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早期应力参数化分析与裂缝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易宁 欧阳东 宁博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137,共5页
根据港珠澳跨海大桥沉管隧道结构抗裂抗渗及耐久性需要,对管节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早期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据此预测管节在施工中可能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或出现截面拉裂的最危险时间和最不利位置。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高强混凝土的... 根据港珠澳跨海大桥沉管隧道结构抗裂抗渗及耐久性需要,对管节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早期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据此预测管节在施工中可能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或出现截面拉裂的最危险时间和最不利位置。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高强混凝土的采用以及管壁厚度达1.35 m,裂缝发生和扩展的最危险时段为36-144 h;而管节作为复杂截面其表面应力的分布也复杂化,在截面转角处、受约束较大处是裂缝发生的最危险位置。通过对影响沉管温度应力的不同的材料参数、水化热参数、施工参数、养护参数进行多次反复的有限元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各种参数的影响,并为寻求科学合理的温度控制、裂缝控制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水化热 热应力 早期裂缝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多层地下空间侧墙早期应力仿真分析及裂缝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东 易宁 +3 位作者 萧澎伟 潘攀 李晓铭 鲁刘磊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120,共3页
通过基于ANSYS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深入剖析超高层建筑中大面积多层地下空间侧墙早期裂缝产生与发展的机理,探讨了利通广场地下空间侧墙早期裂缝的控制技术。在-4到-1层地下空间侧墙工程中应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总计... 通过基于ANSYS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深入剖析超高层建筑中大面积多层地下空间侧墙早期裂缝产生与发展的机理,探讨了利通广场地下空间侧墙早期裂缝的控制技术。在-4到-1层地下空间侧墙工程中应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总计约4000m3,实践证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大大减少了侧墙的温度-干缩裂缝,满足了大面积多层地下空间工程的抗裂抗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地下空间 早期裂缝 有限元 纤维混凝土抗裂抗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力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赖震环 吴起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163,共3页
土力学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阐述土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及仿真实验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仿真实验是土力学实验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结合土力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开发设计土力学... 土力学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阐述土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及仿真实验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仿真实验是土力学实验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结合土力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开发设计土力学实验仿真系统的总体原则和技术选型,为土力学实验教学寻求一种合理、高效的仿真实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实验 土力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机库屋盖结构原型的静力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生 刘人怀 +2 位作者 王璠 郭学来 杜岳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6,共7页
以某机库(100+150)米多级钢桁架屋盖原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MIDAS软件建立了整体有限元模型,以悬挂设备和温差为荷载工况,对该大跨钢桁架空间结构进行了现场原位试验.根据试验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了该结构的受力机理.结... 以某机库(100+150)米多级钢桁架屋盖原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MIDAS软件建立了整体有限元模型,以悬挂设备和温差为荷载工况,对该大跨钢桁架空间结构进行了现场原位试验.根据试验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了该结构的受力机理.结果表明,多级钢桁架的结构形式能很好满足结构跨度、负荷、屋面荷载悬挂设备运行等方面的要求,结构有较高的安全裕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评价该类结构可靠性、合理性以及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机库 多级钢桁架 受力性能 原型静力实验 大跨屋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侨校特色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生 王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暨南大学是百年侨校.外招生占学生总数近一半。由于教育背景不同,特别是数理基础不同,且内、外招生同堂上课.加之材料力学实验课的概念多,导致教学难以兼顾。针对以上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并... 暨南大学是百年侨校.外招生占学生总数近一半。由于教育背景不同,特别是数理基础不同,且内、外招生同堂上课.加之材料力学实验课的概念多,导致教学难以兼顾。针对以上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并总结了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材料力学 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一种方法
6
作者 李翠红 杨秋伟 赵卫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6,共4页
