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蒜黄在三亚无土栽培实用技术研究
1
作者 叶其宏 苏安 +8 位作者 刘阿春 丘文山 郑锦平 罗丰 符昌庆 孙秋南 吴邦荣 李晨 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45-48,共4页
为了提升三亚市常年蔬菜生产能力,打造热带常年蔬菜优质品牌,探索做好“稳价保供”新模式,开展蒜黄在三亚无土栽培实用技术研究。通过对蒜黄种子的泡种温度、泡种时间及培养温度筛选,结果表明,在18℃下培养最佳催芽方式为30℃浸泡蒜种8... 为了提升三亚市常年蔬菜生产能力,打造热带常年蔬菜优质品牌,探索做好“稳价保供”新模式,开展蒜黄在三亚无土栽培实用技术研究。通过对蒜黄种子的泡种温度、泡种时间及培养温度筛选,结果表明,在18℃下培养最佳催芽方式为30℃浸泡蒜种8 h,发芽率为100%,采收平均长度33.96 cm,产量0.403 kg/0.5 kg;在23℃下培养最佳催芽方式是30℃浸泡蒜头8 h,发芽率为100%,采收平均长度35.32 cm,产量0.439 kg/0.5 kg;在28℃下培养最佳催芽方式是40℃浸泡蒜头8 h,发芽率为100%,采收平均长度25.15 cm,产量0.207 kg/0.5 kg;蒜黄第二茬产量最高的处理方式是30℃浸泡8 h在23℃下培养,产量可达0.350 kg/0.5 kg,发霉率为0;在三亚地区30℃浸泡8 h在23℃下培养产量最高,2茬总产量为0.789 kg/0.5 kg,14 d采摘长度可达35.32 cm。该研究构建了蒜黄在三亚无土栽培实用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黄 无土栽培 催芽 培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抗黄瓜花叶病毒砧木筛选研究
2
作者 陈礼浪 孔祥义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7期21-24,共4页
病毒病是百香果主要病害之一。黄瓜花叶病毒(CMV)在百香果种植园中分布广泛,严重影响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拟通过抗病性试验,嫁接亲合性以及分析病毒迁移速率,评估不同百香果品种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抗病性,筛选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百... 病毒病是百香果主要病害之一。黄瓜花叶病毒(CMV)在百香果种植园中分布广泛,严重影响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拟通过抗病性试验,嫁接亲合性以及分析病毒迁移速率,评估不同百香果品种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抗病性,筛选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百香果砧木。研究表明,黄果百香果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以及较好的嫁接亲和性,紫果百香果品种抗病性较差。黄果百香果中“巴西大黄金”嫁接成活率较高,抗病性强,病毒迁移速率低,推荐为理想的砧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砧木 黄瓜花叶病毒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鹧鸪茶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红 刘扬 +1 位作者 白大娟 王康庄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鹧鸪茶是代茶饮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在海南旅游、餐饮市场被广泛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解油腻、助消化等功能。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海南鹧鸪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海南鹧... 鹧鸪茶是代茶饮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在海南旅游、餐饮市场被广泛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解油腻、助消化等功能。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海南鹧鸪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海南鹧鸪茶资源丰富,但存在着资源保护不足、开发落后、品牌宣传不够等问题。文章结合鹧鸪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加大资源保护、延伸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鹧鸪茶 SWOT分析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鹧鸪茶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秋南 刘扬 +1 位作者 白大娟 任红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鹧鸪茶树是海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用茶植物和药用植物,鹧鸪茶是海南省旅游文化特产之一。对鹧鸪茶的功能成分及活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探讨,为产业进一步发展... 鹧鸪茶树是海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用茶植物和药用植物,鹧鸪茶是海南省旅游文化特产之一。对鹧鸪茶的功能成分及活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探讨,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鹧鸪茶 功能成分及活性 资源开发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辣椒害虫发生规律及蓟马种群动态分析
5
作者 吴明月 李少卡 +5 位作者 李启珊 符振实 林俊旭 许怡博 孔祥义 谢文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655-663,共9页
为探究海南冬季瓜菜主产区辣椒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蓟马种群动态变化,采用田间植株目测法和色板引诱法对不同管理模式下辣椒田害虫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常规施药和未施药辣椒田均以蓟马(Thrips)为主要害虫;未施药辣... 为探究海南冬季瓜菜主产区辣椒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蓟马种群动态变化,采用田间植株目测法和色板引诱法对不同管理模式下辣椒田害虫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常规施药和未施药辣椒田均以蓟马(Thrips)为主要害虫;未施药辣椒田害虫种类丰富,包括蓟马、蚜虫(Aphid)、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等共6目8科14种害虫,整个生育期以蓟马为主,其中盛花期前以瓜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为优势种,在盛花期及以后以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为优势种群,其各个生育期种群优势度分别为0.795 5、0.762 8、0.542 1和0.076 9,均伴有少量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ll)]发生;茶黄螨于辣椒花期开始暴发。