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市种业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谢蕊 曹家光 +3 位作者 叶炜 许旭明 罗志花 吴铭俊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为加强福建省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解决当地种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对注册于三明市的规模以上的种业企业开展现场调研,结合三明市种业发展的宏观数据,分析了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水平及创新形式等方面情况,总结了三... 为加强福建省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解决当地种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对注册于三明市的规模以上的种业企业开展现场调研,结合三明市种业发展的宏观数据,分析了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水平及创新形式等方面情况,总结了三明市种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端种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培育壮大种业头部企业,加强区域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基础,创新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机制等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企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创新能力 福建省三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嫦 李齐向 +1 位作者 杨长桃 徐学荣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种子是水稻生产的核心要素,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农业推广是发挥新品种作用的关键。笔者对福建省三明市2009—2011年水稻推广应用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水稻新品种多而杂、推广... 种子是水稻生产的核心要素,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农业推广是发挥新品种作用的关键。笔者对福建省三明市2009—2011年水稻推广应用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水稻新品种多而杂、推广面积小、推广进程缓慢;分析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水稻种子质量的监管、发展商业化育种、建立水稻新品种核心示范区、提高对农户科技支撑等优化水稻新品种推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三明市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斑鸠菊叶促进灵芝胞外多糖高产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汤坤鹏 刘盛荣 +3 位作者 余明明 叶丽云 王圣铕 吴小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0-186,共7页
胞外多糖(EPS)是灵芝液体发酵的主要活性产物,为提高灵芝胞外多糖含量,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粉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红外光谱表征灵芝多糖结构,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扁桃斑鸠菊叶粉末优... 胞外多糖(EPS)是灵芝液体发酵的主要活性产物,为提高灵芝胞外多糖含量,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粉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红外光谱表征灵芝多糖结构,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扁桃斑鸠菊叶粉末优化的添加量为4 g/L,胞外多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到167%;正交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 d、起始pH5.0、转速120 r/min、扁桃斑鸠菊叶粉末的添加量为4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含量达到13.05 g/L;红外光谱图表明添加和未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粉末的灵芝胞外多糖类型相似;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扁桃斑鸠菊叶粉末添加对胞外多糖清除ABTS+·的影响较小,但增强了其对·OH、DPPH·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扁桃斑鸠菊叶能有效提高灵芝胞外多糖的含量,为灵芝多糖的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胞外多糖 扁桃斑鸠菊叶 液体发酵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立东 刘亚婷 +2 位作者 林淑婷 廖承树 钟金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加工型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加工型辣椒高产、优质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配比,为加工型辣椒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加工型辣椒品种明椒9号...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对加工型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加工型辣椒高产、优质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配比,为加工型辣椒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加工型辣椒品种明椒9号为供试材料,建立氮、磷、钾施肥量编码值与产量、加工品质的效应函数。【结果】氮、磷、钾肥对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显著,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表明钾是影响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当氮、磷、钾肥的最高施用量分别为151.10、59.28、306.78kg·hm^(-2)时,辣椒产量达到最高;当氮、磷、钾肥的最高施用量分别为148.59、59.34、291.66 kg·hm^(-2)时,辣椒加工品质达到最佳。互作效应中,氮磷、氮钾、磷钾互作对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影响显著,两者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模型寻优表明,辣椒产量超过29000 kg·hm^(-2),在95%置信区间,氮、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09.24~174.43、44.40~78.95、213.85~287.95 kg·hm^(-2);辣椒品质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在95%置信区间,氮、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分别为63.08~115.23、42.26~72.50、211.23~292.23 kg·hm^(-2)。