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深部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3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李汉杰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下方占58.8%,其间距为4.4±1.3mn1;所有大脑大静脉均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其起点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占47.5%、后方占21.0%。大脑大静脉的起点与松果体之间的距离为6.6±3.2mm。结论:经幕下小腋上入路途径对大脑深部静脉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静脉 大脑内静脉 基底静脉 显微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晏怡 唐文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后 4、2 4、48、72、96、12 0小时及复温后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N2 0 波幅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I、V波幅比值 ;对照组在同样的时段监测上述指标 ,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GCS 6~ 8分的亚低温组降温 2 4小时及其后的两个诱发电位 (EP)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前者存活比例 (10 /14 )亦高于后者(3 /10 )。GCS 3~ 5分组有无亚低温治疗者 ,其EP检测结果及存活比例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EP监测显示 :亚低温对于重型脑外伤中GCS 6~ 8分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对 3~ 5分的病例则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亚低温治疗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谦学 王国安 +5 位作者 叶应湖 陈坚 陈治标 刘胜 刘仁忠 吴秀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很少见,我院1975~1995年共收治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此类肿瘤7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诊治和预后等问题讨论如下。 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15~58岁,病程3~12个月。无其它部位黑色素瘤病史。...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很少见,我院1975~1995年共收治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此类肿瘤7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诊治和预后等问题讨论如下。 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15~58岁,病程3~12个月。无其它部位黑色素瘤病史。7例术前均诊断为其它性质病变,其中3例诊断为脊髓压迫症(性质待查),1例为神经鞘瘤,2例为脑胶质瘤,1例为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黑色素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寰区腹侧病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跃明 黄思庆 +3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刘立岷 邹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枕寰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31例枕寰区病变患者 (枕寰区畸形 2 3例 ,齿状突陈旧性骨折伴寰枢脱位 8例 )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先行枕骨大孔扩大及寰椎后弓切除减压 ,然后经枕颈区硬脊膜侧方显露齿突及C...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枕寰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31例枕寰区病变患者 (枕寰区畸形 2 3例 ,齿状突陈旧性骨折伴寰枢脱位 8例 )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先行枕骨大孔扩大及寰椎后弓切除减压 ,然后经枕颈区硬脊膜侧方显露齿突及C2椎体的后方 ,达到脊髓前、后方同时减压并一期植骨枕颈融合。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 1例术后 10d作石膏外固定时突然呼吸停止死亡。余 30例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患者躯体感觉恢复接近正常 ,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 ,肌力均有 1级以上改善。结论 :该术式手术视野开阔 ,脊髓前、后方减压及枕颈融合可一期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寰区 腹侧病变 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脑外伤后人工脑脊液灌洗对ERK通路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姜交德 刘运生 方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检测人工脑脊液灌洗通过ERK通路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局部人工脑脊液灌洗组、局部生理盐水灌洗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术后6 h,12 h,1 d,3 d分为4个亚组。采用蛋白... 目的:检测人工脑脊液灌洗通过ERK通路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局部人工脑脊液灌洗组、局部生理盐水灌洗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术后6 h,12 h,1 d,3 d分为4个亚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P-ERK2)蛋白的表达、SABC法半定量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人工脑脊液灌洗组伤灶区P-ERK2蛋白和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凋亡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灌洗组(P<0.05)。结论:人工脑脊液灌洗可能通过ERK通路减少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脑脊液 神经细胞凋亡 ERK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保建基 孙红卫 +1 位作者 张志强 宋来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适应征及疗效。方法 对4 个类型28 例本病患者行肿瘤切除和/ 或脊髓末端粘连松解术。结果 术后好转及无变化各13 例,2 例恶化。获8 个月至3 年随访的25 例中,15 例好转,9 例无变... 目的 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适应征及疗效。方法 对4 个类型28 例本病患者行肿瘤切除和/ 或脊髓末端粘连松解术。结果 术后好转及无变化各13 例,2 例恶化。获8 个月至3 年随访的25 例中,15 例好转,9 例无变化,1 例恶化,肿瘤型9 例中,8 例好转,近2~3 年呈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的14 例中,11 例好转。