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杀性巴氏杆菌来源的外膜囊泡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凋亡
1
作者 王阳 王泽益 +1 位作者 曹向乾 沈兵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培养上清液及Pm来源的外膜囊泡(Pm-OMV)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培养Pm并收集其培养上清液,以PBS和脑心浸出液(BHI)细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对膀胱... 目的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培养上清液及Pm来源的外膜囊泡(Pm-OMV)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培养Pm并收集其培养上清液,以PBS和脑心浸出液(BHI)细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对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收集Pm培养上清液中的Pm-OMV,以上清液剩余成分作为对照,通过CCK-8、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对T24和563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24和5637细胞凋亡的作用。最后在裸小鼠体内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瘤内多点注射Pm-OMV和PBS,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通过增殖标志物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法检测验证Pm-OMV在体内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实验中,Pm培养上清液显示出对T24和5637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与PBS组和BHI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m-OMV不仅能够抑制T24和563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还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与上清液剩余成分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实验进一步证实了Pm-OMV在体内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促凋亡效果,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m-OMV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其凋亡,为研究肿瘤内微生物调控肿瘤进展的机制和开发新的膀胱癌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多杀性巴氏杆菌 细菌外膜囊泡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邱佳辉 程非池 +4 位作者 项世骏 韩超 张人超 裘正军 黄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0,共3页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 cm)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既往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保证肿瘤远端切缘的彻底性,需要同时切除肛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成为可能[2-3]。微创手术可有...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 cm)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既往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保证肿瘤远端切缘的彻底性,需要同时切除肛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成为可能[2-3]。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低位直肠癌患者盆底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更好地保留远端肠管,增高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概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器人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突破性成果,相较腹腔镜手术,其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优劣性尚存争议[4-6]。本研究对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短期疗效进行比较,阐述机器人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和HE4的动态变化在预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乐伟 王充 +2 位作者 杨诗敏 张春晓 席晓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7-1216,共10页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在术前以及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在术前以及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病房收治的经过规范化治疗的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化疗前,以及化疗中至少2次血清CA125及HE4水平,并收集对铂类药物敏感性、PFS等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等。结果:对117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分析结果提示,CA125和HE4阳性与肿瘤较高期别、多腹水量、不满意减灭、腹水细胞学阳性相关。通过Cox回归分析验证得出CA125和HE4均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4.29,P=0.010;OR=1.77,P=0.049)。CA125、HE4均阳性患者组与仅CA125阳性的患者组比较,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公式t_(1/2)=t_(1)/[2×lg(c_(1)/c_(2))]计算CA125和HE4半衰期,截取术前CA125和HE4、术后CA125和HE4最低值、CA125和HE4半衰期的最优cut-off值,分别为436 U/L和400 pmol/L、12 U/L和35 pmol/L、21 d和25 d,预后分析提示除了HE4最低值与预后无关,其余均和预后相关,其中CA125半衰期>21 d的HR值最高为3.28,中位PFS下降57.5%(P<0.001)。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CA125半衰期>21 d(AUC=0.76)、CA125最低值>12 U/L(AUC=0.70)及第3程化疗后CA125未回归正常(AUC=0.71)这3项指标对于预测存在3年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分别为71.8%、68.3%、68.2%,特异度分别为79.6%、71.7%、72.6%。结论:CA125半衰期、CA125化疗过程中最低值、第3程化疗后CA125未回归正常及6项指标中≥2项阳性这4个指标对于预测存在3年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对于预测铂敏感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 无进展生存期 CA125 HE4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发生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媛媛 谢云 +1 位作者 陈道南 王瑞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32,共7页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诊断为脓毒症的36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相关临...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者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诊断为脓毒症的36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合并ESS,将患者分为ESS组(103例)和非ESS组(262例)。评估脓毒症患者ESS的患病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30 d的生存率,探索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结果:脓毒症患者中合并ESS者有103例,占总病例数的28.2%。ESS组脓毒症严重程度重于非E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明显高于非ESS组(P<0.05);ESS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高于非ESS组;ESS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非E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IL-6、CRP、SAA、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是脓毒症患者E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5、1.006、1.005、1.009、1.033,95%CI分别为1.044~1.170、1.001~1.012、1.001~1.009、1.005~1.014、1.004~1.062,P<0.05)。ESS组30 d生存率显著低于非ESS组,Long-rank卡方检验值16.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FT3预测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4(95%CI 0.894~0.954)。血清FT3截断点为3.705 pmol/L,特异性为0.868,敏感性为0.950。结论:脓毒症患者的ESS发生率为28.2%,且预后不良;PCT、IL-6、CRP、SAA、APTT是脓毒症患者E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性因素;FT3是脓毒症患者预测死亡的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 脓毒症 患病率 影响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驱动基因IFFO1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徐梓淇 胡睿智 +2 位作者 李军建 王红霞 桑友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8-1010,共13页