【结论】辣椒产量达29000 kg·hm^(-2)、加工品质综合评分达80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氮肥109.24~115.23 kg·hm^(-2),磷肥44.40~72.50kg·hm^(-2),钾肥213.85~287.95 kg·hm^(-2),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量比例约为1.00~1.05∶0.41~0.6∶1.96~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氮磷钾 产量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市鲜食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清 张杨文 +2 位作者 叶榕弟 陈仕朋 华树妹 《上海蔬菜》 2020年第3期11-13,16,共4页
作者引进9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玉米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穗棒性状等指标,筛选出适合三明市大面积种植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农甜488和闽甜6855产量较高,且穗形美观、籽粒排布整齐... 作者引进9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玉米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穗棒性状等指标,筛选出适合三明市大面积种植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农甜488和闽甜6855产量较高,且穗形美观、籽粒排布整齐、籽色鲜艳、商品性优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适宜在三明地区大面积种植;中甜300虽产量较高,但穗棒秃尖较长,商品性较差,推广价值不大。可能受气候条件影响,部分参试鲜食玉米品种未完全表现出该品种性状,建议进一步开展相关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品比试验 三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缘琴叶榕扦插育苗与栽培技术研究
6
作者 罗晓锋 乔锋 +3 位作者 周建金 郑焙华 郭位贤 兰新荣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9期69-74,共6页
沙阳奶香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全缘琴叶榕优良新品种,2023年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为20230699。为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种植效益,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密度和修剪措施对其... 沙阳奶香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全缘琴叶榕优良新品种,2023年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为20230699。为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种植效益,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密度和修剪措施对其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双吉尔有利于提高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低和高浓度的吲丁·萘乙酸都能显著提高沙阳奶香的扦插成活率,较低浓度的萘乙酸和根盼有利于提高沙阳奶香扦插成活率,但较高浓度的萘乙酸和根盼会显著降低沙阳奶香的扦插成活率;4种浓度的吲丁·萘乙酸对沙阳奶香扦插苗地上部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 g·L^(−1)时,新梢长度为14.4 cm,茎粗为2.2 mm,均显著高于对照;高密度和回缩修剪有利于提高沙阳奶香田间栽培的经济产量,且密度效应(D)>修剪效应(P),田间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或种植密度为30000株·hm^(-2)+回缩修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琴叶榕 沙阳奶香 植物生长调节剂 扦插育苗 种植密度 回缩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叶际细菌多样性及其杀松材线虫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梦琳 何娇萍 +3 位作者 曾丽琼 何学友 林可竟 蔡学清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目的】分析马尾松叶际细菌种群多样性,挖掘其菌株资源;获得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菌株,明确其分类地位,为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通过平板分离培养法从福建宁德古田、霞浦及三明尤溪的马尾松植株上分离叶际细菌,... 【目的】分析马尾松叶际细菌种群多样性,挖掘其菌株资源;获得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菌株,明确其分类地位,为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通过平板分离培养法从福建宁德古田、霞浦及三明尤溪的马尾松植株上分离叶际细菌,通过菌落形态特征、16S rDNA PCR-RFLP对供试菌株进行分类;采用离心管培养法测定叶际细菌的杀松材线虫活性,通过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福建宁德古田、霞浦及三明尤溪的马尾松植株上分离纯化获得141株马尾松叶际细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其分为9类,扩增获得的16S rDNA经HaeⅢ和MspⅠ酶切后分别有9和11种图谱类型,将2种酶切图谱组合后,在100%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共有19种图谱类型。以NB培养基或无菌水为对照,松材线虫的48 h校正死亡率为指标,经测定具有不同程度杀线虫效果的菌株有120株,占细菌总数的85.11%;以NB培养基为对照,松材线虫校正死亡率大于50%的菌株有11株,占筛选总数的7.80%,其中杀松材线虫效果最好的菌株为GT10,其48 h杀线虫率为92.56%;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杆状、周生鞭毛,可利用甘露醇和柠檬酸盐,硝酸还原反应和V-P试验呈阳性,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的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的序列均与蜡样芽胞杆菌模式菌株ATCC14579聚为一支,将菌株GT10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马尾松叶际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蜡样芽胞杆菌菌株GT10具有较高的杀松材线虫活性,具有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叶际细菌 PCR-RFLP 松材线虫 蜡样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丽红 华树妹 +2 位作者 陈芝华 雷伏贵 曹奕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研究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山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分类以及利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72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7个数量性状、12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采用WPGMA... 