结论 近2 ~3 年临床症状呈逐渐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及肿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成人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暴露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和Na^+通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宗志红 王彪 +4 位作者 王军 唐秋实 孟晓娜 谢鑫 邢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被认为与学习和记忆的形成有关.Na^+在诱导LTP产生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实验发现,慢性铝暴露可以影响大鼠海马神经元LTP的产生,随着铝暴露浓度的增加,LTP的幅值逐渐降低.RT-PCR法对大鼠海马神经元9种类... 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被认为与学习和记忆的形成有关.Na^+在诱导LTP产生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实验发现,慢性铝暴露可以影响大鼠海马神经元LTP的产生,随着铝暴露浓度的增加,LTP的幅值逐渐降低.RT-PCR法对大鼠海马神经元9种类型Na^+通道(即Nav1.1~Nav1.9)的mRNA进行检测发现,除Nav1.4和Nav1.8Na^+通道mRN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未见表达外,慢性染铝组大鼠海马神经元7种Na^+通道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蛋白印迹法对一种脑型Na^+通道(Nav1.2)蛋白检测证明,Na^+通道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结果提示,铝进入神经元后,可能通过影响Na^+通道蛋白的表达而影响了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去极化,进而影响了LTP的诱导过程,从而预示铝的暴露可能损害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长时程增强 Na^+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骨大孔区畸形的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麦名裕 王崇谦 +4 位作者 田芳镇 马以骝 王嘉沪 欧阳海鹰 李世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枕骨大孔区畸形的外科治疗探讨麦名裕,王崇谦,田芳镇,马以骝,王嘉沪,欧阳海鹰,李世和我们于1976年7月~1993年6月收治25例有明显症状的枕骨大孔区畸形的病人,ZI例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就有关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枕骨大孔区畸形的外科治疗探讨麦名裕,王崇谦,田芳镇,马以骝,王嘉沪,欧阳海鹰,李世和我们于1976年7月~1993年6月收治25例有明显症状的枕骨大孔区畸形的病人,ZI例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就有关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3例,女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畸形 外科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的研究
9
作者 沈红 王景贺 +6 位作者 刘利 林志国 车彦军 张帆 张凤民 白云龙 杨富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方法将培养14d的神经元放入“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再重新放回含镁的正常细胞外液培养,利用膜片钳记录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将“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的神经元定为实验组,...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方法将培养14d的神经元放入“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再重新放回含镁的正常细胞外液培养,利用膜片钳记录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将“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的神经元定为实验组,将未经“无镁”外液处理的神经元定为对照组。分别在80μm×80μm,2μm×2μm和500nm×500nm扫描范围,对两组神经元细胞膜表面进行扫描,同时测量两组神经元表面相关结构的直径和深度。结果膜片钳提示“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和恢复正常外液14d时,神经元存在自发的癫痫样放电。在扫描范围为80μm×80μm时,两组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光滑;在2μm×2μm时,两组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出现一些小凹;在500nm×500nm时,实验组神经元表面小凹的直径和深度分别为(114.86±9.33)nm和(5.71±0.69)nm,对照组为(116.4±9.13)nm和(5.69±0.71)nm,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子力显微镜是进行细胞膜显微结构观察的良好工具;“无镁”外液处理神经元3h,神经元细胞膜显微结构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癫痫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伏隔核对腹侧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10
作者 贾媛媛 马羽 +4 位作者 林宇涵 关有良 孟飞 王军 高东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研究电刺激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对腹侧苍白球(ventral pallidum,VP)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探索电刺激NAC治疗药物成瘾的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强度0.4mA,波宽0.06ms,时程5s,频率5,10,2... 目的:研究电刺激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对腹侧苍白球(ventral pallidum,VP)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探索电刺激NAC治疗药物成瘾的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强度0.4mA,波宽0.06ms,时程5s,频率5,10,20,50,80,100,130,150和200Hz)大鼠NAC对VP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刺激频率低于20Hz时,大多数VP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变化,电刺激频率大于20Hz可使大多数VP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降低。结论:本研究提示高频刺激NAC对药物依赖可能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腹侧苍白球 电刺激 药物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顽固性癫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吴广宇 谭启富 潘云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方法:10例癫手术患者均采用江苏伟思公司的脑电图仪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研制的皮质电极和深部电极,结合CT、MRI、神经心理学检查,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致灶的精确定位,并分别进行了前颞... 