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杂种及其利用技术
1
作者 李殿荣 任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灏 张彦锋 姜丽霞 张文学 梁佩萱 李阿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杂优育种中展现出了突出效果。它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但使油菜杂优利用步入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新阶段,而且在抗根肿病育种上也将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以便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一系 高油、高产 化学杀雄剂 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甜脆白萝卜新品种‘秋白66’的选育
2
作者 张敏 张孟军 +2 位作者 刘苗苗 霍振国 苏醒 《蔬菜》 2025年第8期73-76,共4页
‘秋白66’是以雄性不育系‘31127A’为母本,优良自交系‘秋141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萝卜一代杂种。‘秋白66’中早熟,植株前期长势强,肉质根膨大快,秋露地栽培生育期65 d左右;肉质根长圆柱形,顺直,平均根长约37.7 cm,横径约7.2 cm,... ‘秋白66’是以雄性不育系‘31127A’为母本,优良自交系‘秋141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萝卜一代杂种。‘秋白66’中早熟,植株前期长势强,肉质根膨大快,秋露地栽培生育期65 d左右;肉质根长圆柱形,顺直,平均根长约37.7 cm,横径约7.2 cm,单根质量1310 g,每667 m^(2)产量5800 kg左右,丰产性好;肉质根皮肉均为白色,须根少,肉质脆,味甜;耐糠心,抗黑腐病、抗霜霉病、高抗芜菁花叶病毒病(TuMV)。适宜我国北方各萝卜产区秋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萝卜 秋白66 雄性不育系 杂交一代 高产 抗病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产量、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丁永刚 乔玉强 +7 位作者 李玮 尚云秋 张向前 陈欢 赵竹 王冠军 曹承富 杜世州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0-880,共11页
为明确目前安徽省丰产潜力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稳定性,于2022-2023年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安徽太和、泗县、濉溪、涡阳、颍上和颍州,对2018-2022年安徽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显著增产的品种(系)... 为明确目前安徽省丰产潜力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稳定性,于2022-2023年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安徽太和、泗县、濉溪、涡阳、颍上和颍州,对2018-2022年安徽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显著增产的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点、品种(系)及其互作显著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除外)、品质指标,且地点及其与品种互作的效应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异的主要来源。太和点的小麦产量和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地点,分别达到10210 kg·hm^(-2)和7.74×10^(6)穗·hm^(-2),颍州点穗重最高,达1.52 g。供试材料中,安农188、安科1803丰产性较好,平均产量达到9572 kg·hm^(-2)和9407 kg·hm^(-2);安科1803、皖科1838稳产性较高,安农188适应范围最广。产量低于10500 kg·hm^(-2)时,产量与穗数、穗重呈显著正相关,产量继续增加,则主要来源于穗数的增加,小麦稳产性主要取决于单穗产量的稳定性。地点是品质变异的主要因素,颖上点小麦品质显著高于其他地点,泗县点最低;皖宿21品质最优,安科1803品质稳定性最好。综上,目前安徽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稳产和优质的协同性较低,未来应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栽培技术,以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 品种(系) 丰产性 稳产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线法弱发光样品绝对量子产率的测量
4
作者 郑永丽 张晓东 周永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困难,提出了四线法的测量方法,采用荧光光谱仪和积分球附件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主要利用衰减片的添加来实现样品荧光发射信号的相对增强,较大程度提高了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的准确度。采用该装置测定了标准物质Y... 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困难,提出了四线法的测量方法,采用荧光光谱仪和积分球附件相结合的测量方式,主要利用衰减片的添加来实现样品荧光发射信号的相对增强,较大程度提高了弱发光样品量子产率测量的准确度。采用该装置测定了标准物质YG晶体的绝对量子产率为42.0%,相对误差0.95%,验证了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积分球结合的方式用于绝对量子产率测量的可行性。然后介绍了四线法用于绝对量子产率测量的依据、测量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四线法测量了标准样品罗丹明6G和硫酸奎宁的绝对量子产率,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分别为1.3%和1.1%,远小于5.0%(量子产率允许误差),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详细探讨了实验条件对四线法绝对量子产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发现测试的最佳条件为衰减片放于激发端、衰减后的光源强度达到荧光光谱仪检测器光强线性响应区间的上限。采用不同浓度罗丹明6G溶液模拟弱发光、中强发光以及强发光样品,分别用二线法(常规方法)和四线法测量各溶液的绝对量子产率,将测试结果与文献报导数据对比,发现四线法更适用于弱发光和中强发光样品绝对量子产率的测量,尤其用于弱发光样品测量时,相对误差由二线法的10%降至四线法的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量子产率 四线法 衰减片 弱发光样品 标准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薹方式对油菜不同DH后代相关性状的影响及种质筛选
5
作者 曹小东 王灏 +6 位作者 罗斌 尚丽平 梁佩萱 张崟 张莉莉 同晓丽 关周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4-591,共8页
