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防治肺癌转移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诗卉 李佳轩 +2 位作者 阙祖俊 于盼 田建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1-549,共9页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而转移则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防控效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疗法或许是突破转移瓶颈的方向。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而转移则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防控效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疗法或许是突破转移瓶颈的方向。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群体,具有抗肿瘤的M1型和促肿瘤的M2型,后者通过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免疫抑制和介导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休眠重激活等途径促进肿瘤转移。近年来,中医药抑制肿瘤转移疗效显著并得到诸多验证,它能通过减少TAMs的募集、抑制M2型极化和调节TME中的细胞因子和蛋白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TAMs与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梳理了中医药调控TAMs防治肺癌转移的靶点与机制,以期为肺癌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极化 肺肿瘤 转移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毒”探索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帆 刘瑶 +3 位作者 阙祖俊 罗斌 张占霞 田建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7-3173,共7页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肿瘤转移相关靶点仍须进一步破解,传统中药剂型落后、活性组分溶解性差、靶向性缺失、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新兴交叉领域——纳米医学,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带来了新的希望。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智能响应性控释、抗多药耐药等特性,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此外,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光、声、电、热、磁、酶或类酶活性等,可充分发挥药辅合一的优势和特色,在肿瘤转移防治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伏毒 肿瘤转移 中医药 纳米技术 中药组分 中药复方 药物靶点 预防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减毒增效作用在免疫检查点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鹏 陈子琦 田建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7,共9页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全球瞩目焦点。近两年尤以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和Ipilimumab为代表的PD-1PD-L1和CTLA-4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全球瞩目焦点。近两年尤以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和Ipilimumab为代表的PD-1PD-L1和CTLA-4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尿道癌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调控免疫检查点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改善其不良事件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调控免疫检查点和改善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在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扶正调控免疫防治肺癌 被引量:6
4
作者 田建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3-943,共1页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疑难疾病,亟待创新防治方案。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防治观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彰显出显著的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挖掘中医药学潜在的生命力,不断促进中医肿瘤学科的全面发展,...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疑难疾病,亟待创新防治方案。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防治观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彰显出显著的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挖掘中医药学潜在的生命力,不断促进中医肿瘤学科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医药学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恶性肿瘤中的贡献度,以彰显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代表的中医药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扶正治癌 肺癌 免疫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安天棋(综述) 刘瑶 田建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1-776,共6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尽管新兴免疫疗法在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耐药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为丰富的免疫细胞群体,与肺...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尽管新兴免疫疗法在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耐药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为丰富的免疫细胞群体,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靶向TAM的治疗策略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TAM的药物研发、工程化巨噬细胞技术及中草药调控TAM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应用已在肺癌治疗中逐步展开,并且初步显示出显著提升治疗疗效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TAM在肺癌中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为开发更精准、有效的肺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帆 刘瑶 +2 位作者 杨蕴 罗斌(综述) 田建辉(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8-634,共7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适应证已...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适应证已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或局部晚期肺癌前移至围术期肺癌的辅助与新辅助治疗中,越来越多的PD-1、PD-L1单抗在肺癌领域中获批。然而,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逐渐凸显,能够响应免疫治疗而获益的肺癌患者仅占少部分,给肺癌免疫治疗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本文梳理了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现状,并对其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的前沿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拟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耐药 耐药机制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肺癌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衍鸿 罗斌 +3 位作者 王卓 阙祖俊 蒋雷 田建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1-450,共10页