常规施药辣椒田整个生育期仍以蓟马为主,蓟马以花蓟马为优势种群,种群优势度分别为0.412 6、0.464 6、0.670 7和0.664 9,均高于瓜蓟马和普通大蓟马;开花结果期种群数量出现多个发生高峰,盛花期为暴发盛期,虫口数量高达55头·株,远高于其他生育期。综上所述,未施药和常规施药的辣椒田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及优势种群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两种管理模式下均以蓟马为主要害虫,且发生规律与辣椒花期阶段呈正向关系,盛花期为为害暴发期。本研究明确了海南三亚冬季瓜菜主产区辣椒上主要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及蓟马优势种动态,为海南热区辣椒害虫发生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治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蓟马 发生规律 优势种群 三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大蓟马的田间趋色性、日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6
作者 邹祥 胡静荣 +8 位作者 王阿强 李瑾 吴明月 刘勇 杨玉婷 史彩华 郭兆将 张友军 谢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为明确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其种群在海南豇豆种植高峰期日活动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在海南豇豆盛花期选择8种颜色的粘虫板和自制的64种色卡,在田间系统性开展普通大蓟马的趋色定量研究,并评估了... 为明确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其种群在海南豇豆种植高峰期日活动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在海南豇豆盛花期选择8种颜色的粘虫板和自制的64种色卡,在田间系统性开展普通大蓟马的趋色定量研究,并评估了粘虫板悬挂的方位、高度和规格对普通大蓟马的诱集效果。在此基础上,悬挂诱集效果最好的色板,探究海南冬季普通大蓟马的日活动规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粉色粘虫板和60号色卡(RGB值为255,160,255)对普通大蓟马的引诱效果最好,粘虫板朝向与豇豆植株保持平行,悬挂高度在140 cm,色板规格10 cm×10 cm引诱效果最佳。运用色板最优组合开展普通大蓟马的日活动规律调查,发现普通大蓟马在海南三亚冬季的日活动规律呈单峰型,活动峰值时间在10:00-12:00。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发现,普通大蓟马活动的最适环境温度在28~33℃、相对湿度在51.3%~80.5%、光照强度在23885~122284 lx。研究结果揭示了普通大蓟马的颜色趋性和在南方豇豆主产区的日活动规律特性,为普通大蓟马的物理防控措施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趋色性 粘虫板 环境因子 日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及优良品种推荐
7
作者 吴小燕 刘勇 +6 位作者 谢海鹏 林俊旭 麦贤俊 叶其宏 孔祥义 王绥利 周峰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3期13-18,共6页
20世纪90年代,甜瓜成功引种海南,如今已成为海南冬季瓜菜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解海南甜瓜产业发展阶段,及该阶段产业推动和限制因素,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走访、电访种植户等方法,就海南甜瓜近5年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明... 20世纪90年代,甜瓜成功引种海南,如今已成为海南冬季瓜菜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解海南甜瓜产业发展阶段,及该阶段产业推动和限制因素,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走访、电访种植户等方法,就海南甜瓜近5年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明确海南甜瓜产业发展趋势及优势,讨论目前阶段存在的品种、栽培技术等主要发展瓶颈,推荐新品种,为海南甜瓜种植及产业发展提供可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产业 发展现状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及其枯萎病抗性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琴 黄伟康 +4 位作者 符启位 黄国宋 朱朝华 孔祥义 罗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80,85,共12页
为充分挖掘与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质且抗枯萎病的豇豆种质,试验收集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材料,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法,综合比对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的23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的99份长荚豇豆品种... 为充分挖掘与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质且抗枯萎病的豇豆种质,试验收集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材料,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法,综合比对了99份长荚豇豆品种的23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的99份长荚豇豆品种的变异系数大多大于10%,其中叶片含水率的变异系数最小,性状最稳定,而枯萎病田间发病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豇豆抗病选育的方向。23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10个主成分,10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1.654%,能较好代替23个农艺性状来评价99份长荚豇豆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9份长荚豇豆材料在Euclidean距离为4.5时可分为四大类,其中Ⅱ类综合表现优良,抗病等级较高,适合推广种植,也可作为抗枯萎病育种材料,Ⅳ类抗枯萎病能力弱,不适合推广种植。综合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南繁五号、林丰真如意、林丰如意三号、彩绿二号、泰国十一号、美美满满、翠深似海、吉丰608、F-1815和大富豪10个品种,豆荚性状表现优良,抗枯萎病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荚豇豆 抗枯萎病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冠花试管内开花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可贵 刘扬 +2 位作者 陈冠铭 任杰 李宏杨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87-90,共4页
