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中医药”:迈向智慧中医药时代的新途径 被引量:23
1
作者 蔡菲菲 马立新 +1 位作者 胡元佳 苏式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8-1973,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兴起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随着AI在硬件、算法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解决方案,也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促进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兴起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随着AI在硬件、算法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解决方案,也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促进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及临床诊疗等方面应用的研究发展,本文从中医临床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中医智能临床决策与疗效评价、中药智能分类管理与智能中药处方、药物研发以及中医大健康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智慧中医药",并展望了未来"智慧中医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智慧中医药 人工智能 临床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解动力学模型的丹酚酸B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刘文康 胡先润 +3 位作者 程雪梅 刘伟 魏海 王长虹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3-739,共7页
目的考察丹酚酸B稳定性。方法HPLC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分析其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化学稳定性、不同浓度H_(2)O_(2)中的氧化稳定性,以及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生物基质中的生物稳定性,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拟合。结果丹酚酸B在酸性和弱酸性... 目的考察丹酚酸B稳定性。方法HPLC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分析其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化学稳定性、不同浓度H_(2)O_(2)中的氧化稳定性,以及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生物基质中的生物稳定性,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拟合。结果丹酚酸B在酸性和弱酸性缓冲液、人工胃液中较稳定,而在中性和碱性缓冲液、人工肠液、H_(2)O_(2)、生物基质中的稳定性较差。该成分在回肠匀浆液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在pH 7.4缓冲液、人工肠液、H_(2)O_(2)及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匀浆液中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生物基质、氧化剂、碱性环境会影响丹酚酸B稳定性。本实验对丹酚酸B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稳定性 降解动力学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制备及其通过调控CAFs抗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泠希 倪淑婷 +2 位作者 赵文洋 陈磊 胡凯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制备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并评价其抗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方法纳米沉淀法分别制备茴香酰胺修饰、未修饰自组装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考察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摄取,... 目的制备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并评价其抗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方法纳米沉淀法分别制备茴香酰胺修饰、未修饰自组装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考察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摄取,建立前列腺癌恩杂鲁胺耐药模型,CCK8法分析自组装纳米粒增敏恩杂鲁胺作用,Western blot检测NRG1、HER3、AKT表达。结果茴香酰胺修饰自组装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95.13±8.06)nm,Zeta电位为(-29.07±0.55)mV,包封率为(94.58±0.84)%。CAFs对茴香酰胺修饰自组装纳米粒的摄取量高于对未修饰制剂、游离Cy5的(P<0.05),同时茴香酰胺修饰的自组装纳米粒能抑制CAFs导致的恩杂鲁胺耐药,降低CAFs上NRG1表达,且作用后的CAFs条件培养基能降低LNCaP细胞上HER3、AKT表达(P<0.05,P<0.01)。结论茴香酰胺修饰熊果酸自组装纳米粒可增加CAFs靶向性,缓解CAFs致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耐药作用,降低CAFs上NRG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酰胺 熊果酸 自组装纳米粒 制备工艺 恩杂鲁胺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 前列腺癌 抗耐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间充质转化在心血管疾病中参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琼森 刘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05,共5页
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指内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转变为具有间充质特性的细胞的过程。EndMT在心血管疾病、各种组织纤维化疾病及肿瘤等的病理发展中都有参与。该文综述... 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指内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转变为具有间充质特性的细胞的过程。EndMT在心血管疾病、各种组织纤维化疾病及肿瘤等的病理发展中都有参与。该文综述了近期EndMT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参与作用及相关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间充质转化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钙化 心脏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 心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冯金涛 叶向露 +2 位作者 张宁 修彦凤 王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7-1582,共6页
