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含量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晓锋 乔锋 +2 位作者 周建金 苏海兰 周先治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0,共8页
分别从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采挖7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根茎49份,采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I、Ⅱ、Ⅶ含量,并对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份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总含量在0.179%~1.820%,有32份供试材料达到药典要求;总含量中... 分别从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采挖7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根茎49份,采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I、Ⅱ、Ⅶ含量,并对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份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总含量在0.179%~1.820%,有32份供试材料达到药典要求;总含量中重楼皂苷Ⅶ占据绝对优势,达94.75%,重楼皂苷Ⅰ和重楼Ⅱ仅占比5.25%;地域来源、生长年龄和海拔对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含量影响显著,采挖月份、经度和纬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重楼皂苷 生态因子 生长年龄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糯稻种质的性状鉴定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2
作者 张玉婷 史夏蕾 +6 位作者 王泓超 凌波 梁莹莹 陈小玲 程祖锌 肖长春 林荔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8-408,共11页
【目的】为有效改良传统糯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综合性状,满足当前专用型糯稻市场的发展需求。【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方法,构建亲本及20个杂种一代的遗传群体,评价糯稻亲本及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育种利用价值,... 【目的】为有效改良传统糯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综合性状,满足当前专用型糯稻市场的发展需求。【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方法,构建亲本及20个杂种一代的遗传群体,评价糯稻亲本及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育种利用价值,鉴定出高产、抗病、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碱消值的糯稻新种质。【结果】7个优良品系的实割产量变幅7744.35~9216.45 kg·hm^(-2),其中X-104实割产量最高,达9216.45 kg·hm^(-2),X-27实割产量达8960.40 kg·hm^(-2),明显优于3个对照;两个株系植株矮壮,且分别携带了Pi-1、Pi-kh和Pi-1、Pi-9、Pi-kh的稻瘟病抗性基因,表现为中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分别为1.71%和1.68%;碱消值(alkali spreading value,ASV)达6.75级和6.13级,育种价值高。在杂种优势利用上,X-27除了株高性状一般配合力为正效应外,该株系有利提高杂种后代的产量与稻米品质。X-57降低后代的株高和AC,提高后代产量和ASV。X-104虽产量高,品质好,但不利于杂种优势利用。闽糯2S/X-41、闽糯2S/X-107杂交一代在产量、株高、AC及碱消值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杂交糯稻上应用价值高。【结论】杂交糯稻的产量与品质均为复杂性状,其中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长宽比、单株产量、AC、ASV主要受糯稻恢复系的控制。各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B)变幅14.72%~53.99%,狭义遗传率(h2N)变幅10.25%~43.07%,遗传率较低,易受环境影响。育种上需大量配组,方可培育出不同用途的专用型糯稻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直链淀粉含量 稻瘟病抗性 性状鉴定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后代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莹莹 钱子燕 +7 位作者 肖长春 李相宜 谢展文 王泓超 凌波 张玉婷 程祖锌 林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 【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状上的表现,并估算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籼粳中间型亲本在茎秆的物理和解剖性状上均优于籼稻亲本。除基部第二节长外,其他14个性状与倒伏指数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株高、基部抗折力、秆型指数、大维管束数和小维管束数对倒伏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7、-0.566、0.189、-0.775和0.447。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5.51%~99.12%,狭义遗传率为9.24%~79.04%。籼粳中间型恢复系对杂交后代的抗倒伏性状具有显著影响,而籼粳中间型不育系则能够降低后代的重心高度,提高抗折力。恢复系R105、R106、R108和不育系CS61、CS66、CS48在倒伏指数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值,而在基部抗折力、茎直径和茎壁厚上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这使得在育种时容易选育出茎秆粗壮、基部抗折力较强的杂交后代。此外,R106、CS61和CS48在茎秆解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均为正值,可有效增加后代组合的大、小维管束面积或数量。【结论】在水稻育种中,应根据亲本和组合的抗倒伏特性进行科学选配,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出具有抗倒伏优势的籼粳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抗倒伏性状 育种评价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缘琴叶榕扦插育苗与栽培技术研究
4
作者 罗晓锋 乔锋 +3 位作者 周建金 郑焙华 郭位贤 兰新荣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9期69-74,共6页
