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酮酯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星禹 朱国琴 +4 位作者 宁可 江美芳 包怡敏 高崎 刘爱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52-3057,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Hoechst染色测定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TP敏...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Hoechst染色测定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TP敏感的钾通道(K ATP)蛋白亚基Kir6.2和SUR2表达;急性分离心室肌细胞,记录IK ATP。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30 min后,mLVSP、DP、+dP/dt max降低(P<0.01),-dP/dt max、mLVDP升高(P<0.01),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SUR2亚基表达升高(P<0.01);银杏酮酯(25 mg/L)灌流使左心室DP、+dP/dt max升高(P<0.05,P<0.01),mLVDP降低(P<0.01),减少心肌组织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这些作用可被K ATP通道的阻断剂格列本脲阻断。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K ATP通道开放(P<0.01);而使用银杏酮酯灌流则进一步促进K ATP通道的开放(P<0.01)。结论银杏酮酯通过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组织和心功能损伤,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ATP敏感的钾通道 SU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药渣用于制备颗粒燃料的工艺能耗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坤杰 谢以林 +3 位作者 高崎 王军 朱宝中 贲宗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9-205,共7页
为降低银杏叶药渣制备颗粒燃料的能耗,对干燥、粉碎和制粒成型等主要加工环节的单位能耗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将银杏叶药渣在60~120℃的热风温度下分别恒温干燥至含水率20%,研究干燥温度对干燥能耗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含水率、筛... 为降低银杏叶药渣制备颗粒燃料的能耗,对干燥、粉碎和制粒成型等主要加工环节的单位能耗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将银杏叶药渣在60~120℃的热风温度下分别恒温干燥至含水率20%,研究干燥温度对干燥能耗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含水率、筛网孔径和主轴转速对粉碎能耗的影响,分析在不同含水率和颗粒度条件下制粒成型的能耗情况。然后根据所制颗粒燃料的发热量与总的加工能耗的比值,确定银杏叶药渣颗粒燃料的最优加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显示干燥时,在110℃的干燥温度下,单位干燥能耗最低;粉碎时,在原料含水率为13%,筛网孔径4 mm,粉碎机主轴转速4550 r/min的条件下,单位粉碎能耗最低;制粒成型时,原料的含水率为16%,颗粒度为4 mm时的单位能耗最低。从单位发热量与总的加工能耗的比值来考虑,银杏叶药渣颗粒燃料的最优加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110℃,原料含水率16%,筛网孔径3 mm,粉碎机主轴转速455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银杏叶药渣颗粒燃料总的加工能耗为4478.3 kJ/kg,单位发热量为17352.4 kJ/kg,满足国家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行业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工艺 银杏叶药渣 颗粒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及其制剂的临床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钱杨杨 朱国琴 +1 位作者 王文健 高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8-1003,共6页
银杏酮酯是从银杏叶中运用"双重吸附,双重去除"的提取工艺进行有效成分富集的提取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临床上银杏酮酯制剂可作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的... 银杏酮酯是从银杏叶中运用"双重吸附,双重去除"的提取工艺进行有效成分富集的提取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临床上银杏酮酯制剂可作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联合西药使用可以增效减毒,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药理研究中,银杏酮酯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脂代谢、氧化应激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促神经损伤后再生,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变异常,延缓相关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及缓解抑郁样行为,并较其他银杏叶提取物药效成分含量高而毒性成分含量更低。本文综述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临床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酮酯治疗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新娟 江美芳 +3 位作者 俞婷 王丹丹 朱国琴 高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81-2488,共8页
目的基于LC-MS技术建立银杏酮酯(GBE50)化学成分质谱,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GBE50抗心血管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技术,鉴定GBE50中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TCMSP等中药数据库检索和获取GBE50相... 目的基于LC-MS技术建立银杏酮酯(GBE50)化学成分质谱,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GBE50抗心血管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技术,鉴定GBE50中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TCMSP等中药数据库检索和获取GBE50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在DisGeNET、HGDB等数据库中获得心血管疾病、炎症、病毒性疾病靶点;Cytoscape 3.6.0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图;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6.0构建靶点PPI网络;DAVID平台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Swissdock数据库对各类成分中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AKT1、3CL水解酶、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LC-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共鉴定和筛选了39个活性成分,主要分为黄酮类、萜内酯类、双黄酮、黄烷醇、有机酸5类,基本均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及抗炎抗病毒作用;根据PPI网络和同类成分共同靶点,获得AKT1、VEGFA、ABCB1、TNF等关键靶点;KEGG富集得到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等146(P<0.0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关键成分能与心血管关键靶点AKT1、COVID-19相关靶点2019-nCoV 3CL、ACE2紧密结合。