研究一种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从损伤结构的残余力方程出发,引入结构刚度矩阵的分解表达式,得出一种判断结构损伤位置和求解结构损伤程度的计算方法。分析所提方法优于最小范数方法和最小秩方法的几个特点。最后用一个10层的剪... 研究一种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从损伤结构的残余力方程出发,引入结构刚度矩阵的分解表达式,得出一种判断结构损伤位置和求解结构损伤程度的计算方法。分析所提方法优于最小范数方法和最小秩方法的几个特点。最后用一个10层的剪切结构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将计算结果与最小范数解及最小秩解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态参数 矩阵分解 残余力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蘑菇状仿生微纤维的混合黏附破坏分析
7
作者 鲁雯雨 宁志华 +2 位作者 彭焘 陈海燕 金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254,共7页
在仿生学领域壁虎因具有优越的攀爬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对壁虎仿生微结构的垂直攀爬功能进行设计,本工作对壁虎仿生微纤维与垂直表面之间的黏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聚氨酯(PU)蘑菇状仿生微纤维与刚性基体之间... 在仿生学领域壁虎因具有优越的攀爬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对壁虎仿生微结构的垂直攀爬功能进行设计,本工作对壁虎仿生微纤维与垂直表面之间的黏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聚氨酯(PU)蘑菇状仿生微纤维与刚性基体之间的界面黏附行为进行研究。运用压缩+剪切、剪切加载、拉伸+剪切分别模拟壁虎足部的附着、滑移及分离等爬行动作,探讨壁虎爬行过程中的黏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剪切加载、拉伸+剪切混合加载下,界面均发生法向和切向的混合黏附破坏;在压缩+剪切混合加载下,界面发生切向脱黏或混合黏附破坏取决于压缩载荷的大小。法向载荷通过改变微纤维与基体的接触面积来实现对切向黏附承载力的调控。斜向加载下界面的黏附承载力与载荷倾角有关,对于所选用的聚氨酯蘑菇状仿生微纤维,当斜向压力的倾角小于52°时,界面的切向黏附承载力随着斜向压力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最优的斜向拉力方向为17°,沿该方向可用最小的拉力实现界面的脱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仿生黏附 聚氨酯(PU)蘑菇状微纤维 黏附机制 混合黏附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PSO算法和损伤概率均值的两阶段梁式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泽鹏 王伟龙 +1 位作者 刘琪钿 吴京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33,共9页
受算法随机参数和测量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群智能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法容易出现单次识别误差大和多次识别波动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混合PSO算法和损伤概率均值提出一种两阶段梁式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定义了包括单元容许损伤值... 受算法随机参数和测量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群智能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法容易出现单次识别误差大和多次识别波动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混合PSO算法和损伤概率均值提出一种两阶段梁式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定义了包括单元容许损伤值αcr和临界概率pc的损伤有效原则,以计算损伤概率均值。第一阶段,对混合PSO算法的多次识别结果分批计算一阶段损伤概率均值,第二阶段,在此基础计算两阶段损伤概率均值。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噪声水平影响下的结构损伤识别精度。简支梁和两跨连续梁的损伤工况试验研究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不同结构和不同工况的结构损伤识别,在减少损伤误判的同时保证损伤单元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混合粒子群算法 有效损伤原则 损伤概率均值 梁式结构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模态柔度矩阵桥梁损伤识别的少量传感器方法
9
作者 马宏伟 郑晓杰 +2 位作者 夏子立 闫禹 聂振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6,共10页
为了降低监测系统成本和提高桥梁损伤识别精度,本文利用少量传感器获得高分辨率模态振型.在考虑路面粗糙度的情况下,基于柔度变化率进行损伤识别.在不同路面粗糙度水平下,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上所测位移响应进行特征正交分解,再将... 为了降低监测系统成本和提高桥梁损伤识别精度,本文利用少量传感器获得高分辨率模态振型.在考虑路面粗糙度的情况下,基于柔度变化率进行损伤识别.在不同路面粗糙度水平下,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上所测位移响应进行特征正交分解,再将得到的主成分矩阵中高频动力分量信息过滤,获得高分辨率的模态振型.利用少量传感器方法得到的高分辨率模态振型计算柔度变化率,将其作为桥梁损伤定位的指标.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一简支梁进行模拟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考虑不同粗糙度水平情况下,利用少量传感器得到高分辨率模态振型的柔度变化率能准确定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高分辨率模态振型 少量传感器 路面粗糙度 柔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土壤锌含量 被引量:26
10
作者 黄富荣 潘涛 +2 位作者 张甘霖 潘贤章 刘登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92,共7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全谱400~2500nm,400~1100nm,1100~1900nm,1900~2500nm,580~900nm等5个波段,每个波段分别采用原谱、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共建立了15个定标模型。同时调整SG平滑点数和PLS因子数,每个模型分别进行PLS数值实验,按照预测效果进行优选。结果显示,采用1900-2500nm波段一阶导数谱的模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RP)、RMSEP、RRMSEP分别为0.806,31.0mg/kg和19.96%。这些结果表明,1900-2500nm波段可以代替全谱波段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可为设计专用土壤近红外光谱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晓平 黄井武 +1 位作者 尹赛华 郑坚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12-3218,共7页
