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干预警觉度下降效应的警觉度量化方法
1
作者 谢松云 段珂懿 +2 位作者 刘瑞镇 谢辛舟 张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准确量化和监测人员在执行长时间任务后的低警觉状态,并及时进行调控干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当前警觉度监测及警觉度量化方法研究中选取分类标签的主观性强、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模型可解释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层... 准确量化和监测人员在执行长时间任务后的低警觉状态,并及时进行调控干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当前警觉度监测及警觉度量化方法研究中选取分类标签的主观性强、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模型可解释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层模糊逻辑的警觉度量化方法。通过对多个与警觉度下降相关的脑电特征的合并推理,确定出明确的警觉度量化映射关系,以长时间任务诱发的客观行为表现作为标签,实现高警觉、中等警觉、疲劳的三分类,并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对于警觉度下降效应的干预效果。实验结果证明基于三层模糊逻辑的警觉度量化方法的平均准确度达到90.9%,在明确了警觉度量化的映射关系的基础上,验证了经颅直流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警觉度下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警觉度 警觉度下降 模糊逻辑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商澎 呼延霆 +2 位作者 杨周岐 武祥龙 顾逸东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进入空间站阶段,空间生命科学也随之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此,回顾了国内外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并在未来20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载人航天活动支撑下的航天员生命保障、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进入空间站阶段,空间生命科学也随之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此,回顾了国内外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并在未来20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载人航天活动支撑下的航天员生命保障、宇宙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空间生物技术转化研究的战略需求,凝练了空间人体科学和航天医学领域、空间基础生物学领域、空间生物技术和转化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为如何建好和用好中国的空间站及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生命科学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与骨重建相关疾病转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商澎 刘俊宇 +5 位作者 王圣航 杨建成 张哲源 李岸林 张昊 曾玉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55,共17页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了电磁场在骨重建相关疾病方面的基础研究、电磁技术和临床应用,从生物医学基础与生物电磁学交叉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电磁场作用于骨重建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出了尚未解决、值得深入研究的基础性生物物理机制问题,并对相关生物电磁技术发展及其临床转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静磁场 骨重建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苗治平 张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1-768,共8页
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为指导,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模型及其经济推动、技术进步、用水调控、生态规制、社会保障5个因素的测量体系,并结合关联函数对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进行分析.历史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工业... 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为指导,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模型及其经济推动、技术进步、用水调控、生态规制、社会保障5个因素的测量体系,并结合关联函数对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进行分析.历史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1997~2014年间存在短期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横向测量结果表明,区域之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性,其空间优化配置亟待提高;未来驱动分析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影响其发展的局部因素,如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水资源消耗速率较高与规模偏大、废水治理能力与监控能力不足等,并成为后期提高其效率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水资源利用 效率 云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情绪压力分布外检测的多任务跨模态学习方法
5