近年来,植物试管内开花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鸡冠花试管花卉生产应用角度出发,在保鲜培养阶段添加抑菌剂、食用色素,并考察了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添加1 mL/L的山农一号抑菌剂可有效抑制培养基污染率,且鸡冠... 近年来,植物试管内开花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鸡冠花试管花卉生产应用角度出发,在保鲜培养阶段添加抑菌剂、食用色素,并考察了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添加1 mL/L的山农一号抑菌剂可有效抑制培养基污染率,且鸡冠花株高增加,叶片浓绿、根系较多;向培养基中添加0.02~0.05 g/L的蓝色素或绿色素,鸡冠花的观赏性较好;此条件培养的鸡冠花在温度较低、光照强度较弱的普通室内环境下可以摆放90 d左右,且污染率低至2.22%。综上,培养基中添加1 mL/L的山农一号抑菌剂和0.02~0.05 g/L的蓝色素或绿色素,鸡冠花产品观赏价值较高,制作技术可行性较强,有利于产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 试管花 组织培养 创意组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芽在三亚工厂化生产条件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扬 孙秋南 +3 位作者 叶其宏 吴邦荣 孔祥义 罗丰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41-44,共4页
为了解决花生芽在三亚工厂化生产腐烂发霉的问题,对花生种子的泡种温度、泡种时间、催芽时间、催芽温度及蚯蚓粪添加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用40℃温水浸泡8h,发芽率为97.22%,发霉率为0,效果较佳;最佳的催芽温度为24℃;催芽36 h... 为了解决花生芽在三亚工厂化生产腐烂发霉的问题,对花生种子的泡种温度、泡种时间、催芽时间、催芽温度及蚯蚓粪添加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用40℃温水浸泡8h,发芽率为97.22%,发霉率为0,效果较佳;最佳的催芽温度为24℃;催芽36 h花生芽的长度较适合播盘生产,发芽率可达96.11%;添加200 g蚯蚓粪培养,单根产量达到最高,为7.30 g。优化了花生芽在三亚工厂化生产条件并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芽 催芽 蚯蚓粪 工厂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百香果酒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琼君 袁学军 +1 位作者 罗宏伟 蔡儒平 《食药用菌》 2019年第6期408-410,共3页
试验以赤灵芝和黄金百香果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果汁/果皮比例、除酒冒时间、酵母用量、除脂纯牛奶澄清剂用量和灵芝含量,通过测量pH、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总SO2含量、干物质含量等指标,研究分析灵芝百香果酒的质量。结果显示:对果... 试验以赤灵芝和黄金百香果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果汁/果皮比例、除酒冒时间、酵母用量、除脂纯牛奶澄清剂用量和灵芝含量,通过测量pH、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总SO2含量、干物质含量等指标,研究分析灵芝百香果酒的质量。结果显示:对果酒质量的影响由佳到差的顺序依次为果汁/果皮1/1>1/0.5>1/0,除酒冒时间12>8>16>20天,酵母用量0.2>0.4>0.6>0.8>1>0g/kg,除脂纯牛奶澄清剂用量0.5>0.75>0.25>0m L/L,灵芝含量7>3>11>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百香果酒 品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天涯区南红农场水稻锌肥肥效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川峰 张天斌 +2 位作者 黎训谆 阮林梅 杜前进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6-9,共4页
为研究在三亚市土壤类型下施用锌肥对水稻的影响,以提高水稻锌含量,本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处理1不施锌肥(常规施肥),处理2在处理1的基础上底施ZnSO_(4).H_(2)0_(2).54 kg/667m^(2),每个处理均设置3次重复.测试分析各处理水稻产量、籽粒与... 为研究在三亚市土壤类型下施用锌肥对水稻的影响,以提高水稻锌含量,本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处理1不施锌肥(常规施肥),处理2在处理1的基础上底施ZnSO_(4).H_(2)0_(2).54 kg/667m^(2),每个处理均设置3次重复.测试分析各处理水稻产量、籽粒与茎秆锌含量、水稻养分含量、锌肥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处理1(不施锌肥)相比,处理2的产量提高4.61%;籽粒与茎秆的全锌含量较处理1差异显著,分别提高180.8%、136.3%;锌肥利用率为31.54%;此外,处理2的籽粒全氮、全钾、茎秆全钾含量相较处理1分别提高了37.5%、39.1%、40.0%.说明施锌肥的处理水稻籽粒与茎秆的锌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锌肥 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夏季蔬菜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3
作者 尚庆茂 张锋 +6 位作者 吴华瑞 廖道龙 罗丰 孙晓东 庞强强 伍壮生 陈贻诵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海南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然而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病虫害等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夏淡”极为突出,个别地区蔬菜自给率不足10%。综合应用耐逆抗病丰产品种、降温避雨防虫设施、集约化育苗、高畦高垄地膜覆盖宽行栽培、精准... 海南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然而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病虫害等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夏淡”极为突出,个别地区蔬菜自给率不足10%。综合应用耐逆抗病丰产品种、降温避雨防虫设施、集约化育苗、高畦高垄地膜覆盖宽行栽培、精准灌溉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有助于海南夏季蔬菜高效生产和稳定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蔬菜 抗病丰产 南菜北运 生产技术规程 夏季高温 集约化育苗 病虫害 自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百香果栽培技术