研究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山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分类以及利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72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7个数量性状、12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采用WPGMA法对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7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75%~42.39%之间,平均为33.17%,以块茎直径变异系数较大,叶形指数较小;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38 3~1.568 3之间,平均为1.017 3,以叶片质地较高,零余子有无和开花与否较低;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资源分为薯蓣、褐苞薯蓣、山薯和参薯四个类群。结果显示: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表型性状差异明显,变异幅度大,遗传多样性丰富,且以褐苞薯蓣和参薯为主要栽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地方品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兰人工授粉结实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永清 叶炜 +1 位作者 江金兰 雷伏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9-783,共5页
通过对15种石斛花粉生活力测定及人工辅助自交授粉和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石斛种间的花粉生活力差异较大,介于38.0% ~79.3% 之间;不同种石斛自交或种间杂交的结实率差异较大,自交结实率在0~73.3%,杂交结实率在0~86%.石斛花粉生活... 通过对15种石斛花粉生活力测定及人工辅助自交授粉和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石斛种间的花粉生活力差异较大,介于38.0% ~79.3% 之间;不同种石斛自交或种间杂交的结实率差异较大,自交结实率在0~73.3%,杂交结实率在0~86%.石斛花粉生活力与结实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人工授粉 结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苦瓜皂苷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淑婷 钟金仙 +4 位作者 王火珠 刘亚婷 姜兆华 赖正锋 吴立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苦瓜皂苷坐果期间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性以及相关性,为苦瓜的功能性育种、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苦瓜‘明绿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香草醛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苦瓜皂苷坐果期间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性以及相关性,为苦瓜的功能性育种、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苦瓜‘明绿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香草醛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离子发射光谱仪等测定苦瓜皂苷的组成、含量及其理化因子,并对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不同发育阶段苦瓜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含量为3.14~10.64 mg·g^(-1),而单果总皂苷含量呈上升趋势,含量为9.03~77.14 mg。特征图谱标定共有峰55个,包含苦瓜皂苷的大部分信息,不同发育阶段共有峰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的变幅为14.68%~193.01%,其中变幅在50%以上的共有峰比例达85.4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均将幼果期3个批次聚成一类,膨大期聚为一类,3个成熟期聚为一类。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苦瓜青熟期至完熟期差异较小,但与幼果期、膨大期差异显著,经质谱验证,最终确定了10个特征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坐果期间,差异代谢物总体与总皂苷、果形指数、氮元素、磷元素和铜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和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发育阶段苦瓜皂苷组成较稳定,总皂苷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转色期可作为以皂苷收获为目标的最佳采收期。苦瓜皂苷L、苦瓜皂苷K等10个单体皂苷组分是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活性单体,其变化与总皂苷、果形指数以及氮、磷、铜元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皂苷 采收期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康丰B抗稻瘟病基因Pi-kf2(t)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11
作者 韦新宇 曾跃辉 +5 位作者 肖长春 黄建鸿 阮宏椿 杨旺兴 邹文广 许旭明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4,共13页