作者 万奕晨 邢凯 +3 位作者 刘宇 杨慧 徐筠涵 袁艳雪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4-1741,共8页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的情绪压力检测系统有望能够实现日常的便携监测,但由于不同个体间PPG信号差异显著,导致在对训练时未见过的个体进行压力检测时存在严重的分布外(OOD)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跨模态压力...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的情绪压力检测系统有望能够实现日常的便携监测,但由于不同个体间PPG信号差异显著,导致在对训练时未见过的个体进行压力检测时存在严重的分布外(OOD)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跨模态压力检测模型(CSMT),通过引入ECG信号重建和多心血管特征预测作为辅助任务,在高维表征空间中对PPG信号的压力检测进行协同优化,从而学习到跨个体的鲁棒压力检测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WESAD数据集上的留一验证(leave-one-subject-out)测试中,CSMT在三分类(中性/压力/愉悦)和二分类(压力/非压力)任务上的准确率和F 1值均优于现有方法,有效缓解了压力检测中的分布外泛化问题。后续的消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多任务跨模态学习框架在提升模型泛化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学习 光电容积脉搏波 压力检测 分布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师”型人才培养的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高源 王军 +2 位作者 党凯 姜山峰 牛卫宁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植物学实验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高校新生首先接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对“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学校“总师”育人文化,该文深入探讨西北工业大学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 植物学实验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高校新生首先接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对“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学校“总师”育人文化,该文深入探讨西北工业大学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和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改革。论文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详细介绍在培养“总师”型人才过程中所采用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这一实践探索,旨在为“总师”型人才的培养及植物学实验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生物技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实验 “总师”型人才培养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总师育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降糖降脂效果研究
7
作者 仇鸿雨 刘畅 +3 位作者 任国领 曹宏妍 刘馨璐 于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96,共8页
采用酶解法提取淫羊藿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提取的淫羊藿总黄酮进行降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7%(以淫羊藿粉末质量计)、酶解温度40℃、... 采用酶解法提取淫羊藿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提取的淫羊藿总黄酮进行降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7%(以淫羊藿粉末质量计)、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0 min、缓冲液pH 6.0,在此条件下淫羊藿总黄酮得率为79.2 mg/g。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对机体代谢、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有改善作用且具剂量依赖性,具有一定的降糖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总黄酮 降血糖效果 降血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模拟失重,改进大学生理学骨骼肌收缩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暴克尧 周小慧 +4 位作者 孙溢泽 马吉英 党凯 常惠 王慧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4-599,共6页
骨骼肌收缩实验作为大学生理学课程中一个传统的教学实验,在国内各高校的生理学教学中多有开设。本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模拟失重致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方面的研究,结合科研课题对该教学实验进行了改进:以模拟失重小鼠作为实验动物,代替原用的... 骨骼肌收缩实验作为大学生理学课程中一个传统的教学实验,在国内各高校的生理学教学中多有开设。本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模拟失重致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方面的研究,结合科研课题对该教学实验进行了改进:以模拟失重小鼠作为实验动物,代替原用的蛙或蟾蜍;在保留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正常小鼠与模拟失重小鼠骨骼肌收缩能力的测定等新内容。通过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发现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能够完成传统的实验内容,还可通过模拟失重小鼠与正常小鼠收缩能力的测定和对比,体现模拟失重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骨骼肌收缩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失重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改进后的骨骼肌收缩实验丰富了传统实验的内容,拓宽了该实验的理论和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实验改进 生理学 骨骼肌收缩 模拟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物对白地霉中高级醇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静 杨晓聪 +4 位作者 陈亚蓝 刘海波 陈龙 郑雪珂 师俊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41,共14页