结论揭示了GBE50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心血管疾病作用,及具有潜在抗COVID-19的作用,为GBE50的临床应用拓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心血管疾病 COVID-19 抗病毒 抗炎 LC-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片中萜内酯、黄酮苷整合溶出度的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江美芳 高崎 王丹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16-2719,共4页
目的测定银杏酮酯片中萜内酯、黄酮苷的整合溶出度。方法UPLC-MS法同时测定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芦丁、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山柰酚-3-O-芸香糖、香蒲新苷在pH1.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通过质量分数权重... 目的测定银杏酮酯片中萜内酯、黄酮苷的整合溶出度。方法UPLC-MS法同时测定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芦丁、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山柰酚-3-O-芸香糖、香蒲新苷在pH1.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通过质量分数权重系数法对其进行整合表征,f2相似因子法比较各成分溶出曲线与整合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2类成分在30 min内的溶出度均达到90%以上,整合溶出曲线与各成分溶出曲线的f2均大于50。结论多成分加权整合溶出度能较好地表征银杏酮酯片体外溶出情况,可为中药整体性质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片 萜内酯 黄酮苷 整合溶出度 UPLC-MS 权重系数法 f2相似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筛选
6
作者 王钰 高崎 +1 位作者 史云祥 陈坤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以银杏酮酯生产废水为试验对象,分别以污泥质量浓度(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 mg/L),pH(4、5、6、7、8、9),发酵温度(20、25、30、35、40、45℃)和发酵时间(3、4、5、6、7、8d)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发酵温度、发酵... 以银杏酮酯生产废水为试验对象,分别以污泥质量浓度(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 mg/L),pH(4、5、6、7、8、9),发酵温度(20、25、30、35、40、45℃)和发酵时间(3、4、5、6、7、8d)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污泥质量浓度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得到厌氧发酵法降解该废水COD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电化学氧化预处理对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厌氧发酵法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d、pH7、污泥质量浓度5000mg/L,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1.62%。采用电化学氧化+厌氧发酵处理银杏酮酯生产废水,该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62%,最终脱色率达96.42%,BOD5去除率达86.33%,发酵时间为3 d时,废水COD去除率已趋于稳定。可见,电化学氧化+厌氧发酵能明显提高银杏酮酯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及脱色率,缩短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生产废水 厌氧发酵 电化学氧化 COD去除率 BOD5去除率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苗圃银杏叶的质量表征与土壤因子关联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江美芳 张艳欣 +1 位作者 王丹丹 高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苗圃银杏叶品质特征,分析它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UPLC-Q-TOF-MS/MS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水(0.05%甲酸)-甲醇(含0.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1 mL/min;...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苗圃银杏叶品质特征,分析它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UPLC-Q-TOF-MS/MS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水(0.05%甲酸)-甲醇(含0.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1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 nm。采用OPLS-DA对不同产地苗圃银杏叶品质表征,灰色关联度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银杏叶品质与土壤因子间的关联性。结果 山东平邑、上海崇明、四川都江堰银杏叶总内酯含量分别为0.570%、0.347%、0.480%,总黄酮醇苷含量分别为0.603%、0.661%、0.782%,总双黄酮含量分别为0.301%、0.628%、0.552%,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为8.722%、3.512%、2.810%,总烷基酚含量分别为1.936%、7.144%、5.673%。银杏酸C17∶1、莽草酸、原儿茶酸、银杏内酯B、金松双黄酮、银杏酸C13∶0、银杏内酯A、山柰酚-3-O-芸香糖苷、白果内酯为主要差异性成分。银杏叶品质与土壤中有效磷、pH、有机质、水分相关;萜内酯类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性,与pH、水分呈负相关性;总黄酮醇苷类含量与土壤中水分、pH呈正相关性;有机酸类含量与土壤中水分、pH呈正相关性;烷基酚类含量与土壤中有效磷、有机质呈负相关性;双黄酮类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呈负相关性,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性。结论 不同产地苗圃银杏叶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可为相关制剂原药材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质量特征 土壤因子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洗脱工段近红外光谱通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林松 江美芳 +2 位作者 王丹丹 韦亚芳 高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93-2098,共6页