14
作者 杨天章 蔡儒平 陈礼浪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62-63,共2页
介绍了热带地区百香果栽培技术,包括嫁接苗培育、种植园建立、定植、幼苗期管理、结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百香果 栽培技术 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月季黑斑病抗性调查及化学防治
15
作者 梁静萍 谭鼎鼎 +4 位作者 刘扬 任杰 李可贵 陈泰浩 黎经田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第8期33-36,共4页
通过对月季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发现热带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病期出现在6~10月,10月达到高峰。在对13个月季品种的黑斑病抗性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莫海姆”抗性最佳,“杏花村”极易感染黑斑病。化学防治... 通过对月季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发现热带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病期出现在6~10月,10月达到高峰。在对13个月季品种的黑斑病抗性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莫海姆”抗性最佳,“杏花村”极易感染黑斑病。化学防治中,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黑斑病 抗病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温对普通大蓟马存活的影响及豇豆田防效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怀亮 吴明月 +9 位作者 刘铮 李瑾 林俊旭 甫秋梅 麦贤俊 刘勇 史彩华 张友军 谢文 孔祥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目前普通大蓟马的最主要防治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亟需开发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不同温度及暴露时间处理)和田间试验(豇豆苗期和抽蔓期不同揭膜时间)初步探索短时高温对普通大蓟马存活率的影响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 目前普通大蓟马的最主要防治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亟需开发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不同温度及暴露时间处理)和田间试验(豇豆苗期和抽蔓期不同揭膜时间)初步探索短时高温对普通大蓟马存活率的影响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普通大蓟马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影响愈发明显;42℃高温处理3 h,普通大蓟马成虫和若虫均全部死亡,而44℃处理1 h可使若虫全部死亡、处理0.5 h使成虫全部死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豇豆苗期和抽蔓期在11:00—12:00揭膜,对普通大蓟马成虫的防效均可达到99%以上,处理后2 d内的防治效果仍能保持在70%及以上,但12:00以后揭膜偶发烧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豇豆 高温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花期豆大蓟马种群动态监测及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墨涛 陈琪 +5 位作者 肖正坤 吴明月 王星 孔祥义 谢文 黄国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海南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主要害虫,其体型微小、隐蔽性强,是当地豇豆种植户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最主要防治靶标。为准确筛选安全有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药剂,调查三亚市崖州区豇豆田间...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海南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主要害虫,其体型微小、隐蔽性强,是当地豇豆种植户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最主要防治靶标。为准确筛选安全有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药剂,调查三亚市崖州区豇豆田间豆大蓟马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分别采用含孢子150亿个 · g^(-1)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WP)、32 000 IU · mg^(-1)苏云金杆菌WP、8 000 IU · 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SC)、含孢子150亿个 · 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OD)、含孢子50亿个 · mL^(-1)爪哇虫草菌JS001 OD和0.3%苦参碱水剂(AS)6种生物药剂进行豇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豇豆花期豆大蓟马成虫种群密度与调查时间相关,18:00时蓟马数最高,为22.40头 · 朵^(-1)。通过比较不同施药时间的防效发现,8:00时施药防效最好的为0.3%苦参碱AS,药后7 d校正防效达到最高,为59.63%;13:00施药时所有药剂都无明显防效;18:00时施药防效最好的为爪哇虫草菌JS001 OD,药后7 d校正防效为62.37%,而此时苦参碱AS仅在药后3 d校正防效达到最高,随后防效逐渐减弱。喷施上述生物药剂后,豇豆“黑头黑尾”率显著降低。综上,合理施用苦参碱AS、爪哇虫草菌JS001 OD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OD能有效提高对豆大蓟马的防效,研究结果可为减少豇豆农药施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大蓟马 发生动态 田间防效 生物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面包树的离体快繁条件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扬 李宏杨 +2 位作者 陈银华 刘国民 陈冠铭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2-300,共9页