化学或物理因子作为诱导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菌体基因转录表达。为探索高级醇底物对白地霉的诱导效果,以分离自土壤的白地霉S12为对象,采用五种高级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己醇和异戊醇)作为诱导物,研究不同高级醇的诱导剂量... 化学或物理因子作为诱导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菌体基因转录表达。为探索高级醇底物对白地霉的诱导效果,以分离自土壤的白地霉S12为对象,采用五种高级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己醇和异戊醇)作为诱导物,研究不同高级醇的诱导剂量、诱导时间对菌体S12降解不同高级醇活性及脱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己醇和异丁醇分别作为诱导剂时,胞内酶活力较高。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和正己醇作为诱导剂时,最适诱导时间均为6 h;而以异戊醇为诱导剂时,最佳诱导时间为12 h。以正丙醇和正己醇为诱导剂时,最适的诱导浓度为1.5 g/L;以正丁醇、异丁醇和异戊醇为诱导剂时,最适诱导浓度分别为1.0、0.5和2.5 g/L。NativePAGE电泳结果表明,以五种高级醇为诱导剂均能使菌体合成分子量为223 kDa左右的脱氢酶。其中,以正己醇为诱导剂时所得菌体同时降解多种高级醇的能力最强,其降解产物均为其相应的酸类和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高级醇脱氢酶 诱导物 酶活性 诱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抑制ROCK的表达降低模拟失重大鼠血管Ca^(2+)敏感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平 白晓镯 +4 位作者 赵晶 赵省心 刘朕印 党凯 高云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928,共10页
研究失重条件下血管平滑肌收缩性、Ca^(2+)敏感性及其调控通路RhoA-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川芎嗪干预对其的影响。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在机体前、后部分别选取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中,由苯肾上腺素(PHE)... 研究失重条件下血管平滑肌收缩性、Ca^(2+)敏感性及其调控通路RhoA-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川芎嗪干预对其的影响。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在机体前、后部分别选取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中,由苯肾上腺素(PHE)或KCl诱发的血管收缩性和Ca^(2+)敏感性增强,RhoA激酶2(ROCK II)的表达、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1(MYPT1)和肌球蛋白调节轻链(MLC)的磷酸化水平均上升,血管孵育Y-27632(ROCK特异性抑制剂)后可降低以上变化。模拟失重大鼠灌饲川芎嗪亦可降低以上变化。模拟失重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的收缩性和Ca^(2+)敏感性、ROCK II的表达、MYPT1和MLC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血管孵育Y-27632对以上变化无明显作用。模拟失重大鼠灌饲川芎嗪亦对以上变化无明显作用。结果表明,由RhoA-ROCK调控的血管平滑肌Ca^(2+)敏感性的变化可能是失重条件下机体前后部血管收缩性发生区域性重塑的关键因素。川芎嗪可抑制ROCK蛋白的表达,降低血管平滑肌升高的Ca^(2+)敏感性,从而纠正失重条件下机体前部血管收缩性的增强,但对失重条件下机体后部血管收缩性的减弱无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敏感性 RhoA-ROCK 血管收缩性 模拟失重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磁场调控CCDC150参与TGF-β1/SMAD3信号轴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机理研究
11
作者 张辰艳 张葛 +1 位作者 禹瞳垚 尹大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3,共1页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乳腺癌亚型,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和靶点。磁场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式,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比静磁场,旋转磁场具有生物安全性高、参数丰富和力学刺激多维性等优点,但尚未见其在三...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乳腺癌亚型,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和靶点。磁场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式,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比静磁场,旋转磁场具有生物安全性高、参数丰富和力学刺激多维性等优点,但尚未见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方法搭建了适合细胞培养和动物饲养的旋转磁场平台,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细胞在旋转磁场中的受力,用转录组方法筛选出响应旋转磁场的关键蛋白CCDC150,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进行功能实验。结果和结论通过ANSYS和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构建培养平台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其在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磁场分布与强度变化情况,并计算细胞在旋转磁场的理论磁响应受力。旋转磁场暴露后MDA-MB-231细胞的F-肌动蛋白排布受到显著影响,细胞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CCDC150在三阴性乳腺肿瘤和细胞异常上调,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其通过激活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联合CCDC150沉默和旋转磁场治疗均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生长和肝转移。综上,旋转磁场可以作为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技术,CCDC150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旋转磁场 力学刺激 SMAD3 总生存率 动物饲养 细胞培养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12参与模拟失重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胡丽芳 钟文金 +1 位作者 梁舒静 骞爱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9-409,共1页
