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泪囊炎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1 位作者 陈艺 徐媛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14-216,共3页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5-07门诊就诊的178例20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5-07门诊就诊的178例20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眼,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58眼,治愈率28.6%;泪道加压冲洗145眼治愈43眼,治愈率为29.6%;102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治愈94眼,治愈率92.2%。其中,年龄在3mo以内的患儿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率显著高于3mo以上的患儿(χ2=10.566,P=0.001);年龄在6mo以内的患儿泪道加压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成功率亦显著高于6mo以上患儿(χ2=6.457,P=0.011)。结论:泪囊区挤压按摩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操作简单、易行,对泪道无损伤是彻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正确按摩治疗效果明显;对挤压按摩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及时行泪道加压冲洗以及鼻泪管探通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泪囊炎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4 位作者 邓金印 吴军丽 李欣 陈晓娟 朱海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80眼)术后常规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试验组39例(78眼)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眼液滴眼,并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为1.50±0.43和1.03±0.61,对照组为2.02±0.44和1.60±0.57,试验组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为P<0.05)。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3.01±1.36)d,对照组为(4.08±1.59)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54,P<0.05)。2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等效球镜度数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Epi-LASIK术后短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加快角膜上皮愈合,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 角膜上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上皮瓣的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3 位作者 龚小雪 吴军丽 唐谋玉 李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去除或保留上皮瓣对机械法LASIK(epipolis LASIK,Epi-LASIK)和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留瓣组(22例44眼)和去瓣组(20例40眼);将46例(92眼)接受LASEK的患者亦随机分为留瓣组(2... 目的探讨去除或保留上皮瓣对机械法LASIK(epipolis LASIK,Epi-LASIK)和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留瓣组(22例44眼)和去瓣组(20例40眼);将46例(92眼)接受LASEK的患者亦随机分为留瓣组(23例46眼)和去瓣组(23例46眼)。定期随访观察4组患者术后疼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状态及haze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2种术式中去瓣组与留瓣组之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2种术式中去瓣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留瓣组(P<0.05);留瓣组之间和去瓣组之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Epi-LASIK术后为(2.64±0.61)d,LASEK术后为(2.75±0.82)d,留瓣组:Epi-LASIK术后为(4.53±1.03)d,LASEK术后为(4.59±1.16)d,各术式去瓣组与留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术式留瓣组之间和去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术式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haze情况去瓣组与留瓣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个月时,haze眼数Epi-LASIK和LASEK留瓣组分别为1眼和2眼,去瓣组分别为2眼和3眼,去瓣组间和留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术中去除上皮瓣不影响临床疗效,而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上皮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瓣 近视 LASIK LAS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与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泳 冯松福 邓金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法治疗18例(18眼)伴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闭角...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法治疗18例(18眼)伴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手术技巧、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 18例(18眼)患者术后1d、1周和3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0±0.41、0.37±0.32和0.52±0.36,较术前平均视力0.15±0.19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8.3±7.8)mmHg(1kPa=7.5mmHg)、(15.8±3.9)mmHg、(16.2±2.6)mmHg,与术前用药前平均眼压(30.7±6.5)mmHg及药物治疗后平均眼压(17.2±4.8)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3.04±0.38)mm较术前(1.98±0.31)mm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 晶体半脱位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2 位作者 龚小雪 吴军丽 李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184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其中低中度近视组48例96眼,高度近视组44例88...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184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其中低中度近视组48例96眼,高度近视组44例88眼。观察术眼术前及术后1,3,6mo的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中度近视组术后1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恢复。高度近视组术后1,3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基本恢复。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减退更明显,恢复时间更长。两组术后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pi-LASIK术影响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的稳定性。高度近视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比中低度近视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但最终可随着角膜的愈合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知觉 泪膜 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计划性拔管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丽华 邓小玲 +2 位作者 陈小叶 陈煌 谢红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14-18,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等级医院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流行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5-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20个地市100余所不同等级医院的19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每名护士过去1年内亲历的...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等级医院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流行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5-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20个地市100余所不同等级医院的19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每名护士过去1年内亲历的UEX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721名研究对象亲身经历UEX,占37.01%。其中晚班发生者占69.3%,夜班发生者占48.2%,白班发生者占37.01%。不同护龄及职称的护士亲身经历UE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除"对UEX培训的态度"外,在其余各项认知及态度上不同态度的护士亲身经历UE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护士亲身经历UE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UEX的管理相关制度下的护士亲身经历UE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共选出10个UEX危险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有科室;认知及态度因素有非零容忍、护士的责任心、对UEX培训态度及赞成对管道的留置评估;行为习惯因素有管道维护有效性评估;科室管理制度主要有分析通报、监测制度、有效约束制度、UEX呈报制度等。结论 UEX非常普遍,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预防非计划拔管的指导措施,逐步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艺 邓蓉 +1 位作者 谢红珍 陈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前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新入职护士320名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名。观察组新护士采用基于岗... 