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轮不平衡对自卸车行驶平顺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登峰 蒋荣超 +1 位作者 刘汉光 徐昌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为了研究由车轮不平衡引起的前轮摆振对重型自卸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非独立悬架汽车转向轮摆振的数学模型和考虑前轮不平衡的某重型自卸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所建整车模型的正确性。接着利用所建模型,... 为了研究由车轮不平衡引起的前轮摆振对重型自卸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非独立悬架汽车转向轮摆振的数学模型和考虑前轮不平衡的某重型自卸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所建整车模型的正确性。接着利用所建模型,对前轮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下的整车行驶平顺性进行了仿真。最后,研究了前轮不平衡量对自卸车前轮摆振和整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影响自卸车行驶平顺性的车轮不平衡量限值为10kg·cm,为重型自卸车制造、使用和维护中前轮不平衡量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卸车 行驶平顺性 前轮摆振 车轮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载荷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万一品 宋绪丁 +1 位作者 郁录平 员征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在分析装载机工作装置铲斗受力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动臂与铲斗销轴处的动态载荷测试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装载机工作装置侧向力的销轴动态载荷测试方法,采用该测试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动臂与铲斗铰接点处的销轴水平、竖直和侧向三个方向的动态... 在分析装载机工作装置铲斗受力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动臂与铲斗销轴处的动态载荷测试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装载机工作装置侧向力的销轴动态载荷测试方法,采用该测试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动臂与铲斗铰接点处的销轴水平、竖直和侧向三个方向的动态载荷。在不改变工作装置受力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销轴传感器的设计与铲斗的结构改装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力动态测试系统,选取含有颗粒状铁矿石的原生土作为铲装作业工况,进行铲装试验测试,获得了动臂与铲斗铰接点处销轴三个方向的动态载荷变化。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销轴力动态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地获得铰接点处销轴三个方向动态载荷;装载机工作装置动臂与铲斗销轴传感器测得的三个方向的动态载荷与铲装作业过程有密切的关系;首次获得了侧向力随铲装作业过程变化的动态载荷。这对于研究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受力特性、载荷谱和疲劳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销轴 动态载荷 侧向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铰点实测载荷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向清怡 吕彭民 +1 位作者 王斌华 薛璐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3-1070,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实际工况下铰点载荷特征,为关键零部件载荷谱整理提供方法和依据,以XE215G中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方法获取铰点载荷:第一种方法采用三维销轴力传感器,直接实测铲斗与斗杆铰点处的正载、侧载和偏载,采用连杆力传感器... 为了定量分析实际工况下铰点载荷特征,为关键零部件载荷谱整理提供方法和依据,以XE215G中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方法获取铰点载荷:第一种方法采用三维销轴力传感器,直接实测铲斗与斗杆铰点处的正载、侧载和偏载,采用连杆力传感器实测连杆力,利用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其余铰点载荷;第二种方法利用实测的动臂、斗杆和铲斗油缸压力和位移数据,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间接计算所有铰点载荷。同时测试动臂、斗杆大应力部位的应力-时间历程。两种方法获取的铰点载荷吻合较好,表明测试数据比较可靠。针对方法一所得铰点载荷,计算大应力测点疲劳损伤在考虑和不考虑侧载及偏载时的相对偏差,结果表明,除了损伤明显小的测点外,其余测点损伤相对偏差不超过6.98%,表明侧载和偏载对结构损伤的影响较小。针对方法二所得铰点载荷,利用载荷-应力传递系数获取结构大应力测点的计算应力,并与对应测点实测应力对比,结果表明,各测点两种应力曲线吻合较好,且各测点的计算损伤相对实际损伤的最大偏差为8.33%,表明方法二所得铰点载荷可以较好的复现结构大应力测点的应力及损伤。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挖掘机工作装置铰点载荷可以近似不考虑侧载和偏载的影响,而采用简易可行的测量油缸压力和位移的方法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铰点载荷 侧载 偏载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荣超 王登峰 +2 位作者 吕文超 刘汉光 徐昌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为提高某国产自卸车行驶平顺性,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重型自卸车整车虚拟样机分析模型,并通过行驶平顺性道路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选取驾驶室悬置刚度和阻尼参数为设计变量,以驾驶室地板垂向和座椅支撑面俯仰加权加速度均方根... 