研究采薹对油菜不同DH后代相关性状的影响,分析筛选合理的采薹方式和不同性状特征的油蔬两用型油菜种质。选用两个营养体存在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亲组合及其239份DH后代为材料,设3个处理:蕾薹期不摘薹(CK)、薹高20~30 cm时摘薹10 cm(... 研究采薹对油菜不同DH后代相关性状的影响,分析筛选合理的采薹方式和不同性状特征的油蔬两用型油菜种质。选用两个营养体存在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亲组合及其239份DH后代为材料,设3个处理:蕾薹期不摘薹(CK)、薹高20~30 cm时摘薹10 cm(M1)、薹高40~60 cm时摘薹20 cm(M2),分析不同处理对农艺性状、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M2薹菜产量更高,比M1平均增产106.10%;与对照相比,不同采薹对不同基因型的性状影响各不相同,M1和M2两种方式采薹后群体的平均籽粒产量降低了12.07%和14.80%,但也有87份材料在M1处理增产,59份材料在M2处理增产,34份在两个处理后均表现增产;按综合经济效益计,两种采薹处理都能大幅提升效益,平均效益分别可增加32.11%、77.26%,其中最大效益可提高276.53%;试验显示,两种采薹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株高、分枝高度和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菜薹产量与薹茎粗、株高、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采薹将DH群体主要成分因子由产量因子转变为株型因子。综上,两种采薹方式比较,M2处理的综合经济效益更好;按照菜-油兼顾目标,筛选出两份薹菜、籽粒产量皆较高,同时摘薹不影响产籽量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薹方式 DH系群体 油蔬两用 产量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6
作者 郝小聪 侯起岭 +8 位作者 高建刚 岳洁茹 安春会 王长华 杨吉芳 白秀成 孙辉 赵昌平 张风廷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为给杂交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对小麦肥料氮吸收比例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3个二系杂交小麦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作为材料,采... 为给杂交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对小麦肥料氮吸收比例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3个二系杂交小麦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作为材料,采取裂区设计,氮素处理(15N标记尿素)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N0、N120、N180、N240这4个施氮水平试验,分析测定了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下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施氮量、组合(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品种京冬17相比,京麦21、BH9613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0.47%,4.07%,主要原因是其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穗粒数,但降低了千粒质量。4个组合(品种)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小麦各器官干物质量表现为茎秆>叶>穗,成熟期为籽粒>茎秆>颖壳+穗轴>叶。不同施氮量下组合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平均值表现为:京麦21>BH9613>京冬17>BH3606,与产量趋势一致。4个组合(品种)的15N原子百分超、来自肥料氮含量及占比均表现为:籽粒>秸秆,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京冬17相比,3个杂交组合(品种)来自土壤氮的占比显著提高,从氮利用角度说明杂交小麦耐瘠薄性更强。综合分析,N240施氮量综合表现优于其他施氮量的表现,京麦21和BH9613这2个杂交组合(品种)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京冬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量 氮素分配利用 产量 15N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的粒型相关性状QTL定位及次级代换系选育
7
作者 张记超 母建妍 +9 位作者 陈文博 王雨昕 莫芸嫣 郑中意 莫倩 朱小燕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共16页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在高产优质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籼稻R225为供体亲本,筛选获得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共携带18个代换片段,总代换长度为59.9 Mb,平均长度为3.3...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在高产优质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籼稻R225为供体亲本,筛选获得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共携带18个代换片段,总代换长度为59.9 Mb,平均长度为3.33 Mb。扫描电镜观察和细胞学分析发现:相较于受体亲本日本睛,Z255籽粒增大与颖壳细胞分裂和伸长相关。RT-qPCR结果显示:粒型相关基因在Z255幼穗中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QTL鉴定结果共检测到11个粒型相关QTL,其中粒长4个、粒宽2个、长宽比3个、千粒质量2个,贡献率为2.34%~32.65%。利用MAS法在F 3代群体中选育出了21个包含以上粒型相关QTL的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即2个单片段代换系、9个双片段代换系、8个三片段代换系、1个四片段代换系和1个五片段代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QTL定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屈服线模型的X形方钢管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8
作者 赵必大 刘威 +1 位作者 王蓉 吴剑国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全屈服线模型,该模型考虑节点域主管所有管壁(表面和侧壁)的承载贡献、且能反映支主管斜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形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域主管管壁塑性软化后的撕裂破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基于全屈服线推导建立的理论计算式比规范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节点实际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式仅略微高估节点抗弯承载力(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内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支主管斜交 主管表面和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研究