目的失重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是引起失重性骨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CDK12参与模拟失重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PM模拟失重条件,以CDK12高/低表达成骨细胞与对... 目的失重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是引起失重性骨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CDK12参与模拟失重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PM模拟失重条件,以CDK12高/低表达成骨细胞与对照组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d U染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染色、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CDK12分布,以及CDK12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变化,并检测CDK12高表达对失重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挽救作用。结果(1)模拟失重条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下调成骨细胞中CDK12表达;(2)CDK12低表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且改变细胞周期;(3)模拟失重条件或CDK12低表达抑制了RNAPⅡ磷酸化水平,并下调了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4)模拟失重条件下,CDK12高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RNAPⅡ磷酸化水平,并上调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对模拟失重条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具有挽救作用。结论CDK12在模拟失重条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模拟失重条件下,CDK12表达受到抑制,RNAPⅡ磷酸化水平降低,进而抑制CDC6等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导致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CDK12高表达对模拟失重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具有挽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1 模拟失重 磷酸化水平 成骨细胞 细胞周期 DNA复制 失重环境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协同拟茎点霉XP-8合成木脂素类的条件优化及其功能活性
13
作者 朱静 陈晖 +1 位作者 陈亚蓝 师俊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60-368,共9页
对杜仲协同拟茎点霉XP-8生物合成松脂醇(Pinoresinol,Pin)、松脂醇单葡萄糖苷(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PMG)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培养方式、杜仲添加量和静息处理时间对Pin... 对杜仲协同拟茎点霉XP-8生物合成松脂醇(Pinoresinol,Pin)、松脂醇单葡萄糖苷(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PMG)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培养方式、杜仲添加量和静息处理时间对Pin、PMG和PDG产量的影响,并对相关产物的抗氧化性和抑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杜仲PDB培养基培养菌体并静息处理5 d时Pin、PMG和PDG产量较高。该条件下代谢产物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杜仲空白培养基,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增强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其还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通过纯品验证活性说明,Pin是其中主要抑制癌细胞的活性成分,代谢产物液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是一种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脂素类物质 拟茎点霉XP-8 杜仲 抗氧化 抑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过程中骨的多层级结构及多尺度力学行为
14
作者 杨鹏飞 刘发 +1 位作者 胡艺伟 陆冬亮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15,共1页
目的骨的组成成分及多层级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增龄改变骨的力学响应,以及骨的生理和病理进程。团队系列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不同龄骨材料/多层级结构/多尺度力学的异同,揭示骨断裂力学行为的差异,以及去负荷制动对不同龄骨折愈合... 目的骨的组成成分及多层级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增龄改变骨的力学响应,以及骨的生理和病理进程。团队系列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不同龄骨材料/多层级结构/多尺度力学的异同,揭示骨断裂力学行为的差异,以及去负荷制动对不同龄骨折愈合新骨形成的影响规律。方法(1)制备幼龄、成年和老龄小鼠皮质骨微柱试样,压缩测试结合透射电镜研究其微观力学性能、断裂模式及增韧机制。(2)构建幼龄和老龄鼠骨折愈合模型,分别正常负重和去负荷制动愈合,研究骨痂组织的多尺度力学性能,分析其组成成分及多层级结构。结果(1)幼龄和成年骨断裂时主要为剪切破坏,而老龄骨为劈裂破坏,断裂模式的差异与骨矿化胶原纤维排布密切相关。幼龄骨在剪切破坏时表现出高韧性,得益于纤维桥接,而老龄骨在劈裂破坏时表现出高韧性,得益于纤维屈曲和裂纹偏转。(2)增龄致老龄骨折愈合延迟,而制动促进了老龄骨折愈合,老龄骨痂胶原纤维排布有序,矿化骨痂晶体长度增加48%。相反,制动致幼龄骨折愈合组织胶原纤维排布紊乱,矿物颗粒晶体长度和矿物基质比减少。结论增龄影响骨的微观结构,调节骨的增韧机制。骨折愈合进程中,老龄鼠比幼龄鼠更依赖制动带来的稳定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骨形成 老龄小鼠 骨折愈合 多层级结构 胶原纤维 病理进程 断裂模式 骨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超低场移动磁共振系统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磊 何为 +2 位作者 贺玉成 吴嘉敏 徐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08-4717,共10页
