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上段结石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
作者 毛峥 董自强 +2 位作者 张路生 彭庆 商庆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2-924,共3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及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U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137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URL治疗46例,MP...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及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U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137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URL治疗46例,MPCNL治疗38例,RLU治疗29例,UL治疗24例。结果 URL组1周的结石清除率为21.7%(10/46),术后轻度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43.5%(20/46),发热的发生率为10.9%(5/4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6.0 d。MPCNL组1周的结石清除率为78.9%(30/38),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63.2%(24/38),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10.5%(4/38),平均住院时间为9.0 d。RLU组1周的结石清除率为100%,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62.1%(18/29),发热的发生率为17.2%(5/29),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6.5 d。UL组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70.8%(17/24),发热的发生率为16.7%(4/24),4例术后伤口发生感染,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6.7(4/24),4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3,P<0.05);肉眼血尿、发热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0和1.12,P>0.05);平均住院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7,P<0.05)。结论 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MPC-NL、URL、RLU和UL 4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使用何种方法应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附49例报告)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自强 毛峥 +3 位作者 张平 李克军 许晓明 张路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 im 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B超或X线引导下穿刺肾中盏,建立皮肤肾脏通道,输尿管镜下采用气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 im 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B超或X线引导下穿刺肾中盏,建立皮肤肾脏通道,输尿管镜下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气压弹道碎石成功率100%。术后肉眼血尿55.1%(27/49),26例持续1-3 d后停止,1例造瘘管血尿明显并有血块,持续8 d后停止;术后发热10.2%(5/49)。1周结石清除率93.9%(46/49),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98.0%(48/49)。49例随访1-12个月,平均5个月,未发生输尿管狭窄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3
作者 袁红纲 宋兴福 +5 位作者 张平 龙兵 董自强 许晓明 周天贵 陈先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KAI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KAI1基因平均模板量...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KAI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KAI1基因平均模板量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KAI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随着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或P<0.01);KAI1在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癌病例(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KA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尿路上皮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KAI1蛋白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膀胱癌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董自强 江克华 +5 位作者 宋兴福 陈先国 陈晓波 袁红纲 刘幼昆 龙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提高抗癌药物紫杉醇对膀胱癌T-24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kt抑制剂鱼藤素、紫杉醇单独以及两药联合应用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提高抗癌药物紫杉醇对膀胱癌T-24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kt抑制剂鱼藤素、紫杉醇单独以及两药联合应用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联合鱼藤素能够显著提高紫杉醇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0.01),协同治疗指数<1,具有协同治疗作用;FCM结果显示联合鱼藤素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的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Akt信号通路能够显著提高紫杉醇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协同作用 鱼藤素 P13K/AKT T-2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78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敬祖 董自强 +5 位作者 周天贵 皮名芳 陈晓波 张平 毛铮 张路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70-3771,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78例肾上腺疾病行后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采用经腹膜后腔途径,显露腹膜后间隙,游离肾上半部及内侧缘,找到金黄色肾上腺,直接用超声刀分离并将瘤体和...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78例肾上腺疾病行后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采用经腹膜后腔途径,显露腹膜后间隙,游离肾上半部及内侧缘,找到金黄色肾上腺,直接用超声刀分离并将瘤体和(或)肾上腺切除并取出。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1~2天下地活动,手术时间35~11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术后住院时间6~8d。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腺手术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特点,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后腹腔镜术 肾上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抑制剂鱼藤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克华 董自强 +6 位作者 宋兴福 龙兵 刘幼昆 袁红纲 韩钰 王艳林 曾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4-656,共3页
2010年美国癌症学会公布了美国癌症的最新统计数据,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7%,居第四位,死亡率占全身肿瘤的3%,居第九位;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2.4%,死亡率占全身肿瘤的1.58%[1]。而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 2010年美国癌症学会公布了美国癌症的最新统计数据,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7%,居第四位,死亡率占全身肿瘤的3%,居第九位;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2.4%,死亡率占全身肿瘤的1.58%[1]。而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鱼藤素 蛋白激酶B T-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输精管再通术24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天贵 周承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73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 目的:探讨输精管吻合术的改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输精管再通术,即不游离输精管外膜,不用缝线吻合输精管管壁,在没有张力、扭曲及错位的情况下,靠旷置的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对合口的后壁支架,依靠支撑线机械力对合输精管断端行输精管吻合,行输精管再通24例。结果:24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输精管再通术输精管游离少,血供好,管壁损伤小,少有异物,瘢痕形成相对减少,愈合后复通机会相应增多,操作简单,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术 结扎术 精液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8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周天贵 袁红纲 +2 位作者 胡敬祖 陈先国 宋兴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687-3688,共2页
目的:探讨CD8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CD82mRNA的表达。结果:CD82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的表达(P<0... 目的:探讨CD8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CD82mRNA的表达。结果:CD82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CD8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D8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膀胱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CD82 RT-PCR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江克华 宋兴福 董自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71-1474,共4页
小分子抑制剂选择性的靶向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显示出很好的抗肿瘤前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靶点,最近研究发现mTORC2的活性在多种肿瘤的形成和侵袭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mTORC2... 小分子抑制剂选择性的靶向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显示出很好的抗肿瘤前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靶点,最近研究发现mTORC2的活性在多种肿瘤的形成和侵袭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mTORC2抑制剂靶向治疗肿瘤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就mTORC2的生物学特性及以mTORC2为靶点治疗肿瘤的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警示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谭倩 席祖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警示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结合临床实际制定风险警示录140条并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运用风险警... 目的探讨风险警示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结合临床实际制定风险警示录140条并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运用风险警示录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警能力、风险识别能力,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风险警示录 风险管理 风险预警 危险药品 危险操作 危险医嘱 危险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