沙阳奶香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全缘琴叶榕优良新品种,2023年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为20230699。为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种植效益,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密度和修剪措施对其... 沙阳奶香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全缘琴叶榕优良新品种,2023年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为20230699。为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种植效益,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密度和修剪措施对其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双吉尔有利于提高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低和高浓度的吲丁·萘乙酸都能显著提高沙阳奶香的扦插成活率,较低浓度的萘乙酸和根盼有利于提高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但较高浓度的萘乙酸和根盼会显著降低沙阳奶香的扦插成活率;4种浓度的吲丁·萘乙酸对沙阳奶香扦插苗地上部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 g·L^(−1)时,新梢长度为14.4 cm,茎粗为2.2 mm,均显著高于对照;高密度和回缩修剪有利于提高沙阳奶香田间栽培的经济产量,且密度效应(D)>修剪效应(P),田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或种植密度为30000株·hm^(-2)+回缩修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琴叶榕 沙阳奶香 植物生长调节剂 扦插育苗 种植密度 回缩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风藤藤茎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5
作者 周建金 邢建宏 +1 位作者 罗晓锋 康永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以6个种源风藤藤茎为供试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采用GC-MS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6个种源风藤藤茎的挥发油得率为0.075%~0.266%,其中共鉴定出15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 以6个种源风藤藤茎为供试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采用GC-MS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6个种源风藤藤茎的挥发油得率为0.075%~0.266%,其中共鉴定出15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类、其他,主要化合物为γ-松油烯、1-亚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和蒎烯等;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中含有29种主要共有成分,可用于风藤藤茎挥发油的真伪鉴定,相对含量较高的特异性成分未被检出;福建沙县种源为挥发油得率和柠檬烯相对含量优质种源,分别达0.266%和20.46%;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相似度为0.785~0.968。风藤藤茎挥发油得率和成分在种源间有显著差异,挥发油主要风味贡献物质是γ-松油烯和柠檬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藤 藤茎 挥发油 成分 种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藤植物不同器官主要活性成分差异分析
6
作者 周建金 罗晓锋 +1 位作者 邢建宏 康永武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5,157,共8页
【目的】探究风藤不同器官(藤茎、根、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和成分,以及海风藤酮、胡椒碱和黄酮提取率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为风藤全株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 【目的】探究风藤不同器官(藤茎、根、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和成分,以及海风藤酮、胡椒碱和黄酮提取率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为风藤全株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酶标仪测定挥发油成分、海风藤酮、胡椒碱和黄酮提取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个风藤种源不同器官的挥发油提取率差异显著(P<0.05),果实的挥发油提取率最高,其次是叶片、藤茎,根部最低。2)不同器官的挥发油共被检出30种主要化合物,含烯类28种和酮类2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以上。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柠檬烯、石竹烯、松油烯等。不同器官挥发油中主要共有成分12种,主要特有成分4种。不同器官挥发油相似度在0.304~0.993,表明风藤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其中根部与叶片部位挥发油的相似度最高(0.830),根部与果实部位挥发油的相似度最低(0.459)。3)3个风藤种源不同器官中海风藤酮、胡椒碱、黄酮提取率差异较大。海风藤酮主要分布在果实部位,是药用部位藤茎的8.6倍。胡椒碱和黄酮主要分布在叶片部位,分别是药用部位藤茎的2.3和2.7倍。【结论】风藤不同器官主要活性成分差异较大,非药用部位(根、叶片和果实)均有利用价值,但不建议与药用部位藤茎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藤 器官 活性成分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恢复系明轮臻占的选育与应用
7
作者 林成豹 唐江霞 +3 位作者 林志坚 黄显波 邓则勤 苏荣理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选育香型优质恢复系,为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构建轮回选择群体中的显性核不育单株,与抗稻瘟病中间稳定材料明恢1101进行杂交配组,对后代可育株进行定向系谱选择... 【目的】选育香型优质恢复系,为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构建轮回选择群体中的显性核不育单株,与抗稻瘟病中间稳定材料明恢1101进行杂交配组,对后代可育株进行定向系谱选择,选择过程中利用咀嚼法鉴定香味,结合田间自然诱发方法鉴定稻瘟病抗性,筛选出具有香味的恢复系。【结果】2016年选育出香型优质恢复系明轮臻占。明轮臻占具有米质优、香味浓、配合力强等优点。明轮臻占于201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同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40)。目前利用明轮臻占配组出明1优臻占等多个杂交稻新品种,均具有米质优、有香味等特性,并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其中明1优臻占、野香优臻占多次在米质鉴评活动中荣获金奖。