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6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Protein Interactions:Probing the Function of Proteins with Yeast Two-Hybrid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巍 罗晓艳 Vanessa Samuls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2年第1期49-57,共9页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 is a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 for protein interaction and it is widely used to screen for proteins that interact with a protein of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This process includes,construc...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 is a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 for protein interaction and it is widely used to screen for proteins that interact with a protein of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This process includes,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the bait plasmid,screening a plasmid library for interacting fusion protein,elimination of false positives and delection analysis of true positives.This procedure is designed to allow investigators to identify proteins and their encoding cDNAs that hav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a protein of interest.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wo\|hybrid system is a powerful and sensitive techniq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that code for proteins that interact in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fashion with a protein of interest in higher plants.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new interaction protein in many laboratories.The recently reported yeast tri\|brid system,should allow the investigation of more complex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outline the recent progress made in protein interactions by using yeast two\|hybri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interaction two\|hybrid system yeast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of FOXP3-interacted proteins by yeast two-hybrid technique
2
作者 Zhou Lina Wu Jun Luo Gaoxing He Weifeng Chen Xiwei Bo Ganping Yuan Shunzong Zhang Xiaorong Hu Xiaoho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8年第2期81-87,共7页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the Treg specifica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rotein P3 (FOXP3)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Methods: Human FOXP3 gene was amplified by nest RT-PCR from peripheral b...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the Treg specifica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rotein P3 (FOXP3)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Methods: Human FOXP3 gene was amplified by nest RT-PCR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nd inserted into plasmid pGBKT7 to construct the bait vector, then the self-activation and toxicity of the bait vector in host yeast strain AH109 were observed. Thereafter, a human liver cDNA library was screened by the bait vector.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lected out by nutrient-deficient culture and back-hybridizing. The sequences from the candidate positive clones were blasted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s. Results: The constructed bait vector encoding FOXP3 was found no self-activation and toxicity in yeast AH109. Three proteins which interacted with FOXP3, including tumor protein D52, 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and hypothetical protein,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ree new candidat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FOXP3 are selected out by this yeast two-hybrid system and library, 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further study of FOXP3 in Tr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yeast two-hybrid BIOINFORMA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itrogen status on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s of non-Saccharomyces yeasts:a review 被引量:2