背景与目的:DNA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甲基化驱动基因(methylation-driven gene,MDG)中间丝家族孤儿蛋白1(intermediate filament family orphan 1,IFFO1)在PAA... 背景与目的:DNA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甲基化驱动基因(methylation-driven gene,MDG)中间丝家族孤儿蛋白1(intermediate filament family orphan 1,IFFO1)在PAAD中的表达、对PAAD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以及作为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ICGC)数据库、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获取PAAD及其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数据(TCGA-PAAD-mRNA)、DNA甲基化芯片数据(TCGA-PAAD-meth、GSE53051、PACA-AU)以及健康人血液的DNA甲基化芯片数据(GSE69270)。通过差异表达分析联合差异甲基化分析筛选PAAD的MDG。在TCGA数据库中,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验证IFFO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IFFO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表达水平与PAAD预后的关系。27例PAAD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病理切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样本均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人类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伦理编号:院伦审[2017]53号)。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27例PAAD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IFFO1的表达。根据IFFO1表达的中位值,将TCGA数据库中的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进行差异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验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6C7与PAAD细胞系MIA PaCa2、BxPC-3、AsPC-1和Capan-2中IFFO1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IFFO1对PAAD细胞AsPC-1和Capan-2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IFFO1甲基化水平在TCGA泛癌队列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通过对5组数据的交叉筛选,筛选出41个PAAD的MDG。其中,IFFO1与PAAD的预后关系最为密切[风险比(hazard ratio,HR)=0.28,P<0.001]。IFFO1在PAAD中高甲基化而低表达,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与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5,P<0.001)。IHC结果显示,IFFO1在PAAD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CGA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甲基化或低表达IFFO1的患者总生存期更差(P<0.05)。GO和GSEA富集分析结果均表明,迁移和运动的负向调控通路在IFFO1高表达患者中富集。Western blot和RTFQ-PCR结果显示,IFFO1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6C7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AAD细胞系MIA PaCa2、BxPC-3、AsPC-1和Capan-2。过表达IFFO1可显著抑制PAAD细胞株AsPC-1和Capan-2的迁移和侵袭。进一步泛癌分析结果提示,IFFO1普遍存在启动子高甲基化而低表达的现象,其甲基化水平在多种癌症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结论: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IFFO1在PAAD中低表达,IFFO1能够抑制PAAD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IFFO1甲基化有望成为PAAD诊断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丝家族孤儿蛋白1 胰腺癌 侵袭转移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结肠腺瘤患者肠道黏膜菌群的构成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陆颖影 曾悦 +1 位作者 胡国勇 王兴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6-1163,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展早期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结肠镜活检收集31例结肠腺瘤患者的腺瘤组织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肠道黏膜,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V_3~V_4高变区进行PCR扩增,lluminaMiSeq平台上高通量测序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展早期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结肠镜活检收集31例结肠腺瘤患者的腺瘤组织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肠道黏膜,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V_3~V_4高变区进行PCR扩增,lluminaMiSeq平台上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结肠腺瘤患者的肠道黏膜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对照人群显著增高(P<0.01),腺瘤组黏膜菌群结构和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显著。门水平上:结肠腺瘤组变形菌门明显增多(P<0.01),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下降。属水平上:结肠腺瘤组乳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增多(P<0.01),而肠球菌属,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P<0.01)。不同病理类型腺瘤比较发现:结肠高级别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肠道黏膜菌群整体结构相似,埃希菌-志贺菌属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腺瘤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构成与正常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腺瘤患者黏膜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失衡,形成了易于肿瘤生长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肠道菌群 结构失调 16Sr 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增殖、侵袭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黎文华 冯赟 +1 位作者 马振增 陆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研究miR-45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增殖、侵袭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iR-454-3p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 目的研究miR-454-3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增殖、侵袭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iR-454-3p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过表达miR-454-3p。