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63
1
作者 李蕾 刘黎明 谢花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163,167,共4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可以看作是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的增加量。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土壤保持功能的评价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对固原市原州...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可以看作是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的增加量。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土壤保持功能的评价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对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保持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年土壤保持总价值为8634.39万元,其中减少养分损失价值为8148.62万元,减少土地废弃价值为19.43万元,减轻泥沙淤积灾害价值为466.3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土壤保持效益 生态经济价值 固原市 原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退耕的“效益问题”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黎明 李蕾 赖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4-797,共4页
在剖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首先追求的是较好的生态效益,并在此前提下要求尽量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目前评价退耕效益可采用以下两种思路:生态效益经... 在剖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首先追求的是较好的生态效益,并在此前提下要求尽量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目前评价退耕效益可采用以下两种思路: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化法与综合评价法。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化,可以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退耕还林还草的投资成本和获得的情况,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按照综合评价法获得的结果,则能为退耕前选择退耕预案、退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政策以及退耕后进行实施成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效益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退耕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及其补偿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赖敏 刘黎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之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退耕的具体过程入手,将生态补偿的内容细分为退耕损失补偿,产业结构调整补偿,种苗费及相关投入补助,种植及管护报酬,生态收益5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途径。新的补偿方法科学、... 在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之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退耕的具体过程入手,将生态补偿的内容细分为退耕损失补偿,产业结构调整补偿,种苗费及相关投入补助,种植及管护报酬,生态收益5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途径。新的补偿方法科学、高效、公平,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国家今后完善西部生态退耕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生态补偿 补偿方法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鹤庆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支玲 李昆 +3 位作者 宋志伟 张春华 杨明 张媛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4-88,共5页
以云南鹤庆县为例,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卷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该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效益评价 云南鹤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保参与行为与退耕还林还草: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宋长鸣 蔡银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200,共8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补贴结束后,农民生计受到挑战时所面临的复耕风险,新农保的施行弱化了土地经济保障功能,有可能促进农民自发、永久性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基于效用论,构建了新农保作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理论...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补贴结束后,农民生计受到挑战时所面临的复耕风险,新农保的施行弱化了土地经济保障功能,有可能促进农民自发、永久性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基于效用论,构建了新农保作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基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8789份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民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影响;最后,运用基于聚类稳健标准误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①新农保增加预期收入,退耕还林还草减少预期收入,但退耕还林还草后多出来的闲余时间增加了农民效用。基于效用论所构建的农户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显示,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影响到耕地面积数量,从而作用农户退耕还林还草行为。②农民参加新农保后,其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可能性更高,新农保增加了农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依赖的渠道,从而弱化了耕地的经济保障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参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③稳健性检验中,基于聚类稳健标准误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证实了“参加新农保有利于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结论。④健康状况越差的农户,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可能性越低,健康状况差一般意味着医疗费开支大,未来收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对耕地的依赖性强,从而不愿意退耕还林还草;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越大的农户,越有可能具有退耕还林还草行为。政策层面可以考虑将林区和牧区的“新农保”制度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结合起来,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升工程实施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退耕还林还草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退耕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
6
作者 陈瑜琦 刘黎明 +1 位作者 赖敏 李建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122,125,共4页
生态退耕工程从1999年试点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政策体系本身缺陷和贯彻实施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目前我国退耕政策正处于面临质疑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加快完善我国政策保障体系,对于确保生态退耕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最终目... 生态退耕工程从1999年试点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政策体系本身缺陷和贯彻实施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目前我国退耕政策正处于面临质疑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加快完善我国政策保障体系,对于确保生态退耕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最终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了内蒙古武川县作为案例,通过第一手资料研究退耕工程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套该政策持续顺利实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政策保障体系 武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农户参与的退耕还林工程运行机制探索
7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党凤兰 《绿色科技》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工程运行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工程运行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激励 参与 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联合生产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塞县和米脂县典型农户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任伟帅 王聪 姜志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194,共5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典型的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通过对陕北退耕区典型农户的案例分析,考察了安塞县和米脂县典型退耕区的农业联合生产水平,并对导致联合生产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联合生产的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产品特性... 退耕还林工程是典型的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通过对陕北退耕区典型农户的案例分析,考察了安塞县和米脂县典型退耕区的农业联合生产水平,并对导致联合生产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业联合生产的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产品特性、耕地规模、环境条件对联合生产水平影响不明显;政策制度,农户的个人素质、风险偏好态度等对联合生产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生产 退耕还林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智华 姚顺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6-221,共6页
分析了目前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现状,指出了退耕还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项目管理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重新构建了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框架,提出了实行退耕还林项目管理的政策前提和所需的配套条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项目管理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仝小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2-323,326,共3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针对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合理、盲目超计划实施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程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就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针对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合理、盲目超计划实施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程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就实施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经济效益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庆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在坚持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统一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能实现对各部门及单位在退耕还林... 在坚持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统一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能实现对各部门及单位在退耕还林工作方面进行评比,从而发挥激励和鞭策作用,促进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出了采用组合评价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该方法较传统单一评价方法更具客观性、科学性,为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组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