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传统的群体测序技术难以解析单个细胞层面的异质性,限制了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 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传统的群体测序技术难以解析单个细胞层面的异质性,限制了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全面理解。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的兴起,为揭示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中容易出现免疫原性耐药或者免疫相关性肺炎等影响预后的副作用,其关键因素是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可以从细胞间互作、拟时序分析等角度揭示肿瘤微环境中不同亚群间的起源与作用,进而发现新的细胞亚群或新生生物标志物,为揭示免疫治疗的耐药及疗效监测等提供新的途径。该综述系统回顾了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揭示肺癌特别是免疫治疗后肺癌微环境异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促进肺癌免疫治疗的精准化与个体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RNA测序 肺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休眠播散肿瘤细胞防止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阙祖俊(综述) 田建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6-1151,共6页
转移靶器官中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DTC)增殖是导致癌症早期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转移和死亡的关键,因此靶向根除休眠DTC是防止肿瘤转移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通过调控NK细胞和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清除休眠的D... 转移靶器官中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DTC)增殖是导致癌症早期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转移和死亡的关键,因此靶向根除休眠DTC是防止肿瘤转移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通过调控NK细胞和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清除休眠的DTC;靶向抑制细胞存活通路(MAPK和PI3K/AKT/mTOR等)根除休眠DTC;靶向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途径抑制休眠DTC的存活;羟氯喹靶向抑制细胞自噬或过度激活细胞自噬诱导休眠DTC凋亡等,都可能开发出具有靶向杀伤休眠DTC进而防止肿瘤转移的治疗药物。本文聚焦可靶向根除休眠DTC的潜在治疗药物,以期推动抗肿瘤转移药物的临床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肿瘤细胞 肿瘤转移 正虚伏毒 肿瘤细胞休眠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肺癌免疫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瑶 杨蕴 田建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肺-肠轴”理论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或者...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其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肺-肠轴”理论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衡及其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等途径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临床治疗效果。这与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高度契合。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调控肠道菌群介导的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有望为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癌 免疫治疗 肺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安天棋 田建辉 +6 位作者 周奕阳 罗斌 阙祖俊 刘瑶 于盼 赵瑞华 杨蕴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极大地优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策略。然而,随着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人群的逐渐扩大,免疫治疗在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特殊的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在肿瘤患者中,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有显著影响。通常,肿瘤相关胸腔积液多为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产生迅速、难以控制且易反复。但随着新药物的批准以及现有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数量越来越多,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也逐渐引起了重视。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其与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存预后紧密相关。与MPE不同,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外,还可能与胸膜结节病样肉芽肿反应、嗜酸粒细胞性慢性胸膜炎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相关。在诊断方面,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通常采用排除性诊断的方法,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肿瘤进展、放疗及化疗等其他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胸腔积液,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难度。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或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通过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预防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生同样重要,这要求医师在应用ICIs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以期在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通过这种综合管理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本综述旨在探讨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等,通过深入分析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并发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胸腔积液 不良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瑶(综述) 田建辉(审阅) 杨蕴(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1,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获得性耐药(ADR)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其长期疗效。目前,针对NSCLC免疫治疗ADR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应对策略亦亟需优化。本文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获得性耐药(ADR)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其长期疗效。目前,针对NSCLC免疫治疗ADR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应对策略亦亟需优化。本文系统综述了NSCLC免疫治疗ADR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及潜在干预策略,重点探讨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特性以及相关宿主因素对耐药的影响,提出基于中西医结合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为克服ADR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获得性耐药 肿瘤微环境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外周免疫评分的最新研究进展