为提高某国产自卸车行驶平顺性,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重型自卸车整车虚拟样机分析模型,并通过行驶平顺性道路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选取驾驶室悬置刚度和阻尼参数为设计变量,以驾驶室地板垂向和座椅支撑面俯仰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为优化目标,以驾驶室前后悬置动挠度为约束条件,结合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拟合Kriging近似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自卸车行驶平顺性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并选取一个最优解进行整车行驶平顺性实车试验。结果表明,Kriging近似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可大幅提高自卸车行驶平顺性优化效率;基于Kriging近似模型的多目标优化结果可通过权重系数对各个优化目标进行权衡,有效改善了自卸车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悬置系统 Kriging近似模型 行驶平顺性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LED专利池技术分析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军荣 丁璇 +1 位作者 袁晓东 孟奇勋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专利池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专利池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并指出其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专利关系的静态技术信息分析和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动态技术发展分析发现,目前深圳LED专利池已经突显出了若干优势技术,但专利质量... 专利池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专利池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并指出其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专利关系的静态技术信息分析和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动态技术发展分析发现,目前深圳LED专利池已经突显出了若干优势技术,但专利质量和专利结构有待改进,尤其是缺乏较高质量的核心专利,专利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深圳LED专利池运行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池 LED技术分析 专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声冲击处理Q345钢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邓彩艳 刘夕 王东坡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50,115,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冲击处理装置,对Q345钢对接接头焊趾区分别进行了室温(20℃),250,350及450℃下的高温超声冲击处理,并对处理后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力比R=0.1的条件下,室温及高温超声冲击处理均能有效改善Q345钢... 利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冲击处理装置,对Q345钢对接接头焊趾区分别进行了室温(20℃),250,350及450℃下的高温超声冲击处理,并对处理后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力比R=0.1的条件下,室温及高温超声冲击处理均能有效改善Q345钢对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且250℃超声冲击处理接头的疲劳性能与原始焊态相比,改善程度最大,高达99.41%.此外,在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因素的影响下,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改善程度随超声冲击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声冲击 焊接接头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梯模型的摆动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蹤雪梅 吴斌 +1 位作者 张立平 李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2,113,共5页
根据摆动焊接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电弧摆动焊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阶梯模型,以Q345平板对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焊接模拟软件SYSWELD对摆动焊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焊缝区瞬态温度场以及各节点的焊接热循环曲线.结... 根据摆动焊接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电弧摆动焊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阶梯模型,以Q345平板对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焊接模拟软件SYSWELD对摆动焊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焊缝区瞬态温度场以及各节点的焊接热循环曲线.结果表明,电弧摆动阶梯模型的瞬态温度场形状与带状热源模型不同,当热源由中间向两边摆动时,阶梯模型的熔池呈头小尾大的椭圆形;电弧摆动阶梯模型的焊接热循环曲线也与带状热源模型不同,阶梯模型的焊接热循环曲线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个小波峰,表明焊缝在加热和冷却过程受到电弧摆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焊接 阶梯模型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参数平面弹性连杆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永祥 陈建军 +1 位作者 景军清 马洪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7-851,共5页
