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 MPa高压汽油直喷技术对燃烧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吴锡江 李相超 王志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1,共7页
设计、开发了50 MPa高压汽油直喷喷油器,在定容弹上研究了喷油器喷雾特性随喷射压力的变化关系,并在一台均质混合的缸内直喷光学单缸机上,通过燃烧分析和高速摄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50 MPa高压汽油直喷技术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结果... 设计、开发了50 MPa高压汽油直喷喷油器,在定容弹上研究了喷油器喷雾特性随喷射压力的变化关系,并在一台均质混合的缸内直喷光学单缸机上,通过燃烧分析和高速摄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50 MPa高压汽油直喷技术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当前主流的35 MPa缸内汽油直喷系统,将喷射压力提升至50 MPa仍能进一步降低喷雾粒径,改善油气混合过程,特别是在中高负荷区域能较大幅度降低未燃碳氢化合物及颗粒物排放,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直喷 汽油机 均质燃烧 颗粒 燃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白车身焊接机器人焊点分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海江 张春伟 +1 位作者 徐君杰 茆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5-729,共5页
分析了轿车白车身制造过程中多机器人拼焊工位焊点分配问题的特征,将焊点与机器人抽象为空间点、以机器人运动时间的倒数为价值向量建立多背包问题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合理处理选择、交叉、变异遗传算子,算法具有良好的... 分析了轿车白车身制造过程中多机器人拼焊工位焊点分配问题的特征,将焊点与机器人抽象为空间点、以机器人运动时间的倒数为价值向量建立多背包问题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合理处理选择、交叉、变异遗传算子,算法具有良好的搜索性能和收敛性.侧围补焊工位焊点分配结果表明各机器人焊接任务均衡,节拍时间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多机器人焊接 遗传算法 背包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整车驾驶性评价信号去噪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海江 李敏 +1 位作者 黄伟 童荣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整车驾驶性评价试验采集的加速度信号中混有噪声,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针对整车驾驶性评价试验中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存在的噪声对驾驶性评价指标值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整车驾驶性评价试验数据的小波去噪方法:根据... 整车驾驶性评价试验采集的加速度信号中混有噪声,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针对整车驾驶性评价试验中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存在的噪声对驾驶性评价指标值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整车驾驶性评价试验数据的小波去噪方法:根据整车加速度数据特征,初步选择备选的小波基函数,通过评价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确定最优的小波基函数和阈值选取规则组合,在此基础上对含噪信号进行多个尺度的分解,通过评价由平滑度和均方根误差构造的复合指标确定最优小波分解层数,从而实现对噪声信号的滤除。对一换挡工况的加速度试验数据采用上述方法的去噪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小波去噪方法不仅较好地保留了换挡工况中用于评价驾驶性的振动与冲击指标特征,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取信号的有用频率成分,保证了驾驶性评价指标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驾驶性评价 小波去噪 小波基函数 阈值选取规则 分解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MAP图的商用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耀华 何杰 范吉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解决前轴轻载荷和低路面附着因数工况下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降低驾驶员路感的问题,提出设计了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该策略中,考虑了不同前轴载荷和路面附着因数对转向阻力矩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计算不同工况下所... 为解决前轴轻载荷和低路面附着因数工况下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降低驾驶员路感的问题,提出设计了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该策略中,考虑了不同前轴载荷和路面附着因数对转向阻力矩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计算不同工况下所需转向助力矩。通过Truck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评价了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转向轻便性,转向手力矩特性符合商用车理想转向盘转矩特性,可在轻载和低附着因数工况下增大转向盘转矩梯度,驾驶员中心转向区路感平均提升212%,改善了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EPS) 驾驶员路感 路面附着因数 前轴载荷 多MAP图 商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况识别与多元非线性回归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蕾 林歆悠 林国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695-2700,共6页
为给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管理策略提供基础,开展了基于学习向量化(LVQ)神经网络的工况模式识别算法研究。选取4种典型微观道路类型工况和3类标准循环工况,提取11个参数为训练特征数据,建立了LVQ神经网络工况模式识别算法;在此基础上,以某... 为给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管理策略提供基础,开展了基于学习向量化(LVQ)神经网络的工况模式识别算法研究。选取4种典型微观道路类型工况和3类标准循环工况,提取11个参数为训练特征数据,建立了LVQ神经网络工况模式识别算法;在此基础上,以某款混联式动力系统为例,结合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制定相应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LVQ神经网络工况模式识别及整车仿真模型,分别采用中国城市典型循环工况以及构建UDDS+NYCC+UDDS的标准行驶工况进行道路工况识别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VQ神经网络工况识别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工况模式并能有效提高能量管理策略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向量化神经网络 工况识别 循环工况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策略与仿真验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一西 马建 +2 位作者 唐自强 刘晓东 贺伊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67,176,共10页