滑带土的强度特性对于边坡稳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滑带土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是进行边坡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前提。针对一库岸古滑坡滑动带中的含粗粒细粒土,进行了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大剪试验和室内固结快剪试验分析... 滑带土的强度特性对于边坡稳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滑带土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是进行边坡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前提。针对一库岸古滑坡滑动带中的含粗粒细粒土,进行了滑带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大剪试验和室内固结快剪试验分析了滑带土的剪切性状,确定了再生强度、现场折减强度和固结快剪强度;根据现行反复剪切试验在确定含粗粒细粒土残余强度时的不足,对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指标,并与其他剪切条件下的强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基于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土体含水率、塑性指数及粗粒含量对剪切强度指标的影响,并总结了含粗粒细粒土与一般黏性土或砂土在剪切性状方面的诸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剪切试验 含粗粒细粒土 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孔琳洁 欧阳东 +4 位作者 傅浩 鲁刘磊 黄成武 廖龙 温喜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50-1656,共7页
采用一种新的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通过测试混凝土质量腐蚀系数、抗压强度腐蚀系数和抗拉强度腐蚀系数,研究掺加不同种类聚丙烯纤维的纤维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配比纤维混凝土抵抗(NH4)2SO4溶液侵蚀能力远... 采用一种新的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通过测试混凝土质量腐蚀系数、抗压强度腐蚀系数和抗拉强度腐蚀系数,研究掺加不同种类聚丙烯纤维的纤维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配比纤维混凝土抵抗(NH4)2SO4溶液侵蚀能力远远低于Na2SO4溶液,而纤维的掺入明显改善了混凝土的耐硫酸盐腐蚀能力;单掺聚丙烯细纤维的混凝土质量损失最少;混掺聚丙烯网状纤维和钢纤维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最少;混掺聚丙烯粗纤维和钢纤维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损失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硫酸钠 硫酸铵 质量腐蚀系数 强度腐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掺海砂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欧阳东 吴亭亭 +3 位作者 黄华县 傅浩 孔琳洁 易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海砂混凝土中有害氯离子是阻碍其应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粉煤灰和磨细矿渣2种活性矿物复掺的方法,固化海砂混凝土中有害氯离子含量,提高海砂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掺20%粉煤灰及30%磨细矿粉制备的海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 海砂混凝土中有害氯离子是阻碍其应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粉煤灰和磨细矿渣2种活性矿物复掺的方法,固化海砂混凝土中有害氯离子含量,提高海砂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掺20%粉煤灰及30%磨细矿粉制备的海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氯离子渗透系数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管凤 马宏伟 +1 位作者 吴起星 王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盾构掘进引起的地面沉陷常会危及到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如何有效预测地面沉降是减少事故发生的迫切要求。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预测,阐述其必要性和创新性。基于盾构施工... 盾构掘进引起的地面沉陷常会危及到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如何有效预测地面沉降是减少事故发生的迫切要求。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预测,阐述其必要性和创新性。基于盾构施工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法的特点,应用关联分析法,以探索地层条件、主要掘进参数与地面沉降量之间的关联规则和预测模型为目标,拟定地面沉降分析预测的研究步骤。通过工程实例试算,说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分析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盾构掘进 地面沉降 关联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载荷作用下简支梁的动态响应及裂纹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俊 张伟伟 马宏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3,共7页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根据移动载荷作用下简支梁动态响应特性,利用梁上一点振动信号对裂纹梁进行损伤识别。移动载荷经过梁上裂纹处时,必然导致梁响应时间历程曲线的奇异性,这种奇异性不能直接被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小波多分辨...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根据移动载荷作用下简支梁动态响应特性,利用梁上一点振动信号对裂纹梁进行损伤识别。移动载荷经过梁上裂纹处时,必然导致梁响应时间历程曲线的奇异性,这种奇异性不能直接被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析进行识别。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的瞬态分析方法进行裂纹梁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损伤识别数值模拟,通过梁上某一点挠度、速度和加速度的振动信号,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有效地识别出单个及多个裂纹,同时扩展到多个同向和相向移动载荷作用下裂纹梁的损伤识别。最后,通过不同小波函数的分析结果比较,寻找更加有效的小波函数。以上的损伤识别方法均在较低的移动载荷速度作用下有效,随着速度的增加,裂纹梁损伤识别的有效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载荷 裂纹梁 损伤识别 小波多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在水泥混凝土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欧阳小伟 欧阳东 +1 位作者 易承波 周艳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3,87,共4页