炎症性肠病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用药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持久。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中药挥发油以萜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报道表明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显示出抗炎及上皮屏障修复的多种... 炎症性肠病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用药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持久。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中药挥发油以萜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报道表明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显示出抗炎及上皮屏障修复的多种治疗优势,但其药效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临床治疗药物不足出发,基于中医主要的病机及治则,对理气类、温里类、芳香化湿类、清热凉血类中代表性挥发油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中药挥发油深入机制探索及合理联合应用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炎症性肠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达云 许锦文 凌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09,共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ar diseases,CVDs)的死亡率位居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5,SIRT5)作为一个新型的去酰基化修饰酶,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心血管细胞中...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ar diseases,CVDs)的死亡率位居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5,SIRT5)作为一个新型的去酰基化修饰酶,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心血管细胞中,可通过脱乙酰化、脱琥珀酰化和脱丙二酰化而在多种CVDs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从能量代谢、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讨论SIRT5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SIRT5在心肌梗塞、心肌肥大、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等CVDs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总结了目前SIRT5相关抑制剂和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从而为靶向SIRT5提供防治CVDs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 琥珀酰化 线粒体 能量代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3D打印在肿瘤研究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梓霏 丁雅卉 +2 位作者 李彦 栾鑫 汤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4-826,共13页
近年来生物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肿瘤研究与组织工程领域用于组织构建、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及药物递送等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综述总结生物3D打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生物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通... 近年来生物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肿瘤研究与组织工程领域用于组织构建、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及药物递送等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综述总结生物3D打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生物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通过数字控制逐层堆叠生物材料和活细胞以构建复杂的三维组织结构,其核心步骤是设计3D模型、选择合适的生物打印技术和材料、逐层打印、后期培养和功能化处理。在肿瘤研究中,生物3D打印可用于构建模拟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模型,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新机制。传统体外模型如二维细胞培养或动物模型难以准确模拟人类肿瘤的复杂性,而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构建更仿生的3D肿瘤模型,模拟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基质、血管等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能够提供更接近真实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的研究平台。此外,生物3D打印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创新治疗策略的确立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创新平台,3D打印肿瘤模型能够提供更贴近临床的实验结果且具备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细胞毒类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多种类型的药物评价中;除药物开发外,生物3D打印还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生物3D打印模型和支架,可用于个性化精准治疗,通过高效构建患者细胞构成的个性化3D模型预测患者对药物及放疗的敏感性,可建立局部支架,根据患者具体需求确定合适的药物剂型、剂量等。另外,3D打印支架可用于辅助药物递送,利用3D支架靶向递送药物或减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还可辅助局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局部细胞因子疗法、局部癌症疫苗疗法及局部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细胞疗法。在组织工程中,传统的组织修复方法通常难以应对复杂组织的构建需求,而生物3D打印为构建复杂组织结构和实现组织再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骨与软骨、皮肤等结构较为基础且具备较高再生能力的组织和器官已逐渐进入临床实践,肝脏、心脏等复杂器官的修复和重建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实现临床转化。最后,本综述探讨了生物3D打印在上述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肿瘤研究 组织工程 肿瘤微环境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骨转移的蛋白质组学特性及代谢途径活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春露 陈龙 +2 位作者 廖雅芳 施佳诺 章丹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骨转移细胞的蛋白表达特征及调控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过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luc和骨转细胞亚系MCF-7-BOM-luc;左心室注射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应用小动物活性成像仪、微计算机断... 目的:探究乳腺癌骨转移细胞的蛋白表达特征及调控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过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luc和骨转细胞亚系MCF-7-BOM-luc;左心室注射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应用小动物活性成像仪、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骨转移及骨小梁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法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差异蛋白表达、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标和信号通路活化情况;使用2-NBDG、ELISA法和Seahorse能量代谢仪分别检测葡萄糖摄取、L-乳酸含量和细胞能量代谢参数。