【目的】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上层根据参考模型和车辆实际状态参数,基于模糊控制规则决策出维持车辆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并基于Carsi... 【目的】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上层根据参考模型和车辆实际状态参数,基于模糊控制规则决策出维持车辆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并基于Carsim中无控制双移线工况仿真结果,确定了模糊控制变量的基本论域范围;下层以提高操纵稳定性为目标,引入HSRI轮胎模型,并充分考虑电机和路面附着极限等约束条件将所需的横摆力矩进行优化分配,在Matlab/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下建立控制策略,通过正弦迟滞和双移线工况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性能.【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等转矩分配,正弦迟滞工况和双移线工况下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跟踪滞后时间缩短,且最大跟踪误差分别减小了约98%、97%.【结论】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横摆力矩优化分配,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直接横摆力矩 模糊控制 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一西 马建 +3 位作者 赵轩 刘晓东 唐自强 贺伊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9,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代码模型,结合基于TMS320F2812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负载扰动工况仿真、空载阶跃输入工况仿真与实验来验证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ro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速度控制器,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达到稳态转速的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优;在负载突变时,转速跌落小,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强,是一种提升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鲁棒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离散小波变换 速度控制 基于模型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应力特性及其建模 被引量:6
8
作者 尤贺泽 戴海峰 +1 位作者 于臣臣 魏学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况等因素对电池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拟合优度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建立了可靠的应力特性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静态应力与电池SOC有单调对应关系;动态应力产生于充放电过程,且充电电流越大,动态应力越大。所建立的电池应力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电池在充电不同阶段、不同电流下的应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锂离子电池 静态应力 动态应力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轿车PEPS系统的双终端差分改进识别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凯 吉小军 +3 位作者 赵忠华 曹一文 杨剑 庞晓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92-1898,共7页
针对基于智能手机的汽车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系统(PEPS)车内外高精度辨识技术需求,设计基于双终端的差分K近邻定位算法.通过改进的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将双终端算法与典型单终端算法的辨识结果进行融合,提升识别算法的鲁棒性与准确性... 针对基于智能手机的汽车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系统(PEPS)车内外高精度辨识技术需求,设计基于双终端的差分K近邻定位算法.通过改进的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将双终端算法与典型单终端算法的辨识结果进行融合,提升识别算法的鲁棒性与准确性.与传统的K近邻和概率分布法相比,融合算法在实验场景中对终端车内外状态的辨识准确率提升10%.在传统定位算法易出现误判的车窗附近范围内,将误差距离从距车窗20 cm缩小到距车窗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PEPS) 接收信号强度 位置指纹 K近邻法 差分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AT电液换档控制回路AMESim建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晋碧瑄 翟涌 张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9,共5页
为了提高大功率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电液换档回路的动态特性,在电液换档回路工作原理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电液换档控制回路中比例电磁阀、双边节流阀模型,并与供油系统模型联合建立了电液换档控制回路仿真模型。通... 为了提高大功率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电液换档回路的动态特性,在电液换档回路工作原理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电液换档控制回路中比例电磁阀、双边节流阀模型,并与供油系统模型联合建立了电液换档控制回路仿真模型。通过典型工况的模型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换档控制回路 比例电磁阀 双边节流阀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后碰撞安全模拟与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志刚 叶平 +2 位作者 马美林 王大志 汤晓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2-974,983,共4页
针对我国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的强制性标准,研究了乘用车后碰撞安全的一般设计方法。通过某车型三厢改两厢的改型开发案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验证了改型车的燃油系统安全性。从中总结了乘用车后碰撞安全结构设计的一些... 针对我国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的强制性标准,研究了乘用车后碰撞安全的一般设计方法。通过某车型三厢改两厢的改型开发案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验证了改型车的燃油系统安全性。从中总结了乘用车后碰撞安全结构设计的一些原则与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后碰撞 燃油系统安全 有限元分析 结构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改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碧浩 杜汉斌 +2 位作者 卓鹏 王大志 汤晓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51-953,共3页
介绍了通过改进车身结构来改善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措施:车身侧面结构采用高强度钢、采用填充技术和结构优化技术,并对某车型结构改进实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构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轿车 侧向抗撞性能 安全性能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临界平面的多轴载荷循环计数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良信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210,共9页
使用临界平面法计算多轴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寿命时,对平行于临界平面且相互垂直的剪应变历程应当选择合适的循环计数方法。针对该问题,对基于Wang-Brown方法的MWB方法进行了讨论和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面的多轴载荷循环计数方法... 使用临界平面法计算多轴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寿命时,对平行于临界平面且相互垂直的剪应变历程应当选择合适的循环计数方法。针对该问题,对基于Wang-Brown方法的MWB方法进行了讨论和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面的多轴载荷循环计数方法,以材料变形的记忆性为物理基础划分计数区间,剪应变为主计数参量,正应变为辅助计数参量,逐步将计数区间分解为子计数区间和独立计数区间直至提取出所有载荷循环。对新方法、Wang-Brown方法和MWB方法的计数结果进行对比后认为新方法能够准确的提取多轴载荷历程中的损伤事件,然后将新方法应用于推耙机工作装置疲劳寿命预测中,获得的预测寿命与实际寿命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疲劳 临界平面法 循环计数 Wang-Brown法 MW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转向机到副车架紧固件接头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慧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从夹持力、表面压力及啮合长度等方面考虑,对转向机到副车架的安装螺栓进行设计,分别计算为防止转向机与副车架接触表面出现滑移所需要的夹持力、为达到所需夹持力要施加在螺栓上的扭矩、为防止出现塌陷和蠕变表面压力应满足的条件及为... 从夹持力、表面压力及啮合长度等方面考虑,对转向机到副车架的安装螺栓进行设计,分别计算为防止转向机与副车架接触表面出现滑移所需要的夹持力、为达到所需夹持力要施加在螺栓上的扭矩、为防止出现塌陷和蠕变表面压力应满足的条件及为防止出现螺纹拉脱而需要的螺纹啮合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持力 啮合长度 表面压力 接头 紧固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