3
作者 Jinchen Li Mengmeng Yuan +3 位作者 Nan Meng Hehe Li Jinyuan Sun Baoguo Su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556-567,共12页
Nitrogen,one of the most crucial nutrients present in grapes and musts,plays a key role in yeast activities during alcoholic fermentation.Such influences are imposed on yeast growth and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s inclu... Nitrogen,one of the most crucial nutrients present in grapes and musts,plays a key role in yeast activities during alcoholic fermentation.Such influences are imposed on yeast growth and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s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he main yeast responsible for fermentation,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regarding nitrogen impacts.On the other hand,a similar study for non-Saccharomyces yeasts,whose contributions to winemaking have gradually been acknowledged,remains to be fully explored,with a few studies being reported.This review starts by discussing nitrogen impacts on non-Saccharomyces yeast growth and fermentation kinetics in different case scenarios,then proceeds to summarize the nitrogen preferences of individual yeast strains with regulation mechanisms elucidated by recent studies.Detailed discussions on the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and proposed pathways therein are made,followed by future work suggested as the final section.In summarizing the nitrogen impacts on non-Saccharomyces yeasts throughout alcoholic fermentation,this review will be helpful in obtain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view on these non-conventional wine yeasts in terms of 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corresponding volatile production.Research gaps will therefore be elucidated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accharomyces yeasts NITROGEN Fermentation kinetics Nitrogen preference Wine ar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紫秋葡萄酒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4
作者 张昂 路建锋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该研究以紫秋葡萄(Vtis davidii Foex)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X-10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WK混合发酵制备紫秋葡萄酒。以花青素含量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 该研究以紫秋葡萄(Vtis davidii Foex)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X-10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WK混合发酵制备紫秋葡萄酒。以花青素含量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秋葡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浸渍温度12℃、浸渍时间20 h、酵母菌接种量1.5%、酵母菌接种比例(FX-10∶WK)3∶7、前发酵温度24℃。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的紫秋葡萄酒色泽紫红透亮,果香、酒香纯正,香味协调,酒体丰满,醇厚协调,具有该产品的典型特征,感官评分为87.38分;花青素含量为583.86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98°Bx,酒精度为12.57%vol,还原糖含量为3.24 g/L,总酸含量为4.62 g/L,挥发酸含量为0.86 g/L;微生物菌落总数与大肠杆菌均未检出,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紫秋葡萄酒中共检出3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总含量为311.754 mg/L,其中,包括醇类10种、醛类4种、酸类5种、酯类14种、其他类物质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秋葡萄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 正交试验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鉴定
5
作者 刘东 潘春清 张艳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3-96,108,共5页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均片段长度超过1000bp。文库容量和重组率及插入片段大小均说明霜霉病菌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可用于黄瓜双抗机制互作蛋白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黄瓜棒孢叶斑病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甜菜BvFVE1互作蛋白
