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古代中医药文献《千金方》探索临床术语分类标准的构建
1
作者 袁敏 施毅 +4 位作者 梁尚华 邓宏勇 许吉 张洋 杨淑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4期875-879,共5页
随着全球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快速推进。古代中医药文献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药语言系统构建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将促进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古代中医药学分类框架与现代中... 随着全球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快速推进。古代中医药文献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药语言系统构建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将促进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古代中医药学分类框架与现代中医药学和西医分类框架的接轨,在前期"中医临床术语分类与代码标准"的工作基础和借鉴SNOMED CT的框架结构,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研究成果上,基于《千金方》研究古代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医药文献 中医临床术语 分类 标准 SNOMED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理治疗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兆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古代心理治疗医案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深邃的见解,挖掘中医心理治疗的宝贵遗产,医案是合适的切入点。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对中医历代心理治疗医案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可以使中医心理治疗的诊治经验得到真实、完整的总结和弘扬,从而指导临... 古代心理治疗医案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深邃的见解,挖掘中医心理治疗的宝贵遗产,医案是合适的切入点。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对中医历代心理治疗医案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可以使中医心理治疗的诊治经验得到真实、完整的总结和弘扬,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中医心理治疗学科的创建,加快心理治疗学本土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中医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古籍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琼 金芷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124-1127,共4页
中医药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当代中医药学发展至关重要。文中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古籍出版工作,包括经典中医古籍的今译及语释、出版工作的专业化与专门化、海外中医古籍的复制回归、中医经典古籍的外译与传播进行总结性回顾,并对中医古... 中医药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当代中医药学发展至关重要。文中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古籍出版工作,包括经典中医古籍的今译及语释、出版工作的专业化与专门化、海外中医古籍的复制回归、中医经典古籍的外译与传播进行总结性回顾,并对中医古籍的数字化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出版工作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土简帛看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庞境怡 张如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04-2607,共4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病症。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等病都曾属于外科范围。传世的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文献资料匮...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病症。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等病都曾属于外科范围。传世的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文献资料匮乏,从出土涉医简帛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析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出土简帛 战国秦汉时期 治法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肝病范畴的张仲景临证医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春雨 梁慧风 +3 位作者 朱音 黄瑛 张宁 方力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805-807,共3页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疗上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治臌胀多责之于瘀血气滞两端,瘀血有寒凝血瘀、湿热血瘀、精枯血瘀等之别,气滞有寒凝气滞、痰浊气滞之分,治疗上强调攻补相宜。总结看,仲景辨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位上多责之于肝胆脾胃,治法上强调健运肝胆脾胃,虚则补之,滞则通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以相应脏腑真元之气充盈丰沛,通畅调达为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胁痛 臌胀 黄疸 现代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思路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丽莉 袁久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071-2073,共3页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黄芪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思路。方法:查阅从汉代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黄芪作为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的炮制方法丰富,分析整理了古今黄芪的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和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黄芪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思路。方法:查阅从汉代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黄芪作为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的炮制方法丰富,分析整理了古今黄芪的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黄芪炮制的现代研究思路,为黄芪炮制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黄芪的炮制方法较丰富,生品及蜜炙品至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炮制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存《永乐大典》所载妇科临证方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丹 张如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132-134,共3页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皇帝御览的书籍,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以现存《永乐大典》中妇科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从剂型、单方、类用方药、癥瘕积...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皇帝御览的书籍,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以现存《永乐大典》中妇科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从剂型、单方、类用方药、癥瘕积聚方、有毒药物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现存《永乐大典》中所载妇科临证方药的特点及临证运用。认为随着临床妇科疾病的越来越多元化,病情的越来越复杂化,治疗方法也应更宽泛和细化一些,这样对妇科临床的发展才能更加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大典 妇科 方剂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心法要诀》痛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莉君 袁久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68-2170,共3页
简要介绍《妇科心法要诀》一书,并从月经病痛证、带下病痛证、妊娠病痛证、产后病痛证、妇科癥瘕痛证、其他痛证六个方面对书中涉及的痛证诊疗经验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当时中医对妇科痛证的认识,揭示其在妇科痛证辨治方面的特色,... 简要介绍《妇科心法要诀》一书,并从月经病痛证、带下病痛证、妊娠病痛证、产后病痛证、妇科癥瘕痛证、其他痛证六个方面对书中涉及的痛证诊疗经验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当时中医对妇科痛证的认识,揭示其在妇科痛证辨治方面的特色,以期对现代妇科痛证的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心法要诀》 妇科痛证 诊疗经验 辨治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丹溪肝病相关病症医论验案思想探微 被引量:7
