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克桑 李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953-955,共3页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其远期总体疗效较差。中医药具有整体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确切、经...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其远期总体疗效较差。中医药具有整体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等优势。同样,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抑制大肠癌复发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临床防治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药 防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合欢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诚 崔梦娇 +3 位作者 俞雪 蒋霆辉 孙贤俊 刘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65-3873,共9页
金合欢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和膳食中的天然黄酮,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在心脏损伤、肺损伤、肝脏损伤等病理状态也具有治疗潜力。近年来研究发现,金合欢素可作为一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在肝癌、非小细胞肺癌... 金合欢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和膳食中的天然黄酮,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在心脏损伤、肺损伤、肝脏损伤等病理状态也具有治疗潜力。近年来研究发现,金合欢素可作为一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在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发挥抗癌效应,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控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滞肿瘤细胞周期,逆转耐药及药效增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合欢素 增殖 侵袭 转移 坏死性凋亡 细胞周期 抗血管生成 肿瘤耐药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季青 李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5,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有别于其他小分子非编码RNA,是目前非编码RNA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lncRNA与物种进化、胚胎发育、物质代谢以及肿瘤发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使目前对...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有别于其他小分子非编码RNA,是目前非编码RNA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lncRNA与物种进化、胚胎发育、物质代谢以及肿瘤发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使目前对细胞的结构网络和调控网络的认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为未来临床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本文对lncRNA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汤抑制铁死亡缓解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海燕 翁嘉灏 +1 位作者 陆萍 殷佩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9-1378,1385,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参附汤这一经典名方是否通过铁死亡缓解心力衰竭。方法:网络药理学寻找参附汤、心力衰竭、铁死亡重叠基因。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预测。用阿霉素对...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参附汤这一经典名方是否通过铁死亡缓解心力衰竭。方法:网络药理学寻找参附汤、心力衰竭、铁死亡重叠基因。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预测。用阿霉素对H9C2细胞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测定细胞活力、Fe2+含量、铁死亡marker蛋白、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表达。C57小鼠阿霉素注射4周造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左室心射血分数,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测定肌肉Fe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验证心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证实,共有13个重叠基因。PTGS2蛋白等为参附汤基于铁死亡对心力衰竭调控的核心节点。GO功能分析证实,生物过程相关条目有11个,细胞组分3个;分子功能3个。KEGG预测分信号通路4条。Jak-STAT等通路是心力衰竭主要机制。分子对接证实对接能均小于-5 kcal/mol。参附注射液含药血清汤提高细胞活力,减少铁含量,抑制铁死亡marker蛋白,JAK2-STAT3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证实,参附注射液改善了小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增加了心功能,佐证了细胞实验中铁死亡及JAK2-STAT3调控机制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铁死亡是参附汤对心力衰竭调控机制,丰富了参附汤调控心肌死亡途径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化疗药物 铁死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介导MDR1/P-gp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隋华 周利红 +6 位作者 刘宣 殷佩浩 周宁 王炎 孙珏 范忠泽 李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临床上结直肠癌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过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引起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调节人结肠... 背景与目的: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临床上结直肠癌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过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引起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调节人结肠癌HCT8/V多药耐药细胞COX-2的表达,以探讨COX-2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COX-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和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20μmol/L)上调及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和多药耐药细胞HCT8/V的COX-2的表达,MTT法检测COX-2对HCT8和HCT8/V细胞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Real-time PCR(RF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gp的表达。结果: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V对多种化疗药具有耐药性,其COX-2、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CT8细胞(P<0.01)。感染COX-2过表达慢病毒(COX-2-GFP-Lentivirus)后,HCT8细胞对长春新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18.2±7.1)μg/mL上升至(122.5±13.4)μg/mL长春新碱(t=11.9,P<0.01),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抑制COX-2表达后,HCT8/V细胞对VC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191.1±18.2)μg/mL下降至(32.2±7.5)μg/mL(t=14.0,P<0.01),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3.3%和42.5%(P<0.01)。