12
作者 许帆 罗斌 +3 位作者 田建辉 杨蕴 程振洋 刘佑俊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9-384,共6页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umor-node metastasis,TNM)分期在肺癌相关预测中逐渐显现局限性,亟待构建新型临床预测模型指导肺癌防治。近年来,外周免疫评分作为一种基于外周免疫相关参数的综合评估体...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umor-node metastasis,TNM)分期在肺癌相关预测中逐渐显现局限性,亟待构建新型临床预测模型指导肺癌防治。近年来,外周免疫评分作为一种基于外周免疫相关参数的综合评估体系,在预测模型构建中的价值逐渐凸显。该评分通过量化外周免疫成分的数量及比例,可动态反映机体整体免疫功能状态及肿瘤微环境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外周免疫评分在肺癌早期诊断、用药疗效预测、不良反应预警及预后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挖掘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开发新型肺癌相关预测模型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治疗 外周免疫评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斌(综述) 阙祖俊 田建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7-991,共5页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介导转移靶器官免疫抑制,诱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细胞休眠重激活并增殖,最终形成影像学可检测的转移灶。肿瘤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细胞间通信,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M...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介导转移靶器官免疫抑制,诱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细胞休眠重激活并增殖,最终形成影像学可检测的转移灶。肿瘤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细胞间通信,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MDSC,促进靶器官对MDSC的募集,介导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为肿瘤细胞生存营造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局部正虚),进而促进癌症转移或发生。本文聚焦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靶器官免疫抑制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从干预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角度,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髓源性抑制细胞 靶器官 转移前微环境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复康有效成分抑制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佳君 阙祖俊 田建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观察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筛选到金复康中可抑制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TJH-01)从全血白细胞中募集中性粒细胞的能力,观察金复康及其六种有效... 目的:观察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筛选到金复康中可抑制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TJH-01)从全血白细胞中募集中性粒细胞的能力,观察金复康及其六种有效成分对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影响;采用CCK-8实验观察细胞活力确定药物作用浓度;采用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六种有效成分影响CTC-TJH-0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CTC-TJH-01细胞能够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募集(P<0.01);金复康作用后,CTC-TJH-01细胞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在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的浓度下,葫芦巴碱和麦冬皂苷D作用后CTC-TJH-01细胞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其中葫芦巴碱的效果最好;葫芦巴碱、黄芪甲苷Ⅳ和麦冬多糖作用后CTC-TJH-0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弱(P<0.05),葫芦巴碱效果最好。结论:金复康能够抑制循环肿瘤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而金复康中具有“扶正”作用的有效单体葫芦巴碱能够显著地抑制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提示了葫芦巴碱具有靶向中性粒细胞抑制肺癌转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金复康 葫芦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君(综述) 田建辉 阙祖俊(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2-996,共5页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 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内渗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外周循环中存活下来的CTC外渗侵入靶器官发生定植并增殖形成转移灶。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其可与CTC结合成簇,促进CTC逃避免疫监视并在外周循环中存活,同时促进CTC黏附毛细血管壁并破坏内皮细胞连接以增加CTC外渗机率,然后促进CTC进入靶器官后的定植与增殖,最终促进肿瘤的转移。“正虚伏毒”理论是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伏毒(CTC)与正气之间的博弈规律是破解转移发生机制的关键步骤,从抑制CTC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着手,破坏两者间的黏附作用,或利用中性粒细胞对CTC的趋向性设计治疗方案,可能为干预肿瘤转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癌症转移 外渗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积方调控补体相关蛋白CFHR5/MBL2/C9抑制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动物模型肺转移
16
作者 罗斌 王衍鸿 +5 位作者 刘佳君 刘诗卉 陆鑫熠 李佳轩 阙祖俊 田建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4-1203,共10页
目的:探讨肺积方对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在动物模型中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NMplot数据库、TCGA数据库和DAVID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补体相关蛋白CFHR5/MBL2/C9在肺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 目的:探讨肺积方对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在动物模型中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NMplot数据库、TCGA数据库和DAVID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补体相关蛋白CFHR5/MBL2/C9在肺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建立2LL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用2 g/mL肺积方汤液灌胃给药,每次0.2 mL,连续干预21 d,观察肺积方对模型小鼠肺转移发生率、肺转移灶数目及肺组织CFHR5/MBL2/C9蛋白表达的影响。外泌体示踪实验观察CTC-TJH-01和H1299细胞分泌和吞噬外泌体的能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肺积方冻干粉溶液处理H1299和CTC-TJH-01细胞,采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和WB法检测肺积方对肺癌细胞活力、侵袭、迁移和CFHR5/MBL2/C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提示,CFHR5/MBL2/C9蛋白在肺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且与调控免疫应答中的补体系统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肺积方组模型小鼠的肺转移灶数量显著减少(P<0.05)。