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雨 余红波 +1 位作者 操媛 王俊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3-1053,共11页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铁死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CDO1是一种与恶性肿瘤高度...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铁死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CDO1是一种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的甲基化基因(highly relevant methylation gene,HRMG),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被其甲基化启动子所沉默,甲基化的CDO1基因启动子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之一。本文就CDO1生物学功能及其启动子DNA的甲基化在肿瘤中的作用及调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O1 肿瘤抑制基因 DNA甲基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疾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小艳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9-1381,共3页
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 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并且常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相关性 恶性肿瘤 血栓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癌症患者 中心静脉置管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放射抵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小艳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69-2771,共3页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确放射治疗的广泛开展和普及,正常组织受到射线照射的剂量大大减少,使得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但仍有较多晚期肿瘤患者对放疗不敏感或表现出放射抵...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确放射治疗的广泛开展和普及,正常组织受到射线照射的剂量大大减少,使得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但仍有较多晚期肿瘤患者对放疗不敏感或表现出放射抵抗。进而导致治疗的失败。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肿瘤增长、复发及转移根源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指出CSCs的存在或表现出放射抵抗性,靶向CSCs可改善肿瘤的辐射抵抗性,因此CSCs可能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几年CSCs在放射抵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肿瘤干细胞 抵抗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疗不敏感 CSCs 调强放射治疗 精确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分子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卓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2-854,共3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它可形成微转移或微小癌栓[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现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头颈部肿瘤[2]、胃癌等[3]中证实CTC的存在,并且发现...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它可形成微转移或微小癌栓[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现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头颈部肿瘤[2]、胃癌等[3]中证实CTC的存在,并且发现CTC与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然而,虽然CTC相关检测手段不断发展,由于异质性等因素CTC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是很高,CTC的分子机制还未十分明确。探究CTC相关形成作用机制对研发特异性分子标识,提高CTC检测率有重要意义。现将CTC相关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分子特性 CTC 分子机制 头颈部肿瘤 检测率 血液循环 转移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田程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8-1711,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液体活检技术,其检测方法近年来取得了新的发展,同时CTCs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的诊断、疗效评价、治疗决策、转移或复发的监测等方面也被证明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CTCs检测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液体活检技术,其检测方法近年来取得了新的发展,同时CTCs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的诊断、疗效评价、治疗决策、转移或复发的监测等方面也被证明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CTCs检测技术及其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检测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培训对肿瘤患者堵管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付艳枝 张琼 +1 位作者 戴德兰 董爱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530-353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化培训对降低肿瘤患者堵管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0年我科行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45例,2009年的6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7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经过规范化培训和未经规范化培训的护...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化培训对降低肿瘤患者堵管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0年我科行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45例,2009年的6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7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经过规范化培训和未经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为患者护理PICC,防止堵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堵管发生率及未通致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导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可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纳米造影剂C225-USPIO标记裸鼠鼻咽癌移植瘤MR成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莹 龙国贤 +1 位作者 刘东伯 胡国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01-2004,共4页
目的:制备针对EGFR的靶向纳米造影剂C225-USPIO,并检测其标记裸鼠鼻咽癌移植瘤MR成像(MRI)能力。方法:将西妥昔单抗(C225)与USPIO结合成C225-USPIO;检测造影剂粒径;选择EGFR高表达的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接种于12只裸鼠的大腿腹侧皮... 目的:制备针对EGFR的靶向纳米造影剂C225-USPIO,并检测其标记裸鼠鼻咽癌移植瘤MR成像(MRI)能力。方法:将西妥昔单抗(C225)与USPIO结合成C225-USPIO;检测造影剂粒径;选择EGFR高表达的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接种于12只裸鼠的大腿腹侧皮下,待瘤直径增长至5mm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将C225-USPIO或USPIO通过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0、8、24、72 h经磁共振成像仪行T2WI扫描;检测肿瘤组织内造影剂分布。结果:C225-USPIO粒径约45~50 nm;MRI示实验组8 h T2值较0 h略降低(P>0.05),24 h显著降低(P<0.05),72 h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8~72 h各时间点T2值与0 h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注射造影剂72 h后肿瘤组织未见明显铁颗粒。结论:C225-USPIO颗粒可通过毛细血管,并能运用于体内磁共振分子成像,可以降低裸鼠移植瘤磁共振T2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 西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代龙 王雨珂 +1 位作者 庞雅琪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即为晚期,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晚期HC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即为晚期,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晚期HC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将对ICIs在晚期HCC中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L1保守序列多肽抗血清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测试
9
作者 邓金芳 李志英 +1 位作者 薛冰 肖长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明确对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HPV L1)具有交叉反应性的HPV L1 C-末端保守序列抗体是否具有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作用。方法:收集尖锐湿疣标本,从收集的标本中找出HPV6型感染病例,并提取病毒。将多肽抗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 目的:明确对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HPV L1)具有交叉反应性的HPV L1 C-末端保守序列抗体是否具有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作用。方法:收集尖锐湿疣标本,从收集的标本中找出HPV6型感染病例,并提取病毒。将多肽抗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与得到的病毒共同培养并中和,接触单层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PCR检验经HPV6病毒接触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中HPV6 DNA含量,ELISA检验此细胞中HPV6 L1蛋白存在与否。结果:经不同稀释浓度抗血清中和的HPV6病毒感染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其DNA提取物的PCR产物经电泳,在凝胶280 bp处,HPV6特异性区间呈现不同强度的阳性条带,阳性条带的强度随抗血清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ELISA对经抗血清中和病毒接触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提取蛋白进行测试,HPV L1蛋白表达量显示出与上述PCR检测结果同样的梯度变化趋势,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证明,HPV6 L1保守序列多肽抗血清可部分降解该病毒的感染,该抗血清具有针对更多型HPV进行中和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多肽抗血清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降解 体外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粉手套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艳枝 戴德兰 +1 位作者 周晓娣 冀小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无粉无菌手套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行PICC置管的首次化疗患者126例,将置管时未使用无粉手套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无粉手套者66例作为观察组,比... 目的探讨无粉无菌手套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行PICC置管的首次化疗患者126例,将置管时未使用无粉手套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无粉手套者6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程度:0级56例,2级2例,3级2例,4级6例;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程度:0级56例,3级2例,4级2例。两组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u=-2.017,P=0.04)结论使用无粉无菌手套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手套 外科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进 黄乔 许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30-4030,共1页
患者女,16岁。困多饮、多尿10个月,伴停经、视力下降5个月于2009年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抑郁症”,未行特殊处理;后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2009年3月转我院行cT检查,提示鞍区占位,遂转入武汉同济医院治疗:2009年3月4日同济医... 患者女,16岁。困多饮、多尿10个月,伴停经、视力下降5个月于2009年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抑郁症”,未行特殊处理;后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2009年3月转我院行cT检查,提示鞍区占位,遂转入武汉同济医院治疗:2009年3月4日同济医院鞍区MRI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图1),大小约2.5cm×3.2cm.考虑为垂体瘤或颅咽管瘤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占位性病变 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 2009年 视力下降 同济医院 CT检查 医院治疗 颅咽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