结论:COX-2通过介导MDR1/P-gp的表达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抑制COX-2过表达对于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环氧化酶-2 重组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对兔肝动脉栓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红宇 李琦 +5 位作者 陈庆华 赵泽华 韩蕾 王之 徐嵩森 王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7-981,共5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注入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在DSA监视下经肝动脉注入丹参酮ⅡA微球,注入后10 min,1、3、7、14、21、30、42 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肝、心、脾...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注入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在DSA监视下经肝动脉注入丹参酮ⅡA微球,注入后10 min,1、3、7、14、21、30、42 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肝、心、脾、肺、肾和胃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栓塞后10 min造影显示,肝动脉末梢血管消失。栓塞后第1、3、7、14、21、30 d造影,肝动脉末梢血管均未显影。栓塞后第42 d造影显示肝动脉末梢血管已显影。病理切片显示栓塞部位出现炎性及坏死。常规和生化结果:介入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7 d恢复正常水平(P>0.05);AST、ALT均在栓塞后第3 d达到最高值,第7 d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丹参酮ⅡA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效果,栓塞时间在30~42 d,是一种理想的肿瘤介入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 栓塞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概述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泉克 李琦 范忠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189-1191,共3页
祖国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以扶正法为主配合祛邪治疗肿瘤,收益不少。肿瘤的形成多因正气不足,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扶正法即... 祖国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以扶正法为主配合祛邪治疗肿瘤,收益不少。肿瘤的形成多因正气不足,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扶正法即补益法,也就是"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意思,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抗病能力,抵御和控制肿瘤的发展。中医药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抗突变作用,抗肿瘤细胞的转移发挥临床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法 恶性肿瘤 综述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在胃癌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一斐 孙健 李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32-3833,共2页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征性表现,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血管新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步骤.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近来的研究表明。...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征性表现,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血管新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步骤.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近来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一2(cox一2)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影响了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增殖,并影响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环氧化酶 肿瘤侵袭转移 恶性肿瘤 胃癌 生物学行为 治疗失败 长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萘酰亚胺类衍生物8c诱导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子元 殷佩浩 +4 位作者 许建华 季青 倪振华 孙健 马艳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5-351,共7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凋亡受阻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从细胞凋亡的研究入手,将为肿瘤的治疗和耐药性的逆转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观察一种新型萘酰亚胺类衍生物8c对结肠癌HCT116/L-OHP耐药细胞的作用,探讨诱导HCT116/L-OHP耐药细胞凋... 背景与目的:细胞凋亡受阻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从细胞凋亡的研究入手,将为肿瘤的治疗和耐药性的逆转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观察一种新型萘酰亚胺类衍生物8c对结肠癌HCT116/L-OHP耐药细胞的作用,探讨诱导HCT116/L-OHP耐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8c对HCT116/L-OH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8c对HCT116/L-OHP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p53 m RNA、Bax m RNA及Bcl-2 m RNA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p53、Bax、Bcl-2及细胞色素c(Cyt-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8c抑制HCT116/L-OHP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8.16μmol/L)低于阳性对照氨奈菲特(IC50=28.37μmol/L);药物作用后,8c诱导耐药细胞产生凋亡,凋亡通路中p53(Ser15)磷酸化水平上升,但p53 m RNA水平不受影响;Bax蛋白水平及m RNA水平明显上升,Bcl-2蛋白及m RNA水平下降,使得Bax/Bcl-2比例增加,同时8c又引起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论:8c通过磷酸化p53 Ser-15位点激活p53,随即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8c抑制结肠癌HCT116/L-OHP耐药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8c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及抗耐药潜力和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酰亚胺类衍生物 结肠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fenidone通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抑制胆道肿瘤侵袭
10
作者 魏亦成 王紫怡 +1 位作者 李炜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5-981,988,共8页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通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抑制胆道肿瘤侵袭的相关机制。方法从胆道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原代CAF,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F的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通过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抑制胆道肿瘤侵袭的相关机制。方法从胆道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原代CAF,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F的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鬼笔环肽实验显示成纤维细胞骨架功能。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正常成纤维细胞(NF)与CAF的TGF-β表达差异。通过CAF中加入PFD观察CAF的功能变化。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CAF的TGF-β表达变化。通过皮下瘤小鼠模型验证血清中TGF-β的变化。胶原收缩实验观察CAF胶原收缩功能的改变。明胶酶谱实验观察CAF的培养基中的MMP2、MMP9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F中SMAD信号通路蛋白变化。结果CAF的相关标志蛋白VIM,α-SMA,FAP均高表达,且CAF的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表达丰富。ELISA实验显示CAF的TGF-β表达增强。