6
作者 徐蕊 邳植 +2 位作者 柯立勋 张春雪 孙月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甜菜WD-40重复蛋白MSI4(BvFVE1)在调控甜菜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方法】以甜菜品种‘KWS9147’幼苗为材料提取RNA,构建的酵母cDNA文库作为猎物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酵母cDNA文库中与BvFVE1相互作用的蛋白。... 【目的】为了探究甜菜WD-40重复蛋白MSI4(BvFVE1)在调控甜菜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方法】以甜菜品种‘KWS9147’幼苗为材料提取RNA,构建的酵母cDNA文库作为猎物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酵母cDNA文库中与BvFVE1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通过含有X-α-Gal四缺培养基筛选后,共鉴定出40种可能与BvFVE1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这些蛋白功能进行注释发现BvFVE1互作蛋白主要参与mRNA降解代谢、蛋白质翻译、细胞骨架的形成等过程。【结论】这些结果说明BvFVE1可能参与染色质重塑相关的基因表达,为今后探索BvFVE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BvFVE1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格啤酒酵母干燥过程中活力活性及海藻糖水平变化
7
作者 付雪蓉 钱思雨 +4 位作者 郑飞云 钮成拓 刘春凤 李崎 王金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32,共8页
啤酒酵母活性干酵母产品近年来在啤酒酿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质量与复水后活性除了与加工过程有关,与酵母本身质量也有重要关系。由于目前缺乏对拉格啤酒酵母的生理性能与抗逆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定的拉格啤酒酵母在制成活性干酵母时... 啤酒酵母活性干酵母产品近年来在啤酒酿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质量与复水后活性除了与加工过程有关,与酵母本身质量也有重要关系。由于目前缺乏对拉格啤酒酵母的生理性能与抗逆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定的拉格啤酒酵母在制成活性干酵母时产品质量不一,影响其复水活性的因素尚不明确。该研究选取了9株常用的拉格啤酒酵母,分析了其在干燥过程中的活力活性及胞内组分变化,结果发现具有较强抗干燥能力的菌株表现出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胞内ATP、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海藻糖水平,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转录组分析进一步发现,在干燥过程中氧化磷酸化途径显著上调,海藻糖合成与水解代谢显著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酵母能通过维持较高的线粒体活力和旺盛的能量代谢,修复在干燥过程中受到的损伤,进而提升抗干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海藻糖 拉格酵母 活性干酵母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香酵母Yeast-1产香物质的GC-MS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沂淮 贾亚伟 +3 位作者 戴源 姜勇 严启梅 蒲春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89,共4页
从洋河大曲中成功筛选到一株生香酵母 Yeast-1。采用 GC-MS 联用技术,对该株酵母葡萄糖发酵产生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中的风味组分多达 27 种,包含醇类(4 种)、酮类(2 种)、醛类(2 种)、有机酸类(4 种... 从洋河大曲中成功筛选到一株生香酵母 Yeast-1。采用 GC-MS 联用技术,对该株酵母葡萄糖发酵产生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中的风味组分多达 27 种,包含醇类(4 种)、酮类(2 种)、醛类(2 种)、有机酸类(4 种)、酯类(4 种)等典型的香味成分;此外还有一些特有的生理活性组分,如 3 种吡咯并吡嗪酮类、4 种哌嗪二酮类,这些发酵代谢产物也具有特殊的香气。所有风味组分独特优雅的香气将会赋予白酒独特的风味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香气成分 气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activedryyeast 被引量:6
9
作者 莫丽春 彭文 +1 位作者 曾里 曾凡骏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建立一种酿酒活性干酵母生理活性的简易评价方法,比较并筛选一株适合以木薯粉水解液发酵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活性干酵母。优化2株酿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条件、生长温度和生长pH值,以木薯粉水解液为发酵液,在最适生长条件下比较两株酵... 建立一种酿酒活性干酵母生理活性的简易评价方法,比较并筛选一株适合以木薯粉水解液发酵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活性干酵母。优化2株酿酒活性干酵母的活化条件、生长温度和生长pH值,以木薯粉水解液为发酵液,在最适生长条件下比较两株酵母的生长曲线、发酵强度、耐糖能力、耐温能力和耐酒精能力。选择酿酒活性干酵母Ⅰ作为木薯粉水解液发酵酵母,该酵母在前36h发酵强度高于1g/(L.h),36h)后发酵强度迅速下降;耐糖能力为20%,耐受温度是55℃以及耐酒精浓度是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干酵母 生长曲线 耐糖能力 耐温能力 耐酒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废酵母水解液养殖裂壶藻生产DHA藻油
10