为了发挥超低场磁共振成像可移动化的优势,传统的被动电磁屏蔽方法应该被主动电磁干扰抑制方法所替代。该文首先分析了电磁干扰传输路径并发现人体耦合为主要传输路径。针对性地设计了用以采集人体耦合电磁干扰的“戒指”型电磁干扰检... 为了发挥超低场磁共振成像可移动化的优势,传统的被动电磁屏蔽方法应该被主动电磁干扰抑制方法所替代。该文首先分析了电磁干扰传输路径并发现人体耦合为主要传输路径。针对性地设计了用以采集人体耦合电磁干扰的“戒指”型电磁干扰检测线圈,并配合平面及螺线管型线圈共同构成了电磁干扰参考通道。该文提出相关窗口概念:一定采集间隔内的参考电磁干扰信号仍有助于更加精确地估计某一时刻核磁通道电磁干扰信号。选定各通道K空间外围数据为校准数据,由核磁通道校准数据构建校准目标矩阵;由相关窗口内参考通道校准数据构建校准源矩阵。对上述两个矩阵进行小波分解后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各层转移系数。由参考电磁干扰信号在相关窗口内构建重构源矩阵,并由各层转移系数求得核磁通道电磁干扰拟合值。最后从受污染的核磁信号减去求得的拟合值,实现主动降噪。一维信号以及人体成像实验表明,该主动电磁干扰系统可大幅降低外界电磁干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得磁共振扫描仪可在无屏蔽的开放环境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场 无屏蔽可移动磁共振成像仪 主动电磁干扰抑制 小波分析 相关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生物学野外综合实践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党凯 高源 +2 位作者 王军 姜山峰 牛卫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168,175,共6页
为提高生命科学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践。在该过程中利用秦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立研究型野外实践基地;实施“基础认知-综合创新-思政育人”三层次综合实践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开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 为提高生命科学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践。在该过程中利用秦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立研究型野外实践基地;实施“基础认知-综合创新-思政育人”三层次综合实践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开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沉浸式实践教学和启发式实践教学;构建将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并重、量化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该实践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综合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 生命学科 实践模式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通过骨髓微环境嘌呤代谢影响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刘希汝 张豪 +2 位作者 闫金笑 李想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目的长期暴露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影响宇航员机体健康,包括骨质流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作为血液系统的祖细胞,微重力环境对其命运分化的影响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尾悬吊... 目的长期暴露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影响宇航员机体健康,包括骨质流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作为血液系统的祖细胞,微重力环境对其命运分化的影响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尾悬吊模拟微重力模型,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的方法,揭示微重力影响HSCs的命运分化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尾悬吊后肢去负荷构建模拟微重力小鼠模型,并基于外周血组分及骨密度分析进行评估。在此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检测微重力对小鼠H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进一步,联合HSCs转录组和骨髓上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HSCs响应微重力的分子机制。结果尾悬吊处理后,小鼠后肢骨密度显著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数增加。对HSCs各谱系的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微重力显著增加了骨髓中HSCs的比例,并减少了淋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的分化。与此一致,转录组分析显示微重力抑制了HSCs的造血谱系通路。进一步,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骨髓微环境中嘌呤代谢通路被明显抑制。结论本项研究表明微重力会通过改变骨髓微环境中嘌呤代谢通路,抑制小鼠HSCs向红系和淋巴系的分化,扰乱HSCs体内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环境 免疫功能障碍 淋巴细胞数 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 嘌呤代谢 模拟微重力 体内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骨髓龛基质刚度的影响及其调控造血干细胞命运的研究
18
作者 闫金笑 李想 +2 位作者 刘希汝 崔宁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1-681,共1页
目的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会导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异常分化。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龛中,其命运受骨髓龛中各种理化因素的精确调控。近年来,针对肥胖如何通过骨髓龛调控HS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因素上... 目的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会导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异常分化。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龛中,其命运受骨髓龛中各种理化因素的精确调控。近年来,针对肥胖如何通过骨髓龛调控HS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因素上,而对于骨髓物理性质如何调控HSCs的命运尚缺乏深入的探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对骨髓基质刚度的影响,并揭示其调控HSCs命运的机制。