随着污泥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和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近来备受关注,已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分析了国内外污泥的处置现状和污泥在水泥混凝土工业中应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污泥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工业的4种途径,... 随着污泥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和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近来备受关注,已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分析了国内外污泥的处置现状和污泥在水泥混凝土工业中应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污泥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工业的4种途径,即用污泥制集料、烧制轻骨料、烧制掺合料和烧制水泥,并对这4种应用途径进行了比较。得出污泥烧制掺合料、轻骨料和水泥的应用前景广阔,污泥烧制掺合料是最具研究潜质的,而用污泥制集料比较受局限,研究价值不大。污泥用于水泥混凝土工业不仅有利于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而且有利于土地、矿物资源的节约,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混凝土 集料 轻骨料 掺合料 生态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制备超高强混凝土 被引量:9
17
作者 鲁刘磊 欧阳东 +2 位作者 徐畏婷 易承波 易宁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厂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垃圾焚烧飞灰的排放量越来越巨大。垃圾焚烧飞灰中富含有害重金属Zn、Cr、Pb、Cd以及二英,属于危险废物。经综合比较分析,以飞灰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混凝土是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探... 随着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厂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垃圾焚烧飞灰的排放量越来越巨大。垃圾焚烧飞灰中富含有害重金属Zn、Cr、Pb、Cd以及二英,属于危险废物。经综合比较分析,以飞灰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制备混凝土是飞灰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探索了用飞灰制备超高强混凝土的可能性:应用常规的工艺方法,率先在国内成功研制了28 d抗压强度为117.8 MPa、坍落度为270 mm的飞灰超高强混凝土,且重金属浸出量未超过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超高强混凝土 抗压强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砂与河砂、尾砂作为建筑用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尹飞龙 欧阳东 +1 位作者 温喜廉a 黄华县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75,78,共4页
研究了海砂、河砂及尾砂的物理性质、颗粒形貌、水泥胶砂性能和混凝土性能,并对它们作为建筑用砂作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砂颗粒级配与河砂相似,级配较好;棱角性略大于河砂,小于尾砂和机制砂;坚固性比河砂和尾砂差;氯离子含量较... 研究了海砂、河砂及尾砂的物理性质、颗粒形貌、水泥胶砂性能和混凝土性能,并对它们作为建筑用砂作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砂颗粒级配与河砂相似,级配较好;棱角性略大于河砂,小于尾砂和机制砂;坚固性比河砂和尾砂差;氯离子含量较高。海砂和河砂颗粒圆滑、棱角少,机制砂颗粒粗糙、棱角多,尾砂介于天然砂与机制砂之中。河砂的水泥胶砂性能与标准砂接近,海砂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较河砂稍低,差别不大。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中尾砂最大,河砂和海砂差别不大,这与集料的圆度大小顺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建筑用砂 物理性质 颗粒形貌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率模态的拱板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俊 程良彦 马宏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0-477,共8页
以两边铰支的圆弧形拱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拱损伤前后的第一阶模态参数,然后运用中心差分法近似求得拱板面内两方向的径向位移模态曲率和转角位移的二阶导数,并用于拱板的损伤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布置有足够数量... 以两边铰支的圆弧形拱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拱损伤前后的第一阶模态参数,然后运用中心差分法近似求得拱板面内两方向的径向位移模态曲率和转角位移的二阶导数,并用于拱板的损伤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布置有足够数量的振型测点时,拱板损伤前后径向位移两方向模态曲率差之和与转角位移两方向二阶导数差之和均可有效地用于拱板损伤的探测和定位,并大致判断其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模态 拱板 无损检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冲刷作用下人工堤岸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动 陈晓平 黄井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2,29,共7页
针对河流冲刷造成堤岸坡脚及坡面缺损的情况建立了将冲刷预测和边坡稳定分析相结合的耦合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实测资料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冲刷作用下堤岸及河床的变形进行预测分析,以获得堤岸坡脚被冲刷后的几何形态,然后在此... 针对河流冲刷造成堤岸坡脚及坡面缺损的情况建立了将冲刷预测和边坡稳定分析相结合的耦合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实测资料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冲刷作用下堤岸及河床的变形进行预测分析,以获得堤岸坡脚被冲刷后的几何形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边坡进行稳定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被冲刷后的边坡的整体稳定评价和变形特征。通过北江大堤某河段典型断面的计算,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和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对于人工堤防的运行管理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河流冲刷 人工堤防 神经网络 整体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