应用区间因子法分析了具有区间参数的弹性连杆机构的固有频率,将系统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分解为具有相同区间因子的矩阵之和的形式,利用区间因子法将区间变量表示为其区间因子和确定性量的乘积,再从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的瑞利商公式出发,... 应用区间因子法分析了具有区间参数的弹性连杆机构的固有频率,将系统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分解为具有相同区间因子的矩阵之和的形式,利用区间因子法将区间变量表示为其区间因子和确定性量的乘积,再从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的瑞利商公式出发,应用区间算法,推导出了系统固有频率上下限与均值的计算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了机构物理参数和几何尺寸的不确定性对机构固有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参数 区间因子法 弹性连杆机构 瑞利商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预制疲劳裂纹载荷对DH36药芯焊丝CO_2气保焊接头CTOD值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彩艳 孟庆禹 +1 位作者 王东坡 龚宝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0,116,共6页
依据BS7448标准对DH36药芯焊丝气保焊接头进行了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CTOD)试验,通过对接头进行组织、断口分析,同时对预制疲劳裂纹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不同预制疲劳裂纹最大载荷对CTOD值的影响.... 依据BS7448标准对DH36药芯焊丝气保焊接头进行了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CTOD)试验,通过对接头进行组织、断口分析,同时对预制疲劳裂纹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不同预制疲劳裂纹最大载荷对CTO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疲劳裂纹最大载荷对CTOD试验结果影响很大.当预制疲劳裂纹最大载荷远小于BS7448标准规定的最大值时,试验过程易出现突跃,即pop-in现象,从而得到较小的CTOD值;反之,当预制疲劳裂纹最大载荷接近或超过BS7448标准规定的最大值时,pop-in现象减弱、延迟或者消失,得到较大的CTOD值.故而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标准中应对预制疲劳裂纹载荷敏感的接头更严格的规定其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疲劳裂纹最大载荷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 突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丝自转式MAG焊焊接过程与接头组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红 纪昂 +2 位作者 于江 吴辉 张洪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94,共4页
提出了通过焊丝自转搅动熔池进而细化焊缝组织的MAG焊接新方法.试验中采集了焊接过程电信号和熔池形态,分析了焊丝转速对低碳钢表面堆焊接头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焊丝自转可以增加短路过渡的频率,使焊接过程更稳定,熔滴过渡近似熵... 提出了通过焊丝自转搅动熔池进而细化焊缝组织的MAG焊接新方法.试验中采集了焊接过程电信号和熔池形态,分析了焊丝转速对低碳钢表面堆焊接头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焊丝自转可以增加短路过渡的频率,使焊接过程更稳定,熔滴过渡近似熵的计算也证明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可以明显地提高.利用钨颗粒示踪技术可以发现焊丝自转能够显著增加熔池金属流动性,熔池宽度随着焊丝自转速度的改变先变大后变小,焊缝金相组织分析也证明熔池流动性的改变可以有效细化焊缝金属晶粒,减少联生结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丝自转 熔滴过渡 熔池流动 焊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装置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万一品 宋绪丁 +1 位作者 员征文 郁录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06-1811,共6页
为研究装载机工作装置疲劳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分段载荷均值特性的工作装置疲劳试验程序载荷谱的编制方法,采集了4种典型物料铲装作业时工作装置的销轴载荷信号,并将销轴载荷转化为铲斗斗尖处的当量载荷。根据载荷特性,将每个作业周期... 为研究装载机工作装置疲劳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分段载荷均值特性的工作装置疲劳试验程序载荷谱的编制方法,采集了4种典型物料铲装作业时工作装置的销轴载荷信号,并将销轴载荷转化为铲斗斗尖处的当量载荷。根据载荷特性,将每个作业周期分为空载行进、物料铲装、满载运输和物料卸载4段,完成了载荷的平稳性检验。采用雨流计数法分析各个作业段载荷的均幅值分布特性,结果表明:4个作业段的载荷均值服从正态分布,幅值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且均值和幅值分布相互独立。对载荷进行频次外推和合成,并根据均幅值概率分布函数和波动中心法,编制了工作装置8级二维载荷谱和变均值疲劳试验程序加载谱。提出的载荷谱编制方法和结果可为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寿命预测及疲劳可靠性台架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工作装置 斗尖当量载荷 载荷谱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装置载荷识别模型与载荷测取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一品 宋绪丁 +1 位作者 郁录平 员征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2-589,673,共9页