方法采用60%脂肪含量(D12492)的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喂养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动物模型。HFD组体重超对照组20%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小鼠骨髓弹性模量,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及其亚群比例和造血祖细胞比例的变化,集落实验测定HSCs的分化阶段,以及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HSCs命运转变的潜在生物学机制。结果HFD组骨髓组织600个点位的测量结果显示骨髓平均弹性模量由9.07 k Pa降低为7.04 k Pa。HFD组长期造血干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多能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髓系祖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系祖细胞比例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Rho A和Rac1等细胞力学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上升。结论本研究表明,肥胖显著降低了骨髓基质刚度,引起HSCs偏向髓系分化,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为基质刚度变化激活了HSCs的Rho A和Rac1基因的表达。因此骨髓基质刚度可能为肥胖影响HSCs命运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C57BL/6J小鼠 造血祖细胞 RAC1 髓系 生物学机制 代谢疾病 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合成缓解低压低氧诱导的肠道损伤
19
作者 张豪 刘希汝 +2 位作者 冶鹏辉 豆媛媛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455,共1页
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 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探究黄连素(BER)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低压低氧仓模拟海拔5000 m的高原环境,建立小鼠肠道损伤模型,期间持续灌胃BER,以评估BER对肠道损伤和免疫微环境的改善情况。基于肠道菌群耗竭和粪菌移植技术证明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16S r 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确定BER改善肠道损伤的关键代谢通路并进行验证。结果补充BER能够显著减少低压低氧诱导的肠绒毛萎缩和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水平。具体来说,BER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显著降低了脱氧胆酸(肠道损伤的促进因子)的水平,并恢复了FXR-FGF19负反馈信号轴,从而影响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减少肠道固有层中RORγt+T细胞的比例,抑制Th17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L-17A的释放,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从而缓解肠道损伤。结论BER依赖于肠道菌群改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和肠道免疫稳态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肠道损伤。本研究将为高原人群肠道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粪菌移植 肠道损伤 肠道菌群 高原环境 黄连素 代谢组学 脱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zo1离子通道介导模拟微重力抑制NK细胞功能的机制
20
作者 吕红芳 郭小嘉 +5 位作者 谢媛媛 王丹丹 李晶 师俊玲 黄庆生 邵东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7-677,共1页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模拟微重力抑制NK细胞功能与影响其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然而关于NK细胞是如何感知力学环境变化,进而将力学信号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并进一步影响胆固醇代谢的机制尚不清楚。Piezo1作为细胞力学信号转导过程中...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模拟微重力抑制NK细胞功能与影响其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然而关于NK细胞是如何感知力学环境变化,进而将力学信号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并进一步影响胆固醇代谢的机制尚不清楚。Piezo1作为细胞力学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研究发现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其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因此推测Piezo1可能在NK细胞微重力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方法模拟微重力过程中采用Piezo1激活剂Yoda1处理后,考察NK细胞杀伤功能、胆固醇含量、脂筏及活化性免疫突触的形成,以及进一步的胞内Ca^(2+)浓度,Ca^(2+)及胆固醇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模拟微重力过程中采用Yoda1处理后,NK细胞杀伤功能显著提高,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脂筏及活化性免疫突触的形成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NK细胞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38MAPK、ERK、JAK等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Ca^(2+)信号通路表达显著变化,胆固醇内源合成SREBP1/2-HMGCR及向膜转运NPC1/2等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Piezo1可能是NK细胞响应微重力的关键靶点之一,模拟微重力通过抑制Piezo1表达水平,影响NK细胞胞内Ca^(2+)浓度及后续Ca^(2+)信号通路,进而调控NK细胞胆固醇代谢,导致膜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并进一步抑制脂筏及活化性免疫突触的形成,最终显著损害NK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功能 胆固醇代谢 免疫突触 模拟微重力 膜转运 NK细胞 胆固醇含量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