目的 建立银杏酮酯洗脱工段近红外光谱通用模型。方法 采集洗脱工段大孔树脂洗脱1、聚酰胺树脂洗脱2洗脱液的近红外光谱,LC-MS法测定总萜类内酯含量,分别采用全光谱法、iPLS法、SiPLS法、CARS法筛选特征波段,同时考察光谱预处理方法,偏... 目的 建立银杏酮酯洗脱工段近红外光谱通用模型。方法 采集洗脱工段大孔树脂洗脱1、聚酰胺树脂洗脱2洗脱液的近红外光谱,LC-MS法测定总萜类内酯含量,分别采用全光谱法、iPLS法、SiPLS法、CARS法筛选特征波段,同时考察光谱预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法、留一交互验证法分别建立洗脱过程中总萜类内酯的定量独立模型、通用模型。结果 洗脱1模型、洗脱2模型、通用模型的RMSECV分别为0.192、0.182、0.193,RMSEP分别为0.179、0.172、0.164,R分别为0.962 6、0.984 7、0.973 9,均大于0.95;RSEP分别为9.76%、8.68%、9.55%,均小于15%;RPD分别为4.20、6.72、6.01,均大于3。结论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通用模型可快速、无损地检测银杏酮酯洗脱工段中总萜类内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洗脱工段 近红外光谱 通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荆银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俞婷 刘新娟 +1 位作者 刘力 高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6-461,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荆银颗粒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荆银颗粒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荆银颗粒9味药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应用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获取流感病毒作用靶点。采... 目的通过构建荆银颗粒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荆银颗粒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荆银颗粒9味药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应用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获取流感病毒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荆银颗粒9味药160个活性成分,涉及73个抗病毒关键靶点,可能通过JAK⁃STAT级联反应等过程参与IL⁃17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抗病毒。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荆银颗粒抗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的药理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荆银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银颗粒 流感 冠状病毒 网络药理学 作用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泥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镇伟 陈坤杰 +2 位作者 高崎 陈淼 於海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6-291,共6页
为了有效处理含水率较高且体积庞大的有机污泥,实现与低温热解工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污泥处理与利用知识体系,研究了干燥温度与升温速率对污泥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失重率、含水率、热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污泥的干燥速率和含... 为了有效处理含水率较高且体积庞大的有机污泥,实现与低温热解工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污泥处理与利用知识体系,研究了干燥温度与升温速率对污泥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失重率、含水率、热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污泥的干燥速率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污泥干燥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从不同干燥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污泥的干燥特性符合理论的3个阶段,预热时间极短,恒速阶段持续时间也不长,最后的减速阶段时间最长。干燥终温为240℃时污泥干化时间最短,速率最快。二次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92 4,均方根误差和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035和0.032,与其他数学模型相比,二次模型对污泥干燥过程的拟合优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重分析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邢越阳 高崎 +2 位作者 张雪 司睿蓉 吴佩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40,共7页
目的建立西红花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方法西红花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4. 6 mm×100 mm,2. 7μm);流动相(0. 2%乙酸-乙腈)-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L/min;柱温35℃;检测波... 目的建立西红花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方法西红花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4. 6 mm×100 mm,2. 7μm);流动相(0. 2%乙酸-乙腈)-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共有峰成分指认选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技术,正、负2种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10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 9。应用LC-MS分析技术对指纹图谱共有峰中的8个峰进行指认后发现,主要是西红花苷类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好,可用于西红花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HPLC指纹图谱 H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白散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婷 张彤 王丹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7-1931,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经典名方泻白散进行现代文献分析,查询1964至2018年CNKI数据库,对相关文献发表年代、学科分类、现代临床研究、成分配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泻白散的文献数量...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经典名方泻白散进行现代文献分析,查询1964至2018年CNKI数据库,对相关文献发表年代、学科分类、现代临床研究、成分配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泻白散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用于治疗咳嗽、肺炎等内科疾病,在儿科、五官科、皮肤科中也有应用,临床应用广泛,值得进一步开发。另外,通过古今文献考察还得出了泻白散现代使用剂量及煎煮方法,可为该方现代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白散 文献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银颗粒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13种成分测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艳欣 江美芳 王丹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5-3209,共5页