Western blot实验验证CAF的胶原功能更强。Western blot实验、PCR实验和相关现象实验说明PFD能抑制CAF的胶原生成和TGF-β表达。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实验证明PFD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肿瘤侵袭。结论癌症患者中提取的CAF的功能以胶原生成为主,而PFD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CAF的胶原产生和胶原重塑相关过程从而起到抑制肿瘤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fenidone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TGF-β/SMAD通路 胆囊癌 胆管癌 胶原收缩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RNA测序分析亚油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宗恒 张雪芳 +3 位作者 陈延华 尚靖 骆莺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究亚油酸(L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周1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和亚油酸组(LA组)。在补充LA饮食前1 d,对LA组撤去正常粮食,禁食一晚,以便LA组小鼠更易接受LA饮食,且于实验记录当天给... 目的探究亚油酸(L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周1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和亚油酸组(LA组)。在补充LA饮食前1 d,对LA组撤去正常粮食,禁食一晚,以便LA组小鼠更易接受LA饮食,且于实验记录当天给予LA,随时保持饲料更新,保证小鼠能自由饮食到造模结束。于造模12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每2只小鼠粪便进行混合采样,后续进行16s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等分析。结果通过16sRNA高通量测序发现,LA干预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受损;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TRL组与LA组菌群组成相差较多。在门水平中,LA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富度增加(P<0.01);在属水平中,LA组杜氏乳杆菌属相对丰富度下降(P<0.05),双歧杆菌、粪杆菌属和丹毒丝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均P<0.01)。结论LA干预后降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且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LA干预后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及致病菌存在差异,为LA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疗法和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治疗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亚油酸 肠道菌群 代谢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PGE_2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VEGF表达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宣 李丹光 +5 位作者 周利红 王炎 殷佩浩 季青 范忠泽 李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将PGE2或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作用LoVo细胞24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将PGE...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将PGE2或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作用LoVo细胞24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将PGE2和(或)β-catenin/tcf抑制剂FH-535作用LoVo细胞24h,采用ELISA法检测VEGF表达。以常规培养的LoVo细胞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2能够上调Lo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β-catenin在细胞总蛋白、细胞浆蛋白和核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8倍、2.7倍和3.0倍,P均<0.01);COX-2抑制剂能够下调COX-2蛋白表达,同时下调β-catenin在细胞总蛋白、细胞浆蛋白和核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3倍、0.3倍和0.2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PGE2能够上调LoVo细胞VEGF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6倍,P<0.01);β-catenin/tcf抑制剂能够下调VEGF表达(是对照组的0.68倍,P<0.01);将PGE2和β-catenin/tcf抑制剂同时作用LoVo细胞后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PGE2通过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VEGF表达,这可能是COX-2/PGE2促进大肠癌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环氧化酶2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肠癌细胞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宣 王炎 +4 位作者 殷佩浩 周利红 朱惠蓉 范忠泽 李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新生是导致大肠癌向其他脏器组织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但其过表达机制尚不清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中存在... 背景与目的:血管新生是导致大肠癌向其他脏器组织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但其过表达机制尚不清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中存在过度激活,故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肠癌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揭示大肠癌血管新生的部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GSK-3β抑制剂SB-216763激活人肠癌HCT-116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β-catenin/tcf抑制剂FH-535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结果:GSK-3β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人肠癌HCT-116细胞后,β-catenin在细胞总蛋白、细胞质蛋白和核蛋白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12 h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4.3、3.6和3.7倍(P<0.01);同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上调人肠癌HCT-116细胞VEGF表达水平,并在24 h时差异最显著,是对照组的1.85倍(P<0.01);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显著下调VEGF表达,是对照组的0.68倍(P<0.01)。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调控人肠癌细胞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灵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HCT116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靖 李宗恒 +4 位作者 夏琪 唐东豪 陈佳 袁泽婷 殷佩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研究蟾毒灵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 目的研究蟾毒灵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情况;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蟾毒灵组和联合组(蟾毒灵+4-苯基丁酸),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蟾毒灵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实验表明蟾毒灵能引起HCT1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蟾毒灵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同时也能诱导ERS并激活PERK/eIF2α/CHOP通路;当蟾毒灵联合4-苯基丁酸后,蟾毒灵的促凋亡作用得到了抑制。结论蟾毒灵能有效地抑制HCT116的增殖活性,并能诱发HCT116的凋亡,而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激活ERS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