【目的】稻瘟病是一种由丝状子囊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以... 【目的】稻瘟病是一种由丝状子囊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且具有广谱抗性的优质籼型杂交稻保持系康丰B(KFB)为研究材料,对其抗稻瘟病基因Pi-kf2(t)进行抗谱分析、克隆和功能验证。【方法】利用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00个稻瘟病菌株对KFB[Pi-kf2(t)]、75-1-127(Pi9)、C101A51(Pi2)、IRBLzt-T(Piz-t)、EBZ(Pi50)和GM 4(Pigm)3~4叶期幼苗进行喷雾接菌;结合半定量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Pi-kf2(t)两个候选基因Pi-kf2(t)-NBS2和Pi-kf2(t)-NBS4进行表达模式分析;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Pi-kf2(t)基因进行克隆以及分析Pi-kf2(t)与Pi9、Pi2、Piz-t、Pi50和Pigm之间的进化关系;通过转基因互补试验对Pi-kf2(t)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Pi-kf2(t)与Pi9、Pi2、Piz-t、Pi50和Pigm存在明显的抗谱差异,其抗谱分别为93%、90%、91%、78%、95%和96%;候选基因Pi-kf2(t)-NBS2在KFB苗期叶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不受稻瘟病菌诱导,属于组成型表达,而Pi-kf2(t)-NBS4表达量极低;多重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Pi-kf2(t)-NBS2与Pi9、Pi2、Piz-t、Pi50和Pigm蛋白分别存在45、31、34、2和2个氨基酸的差异;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i-kf2(t)-NBS2与Pi50和Pigm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和更高的同源性;另外,转基因互补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候选基因Pi-kf2(t)-NBS2即为Pi-kf2(t)抗稻瘟病基因。【结论】Pi-kf2(t)为Pi2/Pi9基因家族中一个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本研究为Pi-kf2(t)后期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Pi2/Pi9 抗性基因 NBS-L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风藤藤茎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12
作者 周建金 邢建宏 +1 位作者 罗晓锋 康永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以6个种源风藤藤茎为供试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采用GC-MS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6个种源风藤藤茎的挥发油得率为0.075%~0.266%,其中共鉴定出15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 以6个种源风藤藤茎为供试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采用GC-MS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6个种源风藤藤茎的挥发油得率为0.075%~0.266%,其中共鉴定出15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类、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类、其他,主要化合物为γ-松油烯、1-亚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和蒎烯等;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中含有29种主要共有成分,可用于风藤藤茎挥发油的真伪鉴定,相对含量较高的特异性成分未被检出;福建沙县种源为挥发油得率和柠檬烯相对含量优质种源,分别达0.266%和20.46%;6个种源风藤藤茎挥发油相似度为0.785~0.968。风藤藤茎挥发油得率和成分在种源间有显著差异,挥发油主要风味贡献物质是γ-松油烯和柠檬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藤 藤茎 挥发油 成分 种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兰灰霉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药剂筛选
13
作者 刘冰琪 李尊文 +4 位作者 颜沛沛 王培育 江金兰 熊爱生 叶炜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6,共9页
【目的】明确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灰霉病的病原菌,了解其对不同金线兰种质的致病力,并筛选出适宜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为其田间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金线兰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结合ITS、G3... 【目的】明确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灰霉病的病原菌,了解其对不同金线兰种质的致病力,并筛选出适宜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为其田间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金线兰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结合ITS、G3PDH、HSP60与RPB2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其分类;通过在不同温度以及接种不同金线兰及其他兰科种质分析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高效杀菌剂。【结果】从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金线兰植株获得致病性最强的菌株A2C-1-1,接种株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鉴定与进化树分析显示,A2C-1-1与Botrytis cinerea B05.10一致性达100%,鉴定为灰葡萄孢B. cinerea。该菌可侵染福建的主要金线兰栽培种,在25℃下致病力最强,其中金线兰红霞、德化野生金线兰病情指数较高,台湾银线兰与金线兰尖叶种病情指数较低,而其他兰科植物中铁皮石斛、南茜文心兰表现较强抗性,病情指数均为23.33,姬蝴蝶兰和建兰表现较弱抗性,病情指数分别为70.00和73.3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氟硅唑和氟啶胺对金线兰灰霉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值为2.624×10^(-20)g·L^(-1)和1.000×10^(-15)g·L^(-1)。【结论】金线兰灰霉病由灰葡萄孢侵染引起。A2C-1-1菌株可侵染福建主要的金线兰栽培种和其他兰科植物,氟硅唑对该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兰 灰霉病 鉴定 灰葡萄孢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藤植物不同器官主要活性成分差异分析
14
作者 周建金 罗晓锋 +1 位作者 邢建宏 康永武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5,157,共8页