9
作者 宁东贤 杨秀丽 +4 位作者 张泽 谢咸升 李楠 牛芮 刘博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区试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有助于开展育种工作。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花生参加区试的15个品种(系)的8个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参试品... 区试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有助于开展育种工作。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花生参加区试的15个品种(系)的8个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参试品种(系)来源于山西、河南、山东3省,共9个试点,分布在山西省的忻州、晋中、吕梁、长治、临汾和运城6个地级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株荚果数变幅最大,为38.08%,生育期变幅最小,为14.42%;不同年份间,生育期、主茎高、百果质量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与单株荚数、结果枝数、百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总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百果质量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单株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与单株果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系)聚为4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代表了80.21%的方差变异信息,获得了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系)区试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金属化球团熔分的热力学行为
10
作者 彭程 杨策 姜周华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以金属化率为60%的低品位金属化球团为研究对象,使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8.3分析了其熔分过程,熔渣的熔点和黏度,以及熔渣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化球团熔分的温度应高于1 515℃;每加入1 t金属化球团进行熔分时,应额外添... 以金属化率为60%的低品位金属化球团为研究对象,使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8.3分析了其熔分过程,熔渣的熔点和黏度,以及熔渣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化球团熔分的温度应高于1 515℃;每加入1 t金属化球团进行熔分时,应额外添加43.6 kg碳粉;随着留钢量的增大,金属化球团熔分后的铁收得率升高,但均低于80%,仍需配加碳粉以促进球团深度还原.根据CaO-SiO_(2)-Al_(2)O_(3)相图,确定了金属化球团熔渣调质的目标成分,即每熔分1 t金属化球团时,应添加6.31 kg Al_(2)O_(3),2.66 kg SiO_(2)和12.64 kg MgO,调质后熔渣的熔点为1 405℃;当熔炼温度为1 600℃时,调质后熔渣的黏度为0.164 Pa·s.以调质后的熔渣为基准,随着MgO添加量的增大,熔融热解炉炉衬受到的侵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球团 热力学模拟 熔分 铁收得率 熔渣物性 炉衬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衍生品种(系)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析
11
作者 李晓德 柏心彤 +5 位作者 吴恩召 吕春蕾 陈树林 殷贵鸿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0,共8页
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和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219份材料进行检测,研究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春化基... 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和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219份材料进行检测,研究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在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37%和25.11%。在219份供试材料中,有3种春化基因组合vrn-A1+vrn-B1+vrn-D1、vrn-A1+vrn-B1+Vrn-D1、vrn-A1+Vrn-B1+vrn-D1,其中,春化基因均为隐性的组合即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73.52%),vrn-A1+Vrn-B1+vrn-D1组合的分布频率最低(1.37%),说明219份供试材料大部分为冬性小麦。所有品种(系)均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型基因Ppd-A1a、Ppd-B1a和Ppd-D1a。vrn-A1+vrn-B1+vrn-D1组合产量、千粒质量最高,株高最矮;vrn-A1+Vrn-B1+vrn-D1组合产量和千粒质量最低,株高最高;vrn-A1+vrn-B1+Vrn-D1组合居中。表明隐性春化基因组合产量、千粒质量最高,株高最矮;春化基因组合中含有显性等位基因,则株高增高,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周8425B 衍生品种(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受弯滞回性能研究
12
作者 赵必大 许超超 +2 位作者 钟少祺 王蓉 林时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5,共8页