目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方法:10例癫手术患者均采用江苏伟思公司的脑电图仪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研制的皮质电极和深部电极,结合CT、MRI、神经心理学检查,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致灶的精确定位,并分别进行了前颞叶切除术、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脑皮质病灶+致灶切除术及功能区多处横纤维切断术(MST)、胼胝体切开术。结果:术后继续配合抗癫药物治疗,随访6~42个月,满意4例,显著改善4例,良好2例。结论:通过对患者的选择,致灶的精确定位及手术方式、技巧,术中辅以EcoG及DEEG描记监测,手术治疗控制癫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致癎灶.定位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的远期疗效分析和治疗选择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晓川 郑履平 +2 位作者 霍刚 唐文渊 吕孟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垂体腺瘤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308 例垂体腺瘤中的155 例进行了2 年以上的随访和远期疗效评价,分别就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放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作... 目的 分析影响垂体腺瘤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308 例垂体腺瘤中的155 例进行了2 年以上的随访和远期疗效评价,分别就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放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 垂体微腺瘤和小腺瘤的疗效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分泌性腺瘤的疗效优于非分泌性腺瘤,肿瘤全切除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大腺瘤经蝶入路的疗效优于经额入路。结论 肿瘤大小和切除范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微、小腺瘤选择经蝶入路最佳,大腺瘤尽量采用经蝶入路,巨大腺瘤则是以鞍上下联合入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外科手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与IL-2协同诱导PBMC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杀伤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俊生 顾立学 +5 位作者 席焕久 魏炳杰 刘兴波 邱建武 张鹏飞 单宏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 :探索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 :用人参皂甙 (ginsenodide ,GS)与白细胞介素 2 (IL - 2 )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制成GS -LAK细胞 ,用MTT法测定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 (BT32 5 )的杀伤活性 ,并与LAK细胞... 目的 :探索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 :用人参皂甙 (ginsenodide ,GS)与白细胞介素 2 (IL - 2 )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制成GS -LAK细胞 ,用MTT法测定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 (BT32 5 )的杀伤活性 ,并与LAK细胞相比较。结果 :效应细胞GS -LAK在增殖数量和杀伤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活性等方面均优于LAK细胞 ,且IL - 2用量减少。结论 :采用GS -LAK细胞 ,可提高效应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为恶性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IL-2 脑胶质瘤 PBMC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脑组织Nav1.5钠通道新外显子的克隆、鉴定和分布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军 宗志红 +4 位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任成涛 林毅 孟晓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59,共5页
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被认为是心肌的特异性通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道在脑组织尤其是边缘系统中亦广泛分布.此前,在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钠通道的基因克隆中,发现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采用人及鼠脑组... 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被认为是心肌的特异性通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道在脑组织尤其是边缘系统中亦广泛分布.此前,在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钠通道的基因克隆中,发现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采用人及鼠脑组织,通过RT-PCR法对Nav1.5钠通道基因进行克隆发现:Nav1.5/SCN5A基因中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了该通道,而心肌等其他组织却是第6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人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和第6外显子都定位于3号染色体,共有92个碱基,都可以编码产生30个氨基酸,但却有7个氨基酸不同.人和鼠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仅有一个碱基不同,却产生相同的氨基酸序列.RT-PCR法证实第6A外显子在鼠脑的不同部位表达不同,第6外显子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不同,这为深入研究不同系统中Nav1.5钠通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A外显子 第6外显子 基因克隆 Nav1.5钠通道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Na^+通道mRNA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16种组织中表达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军 王运杰 +1 位作者 欧绍武 宗志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6-666,共11页