作者 杨庆懿 唐裕芳 +2 位作者 李涛 刘磊 周大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探索啤酒废酵母水解液养殖裂壶藻生产DHA藻油的可行性。[方法]以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总氮质量浓度为响应值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法破壁水解废啤酒酵母,并利用水解液培养裂壶藻生产DHA藻油。[结果]在超声功率400 W,温度60℃,pH 5.0,木... [目的]探索啤酒废酵母水解液养殖裂壶藻生产DHA藻油的可行性。[方法]以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总氮质量浓度为响应值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法破壁水解废啤酒酵母,并利用水解液培养裂壶藻生产DHA藻油。[结果]在超声功率400 W,温度60℃,pH 5.0,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5 g,m_(β-葡聚糖酶):m_(木瓜蛋白酶)=4:5,超声40 min,所得水解液中还原糖和总氮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0.40,6.72 g/L。水解液体积分数75%,裂壶藻接种体积分数14%,培养3d,裂壶藻的生物量、油脂产量以及DHA质量分数和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7.14 g/L,2.88 g/L,3.13%,0.55 g/L,均较传统发酵培养养殖裂壶藻的生物量(10.29 g/L)、油脂产量(1.84 g/L)以及DHA质量分数(2.76%)和产量(0.29 g/L)高,所得藻油的致病菌和重金属指标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最低限量。[结论]利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所得废啤酒酵母水解液养殖裂壶藻生产DHA是可行的,可以实现食品生产废弃物处理和微藻化工产品生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啤酒酵母 水解液 裂壶藻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非酿酒酵母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11
作者 周迪 卢玲 王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I0001-I0007,共16页
该研究对112株宁夏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高糖、乙醇、pH、SO_(2)耐受性筛选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筛选出耐受性强的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试验,通过理化指标测定、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测定,研究菌株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该研究对112株宁夏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高糖、乙醇、pH、SO_(2)耐受性筛选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筛选出耐受性强的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试验,通过理化指标测定、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物质测定,研究菌株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株本土非酿酒酵母YC-A13、YC-B10、YC-C13、YQY-B12均可耐受葡萄糖质量浓度450 g/L、乙醇含量13%、pH 1.0、SO_(2)质量浓度250 mg/L,优于商业酿酒酵母F33、CECA、XR。与商业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4株本土非酿酒酵母发酵酒样产生了独有的香气物质癸酸乙酯、2-糠酸乙酯,质量浓度分别在17.63~19.85μg/L、4.04~20.42μg/L,癸酸甲酯的OAV>1可作为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YC-B10、YC-C13、YQY-B12发酵酒样中产生了具有草本香、蔷薇花香的香茅醇,质量浓度在5.82~8.43μg/L。非酿酒酵母菌株发酵酒样之间产生的香气物质也存在明显差异,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YC-B10和YQY-B12发酵酒样中产生了该种属独有的香气物质己酸丁酯,质量浓度分别为69.31和69.06μg/L,还分别产生了具有奶酪香气的己酸(质量浓度为536.25μg/L)和具有杏仁、菠萝香气的丙酸异戊酯(质量浓度为1.71μg/L)。美极梅奇酵母YC-A13和泽普林假丝酵母YC-C13发酵酒样中产生了具有脂香、黄油香气的2,3-丁二酮,质量浓度分别为69.31和69.06μg/L。美极梅奇酵母YC-A13中检测出具有扁桃仁、脂香气的1-戊醇,含量为280.15μg/L,OAV>0.1可作为潜在香气成分。综上所述,筛选出的4株优良本土非酿酒酵母具有不同的发酵特性,在提升葡萄酒香气品质和丰富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与优势,为酿造具有产区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非酿酒酵母 耐受性 发酵特性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中的特性及应用进展
12
作者 冯军 冯晓红 +5 位作者 李可 田新惠 袁杰 赵兴同 何俊尧 刘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在果酒生产中,酵母及其衍生物具有关键作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共同参与并决定果酒的风格与品质;酵母衍生物在果酒发酵阶段可提高酵母活力、增强发酵效率,在发酵后阶... 在果酒生产中,酵母及其衍生物具有关键作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共同参与并决定果酒的风格与品质;酵母衍生物在果酒发酵阶段可提高酵母活力、增强发酵效率,在发酵后阶段可促进酒体协调、提升感官品质。因此,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过程中有天然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有关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过程中的协同应用主要集中在葡萄酒上,在其他果酒上的系统研究仍鲜见报道。该文综述果酒酿造常用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种类、特性、功能及在果酒酿造中的应用,介绍酵母衍生物的酿造特性及功能作用,旨在为我国果酒产业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酿酒酵母 非酿酒酵母 酵母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脯氨酸利用能力的本土酿酒酵母的筛选
13