结果:MCF-7-BOM-luc细胞迁移、侵袭、EMT特性以及骨骼转移能力方面优于MCF-7-luc。蛋白质组学发现MCF-7-BOM-luc中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S100A4)表达增加,且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MCF-7-BOM-luc表现出E盒结合锌指蛋白1/2(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2,ZEB1/2)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上升,E-钙黏蛋白(E-cadherin)下降,葡萄糖摄取、L-乳酸生成和糖酵解速率增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1/2,ERK1/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磷酸化水平提升。结论:MCF-7-BOM-luc通过激活ERK1/2和STAT3信号通路促进S100A4表达,从而增强EMT进程和糖酵解速率,具备骨转移恶性。通过蛋白质组学解析乳腺癌骨转移细胞的蛋白特征将为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骨转移 蛋白质组学 S100钙结合蛋白A4 肿瘤代谢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改善肿瘤恶病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祝紫夏 刘璇 章雄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171,I0002,共7页
肿瘤恶病质是一种以骨骼肌萎缩、脂肪降解、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为特征的多因素消耗性综合征,常见于癌症患者晚期,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期治疗效果。由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器官系统的代谢紊乱,目前尚缺乏肿瘤恶病质的特异... 肿瘤恶病质是一种以骨骼肌萎缩、脂肪降解、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为特征的多因素消耗性综合征,常见于癌症患者晚期,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期治疗效果。由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器官系统的代谢紊乱,目前尚缺乏肿瘤恶病质的特异性治疗药物。随着对肿瘤恶病质研究的深入,一些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在改善肿瘤恶病质的症状上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作用。结合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对肿瘤恶病质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用于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前景,以期为肿瘤恶病质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恶病质 天然产物 肌肉萎缩 脂肪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指标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惠梦雨 苏式兵 +7 位作者 周汶君 杨梦蝶 陈晓乐 季青 王文海 王鹏 孟志强 张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5例;总体证候分布以脾虚证最多,占42%,其余为隐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复发转移者中,脾虚证最多,占41%,与总体证候分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是否采用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患者的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3种证候间的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糖类抗原125及199(CA125、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两两比较,脾虚及肝肾阴虚证的TBIL、PT降低,胆碱酯酶(CHE)升高,脾虚证ALP、CA125、CA199降低(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尤以脾虚证为多,其次为无症状或无证可辨者(隐证)。不同治法的患者证候分布特征不同。不同证候的理化检查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证候分布特征 复发转移 中医药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淑荣 凌霜 +1 位作者 张庆光 许锦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薯蓣皂苷是薯蓣科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传统中医学认为,薯蓣具有祛痰、消食利水、舒筋活血、截疟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薯蓣皂苷有众多药理学作用,特别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研究甚多。许多研究也显示薯蓣皂苷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和... 薯蓣皂苷是薯蓣科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传统中医学认为,薯蓣具有祛痰、消食利水、舒筋活血、截疟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薯蓣皂苷有众多药理学作用,特别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研究甚多。许多研究也显示薯蓣皂苷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脑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糖、抑制肝脏纤维化、改善更年期的骨质疏松、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拮抗病菌和病毒活性。该文就薯蓣皂苷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近年的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抗癌 心血管疾病 肝纤维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质疏松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森林算法的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类 被引量:18
12
作者 颜建军 刘章鹏 +4 位作者 刘国萍 郭睿 王忆勤 付晶晶 钱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3-599,共7页
针对中医问诊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森林算法(gcForest)构建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模型.利用gcForest分析慢性胃炎问诊数据,建立证候分类模型,并与DBN和DBM两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及ML-KNN、BSVM、ECC、RankSVM、LIFT这5种多标... 针对中医问诊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森林算法(gcForest)构建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模型.利用gcForest分析慢性胃炎问诊数据,建立证候分类模型,并与DBN和DBM两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及ML-KNN、BSVM、ECC、RankSVM、LIFT这5种多标记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标记评价指标和单个证型的分类准确率上都优于其他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问题,通过该算法建立的模型分类效果良好,可以为慢性胃炎证候量化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分类 深度森林 深度学习 慢性胃炎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k R-CNN的舌图像分割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颜建军 徐姿 +2 位作者 郭睿 燕海霞 王忆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2-1538,共7页
