、低剂量GLE组大鼠分别给予GLE 0.84、1.68、3.36g/(kg·d)灌胃,每天2次,每次2mL,连续14d;顺铂组大鼠给予0.004g/(kg·d)顺铂(溶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未造模大鼠)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每次2mL,连续14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腹水质量,称量计算大鼠脾、胸腺和肾脏器指数,检测肾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胸腺和骨髓的细胞周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血清免疫因子蛋白芯片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和中剂量GLE组大鼠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GLE可有效减少大鼠腹水质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顺铂组均出现胸腺、脾和肾损伤,给予中、高剂量GLE干预后大鼠胸腺指数、肾指数提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值降低(P<0.05);模型组和顺铂组大鼠胸腺和骨髓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给予GLE干预后G0/G1期阻滞减少、G2/M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GLE干预使大鼠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CD4+/CD8+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增加,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中剂量GLE组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α、IL-1β、IL-2、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升高(P<0.05)。结论GLE可有效减少Walker-256腹水大鼠腹水生成,改善大鼠免疫功能,且与顺铂相比无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腹水 免疫 细胞因子类 T淋巴细胞 天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镍对正常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贾丹 张兴儒 +2 位作者 张隆 俞彰 周欢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镍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抑制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镍(100、200、300、400、500μg/mL)对人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观察时间-效应关系;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目的探讨硫酸镍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抑制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镍(100、200、300、400、500μg/mL)对人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观察时间-效应关系;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镍作用24h、48h后,LECs的增生抑制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质量浓度-效应关系(r=0.964)。作用24h后LECs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62.71μg/mL;作用48h后为129.31μg/mL;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染色质凝集、固缩,核碎裂,大量凋亡小体出现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硫酸镍对人LECs的增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质量浓度-效应关系,并能诱导人L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镍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霞 张隆 +1 位作者 蔡瑞霞 沈晶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5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此22例及另67例石蜡包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5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此22例及另67例石蜡包埋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D151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51可望成为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D151 荧光定量PCR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坚 许青 +1 位作者 孙健 徐晓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9-883,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诱导凋亡及肿瘤相关基因Bcl-2和COX-2启动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体外干预CNE1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TanⅡA对CN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NE1细胞凋...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诱导凋亡及肿瘤相关基因Bcl-2和COX-2启动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体外干预CNE1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TanⅡA对CN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NE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法检测CNE1细胞COX-2启动子的活性。结果经TanⅡA干预后,CNE1细胞生长出现抑制,抑制率与TanⅡA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凋亡率随TanⅡA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Bcl-2蛋白表达在短时间(6 h)内被TanⅡA抑制,且随TanⅡA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nⅡA处理24 h后,Bcl-2蛋白表达随着TanⅡA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启动子活性随TanⅡA浓度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nⅡA对CNE1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和COX-2基因启动子活性下降可能是TanⅡA诱导CNE1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丹参酮ⅡA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环氧化酶2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在结膜松弛症发病中的炎性机制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柯梅青 张兴儒 +3 位作者 周桂贞 马艳春 李青松 项敏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背景结膜松弛症(CCh)是年龄相关性眼表疾病,研究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及泪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推测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CCh的发病,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还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上调... 背景结膜松弛症(CCh)是年龄相关性眼表疾病,研究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及泪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推测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CCh的发病,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还发现CCh患者结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上调,而炎性因子与MMPs在CCh发病中是否有关联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CCh患者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3及TNF-α刺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和穿透素3(PTX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对CCh和白内障患者手术中采集的结膜组织进行培养,将培养的2种结膜成纤维组织各分为3个组,分别用含20ng/ml的PBS、TNF-α或IL-1B的细胞全培养基培养细胞4h,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第2代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一致,为长梭形,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突起相互交联。CCh组和白内障组间用PBS、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P-1 mRNA:F分组=2.611,P=0.116;F干预=161.564,P=0.000;MMP-3 mRNA:F分组=5.201,P=0.029;F干预=211.021,P=0.000;TSG-6 mRNA:F分组=47.209,P=0.000;F干预=119.340,P=0.000;PTX3 mRNA:F分组=40.512,P=0.000;F干预=93.935,P=0.000)。与白内障组PBS干预后比较,CCh组PBS干预后MMP-1、MMP-3、TSG-6和PTX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h组PBS干预后比较,CCh组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白内障组PBS干预后比较,白内障组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h组和白内障组间用PBS、TNF-α和IL-1β干预后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P-1:F分组=84.702,P=0.000;F干预=48.900,P=0.000;MMP-3:F分组=112.818,P=0.000;F干预=194.980,P=0.000;TSG-6:F分组=56.867,P=0.000;F干预=70.356,P:0.000;PTX3:F分组=1.488,P=0.231;F干预=89.872,P=0.000)。各组细胞用PBS、TNF-α和IL-1β干预后MMP-1、MMP-3、TSG-6和PTX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组间比较与其基因表达趋势一致。结论CCh患者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的表达量增加;TNF-α和IL-1β均可上调CCh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MMP-3、TSG-6和PTX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炎症 炎性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 穿透素3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520d通过抑制自噬蛋白Beclin1逆转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欢 李红昌 +3 位作者 陈亚峰 徐可 李劼 奉典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miR-520d通过调控自噬逆转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68为亲本株细胞构建多西他赛(Doc)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和MDA-MB-468/Doc,实验分为空白组(亲本细胞)... 目的:探讨miR-520d通过调控自噬逆转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化疗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68为亲本株细胞构建多西他赛(Doc)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和MDA-MB-468/Doc,实验分为空白组(亲本细胞)、对照组(耐药细胞组)和过表达miR-520d组。用qPCR检测空白组和耐药细胞组细胞中miR-520d的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过表达miR-520d的耐药细胞对Doc的敏感性,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发生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过表达miR-520d的耐药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阳性的细胞数。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0d与Beclin1的靶向关系。用WB实验检测过表达miR-520对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Ⅰ、LC3Ⅱ表达的影响。结果:TNBC耐药细胞中miR-520d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细胞(P<0.01)。过表达miR-520d的耐药细胞对Do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P<0.01)、细胞的自噬活性明显降低(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Beclin1是miR-520d可能的靶分子。Doc与miR-520dmimics联合使用可降低TNBC耐药细胞中LC3-Ⅱ/Ⅰ比值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通过调控miR-520d水平可能改变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从而逆转TNBC细胞Doc化疗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20d 三阴性乳腺癌 BECLIN1 自噬 多西他赛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方凯 许健 +1 位作者 徐可 詹月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679,共3页
药物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约1100种药物可能造成肝损伤。由于难以鉴别诊断,药物相关损害仍然被误判。而不同的药物对于肝脏的损伤机制及程度均有不同,因此应对措施也应当具有针对性。有关化疗药物所造成的肝损伤的系统回顾较... 药物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约1100种药物可能造成肝损伤。由于难以鉴别诊断,药物相关损害仍然被误判。而不同的药物对于肝脏的损伤机制及程度均有不同,因此应对措施也应当具有针对性。有关化疗药物所造成的肝损伤的系统回顾较少。主要介绍了各类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机制,评述了不同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毒性程度。总结了化疗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并为临床应对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化学 药物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