为了研究装载机铲装作业时所受外载荷大小及变化特性,根据铲斗铰点力与斗尖力关系建立工作装置外载荷识别模型。以国产LW900K装载机为试验样机,提出了三向力销轴传感器法和动臂截面弯矩法两种载荷制取方法,进行典型作业姿态下的载荷验... 为了研究装载机铲装作业时所受外载荷大小及变化特性,根据铲斗铰点力与斗尖力关系建立工作装置外载荷识别模型。以国产LW900K装载机为试验样机,提出了三向力销轴传感器法和动臂截面弯矩法两种载荷制取方法,进行典型作业姿态下的载荷验证和铁矿粉物料下的载荷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三向力销轴传感器法和动臂截面弯矩法都能够准确获取外载荷识别所需要的铰点载荷,销轴传感器法结果精度高于动臂截面弯矩法;试验样机工作装置所受大载荷出现在物料铲掘和卸载时刻,测得卸料时的惯性冲击载荷峰值约为400kN;通过雨流计数得到外载荷合力的均值服从正态分布,幅值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载荷测试和分析结果能够有效解决装载机工作装置外载荷难以获取的问题,为载荷谱编制和疲劳特性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工作装置 载荷识别模型 载荷测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释放原理的新能源车车架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辉 沈保山 +2 位作者 王新超 陆永能 员征文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58,共4页
为提高新能源车车架强度分析精度,在考虑了地面摩擦力与轮荷关系的前提下,基于多体动力学联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刚柔耦合整车数字样机及虚拟台架试验模型,对整车在多工况下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并提取了各承载工况下车架连接点处的... 为提高新能源车车架强度分析精度,在考虑了地面摩擦力与轮荷关系的前提下,基于多体动力学联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刚柔耦合整车数字样机及虚拟台架试验模型,对整车在多工况下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并提取了各承载工况下车架连接点处的载荷。以所提取载荷作为车架边界载荷输入,利用惯性释放法对车架进行了强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高应力区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惯性释放法能有效避免边界条件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可得到较合理且符合实际的车架应力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多体动力学 惯性释放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装置载荷数据模型与载荷谱编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一品 宋绪丁 +1 位作者 员征文 田维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0,412,共8页
为了研究装载机工作装置载荷数据模型和载荷谱特性,以动臂板上截面弯矩为中间变量,确定工作装置当量外载荷。以LW900K装载机实测铰点载荷为依据,建立了核密度估计和参数分布估计两种当量外载荷数据模型,编制了疲劳试验载荷谱并进行了损... 为了研究装载机工作装置载荷数据模型和载荷谱特性,以动臂板上截面弯矩为中间变量,确定工作装置当量外载荷。以LW900K装载机实测铰点载荷为依据,建立了核密度估计和参数分布估计两种当量外载荷数据模型,编制了疲劳试验载荷谱并进行了损伤验证。核密度估计模型和参数分布模型都能够获取工作装置载荷谱,参数分布模型载荷谱损伤结果明显偏小,核密度估计模型载荷谱损伤结果计算得到的焊接位置处疲劳寿命更接近疲劳设计寿命3×10^(4)h。结果表明:核密度估计模型获得的载荷谱损伤结果更接近实际,其以雨流矩阵为基础,能够弥补参数分布模型中分布拟合对低频数大载荷影响弱化的不足,更能反映被估计总体数据的真实特征。建立的载荷数据模型和编制的载荷谱结果为装载机工作装置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工作装置 载荷数据模型 载荷谱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路机压轮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15
作者 房元斌 王勇 +1 位作者 王灿 陆永能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基于热弹塑性理论,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压路机压轮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压轮焊后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采用盲孔法测试了压轮的残余应力,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封口板发生焊后变形呈外凸状,最大变形量为5.732mm;压... 基于热弹塑性理论,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压路机压轮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压轮焊后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采用盲孔法测试了压轮的残余应力,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封口板发生焊后变形呈外凸状,最大变形量为5.732mm;压轮焊后起收弧位置和焊缝位置的残余应力大,应力峰值为416.40 MPa;随着距卷圆板自由边距离的增大,卷圆板直焊缝中心位置的残余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残余应力测试值与模拟值较吻合,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路机压轮 残余应力 有限元法 盲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