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前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新入职护士320名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名。观察组新护士采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模式,对照组新护士接受常规岗前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的综合能力。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培训后笔试中的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责任感及价值观、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等指标,口试中的问题发现、责任感及价值观、配合协调力、沟通能力考核成绩等指标,操作中的技术操作、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沟通能力、理论实际结合能力等指标的考核成绩均较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从而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岗前培训 岗位胜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2 位作者 郑鲜娜 路璐 曾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评价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的优劣,探讨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下泪道逆行植入硅... 目的:评价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的优劣,探讨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组病例术后疗效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757),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手术操作时间显著小于鼻腔泪囊吻合术(P<0.001),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相近,而且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球头硅胶管 逆向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3 位作者 吴昕 龚小雪 吴军丽 唐谋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方法:对10例(20眼)无法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术前近视球镜为-4.00~-10.25D,...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方法:对10例(20眼)无法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术前近视球镜为-4.00~-10.25D,平均(-7.32±1.66)D,柱镜0~-2.50D,平均(-0.71±0.72)D。术前角膜厚度463~519μm,平均(491±20)μm。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术后1~6mo裸眼视力、屈光度及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1例下降,术后6mo球镜平均(-0.04±0.18)D,柱镜平均(-0.20±0.44)D。20眼等效球镜均在-0.75~+0.75D之间,其中17眼(85%)等效球镜在-0.50~+0.50D之间。角膜厚度平均(412±14)μm。I级Haze者为1眼。结论:Epi-LASIK对于薄角膜近视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薄角膜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角膜 近视 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开展与效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艺 谢红珍 +1 位作者 邓蓉 陈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开展与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和2014年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开展《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住院...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开展与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和2014年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开展《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教学,采用护士关爱能力评价量表、人文关怀品质问卷来比较教学前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实施人文护理关怀教学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较教学前有了明显提高,关爱能力评价量表得分、人文关怀品质问卷得分较教学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教学 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琳 邓金印 +1 位作者 易魁先 郑鲜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其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7/2007-05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行裂隙灯检查,角膜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10s为阳性),泪河宽度(<0.5mm为阳性),SchirmerⅠ试验及刮片细菌培养。之后按其病因,性别,眼... 其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7/2007-05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行裂隙灯检查,角膜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10s为阳性),泪河宽度(<0.5mm为阳性),SchirmerⅠ试验及刮片细菌培养。之后按其病因,性别,眼别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中,男460例(920眼),女760例(1520眼),男与女比为1∶1.65。单眼发病408例,双眼发病812例,两者比例近1∶2。原因不明的干眼症所致角膜炎为277例(22.7%)。其次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暴露性角膜炎229例(18.8%)。再次为倒睫致角膜炎,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炎,眼表不规则,化妆品所致角膜炎等。结论:统计结果揭示女性及双眼发病较为常见。不明原因干眼症所致角膜炎日趋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且绝大多数浅层点状角膜炎都是有因可查,病因不明者仅占极少数。其中感染性原因明显减少,非感染性原因则显著增多,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非感染因素的存在及严重危害,并做到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点状角膜炎 临床特点 门诊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23G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玉平 张楚 +2 位作者 余洪华 徐哲 邹秀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2-953,960,共3页
目的 分析一种新式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23G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125眼)在电动式或手动式Zeiss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长,手术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一种新式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23G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125眼)在电动式或手动式Zeiss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长,手术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该观察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患者手术平均时长49min(35~79min),术中未出现晶状体损伤、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脉络膜或视网膜下灌注等并发症。平均随访4个月(3—9个月),所有患者视网膜均保持平复,术后97眼(77.6%)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无改善16眼(12.8%),视力下降12眼(9.6%)。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眼压增高6眼(4.8%)、早期少量前房积血2眼(1.6%)。结论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操作简单,观察范围广,立体视觉好,配合23G玻璃体手术可进一步彰显23G手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观察系统 非接触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边远(贫困)地区白内障手术复明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金印 余洪华 +4 位作者 陈静 王泳 刘琳 李颖 路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现阶段广东省贫困地区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之策略。方法:调查26个边远(贫困)县市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之途径;采取由省残联牵头负责组织、省级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以流动眼科手术车下基层巡回手术之形式,免费或低收费(≤1000元... 目的:探讨现阶段广东省贫困地区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之策略。方法:调查26个边远(贫困)县市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之途径;采取由省残联牵头负责组织、省级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以流动眼科手术车下基层巡回手术之形式,免费或低收费(≤1000元)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结果:发现目前边远(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主要有4条途径:(1)当地县、镇级医院手术;(2)到大中城市医院手术;(3)请大医院医生到当地县、镇级医院手术;(4)在流动眼科手术车上手术。经济贫困和卫生条件落后导致患者看不起病、看不好病是当前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自2001-10以来,由广东省残联具体负责组织,我院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流动眼科手术车下基层巡回手术之形式,为10752名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复明率达99.7%。结论:我们认为,由残联部门组织,政府财政拨款或动员社会资助,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流动眼科手术车下基层巡回手术之形式是现阶段贫困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最可行措施之一。