作者 孙鲁星 刘豆豆 +3 位作者 杨涵钰 庞红勋 刘延琳 姜娇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脯氨酸是葡萄汁中含量最为丰富的α-氨基酸之一,但难以被酵母利用。为筛选出高脯氨酸利用能力的本土酿酒酵母,本研究对靛红衍生化比色法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脯氨酸的最佳检测条件;在以脯氨酸为唯一氮源的模拟葡萄汁中检测了17个酿酒酵母... 脯氨酸是葡萄汁中含量最为丰富的α-氨基酸之一,但难以被酵母利用。为筛选出高脯氨酸利用能力的本土酿酒酵母,本研究对靛红衍生化比色法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脯氨酸的最佳检测条件;在以脯氨酸为唯一氮源的模拟葡萄汁中检测了17个酿酒酵母菌株对脯氨酸的利用特性,于含有不同水平酵母可同化氮(YAN)和脯氨酸的模拟汁中检测菌株发酵后的脯氨酸残留量,计算脯氨酸利用率。结果表明,在100 mg·L^(-1) YAN+350 mg·L^(-1)脯氨酸和250 mg·L^(-1) YAN+200 mg·L^(-1)脯氨酸的条件下,与450 mg·L^(-1) YAN相比,酿酒酵母的平均发酵速率减缓了22.98%和12.15%,其中本土酿酒酵母LFP525的脯氨酸利用率达69.42%与62.31%,高出EC1118商业酿酒酵母5.42个百分点与11.29个百分点,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酿酒酵母 脯氨酸 酒精发酵 酵母可同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醋大曲及酒醪中优良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14
作者 曹施静 楠极 胡海霞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该研究以传统固态发酵小米醋大曲及酒醅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大曲及酒醪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对其发酵性能及耐受性进行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优良酵母菌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小米醋制备。... 该研究以传统固态发酵小米醋大曲及酒醅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大曲及酒醪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对其发酵性能及耐受性进行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优良酵母菌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小米醋制备。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4株酵母菌,其中菌株QR01、QJ05、QY10、QY11、SX12、QY13、SY18、SY21、SH22产酒能力好;菌株QJ06、QJ07、QR09、QY13、SY18、SH22产酯能力强;菌株QY13、SY18、SH22耐受性好,能在酒精度13%vol、pH值2.5、葡萄糖含量500 g/L胁迫环境下生长。最终获得3株优良酵母菌(SY18、QY13和SH22),均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3株优良酵母菌应用于小米醋制备酒精发酵中,其中菌株SY18发酵醪液中酒精度达到7.07%vol,其制备小米醋感官评分最高(95分),具有应用于小米醋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醋 大曲 酒醪 酵母菌 分离鉴定 发酵性能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汁复配比例和混菌发酵对富士-美乐复合果酒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李嘉欣 徐彬艳 +2 位作者 俞柏含 杨学山 祝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0,共10页
为提高富士-美乐复合果酒的香气和感官品质,以筛选富士苹果汁和美乐葡萄汁的复配体积比例为基础,接种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发酵,分别测定酒样的理化指标、颜色参数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并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计算感官评分。... 为提高富士-美乐复合果酒的香气和感官品质,以筛选富士苹果汁和美乐葡萄汁的复配体积比例为基础,接种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发酵,分别测定酒样的理化指标、颜色参数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并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计算感官评分。结果表明,葡萄汁添加量对复合果酒的颜色饱和度(C*)和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其中富士-美乐果汁以50∶50(V/V)复配后发酵的复合果酒色泽明亮(亮度(L*)为76.24、红绿色调(a*)为31.24和C*为32.58),且挥发性化合物中反式-橙花叔醇、β-大马士酮、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苯乙酸乙酯的质量浓度较高。非酿酒酵母对50∶50(V/V)复配发酵的果酒颜色参数影响较小,但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菌发酵的复合果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63种),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1-己醇和1-庚醇等挥发性化合物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酿酒酵母纯种发酵和其他混菌发酵组酒样,增加了复合果酒花香味和果香味,感官评分达到7.605 5分。综上分析,富士苹果汁-美乐葡萄汁以50∶50(V/V)复配,并进行混菌发酵可有效提高复合果酒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 美乐 非酿酒酵母 混菌发酵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香酵母Yeast-1液态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沂淮 严启梅 +2 位作者 蒲春 贾亚伟 沈秀秀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0,共5页
以酵母菌体个数为主要参考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对培养酵母菌体数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4因素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优化试验结果显示,酵母数最佳的参数是葡萄糖浓度10.52... 以酵母菌体个数为主要参考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对培养酵母菌体数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4因素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优化试验结果显示,酵母数最佳的参数是葡萄糖浓度10.52%、蛋白胨浓度5.06%、KH2PO41‰、MgSO4.7H2O 1‰、pH 6.28、温度28.76℃,在此条件下菌体数量达7.71×108个。经验证试验,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香酵母 液态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酵母抽提物中呈味物质鉴定及其增味减盐作用分析
17