【结论】明轮臻占是香型优质恢复系,具有米质优、配合力好、香味浓等优点,既可作为高档优质米进行开发利用,也可作为恢复系进行香型优质杂交稻配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优质 恢复系 明轮臻占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节水栽培对赣紫山药1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施小梅 詹梦琳 +5 位作者 罗应贵 陈木兰 陈姝樽 李清 黄哲鸿 华树妹 《上海蔬菜》 2025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探究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对山药产量、优质薯率和畸形薯率的影响,作者开展了不同栽培孔径、种植深度及畦面覆盖方式对赣紫山药1号产量、优质薯率和畸形薯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孔径为10 cm时,赣紫山药1号每667 m^(2)产量、优... 为探究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对山药产量、优质薯率和畸形薯率的影响,作者开展了不同栽培孔径、种植深度及畦面覆盖方式对赣紫山药1号产量、优质薯率和畸形薯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孔径为10 cm时,赣紫山药1号每667 m^(2)产量、优质薯率均最高,畸形薯率最低,分别为2713.51 kg、84.70%和13.33%;种植深度为7~8 cm时,赣紫山药1号每667 m^(2)产量最高、优质薯率较高、畸形薯率最低,分别为2796.85 kg、87.21%和15.56%;畦面覆盖方式为后期留生草处理,赣紫山药1号每667 m^(2)产量较高、优质薯率最高、畸形薯率最低,分别为2617.91 kg、90.05%和为13.33%。综上所述,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栽培孔径为10 cm、种植深度为7~8 cm、畦面覆盖方式为后期留生草)可提高赣紫山药1号的产量和优质薯率,具有应用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紫山药1号 抗旱节水 打洞栽培 留生草栽培 畸形薯 优质薯 福建三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苞薯蓣组培褐化的影响
9
作者 李丽红 华树妹 +2 位作者 陈芝华 邓才生 李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8,46,共5页
以“安砂小叶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植酸、硝酸银)和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褐苞薯蓣组培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抗褐化效果及其对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均不适合... 以“安砂小叶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植酸、硝酸银)和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褐苞薯蓣组培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抗褐化效果及其对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均不适合用作抗褐化剂,2种吸附剂中,PVP 0.2 g/L抗褐化效果最佳,褐化指数降低,有效芽率提高。活性炭对降低褐化指数效果不显著,但可以减轻褐化危害,促进生长,提高有效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苞薯蓣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消化与发酵模型的多花黄精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丹 肖瀛 +4 位作者 周建金 高雅 王伊朋 唐庆九 俞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123,共9页
本研究采用模拟消化模型结合体外粪便菌群厌氧发酵模型,通过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并通过GC-MS法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从而探究多花黄精多糖(Polyonatum cyrtonema Hua.Polysaccharide,PCP)的益生元活性。结果显... 本研究采用模拟消化模型结合体外粪便菌群厌氧发酵模型,通过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并通过GC-MS法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从而探究多花黄精多糖(Polyonatum cyrtonema Hua.Polysaccharide,PCP)的益生元活性。结果显示:PCP经体外口腔、胃、小肠模拟消化,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CP经体外发酵能够迅速降低发酵液的pH。肠道菌群PCoA分析表明,PCP具有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作用,且与菊粉具有一定类似性。在门水平上,相对于空白对照组PCP能显著(P<0.05)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PCP能显著(P<0.05)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巨单胞菌(Megamonas)等菌群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属(Enterobacter)和志贺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同时,PCP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其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P<0.05)增加。本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多糖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多花黄精 体外发酵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黄精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位贤 乔锋 +2 位作者 罗晓锋 周先治 周建金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为确定黄精幼苗健壮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以26号、83号、91号3个品系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以2000 lx为对照,设计4000、6000、8000、10000、20000 lx光照强度,检测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不同品系黄精幼苗生长的影响不... 为确定黄精幼苗健壮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以26号、83号、91号3个品系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以2000 lx为对照,设计4000、6000、8000、10000、20000 lx光照强度,检测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不同品系黄精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当光照强度在6000 lx时生长最好,根长相对较短,26号、91号的根数最多;83号地上与地下部分鲜重比先升高后降低。3个品系组培苗折干率受光照影响极显著(p<0.01),其中光照强度大于8000 lx折干率显著增加。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组培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高降低再升高趋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91号品系叶绿素呈单峰变化趋势,当光照强度为6000 lx时,叶绿素(a+b)含量最高;26号品系叶绿素含量呈“V”形变化趋势,光照强度为20000 lx时含量最高;83号品系呈倾斜的“N”形变化趋势,也在光照强度达20000 lx时叶绿素含量最高。光照强度达6000 lx时能提高黄精种苗质量,26号品系黄精在强光环境下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光照强度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天椒新品种明椒1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锐 吴立东 +4 位作者 邱胤晖 曾绍贵 李永清 尚伟 廖承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4,F0003,共4页