目的建立荆银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升麻素苷、甘草苷、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异绿原酸C、牛蒡子苷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 目的建立荆银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升麻素苷、甘草苷、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异绿原酸C、牛蒡子苷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2.7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23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6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0。1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6.05%~102.06%,RSD 0.98%~2.7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荆银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银颗粒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microRNA跨界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涵金 陈冉 高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5-1695,共11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功能研究表明,miRNAs参与所有细胞过程的调节,包括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炎症、免疫应答、代谢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最近研究发现,植物miRNAs作为一类功能广泛的分子...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功能研究表明,miRNAs参与所有细胞过程的调节,包括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炎症、免疫应答、代谢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最近研究发现,植物miRNAs作为一类功能广泛的分子调控因子,不仅调控植物自身基因的表达,外源植物miRNAs还通过饮食进入到哺乳动物细胞中,调节某些与人类疾病治疗相关的基因或生物学过程。一些植物miRNAs由于其3′端存在2′-O-甲基化修饰、独特茎环结构、高GC含量以及微囊泡、RNA结合蛋白或外泌体样纳米颗粒等载体对其的保护作用,从而在食物加工与极端胃肠道环境中能保持高度稳定。植物miRNAs主要通过饮食获取,借助跨膜miRNA转运蛋白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肠上皮细胞间隙扩散、肠道微生物群脂质依赖性摄取等不同的转运机制,其被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体循环并递送至器官组织,再调节受体细胞功能。本文综述了植物来源miRNAs的跨界调控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了植物miRNAs抵抗降解的可能方法、跨越胃肠道屏障的转运机制以及被摄入后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调控作用,例如抗炎、抗病毒和抗肿瘤等相关发现,揭示植物miRNAs在基于RNA的分子治疗以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植物 跨界调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骨皮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灰分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婷 王丹丹 +4 位作者 赵林松 高崎 聂依文 吴佩颖 张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80-2585,共6页
目的建立地骨皮HPLC特征图谱及灰分检测。方法地骨皮甲醇-0.15%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lati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灰分测定参照2015年版《... 目的建立地骨皮HPLC特征图谱及灰分检测。方法地骨皮甲醇-0.15%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lati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灰分测定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进行。结果21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5个共有峰,特征峰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灰分均大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地骨皮项下总灰分标准(11.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地骨皮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地骨皮乙素 特征图谱 灰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光 范明松 高崎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3期1-5,16,共6页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作为功能食品和药用的开发需求已推动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猴头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和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的研究;介绍了猴头菌的6种分子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的...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作为功能食品和药用的开发需求已推动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猴头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和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的研究;介绍了猴头菌的6种分子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猴头菌在分子水平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猴头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猴头菌进一步开发、鉴定提供思路,也为其他食用菌的研究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分子标记 基因组 转录组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