9
作者 谭春雨 梁慧风 +3 位作者 朱音 黄瑛 方力行 张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216-2218,共3页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在血者主要责之于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血虚者多责之于气不生血,或失血过多;血瘀者多责之于气郁、血燥所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胁痛 鼓胀 黄疸 现代肝病 气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由术的心理学角度剖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苏姗 李兆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817-1819,共3页
祝由是中国古代一种神秘文化观念,从隋唐至明代,在医学诸科中均设有祝由专科,但是自清代以后,祝由疗法逐渐退出了医学领域,至近现代更被人们视为一种迷信糟粕而遭唾弃。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剖析祝由术认为:祝由是一种以语言信号为基本治疗... 祝由是中国古代一种神秘文化观念,从隋唐至明代,在医学诸科中均设有祝由专科,但是自清代以后,祝由疗法逐渐退出了医学领域,至近现代更被人们视为一种迷信糟粕而遭唾弃。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剖析祝由术认为:祝由是一种以语言信号为基本治疗媒介的传统暗示疗法;祝由术的起效借用了宗教治疗的力量;祝由术与催眠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祝由术起效的机制包括归因替代、象征感应、诱导转移、从众心理的利用等。因此,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发掘祝由术的合理内涵,无论对拓宽中医学的研究领域,还是对完善本土心理学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由 中医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与四时的文化相关性探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春雨 方力行 陶御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70-1572,共3页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从五行相关的历史文献、《周易》哲学的实践本源等角度探讨了其与四时时令的内涵关系,提出...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从五行相关的历史文献、《周易》哲学的实践本源等角度探讨了其与四时时令的内涵关系,提出五行最初可能源于古代天文历法学指导下的四季时令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四时 河图 洛书 太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名义的四时象理内涵探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春雨 方力行 陶御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10-512,共3页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文章从五行名称的象理内涵,以及五行内涵的应用发挥角度,探讨了与四时时令气候、物候的深刻内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文章从五行名称的象理内涵,以及五行内涵的应用发挥角度,探讨了与四时时令气候、物候的深刻内在相关性,提出五行最初可能源于古代天文历法指导下的四季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四时 生克 五脏 五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体系构建逻辑新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春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7-151,共5页
关于五行学说的思想起源,学术界一直有五材源说、五星源说、五方源说等争论,但是这些观点无论在实践理论上,还是思维建构逻辑上,都缺少与五行学说各种宇宙演化哲学内涵相匹配的合理认知基础,说明这些传统五行起源认识观点并不可信。对... 关于五行学说的思想起源,学术界一直有五材源说、五星源说、五方源说等争论,但是这些观点无论在实践理论上,还是思维建构逻辑上,都缺少与五行学说各种宇宙演化哲学内涵相匹配的合理认知基础,说明这些传统五行起源认识观点并不可信。对大量先秦两汉文献的研究表明,五行学说是基于四时阴阳学说而建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五材 五方 五星 四时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片中黄芩甙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燕 张娇燕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9-40,共2页
三黄片是由大黄、黄连素、黄芩总甙三味中药组成。本文应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三黄片中的黄芩甙作了含量测定和回收率测定,方法简便,可作为三黄片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之一。
关键词 三黄片 黄芩甙 紫外分光光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回药方》所载膏剂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燕 王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26-2727,共2页
《回回药方》为古代回回医学唯一传世至今的大型汉文回回方药古籍,其所载剂型十分丰富,主要有6种液体剂型、6种固体剂型、2种半固体剂型。其中,半固体膏剂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前者药方有178首,后者由硬膏、软膏、... 《回回药方》为古代回回医学唯一传世至今的大型汉文回回方药古籍,其所载剂型十分丰富,主要有6种液体剂型、6种固体剂型、2种半固体剂型。其中,半固体膏剂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前者药方有178首,后者由硬膏、软膏、膏糊剂组成。本文对《回回药方》中的膏剂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药方》 膏剂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UV法检出天麻片中的天麻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丽玉 黄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48,共1页
天麻片是由天麻等10味纯中药组成,本实验用TLC-UV法对其主药天麻进行对照检出,结果简便可靠。
关键词 天麻片 天麻素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解汤治疗小儿上感发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娄国菁 唐为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27,共2页
应用清解汤治疗小儿上感发热54例为治疗组,与西药病毒唑治疗上感发热54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儿不仅退热快,症状消失早,而且无倦怠、纳差等后遗症。
关键词 清解汤 上感发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问》“足生大丁”之“足”辨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健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59-1061,共3页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的"足"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的注释始终未能统一。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向不同的方面发挥,议论层出不穷。"足生大丁"的"丁"概念宽泛,内涵丰富,对其的认识不应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的"足"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的注释始终未能统一。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向不同的方面发挥,议论层出不穷。"足生大丁"的"丁"概念宽泛,内涵丰富,对其的认识不应囿于后起的疔疮。"丁"与"疔"是包涵和被包涵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对"丁"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足"的理解。而同是出现在《素问》中的其他"足"字具有3类不同的存在形式:以经络名称出现,以单个字形式出现,以词组形式出现。"足生大丁"的"足"作为单个字出现,与其余单个"足"字具有相同的语法条件,也当释为"脚",王冰注不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足生大丁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温阳法辨治肿瘤述要 被引量:5
19
作者 邸若虹 李永健 《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5期471-472,共2页
论述在肿瘤治疗中存在“重寒凉药 ,轻温阳药”的片面认识 ,总结近年来采用温阳法治疗肿瘤 (如肝癌、肺癌、肠癌等 )的临床经验。指出 :中医治疗肿瘤应重视辨证论治 ,而不可概忌温阳药。
关键词 肿瘤 温阳法 辨治论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版本流传情况及与王冰《玄珠》真伪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荆丽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51-2053,共3页
该篇文章详细梳理了《玄珠密语》流传过程中各种版本的情况及特点,介绍了历代藏书家对《玄珠密语》是否为王冰之《玄珠》的辨疑及所持观点。同时,将《玄珠密语》与《素问》"七篇大论"内容比较,发现两者在五气经天、基本概念... 该篇文章详细梳理了《玄珠密语》流传过程中各种版本的情况及特点,介绍了历代藏书家对《玄珠密语》是否为王冰之《玄珠》的辨疑及所持观点。同时,将《玄珠密语》与《素问》"七篇大论"内容比较,发现两者在五气经天、基本概念、交司时刻、五音建运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认为该书应非王冰《玄珠》原书,或是后人附托,或为运气学说其它流派的传世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珠密语 启玄子 王冰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