作者 陕怡萌 曹博雅 +4 位作者 蒲丹丹 李沛 熊建 李库 张玉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为分析酵母抽提物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分析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和FA34的滋味轮廓,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抽提物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筛选和滋味-氯化钠... 为分析酵母抽提物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分析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和FA34的滋味轮廓,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抽提物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筛选和滋味-氯化钠二元混合模型筛选关键增咸物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酵母抽提物KU012的咸味、甜味与酸味强度均显著高于酵母抽提物FA31和FA34。在5.00 g/L的食盐溶液中,添加酵母抽提物FA31至0.50 g/L可减少10%氯化钠添加量而不影响咸味感知强度,酵母抽提物KU012中的呈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酵母抽提物FA31和FA34。通过滋味物质-氯化钠二元混合模型结合咸味强度感知评价对25种TAV大于1的呈味物质进行增咸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共14种滋味物质具有增咸作用,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柠檬酸、5′-IMP和5′-GMP的增咸效果最显著,是酵母抽提物中的关键增咸滋味物质。S曲线法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谷氨酸和柠檬酸可通过协同作用增强咸味感知,丙氨酸、5′-GMP和5′-IMP可通过加成作用提高咸味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 呈味物质 滋味活性值 增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梅奇酵母与商业酿酒酵母发酵对枸杞酒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刘思媛 孟芳 +5 位作者 李强 王紫昕 喜琴琴 张惠玲 陈盼盼 田晓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I0008-I0010,共12页
枸杞酒作为枸杞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枸杞酒基本都是采用单纯的酿酒酵母发酵,而非酿酒酵母对于枸杞酒酿造的影响研究很少。为选育适用于枸杞酒发酵的非酿酒酵母菌,提升枸杞酒的香气... 枸杞酒作为枸杞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枸杞酒基本都是采用单纯的酿酒酵母发酵,而非酿酒酵母对于枸杞酒酿造的影响研究很少。为选育适用于枸杞酒发酵的非酿酒酵母菌,提升枸杞酒的香气,该文从枸杞鲜果、枸杞叶和枸杞园的土壤中分别采样并进行筛选,获得6株非酿酒酵母,通过耐受性实验,发现其中1株菌(编号JMJ)发酵性能较好,经2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美极梅奇酵母。以商业酿酒酵母STR单独发酵的枸杞酒作为对照,用非酿酒酵母JMJ与商业酿酒酵母STR进行混合发酵,结果发现,JMJ与STR接种比例为10∶1的顺序发酵有利于枸杞酒中香气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奇酵母 枸杞酒 商业酵母菌 混合发酵 接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型紫米酒的降糖酵母优选及挥发性风味分析
19
作者 李慧玲 董烁坤 +3 位作者 张许诺 王可儿 郑经绍 黄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6,共9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低糖酒水的需求,文章以高糖紫米酒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酵母以发酵方法制备干型紫米酒。以还原糖含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色差、酒精度和感官评分7个指标评价干型紫米酒品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构... 为满足消费者对低糖酒水的需求,文章以高糖紫米酒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酵母以发酵方法制备干型紫米酒。以还原糖含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色差、酒精度和感官评分7个指标评价干型紫米酒品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构建干型紫米酒综合得分模型,优选酵母进行降糖发酵。结合电子鼻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探究干型紫米酒挥发性风味特点。结果表明,高糖紫米酒接种6种供试酵母后还原糖含量在发酵终点均低于5.00 g/L,达到干型黄酒的要求,同时酒精度提升至16.00%vol左右。混合酵母的发酵速度较单一酵母慢,酿造的干型紫米酒还原糖和花色苷含量较高,pH值较低,其中产香酵母能赋予酒体独特的风味。单一酵母发酵速度较快,但风味寡淡。根据综合得分模型优选出安琪生香酵母用于降糖发酵,接种后紫米酒还原糖含量从92.84 g/L降至3.58 g/L,产品挥发性风味兼有紫米酒与优质干型黄酒的特点。试验揭示了干型紫米酒的挥发性风味主要来源于降糖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型 紫米酒 酵母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甲醇含量百香果果皮果酒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
20
作者 梁韦武 张治婷 +7 位作者 黄旭泉 林楠 吴佳儒 杨世军 崔萌佳 李燕 周亚亮 张会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分别从百香果果园土壤、新鲜百香果、百香果自然发酵液以及腐烂百香果等材料中分离酵母菌,通过产酒精能力、产气性能、发酵力及耐受性分析进行初筛,得到适用于果酒酿造的酵母菌菌株;通过测定甲醇含量及乙醇含...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分别从百香果果园土壤、新鲜百香果、百香果自然发酵液以及腐烂百香果等材料中分离酵母菌,通过产酒精能力、产气性能、发酵力及耐受性分析进行初筛,得到适用于果酒酿造的酵母菌菌株;通过测定甲醇含量及乙醇含量进行复筛,得到适用于百香果果皮果酒发酵的低产甲醇优良酵母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22株酵母菌菌株,其中8株适用于果酒酿造,且菌株gp0、gp2、gp3发酵百香果果皮果酒中甲醇含量均<400 mg/L,分别为163.95 mg/L、192.04 mg/L、202.98 mg/L,乙醇含量分别为5.46%vol、6.38%vol、5.86%vol;经鉴定,这3株菌株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甲醇含量 百香果果皮 果酒 酵母菌 分离 筛选 鉴定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