目的舌图像分割是舌诊客观化的关键之一,易受舌体附近嘴唇和皮肤等带来的影响,而增加分割的难度。针对该问题,为确保舌图像分割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的舌图像分割方法。方法首先用标注工具labelme对舌图... 目的舌图像分割是舌诊客观化的关键之一,易受舌体附近嘴唇和皮肤等带来的影响,而增加分割的难度。针对该问题,为确保舌图像分割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的舌图像分割方法。方法首先用标注工具labelme对舌图像进行标注,然后进行Mask R-CNN舌图像分割模型的训练和舌图像分割测试。结果采用该方法进行舌图像分割,获得的舌体边缘比较准确,并且四个定量评价指标均像素准确度、平均准确度、均交并比、频权交并比均高于84.6%。结论本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舌体分割效果,能够改善舌体周围的嘴唇和皮肤颜色与舌体颜色接近导致舌体分割轮廓不准确的问题,为舌图像分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对舌诊客观化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图像分割 舌诊客观化 卷积神经网络 实例分割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值随机森林的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类 被引量:14
14
作者 颜建军 胡宗杰 +4 位作者 刘国萍 王忆勤 付晶晶 郭睿 钱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703,共6页
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能得到较好的分类效果,但模型却无法解释;而随机森林等模型有良好的可解释性,却无法处理中医数据中兼证的情况。本文利用极值随机森林算法对慢性胃炎中医数据进行证候分类研究,其中决策树的叶节点能输出多个标签,通... 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能得到较好的分类效果,但模型却无法解释;而随机森林等模型有良好的可解释性,却无法处理中医数据中兼证的情况。本文利用极值随机森林算法对慢性胃炎中医数据进行证候分类研究,其中决策树的叶节点能输出多个标签,通过加权机制综合分量来处理兼证问题。与已有多标记学习算法和C4.5、CART等基于决策树的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极值随机森林算法无论在6个证型的分类准确率上,还是在多标记评价指标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而且模型中得到的规则基本符合中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分类 极值随机森林 可解释性 慢性胃炎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药材等级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凡 侯文文 +3 位作者 殷颖 宋嬿 杨莉 李文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4-205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何首乌药材多种质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索药材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为何首乌药材等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1批何首乌药材,开展外观性状检查、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以及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的含... 目的通过对何首乌药材多种质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索药材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为何首乌药材等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1批何首乌药材,开展外观性状检查、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以及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何首乌药材断面颜色的深浅与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直径大小与二苯乙烯苷含量有正相关性,而与结合蒽醌含量无相关性;水分与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灰分、浸出物等与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强。最终以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含量为等级划分指标,将何首乌药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一级为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4.0%,结合蒽醌不得低于0.3%;二级为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3.0%,结合蒽醌不得低于0.2%;三级为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1.0%,结合蒽醌不得低于0.1%。结论建立的何首乌药材等级标准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利于确保何首乌药材的临床质量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等级 质量标准 二苯乙烯苷 结合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COVID-19)特点对中医抗疫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秀丽 张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33-4339,共7页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各地。研究表明,SARS-CoV-2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各地。研究表明,SARS-CoV-2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相互作用而入侵人体,通过ACE2攻击组织器官。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平台发现ACE2在消化系统(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胆囊)、泌尿系统(肾、肾皮质、肾上腺)、心血管系统(心脏)和生殖系统(输卵管、卵巢、睾丸)等组织器官表达丰度较高,提示COVID-19患者除出现肺部感染外,SARS-CoV-2也会潜在侵袭这些器官,导致多脏器病变,而这恰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本文结合SARS-CoV-2致病特点,进一步探讨疫毒的致病方式、致病脏腑及相应治疗,为疫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辨证论治和后期维护等提供理论认识和支持,期待能为中医防治疫病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致病特点 中医防治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路通酸靶向TRAF6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
17