为研究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性能,开展了1个节点试件的平面外往复弯矩加载试验。在规范已有节点平面外受弯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主管翼缘和支主管斜交影响的节点承载力修正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破坏模... 为研究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性能,开展了1个节点试件的平面外往复弯矩加载试验。在规范已有节点平面外受弯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主管翼缘和支主管斜交影响的节点承载力修正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破坏模式为主管表面塑性软化后撕裂、主管翼缘塑性软化并伴随着支管根部焊缝撕裂,滞回曲线形状饱满;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的已有规范计算式低估了节点受弯承载力,比试验值低34%,比有限元值大多低10%~35%;修正后的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式与试验值较为接近,仅比试验值低3.4%,与有限元值差异大多低于10%;当支主管夹角60°≤θ≤90°时,1/sinθ较为精确地反映了支主管斜交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当30°≤θ≤45°时,1/sinθ则明显低估了支主管斜交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外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修正计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崔婧婧 于玲玲 +1 位作者 郭强 张全国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以先玉335、东单1331和迪卡516为基础,选育二环系。2021年冬,对所选育的二环系,按照Griffing方法(无亲本,仅一组F1),配制了108个组合。2022-2023年,通过对108个组合在产量、抗倒性、抗病性,以及一年多点产量稳定性、丰产性等方面进行分... 以先玉335、东单1331和迪卡516为基础,选育二环系。2021年冬,对所选育的二环系,按照Griffing方法(无亲本,仅一组F1),配制了108个组合。2022-2023年,通过对108个组合在产量、抗倒性、抗病性,以及一年多点产量稳定性、丰产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KPK124(迪卡516二环系)×KPX49(先玉335二环系)组合,在两年多点试验中,产量最高,为886.5 kg/667 m^(2)(2022)和780.78 kg/667 m^(2)(2023),抗倒性最好,高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抗锈病。该组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利用主要性状互补的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对选系后代进行杂交组配,能够选育出较为优良的玉米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类玉米 二环系 产量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稻区低纬度气候带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技术研究
14
作者 刘驰 刘伟定 +3 位作者 张月雄 秦钢 马增凤 黄大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海南冬繁是两系不育系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普遍存在产量较低的突出问题。以两系不育系昌S为研究对象,根据华南稻区低纬度地区陵水的气候特点,分析昌S的育性敏感期,通过地域气候与种性特征耦合,创建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模式,并进行大田... 海南冬繁是两系不育系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普遍存在产量较低的突出问题。以两系不育系昌S为研究对象,根据华南稻区低纬度地区陵水的气候特点,分析昌S的育性敏感期,通过地域气候与种性特征耦合,创建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模式,并进行大田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陵水从1月8日至2月22日均气温低于23℃;昌S的育性敏感期是始穗前17 d开始;昌S的最佳播期是海南陵水10月20—25日播种,育性敏感期安排在次年2月3日至2月22日,2月20—25日扬花自然授粉自交结实;小面积初试,创新模式亩产300.00 kg/亩(1亩≈667 m^(2)),比旧模式200.00 kg/亩产量高100.00 kg/亩;通过较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356.63 kg/亩的产量。研究建立了两系不育系昌S在海南陵水的高产繁殖技术,为该类型不育系在华南稻区低纬度气候带的高产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不育系 华南稻区 高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籼型杂交稻荃两优851高产制种技术
15
作者 饶学雄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荃两优851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荃211S和恢复系YR851配组选育出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2—2023年在建宁县进行2 a的中稻制种,母本荃211S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且配合力较... 荃两优851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荃211S和恢复系YR851配组选育出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2—2023年在建宁县进行2 a的中稻制种,母本荃211S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且配合力较强、抗倒伏;恢复系YR851具有抗病、高产等特征特性。总结了荃两优851在建宁县的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稻 荃两优851 高产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大荃优1610在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徐华亮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42-44,共3页
浙大荃优1610系浙江大学等单位用不育系荃粳1A与恢复系DR610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引进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清秀、株型适中、穗大粒密、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 浙大荃优1610系浙江大学等单位用不育系荃粳1A与恢复系DR610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引进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清秀、株型适中、穗大粒密、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浙大荃优1610在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浙大荃优1610 早稻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7个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和产量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冬福 杨娅 +5 位作者 范高领 付文婷 涂祥敏 吴迪 