【目的】探究风藤不同器官(藤茎、根、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和成分,以及海风藤酮、胡椒碱和黄酮提取率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为风藤全株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 【目的】探究风藤不同器官(藤茎、根、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和成分,以及海风藤酮、胡椒碱和黄酮提取率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为风藤全株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酶标仪测定挥发油成分、海风藤酮、胡椒碱和黄酮提取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个风藤种源不同器官的挥发油提取率差异显著(P<0.05),果实的挥发油提取率最高,其次是叶片、藤茎,根部最低。2)不同器官的挥发油共被检出30种主要化合物,含烯类28种和酮类2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以上。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柠檬烯、石竹烯、松油烯等。不同器官挥发油中主要共有成分12种,主要特有成分4种。不同器官挥发油相似度在0.304~0.993,表明风藤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其中根部与叶片部位挥发油的相似度最高(0.830),根部与果实部位挥发油的相似度最低(0.459)。3)3个风藤种源不同器官中海风藤酮、胡椒碱、黄酮提取率差异较大。海风藤酮主要分布在果实部位,是药用部位藤茎的8.6倍。胡椒碱和黄酮主要分布在叶片部位,分别是药用部位藤茎的2.3和2.7倍。【结论】风藤不同器官主要活性成分差异较大,非药用部位(根、叶片和果实)均有利用价值,但不建议与药用部位藤茎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藤 器官 活性成分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控设施栽培龙爪菇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试验
15
作者 彭传尧 严少妹 +6 位作者 林思裕 王圣铕 吴光明 杨彬 蔡盛 王瑞娟 宋春艳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龙爪菇栽培技术,在温控设施条件下,开展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对龙爪菇出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培菌50~55 d,龙爪菇催蕾后菌丝恢复更快、原基形成更早,菌棒出菇口污染率更低,产量和优质菇率更高;培菌时间适宜,采用... 为进一步完善龙爪菇栽培技术,在温控设施条件下,开展培菌时间及出菇开口方式对龙爪菇出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培菌50~55 d,龙爪菇催蕾后菌丝恢复更快、原基形成更早,菌棒出菇口污染率更低,产量和优质菇率更高;培菌时间适宜,采用“|”形开口出菇比“Λ”形开口的产量及优质菇率更高,2种开口方式出菇对菇外观形态、采收影响不同,生产者可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和农事操作难易选择开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菇 温控设施 栽培 培菌时间 开口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恢复系明轮臻占的选育与应用
16
作者 林成豹 唐江霞 +3 位作者 林志坚 黄显波 邓则勤 苏荣理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选育香型优质恢复系,为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构建轮回选择群体中的显性核不育单株,与抗稻瘟病中间稳定材料明恢1101进行杂交配组,对后代可育株进行定向系谱选择... 【目的】选育香型优质恢复系,为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构建轮回选择群体中的显性核不育单株,与抗稻瘟病中间稳定材料明恢1101进行杂交配组,对后代可育株进行定向系谱选择,选择过程中利用咀嚼法鉴定香味,结合田间自然诱发方法鉴定稻瘟病抗性,筛选出具有香味的恢复系。【结果】2016年选育出香型优质恢复系明轮臻占。明轮臻占具有米质优、香味浓、配合力强等优点。明轮臻占于201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同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40)。目前利用明轮臻占配组出明1优臻占等多个杂交稻新品种,均具有米质优、有香味等特性,并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其中明1优臻占、野香优臻占多次在米质鉴评活动中荣获金奖。【结论】明轮臻占是香型优质恢复系,具有米质优、配合力好、香味浓等优点,既可作为高档优质米进行开发利用,也可作为恢复系进行香型优质杂交稻配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优质 恢复系 明轮臻占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积累特性
17
作者 黄建鸿 肖长春 +2 位作者 曾跃辉 杨尚霖 韦新宇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水稻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各式各样米制品加工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为调控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水稻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各式各样米制品加工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水稻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为调控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以及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和糯性等3类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灌浆期各个时间段内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直链淀粉积累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采用Logistic方程模型拟合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过程,方程求导后分析灌浆期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了解不同水稻品种类型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结果】在水稻籽粒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和直链淀粉积累都是一个“慢-快-慢”增长的动态过程。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过程基本趋于一致,都是“渐增-陡增-缓增”的过程,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但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接近最大值的时间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大约在15~27 d。使用Logistic方程模型对3类水稻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均有较好的预测性,拟合系数(R^(2))达0.967~0.998。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花后7~9 d,相较籽粒灌浆持续时间更短,更快达到积累量峰值,直链淀粉积累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花后14~22 d,干物质积累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在花后15~27 d。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从灌浆早期开始就具有较快的直链淀粉合成能力和积累速度。【结论】使用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峰值越大,且峰值出现的时间越迟,直链淀粉持续积累时间也越长,直链淀粉含量就越高,因此较高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和较长直链淀粉积累持续时间,有利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灌浆 直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 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技术提高水稻恢复系明恢1831的碱消值