作者 赵薇薇 郑诗成 +4 位作者 张天艺 熊嘉昱 屈祎 柯细松 闫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目的阐明路路通酸(liquidambaric acid,LDA)靶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微量热泳动技术(MST)、药物亲和力反应靶标稳定性实验(DARTS)和细胞热转变实验(CETSA... 目的阐明路路通酸(liquidambaric acid,LDA)靶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微量热泳动技术(MST)、药物亲和力反应靶标稳定性实验(DARTS)和细胞热转变实验(CETSA)验证LDA与TRAF6的直接结合;通过CRISPR/Cas9技术建立TRAF6敲除的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利用免疫荧光和TOPFlash/Renilla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LDA靶向TRAF6调控的Hippo/YAP与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和邻位连接实验(PLA)探究LDA调控TRAF6蛋白互作,阐明分子机制。结果在细胞裂解液和活细胞中,验证了LDA与TRAF6的直接结合;LDA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中TRAF6依赖的YAP的核转位,抑制TRAF6过表达激活的Wnt信号转导;Co-IP和PLA实验发现,结直肠癌细胞中TRAF6与YAP及β-catenin形成1个三联复合物,其中TRAF6是三联复合物的关键支架蛋白;LDA破坏了TRAF6的TRAF结构域和YAP,以及YAP与β-catenin的互作。结论LDA通过靶向TRAF6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结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路路通酸 TRAF6 Hippo/YAP信号通路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TRA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苷酸查尔酮对Lewis肺癌恶病质的改善作用
18
作者 李楠 张瑞琴 +4 位作者 俞可 王琼森 陈晓 章雄文 刘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2-1679,共8页
目的考察次苷酸查尔酮(corylifol A,CYA)对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诱导的恶病质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对体外LLC细胞条件培养基(LLC cell-conditioned medium,LLC CM)诱导的骨骼肌肌管萎缩的改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 目的考察次苷酸查尔酮(corylifol A,CYA)对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诱导的恶病质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对体外LLC细胞条件培养基(LLC cell-conditioned medium,LLC CM)诱导的骨骼肌肌管萎缩的改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LLC细胞诱导肿瘤恶病质,观察腹腔注射CYA(10、20 mg·kg^(-1)·d^(-1))对小鼠恶病质症状及存活时间的影响;用LLC CM诱导C2C12细胞肌管萎缩,观察给予2.5或5μmol·L^(-1)CYA对肌管萎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YA对其可能靶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TAO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TAO1,TAOK1)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考察敲除TAOK1对CYA改善肌管萎缩作用的影响。结果CYA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改善LLC CM诱导的肌管萎缩。CYA改善肌管萎缩的作用与其对TAOK1的调节有关,敲除TAOK1可消减CYA的改善作用。结论CYA对LLC恶病质具有改善作用,能延长肺癌恶病质小鼠生存期并缓解相关骨骼肌萎缩,其机制与抑制TAOK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恶病质 LEWIS肺癌 次苷酸查尔酮 C2C12细胞 肌管萎缩 TAO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geneR:基于测序数据发现基因组整合重组事件的一站式工具
19
作者 李浩浩 孟国锋 谭红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408-1417,共10页
目的:构建一个测序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在转基因动物构建、病毒感染等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组重组事件。方法:创建一站式R分析工具TransgeneR,基于转基因动物或者病毒感染样本的测序数据,通过两轮序列切割、组装等分析过程,结合位置、方向、... 目的:构建一个测序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在转基因动物构建、病毒感染等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组重组事件。方法:创建一站式R分析工具TransgeneR,基于转基因动物或者病毒感染样本的测序数据,通过两轮序列切割、组装等分析过程,结合位置、方向、切割位点等信息,发现外源DNA的整合重组事件。在人工模拟的MAPT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以及人源tau(MAPT,0N4R)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上,评价整合重组事件发现的准确性。结果:利用模拟动物,TransgeneR成功发现所有的整合和重组位点,而且重组位点的数量与切割序列的数量呈线性相关。利用真实转基因动物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数据,TransgeneR发现4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单一的转基因整合位点[chr4:129387127(左侧)和chr4:129387416(右侧)]。结论:系统性评价表明,TransgeneR是一个鉴定和研究外源DNA整合重组事件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组 转基因整合位点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6
20
作者 何旭云 贺姣姣 +2 位作者 郑宁宁 王顺春 李后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79-2384,2388,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1)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HFD(high-fat diet)组和APS低中高(在高脂饮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1)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HFD(high-fat diet)组和APS低中高(在高脂饮食中添加分别添加2%,4%,或8%的APS)剂量组。利用高脂饮食连续喂养8周诱导出小鼠肥胖模型,给药组同步喂养,每周进行称重。实验周期结束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利用基于细菌16S r DNA测序的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APS对于高脂喂养小鼠肠道菌的影响。2)将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5),分别为HFD_R组(HFD_Receptor)和APS_R组(APS_Receptor),每天分别灌胃来自HFD组和APS低剂量组(2%APS)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液进行肠道菌移植,前八周给予正常饮食,后四周更换为HFD。结果:APS能够明显抑制高脂喂养小鼠肥胖的形成、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脏TG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恢复高脂喂养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拟杆菌(Bacteroidetes)与厚壁门(Firmicutes)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并且,APS的减肥效应能够通过肠道菌移植转移给高脂喂养受体小鼠。结论:APS对高脂喂养小鼠具有减肥作用,且APS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肥胖 肠道菌群 胰岛素敏感性 脂肪变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