广大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情况下,就能就近享受到现代一流设备、一流技术的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白内障 手术 复明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诊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余洪华 邓金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探讨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5例干眼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结果:65例干眼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及角膜荧光染色试验等综合评定来确诊。用角膜保护液辅助人工泪液滴... 目的:探讨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5例干眼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结果:65例干眼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及角膜荧光染色试验等综合评定来确诊。用角膜保护液辅助人工泪液滴眼,永久或暂时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等方法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各项试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及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红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试验可确诊干眼;以人工泪液为主,角膜保护液为辅滴眼,永久或暂时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治疗干眼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SCHIRMER试验 人工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手术的新进展——Epi-LASIK手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邓金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11-713,共3页
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是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本综述主要介绍此手术的发展史、原理、手术过程、手术效果、优越性。
关键词 屈光手术 近视 角膜磨镶术 上皮下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损伤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观峰 姚敏 +3 位作者 李文立 邹秀兰 邹玉平 皮荣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利用丙烯醛建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细胞损伤模型,并观察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ARPE-19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ARPE-19细胞的生长周期。将25μmol·L-1、50μmo... 目的利用丙烯醛建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细胞损伤模型,并观察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ARPE-19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ARPE-19细胞的生长周期。将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丙烯醛加入对数生长期的ARPE-19细胞中处理24h,复制AMD细胞水平的损伤模型并确定其损伤浓度;预先加入50μmol·L-1、100μmol·L-1、150μmol·L-1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及150μmol·L-1硫辛酸预处理对数生长期细胞24h后,再加入已经确定细胞损伤模型的丙烯醛浓度处理24h,前后两次处理后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HE染色法检测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ARPE-19细胞24h内开始贴壁,4~5d细胞生长开始融合,第1-6天后生长分裂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6d后即开始随着时间延长活性显著下降。当丙烯醛浓度达到50μmol·L-1时,ARPE-19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肿胀、坏死,胞浆收缩、细胞核聚集;而当硫辛酸烟酸二联体浓度达到100μmol·L-1时即可以明显减少50μmol·L-1丙烯醛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降低,防止凋亡小体的形成。MTT结果显示:100μmol·L-1硫辛酸烟酸二联体+丙烯醛处理组(50μmol·L-1)抗凋亡效果优于100μmol·L-1硫辛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丙烯醛可以诱导ARPE-19细胞损伤来建立AMD细胞损伤的模型,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 ARPE-19细胞 丙烯醛 细胞活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原位癌起源于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琳 李永平 +3 位作者 李燕 张波 林健贤 张文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7-528,532,共3页
目的研究角膜原位癌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探讨角膜上皮干细胞在角膜原位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角膜原位癌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形态学检查;并对其做P63和AE5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理检查发现角膜原位癌的癌细胞在上皮... 目的研究角膜原位癌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探讨角膜上皮干细胞在角膜原位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角膜原位癌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形态学检查;并对其做P63和AE5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理检查发现角膜原位癌的癌细胞在上皮内高度增生并呈现明显的异形性,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基底细胞,上皮下基底膜完整。当用角膜上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肿瘤区已发生癌变的恶性细胞,细胞核均染成棕色,但外围或表浅的已分化的梭形细胞未见表达,与其邻近的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也呈阴性反应。结论角膜原位癌细胞主要由表达P63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和少许不表达P63但表达角质蛋白的分化细胞构成,角膜原位癌起源于角膜上皮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干细胞 角膜原位癌 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余洪华 易魁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06-607,共2页
目的:评价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6-01/2007-07发生的3例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经眼部B超明确玻璃体内无明显混浊后,急诊行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术。观察术... 目的:评价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6-01/2007-07发生的3例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经眼部B超明确玻璃体内无明显混浊后,急诊行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3例眼内炎患者治疗后视力分别为0.4,0.2,0.6,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1眼摘除眼球。结论:早期诊断,急诊行前房冲洗联合万古霉素前房注射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炎 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2 位作者 吴军丽 龚小雪 李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的近视患者52例(10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的患...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的近视患者52例(10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的患者54例(108眼)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屈光状态及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间球镜与柱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43眼(41.3%)和24眼(22.2%),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15.6%和38.3%,试验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89±0.30)μm,对照组为(1.12±0.41)μm,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表示满意的分别有102眼(98.1%)和98眼(90.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常规Epi-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治疗近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机械法 隹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相对薄角膜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1 位作者 朱海萍 邓红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相对薄角膜近视的疗效。方法对62例(124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SBK...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相对薄角膜近视的疗效。方法对62例(124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SBK或LASEK。其中30例(60眼)行SBK,32例(64眼)行LASEK。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LASEK组有轻度或中度不适感。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无圆锥角膜发生。术后1d、3d、7d SBK组平均视力为0.89±0.35、1.03±0.44、1.08±0.22,LASEK组平均视力为0.61±0.28、0.75±0.30、0.98±0.1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早期SBK组视力恢复快。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视力、残余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SBK组58眼(96.7%)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ASEK组61眼(95.3%)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一例下降。LASEK组个别患者出现0.5级或1级haze,SBK组无haze产生。结论 SBK和LASEK矫正薄角膜近视均安全、有效,SBK在早期视力恢复和避免haze产生方面优于LASE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