应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脾脏注射结肠癌细胞构建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研究过表达miR-454-3p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R-454-3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上调miR-454-3p表达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小鼠过表达miR-454-3p组中肝转移结节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miR-454-3p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miR-454-3p可能通过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进而促进肿瘤的肝脏转移,从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进程。miR-454-3p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侵袭 转移 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18)F-FDG PET/CT评估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太松 乔文礼 +1 位作者 邢岩 赵晋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ENKTL患者21例,在治疗前和中期(...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ENKTL患者21例,在治疗前和中期(2-4个化疗疗程后第3周或放疗后第6周)行^(18)F-FDG PET/CT显像。随访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通过韩国预后指数计算、多维尔评分、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ΔSUVmax)半定量分析评估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6例。完全缓解患者△SUVmax明显高于非完全缓解患者[(66.07±22.33)%vs(36.87±23.28)%,t=2.927,P=0.009]。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ΔSUVmax最佳分界点为51.45%。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韩国预后指数、多维尔评分、ΔSUVmax预测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多维尔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韩国预后指数、ΔSUVmax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中期^(18)F-FDG PET/CT显像在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成骨生长肽的静电纺丝PLGA支架可加速大鼠颅骨缺损再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聪 桑伟林 +1 位作者 陈燕敏 宋滇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3-1190,共8页
目的从体内外水平评价一种负载了成骨生长肽(OGP)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纤维支架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支架,一共有4组。对照组:纯PLGA支架(不含OGP的PLGA支架);实验组:0.1%OGP@PLGA(电纺含有... 目的从体内外水平评价一种负载了成骨生长肽(OGP)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纤维支架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支架,一共有4组。对照组:纯PLGA支架(不含OGP的PLGA支架);实验组:0.1%OGP@PLGA(电纺含有0.1%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0.2%OGP@PLGA(电纺含有0.2%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0.4%OGP@PLGA(电纺含有0.4%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将材料浸泡在PBS中观察支架中OGP的释放规律,CCK-8和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评估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ALP活性检测和ARS染色评估支架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水平,在雄性SD大鼠上制备直径为5 mm大小的颅骨缺损模型,将支架植入8周后利用Micro-CT检测、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缺损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SEM结果显示,支架具有类细胞外基质(ECM)的纤维结构,负载的OGP能持续从支架内缓释长达1月以上,将细胞与支架共培养4、7 d后,负载高浓度OGP(OGP浓度大于2%)的PLGA支架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纯PLGA支架(P<0.01),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第14天时,在负载0.4%含量OGP的PLGA支架上rBMSCs的ALP活性最高(P<0.01)。ARS染色结果显示,细胞14后在负载0.4%OGP的PLGA支架上分泌的钙化结节最多。Micro-CT扫描结果发现,负载0.4%OGP的PLGA组材料周围较其他两组有更多的新骨生成(P<0.01)。此外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结果和以上结果类似。结论负载OGP的静电纺丝PLGA支架有效模拟了体内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分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成骨生长肽 PLGA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香 乔文礼 +4 位作者 宋建华 刘长存 韩磊 吴珊 赵晋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患者,PET/CT检查前后2周内行骨髓活检,检查后行规范化治疗。记录各病例的PET/CT骨髓摄取表现。骨髓浸润的诊断标准为BMB阳性或影像学随访证实有PET/CT局灶性骨髓浸润灶。比较PET/CT骨髓不同摄取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对照分析PET/CT与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18F-FDG PET/CT表现为局灶性骨髓摄取(f PET)34例,超级骨髓摄取(s BMU)7例,高于肝实质的弥漫均匀性摄取(d PET)11例,其余42例骨髓摄取未见异常(n PET)。n PET组BMB均阴性,s BMU组BMB均阳性,而d PET、f PET组的BMB阳性率分别为27.3%(3/11)和20.6%(7/34)。d PET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低于n PET组(P<0.001,P=0.026)。与f PET组比较,s BMU组更易伴B症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全部患者共诊断骨髓浸润44例,其中BMB阳性17例,BMB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38.6%(17/44)、100%(50/50)。将f PET及s BMU作为PET骨髓浸润阳性标准,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2%(41/44)、100%(50/50)。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n PET与d PET组的2年PFS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s BMU组的2年PFS率明显低于f PET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分期(HR=9.010,P=0.04)及s BMU(HR=3.964,P=0.002)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的18F-FDG PET/CT骨髓摄取增高可表现为d PET、f PET和s BMU,其中f PET和s BMU可取代骨髓活检诊断骨髓浸润,d PET虽然不完全除外骨髓浸润可能,但不影响预后,因此可诊断为骨髓浸润阴性。sBMU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髓浸润 骨髓活检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5
11