明椒11号是以短指形自交系m156-3-2-1-5为母本,以短羊角形自交系f121-3-1-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单生朝天椒一代杂种。早中熟,始花节位第7~9节,定植至黄椒始收90~95 d(天)。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泽,商品果橙黄色,纵径8~9 cm,横径约2 cm... 明椒11号是以短指形自交系m156-3-2-1-5为母本,以短羊角形自交系f121-3-1-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单生朝天椒一代杂种。早中熟,始花节位第7~9节,定植至黄椒始收90~95 d(天)。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泽,商品果橙黄色,纵径8~9 cm,横径约2 cm,单果质量7~9 g;VC含量1834 mg·kg^(-1),辣椒素含量0.384%。一般产量2400 kg·(667 m^(2))^(-1)左右,抗CMV、TMV、炭疽病和疫病,适宜福建省春季露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明椒11号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复配对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才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为筛选防治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最佳复配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发生初期(仅有零星叶片发病),采用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不同复配组合对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30%吡唑醚菌酯防治山药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其2... 为筛选防治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最佳复配杀菌剂,在山药炭疽病发生初期(仅有零星叶片发病),采用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不同复配组合对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30%吡唑醚菌酯防治山药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其2000倍液在炭疽病发生初期的第1次、第2次、第3次施药防效分别达56.81%、74.53%、86.12%,且持效期较长,产量比对照增产25.89%;30%吡唑醚菌酯+25%丙环唑在炭疽病发生初期的第1次、第2次、第3次喷施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其中,10%苯醚甲环唑+25%丙环唑在炭疽病发生初期的第1次施用时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57.82%,但在炭疽病发生初期的第2次、第3次喷施防治效果较差。综合评价,10%苯醚甲环唑与30%吡唑醚菌酯复配对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果可为沙县糯山药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县糯山药 杀菌剂 复配 炭疽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黄精品系的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14
作者 郭位贤 谢义泓 +1 位作者 乔锋 周建金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105-108,125,共5页
为探究不同品系黄精的多糖含量和多糖在体外对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福建宁德5个不同品系黄精为研究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提取黄精多糖,对比了不同品系黄精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1号、2号... 为探究不同品系黄精的多糖含量和多糖在体外对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福建宁德5个不同品系黄精为研究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提取黄精多糖,对比了不同品系黄精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1号、2号、3号、4号、5号黄精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1.92%、12.70%、8.79%、9.16%、9.50%。通过对比多糖对体外3种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在加入相同体积的多糖溶液时,2号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系,且加入样品体积越多清除率越高;当加入多糖溶液为2 mL时,2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比其他品系更高。本研究中,2号黄精多糖含量最高,且该黄精多糖对体外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加工稻新品种广优151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新宇 李齐向 +4 位作者 左生力 曾跃辉 黄建鸿 肖长春 许旭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9期60-64,共5页
广优151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与恢复系江恢15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27.8%),适宜加工米粉。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 广优151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与恢复系江恢15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27.8%),适宜加工米粉。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20062)。介绍了广优15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加工特性,并提出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的生产、加工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加工稻 广优151 高直链淀粉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朝天椒新品种明椒1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锐 吴立东 +5 位作者 曾绍贵 邱胤晖 李永清 尚伟 廖承树 罗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95,共4页