18
作者 邹文广 候新坡 +4 位作者 马彬林 卓伟 杨旺兴 杨腾帮 许旭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1-348,共8页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提高抗稻瘟病香型恢复系明恢1831的稻米碱消值,以提高其在食味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回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稻米碱消值检测相结合的手...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提高抗稻瘟病香型恢复系明恢1831的稻米碱消值,以提高其在食味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回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稻米碱消值检测相结合的手段,将供体亲本明香510的高碱消值基因导入明恢1831中。用水稻48对SSR引物分析改良系与明恢1831的遗传相似性,并对改良系、明恢1831及其与明太A、甜香2A等4个不育系配制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品质性状比较。【结果】在BC_(3)F_(2)群体中用ZiS_1_ALK分子标记检测到8个纯合高碱消值优良株系,其中MG-2、MG-3、MG-6等3个株系与轮回亲本明恢1831遗传背景相似,部分农艺性状和米粒长宽比优于轮回亲本。杂交组合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明恢1831的碱消值并未影响其配合力。【结论】筛选获得3份遗传了明恢1831的优良特点和配合力的高碱消值株系,对明恢1831的碱消值改良非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明恢1831 碱消值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TCP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不同色系铁皮石斛中对光照的响应
19
作者 王培育 张春柳 +4 位作者 李尊文 颜沛沛 江金兰 罗维鸿 叶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6,共9页
TCP基因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铁皮石斛TCP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CP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色系铁皮石斛对光照的响应模式。从铁皮石斛中共鉴定获得31个TCP成员。系统发育树将铁皮石... TCP基因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铁皮石斛TCP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CP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色系铁皮石斛对光照的响应模式。从铁皮石斛中共鉴定获得31个TCP成员。系统发育树将铁皮石斛TCP成员分为2类,每个成员均具有TCP基因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同时,相同亚群内TCP成员之间的保守基序相似性强,不同亚群之间保守基序差异较大。另外,启动子分析发现TCP家族成员中存在大量相同的光响应元件,但也存在特异性的元件,表明不同成员间光响应能力的差异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色系铁皮石斛之间TCP转录因子成员的功能存在差异,同时同一品种铁皮石斛内不同TCP成员的功能存在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红色和绿色铁皮石斛中均存在特异性和普遍性响应光照强度变化的TCP基因家族成员,并且推测Do10016252和Do10014226这2个TCP成员可能是铁皮石斛变红的关键TCP成员。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TCP基因家族成员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光照对TCP成员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基因家族 不同色系 光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ED光照对兰属然洛组织培养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林辉锋 许克正 +4 位作者 周辉明 甘玮欣 林发壮 张政斌 宋彩凤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2-1311,共10页
以兰属然洛组织培养根状茎和组织培养苗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不同发光二极管(LED)光照[红光(R)、红光∶蓝光(B)=6∶4(R6B4)、红光∶蓝光=5∶5(R5B5)、红光∶蓝光=4∶6(R4B6)、蓝光]对兰属然洛根状茎增殖分化和组织培养苗壮苗生根阶段生长... 以兰属然洛组织培养根状茎和组织培养苗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不同发光二极管(LED)光照[红光(R)、红光∶蓝光(B)=6∶4(R6B4)、红光∶蓝光=5∶5(R5B5)、红光∶蓝光=4∶6(R4B6)、蓝光]对兰属然洛根状茎增殖分化和组织培养苗壮苗生根阶段生长和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状茎增殖分化阶段,与荧光灯对照(CK)相比,红光∶蓝光=5∶5(R5B5)处理兰属然洛组织培养根状茎粗度显著增加、分化率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蓝光比例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R6B4处理最高;过氧化氢含量、活性氧含量随蓝光比例增加而减少,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蓝光比例增加而增强,R5B5处理的过氧化氢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活性氧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K相比显著增加。在壮苗生根阶段,R5B5处理的组织培养苗叶长、叶宽、假鳞茎宽、叶片数、株高、根长、根粗、地上部鲜重以及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组织培养苗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红光比例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与CK相比R5B5处理降低最小;R5B5处理CRY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不同LED光照处理对兰属然洛根状茎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培养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系统、CRY2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R5B5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照 兰属然洛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