电压-门控Na^+通道由1个可单独发挥作用的α亚单位和2~4个起辅助作用的β亚单位构成,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采用RT-PCR法对5个不同发育阶段(P1、P9、P40、P80、P120)Wistar大鼠16种不同组织的9种Na^... 电压-门控Na^+通道由1个可单独发挥作用的α亚单位和2~4个起辅助作用的β亚单位构成,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采用RT-PCR法对5个不同发育阶段(P1、P9、P40、P80、P120)Wistar大鼠16种不同组织的9种Na^+通道α亚单位及1种β亚单位的mRNA进行检测发现:同种类型Na^+通道mRNA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不同类型Na^+通道mRNA在大鼠同一组织中的表达不同.其中,神经系统和心肌组织中Na^+通道mRNA的表达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Na^+通道mRNA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不同.Na^+通道在全身组织中的广泛分布及随发育周期的不同变化趋势,为离子通道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Na+通道 Α亚单位 Β亚单位 WISTAR大鼠 表达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2
16
作者 凌锋 李铁林 +1 位作者 张长才 陈明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报告16例脊髓AVM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干燥硬膜、Ivalon、IBCA或可脱性球囊。治疗结果:痊愈5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变化4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68.7%。治疗中特别强调脊髓选择性造影对栓塞的指导意义,并应根据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 本文报告16例脊髓AVM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干燥硬膜、Ivalon、IBCA或可脱性球囊。治疗结果:痊愈5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变化4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68.7%。治疗中特别强调脊髓选择性造影对栓塞的指导意义,并应根据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的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v1.5/SCN5A基因新的变构体编码人脑组织Nav1.5 Na^+通道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绍武 宗志红 +1 位作者 王军 王运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5-944,共10页
河豚毒-抵抗性(TTX-R)Nav1.5 Na+通道是心肌的特异性Na+通道,虽然研究发现神经元中也存在河豚毒-抵抗性Na+电流及Nav1.5/SCN5A mRNA的表达,但其确切的cDNA序列尚不清楚.采用RT-PCR法对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进行克隆发现:人脑组... 河豚毒-抵抗性(TTX-R)Nav1.5 Na+通道是心肌的特异性Na+通道,虽然研究发现神经元中也存在河豚毒-抵抗性Na+电流及Nav1.5/SCN5A mRNA的表达,但其确切的cDNA序列尚不清楚.采用RT-PCR法对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进行克隆发现: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有2种变构体,hB1和hB2(accession number EF629346,EF629347),其中hB1全长6201个碱基,其开放读码框架(ORF)参与编码2016个氨基酸,和人心肌Nav1.5 Na+通道氨基酸序列相同率高达98%,共有28个不同的氨基酸,其中7个集中位于第6A外显子与第6外显子编码区.与人心肌Nav1.5/SCN5A基因cDNA不同的是,在对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的克隆中未发现该基因第18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但却发现其第24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2种选择性剪接体(hB1和hB2)在脑组织中基本同时表达,表达比率接近1∶1,但在心脏中二者的表达比率却与年龄有关.人Nav1.5/SCN5A基因的第24外显子定位于染色体3P21区,共有54个碱基,参与编码18个氨基酸.RT-PCR法证实第24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也可发生在大鼠心脑之外的其他组织中,竞争性PCR法证明,不同组织中2种选择性剪接体的表达比率不同,且随着周龄的增加,2种选择性剪接体在各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不同.此外,RT-PCR法还发现Wistar大鼠全身16种组织中均可检测到Nav1.5/SCN5A mRNA的表达.上述实验结果说明,Nav1.5 Na+通道在全身组织中分布广泛,但编码人脑组织Nav1.5 Na+通道与心肌组织该离子通道的cDNA序列不同,是Nav1.5/SCN5A基因的2种变构体,这为深入研究不同组织中Nav1.5 Na+通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5/SCN5A基因 基因克隆 选择性剪接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常娥 但建新 赵小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94-995,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藻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螺旋藻预处理组。用冷冻 -束缚应激法复制应激性溃疡模型。观察胃粘膜的病理改变并计算溃疡指数 ,测定胃液pH值 ,血浆... 目的 :探讨螺旋藻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螺旋藻预处理组。用冷冻 -束缚应激法复制应激性溃疡模型。观察胃粘膜的病理改变并计算溃疡指数 ,测定胃液pH值 ,血浆的MDA和SOD含量。结果 :螺旋藻灌胃 50 0mg/kg预处理组 ,应激时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指数、血浆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 ,血浆SOD、胃液pH值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结论 :螺旋藻能明显减轻束缚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胃酸的分泌 ,提高胃液的p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应激性溃疡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422名正常成人侧脑室的脑室颅腔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谦学 叶应湖 +5 位作者 郑晓华 刘仁忠 童世平 陈治标 王国安 陈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72-372,共1页
CT测量422名正常成人侧脑室的脑室颅腔比陈谦学*叶应湖*郑晓华**刘仁忠*童世平**陈治标*王国安*陈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医生往往依据CT扫描,凭借经验来判断侧脑室的大小。这种判断方法带有很多主观因素,而缺乏... CT测量422名正常成人侧脑室的脑室颅腔比陈谦学*叶应湖*郑晓华**刘仁忠*童世平**陈治标*王国安*陈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医生往往依据CT扫描,凭借经验来判断侧脑室的大小。这种判断方法带有很多主观因素,而缺乏客观根据。国内有关对正常侧脑室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脑室颅腔比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凤清 黄强 +3 位作者 杨学照 周岱 惠国桢 鲍耀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3-234,共2页
血管母细胞瘤如多次复发,预后可极差。为了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减少复发率,我们对1985年10月~1989年10月的4年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病人中的3例复发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关键词 脑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