明椒12号是以自交系m160^(-1)-5-3-2为母本,自交系f173-4^(-1)-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干鲜两用早中熟朝天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指形,单生朝天,果长9~11 cm,果宽约1.5 cm,果肉厚约0.15 cm,单果质量9~12 g,青熟果... 明椒12号是以自交系m160^(-1)-5-3-2为母本,自交系f173-4^(-1)-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干鲜两用早中熟朝天椒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指形,单生朝天,果长9~11 cm,果宽约1.5 cm,果肉厚约0.15 cm,单果质量9~12 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亮红色;味辣,香味浓郁,VC含量1852 mg·kg^(-1),辣椒素含量3.652 g·kg^(-1),折合斯科维尔指数为56283;产量24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福建、贵州、广西、云南等地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明椒12号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优质红米杂交稻新品种山两优18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成豹 黄显波 +4 位作者 邓则勤 唐江霞 叶仰东 苏荣理 梁水金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3期5-7,共3页
山两优186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主育成的两系不育系山S与红米恢复系明恢186配组育成的抗病优质红米杂交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好等特点,于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简述了山两优18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 山两优186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主育成的两系不育系山S与红米恢复系明恢186配组育成的抗病优质红米杂交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好等特点,于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简述了山两优18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杂交稻 红米 山两优18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留蔓数对阳明山山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
18
作者 施小梅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46-49,共4页
为了探究山药栽培过程中不同留蔓数对阳明山山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以阳明山山药为研究对象,在阳明山山药发棵期通过留单蔓、留双蔓以及留三蔓的处理,分别测量不同留蔓数下阳明山山药的生理学性状、产量及商品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蔓... 为了探究山药栽培过程中不同留蔓数对阳明山山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以阳明山山药为研究对象,在阳明山山药发棵期通过留单蔓、留双蔓以及留三蔓的处理,分别测量不同留蔓数下阳明山山药的生理学性状、产量及商品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蔓数处理对阳明山山药的薯重、薯长及商品性有一定的影响。阳明山山药在留单蔓处理时,单根薯重高达1.06 kg,薯长高达43.63 cm,显著高于留双蔓和留三蔓处理;留三蔓处理时阳明山山药的结薯数最高,为23.67根·m^(-2),但其商品薯率和优质商品薯率均显著低于留双蔓和留单蔓处理,其中留单蔓处理商品薯率和优质商品薯率最高,分别达79.84%与61.99%。综合各指标表明,留单蔓处理不显著影响阳明山山药的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薯块的商品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山山药 留蔓 产量 商品性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甘薯品种筛选及生理机理探析
19
作者 施小梅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筛选获得甘薯耐热品种,以4个优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叶片耐热评价值、SPAD值、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作为耐热指标,对比35℃和40℃高温胁迫下4个品种... 为了筛选获得甘薯耐热品种,以4个优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叶片耐热评价值、SPAD值、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作为耐热指标,对比35℃和40℃高温胁迫下4个品种甘薯叶片各指标间的差异,探究高温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5℃高温胁迫下,4个品种甘薯叶片形态无明显变化,在40℃高温胁迫下,龙薯116和莆薯23的叶片出现明显的失水卷曲,SPAD值较金山57和广薯87显著降低;叶片中产生的H_(2)O_(2)含量高达2.53μmol·g^(-1)和4.21μmol·g^(-1),造成CAT以及APX的活性增强,且MDA含量较金山57和广薯87显著增加,高达10.06 nmol·g^(-1)和14.94 nmol·g^(-1)。综合评价,参试品种中广薯87为耐热性优秀的甘薯品种,金山57次之。研究结果可为甘薯种植产业提供耐热品种资源,为甘薯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甘薯品种 叶片 高温胁迫 生理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稻新品种明1优明占的选育与应用
20
作者 林成豹 叶仰东 +4 位作者 黄显波 邓则勤 苏荣理 梁水金 唐江霞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第4期1-4,共4页
明1优明占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选优质三系不育系明1A与优质恢复系双抗明占配组育成的香型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米饭有香味、适口性好等特点。分别于2019年、2021年通过云南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明1优明占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选优质三系不育系明1A与优质恢复系双抗明占配组育成的香型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米饭有香味、适口性好等特点。分别于2019年、2021年通过云南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明1优明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明1优明占 特征特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