作者 赵赢 邵安民 +3 位作者 冯树全 张代玲 雷月 姚俊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72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TTP-PECS组(A组)和TPVB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TP-PECS,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PVB,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分别于操作结束后30 min测定痛觉减退范围。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PCIA,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维持静息VAS评分≤3分或运动VAS评分≤5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范围、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芬太尼消耗量、阻滞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评估术后2、6、12、24及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阻滞范围主要为T 2—T 6,B组主要为T 3—T 7,A组T 2皮区的阻滞者明显多于B组,T 6、T 7皮区的阻滞者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TPV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传导阻滞 乳腺癌 镇痛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建华 乔文礼 +4 位作者 陈香 刘长存 邢岩 汪太松 赵晋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TCL)初诊及复发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ENTCL患者35例67人次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对照临床资料,分析上呼吸消化道(UAT)及非上呼吸消化道(...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TCL)初诊及复发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ENTCL患者35例67人次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对照临床资料,分析上呼吸消化道(UAT)及非上呼吸消化道(NUAT)病灶的影像特点,应用IBM SPSS19.0对初诊、复发者的病灶分布、临床分期及相关SUVmax进行多种比较和生存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所有病灶均为高代谢,UAT病灶主要累及鼻腔、咽部等,NUAT病灶可累及全身各区淋巴结及各个脏器。初诊者以UAT病灶为主,复发者NUAT病灶有增多趋势,初诊及复发病灶SUVmax分别为10.4±4.4、9.6±5.2。不同病灶分布、临床分期及初、复发之间的SUVmax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者治疗后PET/CT评价肿瘤缓解率(89.5%,17/19)高于复发者(33.3%,5/15;P<0.005)。以初复发、临床分期、病灶分布类型、SUVmax水平做cox回归,其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够敏感检出ENTCL初诊及复发病灶,有助于分期及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PET CT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战军 胡洋洋 +6 位作者 李思思 臧丽娟 蒋巍亮 吴坚炯 巫协宁 曾悦 王兴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06,共8页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7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肠道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 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和Src同源系列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DA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而IL-35组自第4天起DAI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明显缩短(P<0.05),而IL-35组的结肠长度长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IL-35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组织炎症评分和腺窝破坏组织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5); IL-35组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而抑炎因子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而IL-35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0.05); IL-35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HI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结论:在炎性肠疾病中,IL-35可以通过调控SHIP1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病理生理学 白细胞介素类/代谢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随机对照试验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通闭汤口服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鹏飞 黄正楠 +4 位作者 颜轶麟 蔡金明 张芳 王松坡 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观察厚朴通闭汤口服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 目的观察厚朴通闭汤口服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厚朴通闭汤口服,总疗程均为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癌复发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尿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经过1年的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8.37%,9/49)低于对照组(36.96%,17/46),整体中医证候改善率(79.59%,39/49)高于对照组(41.30%,19/4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中情绪功能、疲倦、疼痛、总健康状况及尿路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其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尿白细胞和红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6.73%,18/49)低于对照组(60.87%,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通闭汤口服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改善由肿瘤带来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化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厚朴通闭汤 吡柔比星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成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淑晶 张莉莉 +2 位作者 成凤干 冯振卿 陆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目的研究PSMA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SMA7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干... 目的研究PSMA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SMA7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干扰PSMA7;应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稳转细胞株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干扰PSMA7对皮下移植瘤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MA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P<0.05);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下调PSMA7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P<0.05);在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干扰PSMA7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 PSMA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干扰PSMA7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PSMA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尼酮可阻止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基于抑制TGF-β1通路蛋白的磷酸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治彬 董辉 +6 位作者 李兵航 沈波 郭悦承 顾天翊 曲颖 蔡晓波 陆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1-1516,共6页