0~200μg/mL肺积方对H1299和CTC-TJH-01细胞的活力均无显著影响(均P>0.05)。CTC-TJH-01和H1299细胞均可分泌并吞噬对方的外泌体。与0μg/mL肺积方对照组相比,50~200μg/mL肺积方组H1299和CTC-TJH-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细胞中的CFHR5和MB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CTC-TJH-01细胞在200μg/mL肺积方溶液处理后C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肺积方能够通过调控补体相关蛋白CFHR5/MBL2/C9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及模型小鼠的肺转移,这可能与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通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积方 肺癌 转移 外泌体蛋白 补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盼 周奕阳 +2 位作者 罗斌 许帆 田建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9-303,共5页
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关键临床事件,目前针对转移高发人群仍缺乏有效的筛选与诊疗手段。免疫治疗显著提高晚期肺癌疗效,提示其有望突破肺癌转移防治的瓶颈。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 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关键临床事件,目前针对转移高发人群仍缺乏有效的筛选与诊疗手段。免疫治疗显著提高晚期肺癌疗效,提示其有望突破肺癌转移防治的瓶颈。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从固有免疫角度丰富肿瘤免疫治疗的手段。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巨噬细胞在机体的不同器官被肿瘤细胞驯化出不同的“状态”而有利于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因此,靶向巨噬细胞防治肺癌转移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靶向巨噬细胞的增殖、招募、极化、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等阶段,开发单克隆抗体及小分子抑制剂是抗肺癌转移新药研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肺癌 转移 固有免疫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衰老所致“正虚”过程中免疫功能衰退表征的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建辉 姚望 +3 位作者 阙祖俊 于盼 姚嘉良 罗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0-956,共7页
目的:基于小鼠渐进衰老模型探讨衰老所致“正虚”的免疫功能衰退表征的特点。方法:使用不同月龄(2、6、15月龄)C57BL/6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中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的丰度变化。结果:外周血... 目的:基于小鼠渐进衰老模型探讨衰老所致“正虚”的免疫功能衰退表征的特点。方法:使用不同月龄(2、6、15月龄)C57BL/6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中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的丰度变化。结果: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表型为CD3^(+)CD4^(+)CD44-CD62L^(+)的幼稚CD4^(+)T细胞(2 vs 6月龄,P=0.137;2 vs 15月龄,P=0.004;6 vs15月龄,P=0.105)和表型为CD3^(+)CD8^(+)CD44-CD62L^(+)的幼稚CD8^(+)T细胞(2 vs 6月龄,P=0.179;2 vs 15月龄,P=0.001;6 vs15月龄,P=0.015)出现与衰老有关的细胞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型为CD3^(+)CD4^(+)CD44^(+)CD62L^(+)的中央记忆CD8^(+)T细胞出现与衰老有关的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vs 6月龄,P=0.01;2 vs 15月龄,P=0.007;6 vs 15月龄,P=0.164)。对脾组织的检测结果具有与外周血相同特点。同时,CD8^(+)T细胞比例随衰老逐渐升高(2 vs 6月龄,P=0.027;2 vs 15月龄,P<0.001;6 vs15月龄,P<0.001);表型为CD8^(+)CD28^(+)的活化CD8^(+)T细胞亚群比例也出现随月龄增长的上升(2 vs 6月龄,P=0.863;2 vs 15月龄,P=0.016;6 vs 15月龄,P=0.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所致“正虚”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并不都反映免疫抑制特点,虽然总体免疫功能下降,但单一表型难以反应整体免疫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免疫功能 正虚 肺癌 T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有效组分调控NK细胞功能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转移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盼 田建辉 +2 位作者 陆鑫熠 罗斌 阙祖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7-964,共8页
目的: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中有效的“扶正”和“蠲毒”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抑制Lewis肺癌细胞转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建立肺癌转移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中有效的“扶正”和“蠲毒”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抑制Lewis肺癌细胞转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建立肺癌转移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采用金复康有效组分黄芪甲苷Ⅳ(25 mg/kg)联合重楼皂苷Ⅶ(2.5 mg/kg)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肺和肝转移情况,H-E染色观察肺和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组织中NK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转移灶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转移灶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和IFN-γ分泌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小鼠脾内的NK细胞,然后与黄芪甲苷Ⅳ(5μmol/L)、重楼皂苷Ⅶ(0.5μmol/L)及两药联合干预后的Lewis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NK细胞的脱颗粒水平,LDH法检测NK细胞对Lewis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干预后的小鼠肺转移和肝转移灶的数目明显减少(均P<0.05),且转移负荷也显著降低(均P<0.05);转移灶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转移灶组织中NK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增加,且IFN-γ从NK细胞的胞内释放至胞外。此外,模型小鼠脾组织中的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外周血中的NK细胞水平却显著升高(P<0.05),小鼠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显著减少而TNF-α的水平却显著升高(均P<0.05)。体外研究发现,黄芪甲苷Ⅳ和重楼皂苷Ⅶ单药或联合干预后,NK细胞的脱颗粒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并未提高NK细胞对Lewis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金复康中的有效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可通过促进NK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和增强IFN-γ分泌以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肺转移和肝转移,研究结果为“正虚伏毒”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Lewis细胞 金复康 正虚伏毒 转移 NK细胞 重楼皂苷Ⅶ 黄芪甲苷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