该文以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种子为外植体,首先筛选合适的种子预处理及消毒方法,然后经过启动培养获得无菌外植体后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将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生根壮苗培养,最终建立猴面包树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 该文以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种子为外植体,首先筛选合适的种子预处理及消毒方法,然后经过启动培养获得无菌外植体后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将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生根壮苗培养,最终建立猴面包树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75%酒精浸泡3 min+0.1%升汞消毒15 min消毒效果较佳,污染率为21.7%,发芽效果较好;用95%的浓硫酸预处理12 h接种到WPM启动培养基上萌发率为46.0%;猴面包树种子经过预处理和消毒后接种到WPM启动培养基上遮光处理48 h,发芽率可达74.0%;将经过启动培养后的外植体切成2~3 cm带有一个节的幼嫩茎段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2.0 mg·L^(-1)ZT+0.2 mg·L^(-1)IBA,继代周期60 d,增殖系数最高为3.1/60 d;将丛生芽切成单株,接种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5.0 mg·L^(-1)IBA,生根诱导60 d,生根率达61.3%,平均根数为1.9条,平均根长8.9 cm。将生根苗在荫棚炼苗后,移栽至混合基质(椰糠∶菜园土∶珍珠岩=1∶1∶1)中,成活率60.0%。初步建立了猴面包树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猴面包树的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面包树 种子萌发 离体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越夏苦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锋 吴华瑞 +6 位作者 廖道龙 罗丰 孙晓东 庞强强 伍壮生 陈贻诵 尚庆茂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海南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水涝、病虫草害等不良因素严重影响苦瓜嫁接苗成活率和质量,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已取得显著效果。海南省地处热带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温室,蔬菜生产区位优势突出... 海南夏季高温、高湿、台风、暴雨、水涝、病虫草害等不良因素严重影响苦瓜嫁接苗成活率和质量,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已取得显著效果。海南省地处热带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温室,蔬菜生产区位优势突出(吕延超等,2020;曲红云等,2021)。然而,当地夏季台风、暴雨、高温等气象灾害影响频繁(吴胜安等,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育苗技术 光热资源 苗成活率 气象灾害 热带季风气候 病虫草害 技术集成创新 天然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枯萎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抗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17
20
作者 谢海鹏 林樱桃 +6 位作者 吴小燕 林俊旭 林明智 麦贤俊 陈子跃 谢文 孔祥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4-1236,共13页
豇豆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是豇豆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微生物防治是防控枯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豇豆-水稻轮作土壤中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研究其拮抗机制与促生功能,并评估其防治和促生效果,为... 豇豆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是豇豆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微生物防治是防控枯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豇豆-水稻轮作土壤中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研究其拮抗机制与促生功能,并评估其防治和促生效果,为豇豆枯萎病优良生防菌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基础。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得到93株细菌,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1株对豇豆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拮抗菌株SD13抑制率最好(抑制率达到82.0%);结合形态学与16S rDNA序列将该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液体共培养方法发现生防菌SD13对豇豆枯萎病病原菌的菌丝、孢子均有很强的溶菌作用;采用检测性培养基检测拮抗菌株SD13抑菌胞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促生能力相关功能(产嗜铁素、固氮、解无机磷、解有机磷、解钾、产IAA),明确生防菌SD13可以分泌纤维素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3种抑菌胞外酶,且具有产嗜铁素、固氮、解无机磷3种与促生能力相关的功能;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生防菌SD13对青瓜枯萎病、辣椒枯萎病等6种病原菌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生防菌SD13具有广谱抑菌活性,且抑制率达66.7%~82.3%;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在生防菌SD13的4个不同浓度(10^(4)、10^(6)、10^(8)、10^(9)CFU/mL)处理中,10^(6) CFU/mL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2.0%,而促生效果仅次于10^(8) CFU/mL。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SD13具有较强的生防与促生效果,并初步明确了其拮抗机制以及与促生能力相关的功能,在防控枯萎病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 贝莱斯芽孢杆菌 拮抗机制 促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