目的 探讨羟尼酮对CCl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羟尼酮(100 mg/kg)组12只、羟尼酮(250 mg/kg)组12只、吡非尼酮(250 mg/kg)组12只,采用CCl皮下注射进行肝纤维... 目的 探讨羟尼酮对CCl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羟尼酮(100 mg/kg)组12只、羟尼酮(250 mg/kg)组12只、吡非尼酮(250 mg/kg)组12只,采用CCl皮下注射进行肝纤维化造模,羟尼酮、吡非尼酮予以灌胃给药,处死大鼠后,留取血清检测肝功能,利用肝脏组织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对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分组:对照组、TGF-β1组、羟尼酮组、吡非尼酮组,经过TGF-β1刺激和羟尼酮、吡非尼酮处理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磷酸化Smad3、磷酸化p38、磷酸化Erk1/2、磷酸化Akt等磷酸化蛋白。结果 动物实验显示羟尼酮组大鼠肝功能值有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发现随羟尼酮浓度的增高,ɑ-SMA和Ⅰ型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GF-β1刺激细胞后,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3、P38、ERK、Akt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相同作用时间下,羟尼酮组细胞TGF-β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低于TGF-β1组细胞(P<0.05)。结论 羟尼酮可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磷酸化,从而阻止TGF-β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可能是其缓解CCl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尼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结局研究(附1355例报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士玮 徐源 +13 位作者 田汝辉 孙红芳 黄煜华 李朋 智二磊 陈慧兴 姚晨成 朱子珏 陈伟 邓存忠 张建雄 赵福军 吴煜 李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5-562,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经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22年1月135...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经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22年1月1355例接受micro⁃TESE的患者,病因/危险因素包括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Y染色体AZFc缺失、隐睾、腮腺炎性睾丸炎、放化疗、精索静脉曲张以及特发性NOA,研究分析各组患者精子获取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并比较各组取精成功的妊娠结局。结果:NOA患者的总体SRR为26.2%(355/1355),其中腮腺炎性睾丸炎SRR最高(75.9%,22/29),其次分别为隐睾(70.5%,43/61)、Y染色体AZFc缺失(55.6%,30/54)、KS(47.6%,71/149)、特发性NOA(18.6%,167/897)、放化疗(15.4%,2/13),精索静脉曲张SRR最低(13.2%,20/152)。根据手术结局,将NOA患者分为取精成功组及取精失败组。特发性NOA及放化疗类型中,取精成功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显著高于取精失败组;Y染色体AZFc缺失类型中,取精成功组FSH、LH水平显著低于取精失败组;腮腺炎性睾丸炎类型中,取精成功组睾丸体积高于取精失败组。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可作为预测特发性NOA患者取精结局的因素,年龄较高者拥有较好的取精结局。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妊娠率为51.4%(200/389),活产率为73.5%(147/200)。结论:不同病因/危险因素NOA患者的SRR具有显著差异,是影响micro⁃TESE取精结局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 取精成功率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脉管浸润联合肿瘤间质比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佳辉 蔡谦谦 +3 位作者 杨彦 程非池 裘正军 黄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0-1080,共11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CRC的948例患者资料,按病理高危因素TSR、PNI、LVI分为高风险组(n=81)和低风险组(n=867),经SPSS软件进行1∶1病例匹配后得到高风险组67例。低风险组67例,比较高风险组患者和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并使用该课题组106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数据进行验证。比较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低风险组患者中位OS(31.1个月)相比,高风险组患者中位OS(27.7个月)缩短,预后更差(P=0.000)。经过配对后发现具有神经脉管浸润阳性联合高肿瘤间质比特征对预测CRC预后的价值更大,并且在TMA数据中也得到了验证。结论·神经脉管浸润阳性联合高TSR的CRC是一类预后不良的CRC,可以弥补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病理分期系统对预后预测的缺陷,可以用于预估CRC患者术后病情发展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病理 神经浸润 脉管浸润 肿瘤间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关藤苷G通过ATM-CHK2-p53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恺纯 徐勤芬 +1 位作者 刘微 胡道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54-562,共9页
为了探讨通关藤苷G(tenacissoside G,TG)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检测通关藤苷G对结直肠癌RKO和LoVo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彗星实验检查DNA损伤情况、免疫... 为了探讨通关藤苷G(tenacissoside G,TG)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检测通关藤苷G对结直肠癌RKO和LoVo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彗星实验检查DNA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检测γ-H2AX表达水平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与DNA损伤相关蛋白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G作用于细胞48 h后,IC_(50)分别为91.71(RKO)和88.34(LoVo)μM,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TG作用于细胞48 h后,细胞在G0/G1期比例显著上升(P<0.01),周期相关蛋白CDK2、CDK4、CDK6、Cyclin D1、Cyclin E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DNA损伤明显,γ-H2AX、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 3、p-ATM、p-CHK2、p-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同时,p-ATM/ATM、p-CHK2/CHK2和p-p53/p53均显著升高(P<0.01)。说明TG通过诱导DNA损伤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ATM-CHK2-p5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苷G 结直肠癌 DNA损伤 周期阻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欣颖 高谊 +2 位作者 缪从良 丁晓颖 洪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4-678,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理机制复杂,与心房纤维化等结构重塑密切相关。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的唯一嵌合体成员,是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能参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塑。该文就Gal-3与心房...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理机制复杂,与心房纤维化等结构重塑密切相关。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的唯一嵌合体成员,是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能参与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塑。该文就Gal-3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心房颤动 心房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