詹永发 何建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目的】探明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和产量差异,为贵州辣椒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深绿线椒品种(长辣七号、湘辣17号、卓椒七号、卓椒八号、香辣八号、红冠303、泰丰五号)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 【目的】探明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和产量差异,为贵州辣椒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个深绿线椒品种(长辣七号、湘辣17号、卓椒七号、卓椒八号、香辣八号、红冠303、泰丰五号)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Origin 2022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对其商品品质与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7个深绿线椒品种的商品品质及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91%~28.17%,其中,以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单果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果鲜重与果纵径、鲜椒产量与干物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相关性,果纵径与果横径、单果鲜重与果横径、干椒产量与单株挂果数、单株挂果数与果纵径、单株挂果数与单果鲜重、单果鲜重与干物质含量分别呈显著相关性。基于深绿线椒品种的9个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表现评价模型,得出品种卓椒七号的综合表现最佳,其产量最高,达2410 kg/667m^(2)。聚类分析将7个线椒品种分为适合鲜加工(长辣七号、红冠303、香辣八号和湘辣17号)、既适合鲜加工又适合干加工(泰丰五号和卓椒八号)及适合绿熟期采收上市(卓椒七号)3类。【结论】7个深绿线椒品种的多样性丰富,单果鲜重、果横径、果纵径、单株挂果数是构成鲜椒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株挂果数是构成干椒产量的主要因素;卓椒七号鲜椒产量最高,适合在绿熟期采收上市;卓椒八号果形和果肉厚适中,鲜椒和干椒产量中上,是理想的加工型辣椒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深绿线椒品种 商品品质 品种评价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行距对赖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利霞 廖明旺 +2 位作者 秦士利 张倩 刘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8-976,共9页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与行距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氮肥添加量(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副区为行距(R130 cm,R240 ...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与行距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氮肥添加量(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副区为行距(R130 cm,R240 cm,R350 cm,R460 cm),利用灰色关联度、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种子产量及质量综合分析,明确影响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筛选赖草种子生产最优种植配置组合。结果表明:影响赖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殖枝数、千粒重、种子数/小穗、小穗数/生殖枝,对产量贡献最大的因素是种子数/小穗。经灰色关联分析可知,120~180 kg·hm^(-2)施氮量和60 cm种植行距时获得最优的种子产量与种子质量,而12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的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与180 kg·hm^(-2)施氮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考虑,赖草种子生产可采用120 kg·hm^(-2)施氮量、60 cm行距,能获得最优的种子产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 施氮量 行距 种子产量 种子质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受力特性与支护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慕青松 王飞 邱智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5,共6页
针对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的厚度设计,以受均匀围压的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得出的弹性解析解为基础,对内层钢板采用Mises屈服准则,外层高强度混凝土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研究复合井壁的初始屈服临界状态.以内层钢... 针对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的厚度设计,以受均匀围压的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得出的弹性解析解为基础,对内层钢板采用Mises屈服准则,外层高强度混凝土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研究复合井壁的初始屈服临界状态.以内层钢板和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均未屈服为条件,提出复合井壁的设计流程.结果表明,当内半径、围压以及材料给定时,存在外半径和分层半径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选择外半径和对应的分层半径,内层钢板和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均不会达到屈服.与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发现试验中内半径、外半径、分层半径和材料给定的复合井壁,当围压等于设计围压时,外半径和分层半径处于最佳取值范围;当围压继续增大时,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先于内层钢板屈服.弹性解与屈服准则相结合,得到复合井壁设计流程为:通过规范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井壁内半径和围压值,选定复合井壁的材料,采用屈服准则求得外半径和分层半径的最佳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准则 复合井壁 组合厚壁筒 井壁设计 弹性应力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