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癌细胞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明磊 孙亚楠 陈双臣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探究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人体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甲醇为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提取,使用MTT比色分析法、DAPI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皮渣提取液对癌细胞存活率、细胞核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究酿酒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人体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甲醇为溶剂对酿酒葡萄皮渣进行提取,使用MTT比色分析法、DAPI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皮渣提取液对癌细胞存活率、细胞核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提取物对于不同的癌细胞作用不一,对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A549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10、15μg·mL^(-1)浓度的提取液导致A549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皱缩;A549细胞的S期缩短,G1期和G2期延长。综合分析可知,葡萄皮渣提取物导致A549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是其抑制A549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皮渣提取物 癌细胞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铵转运体AMT1;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2
作者 曾蕊 朱骏驰 +5 位作者 徐俐琴 刘秀云 韩菲菲 唐美玲 唐艳雯 宋志忠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从酿酒葡萄‘马瑟兰’中克隆获得一个铵离子(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VvAMT1;1。VvAMT1;1与桃PpeAMT1;1、梨PbrAMT1;1、水稻OsAMT1;1、拟南芥AtAMT1;1、AtAMT1;2和AtAMT1;3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6.1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从酿酒葡萄‘马瑟兰’中克隆获得一个铵离子(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VvAMT1;1。VvAMT1;1与桃PpeAMT1;1、梨PbrAMT1;1、水稻OsAMT1;1、拟南芥AtAMT1;1、AtAMT1;2和AtAMT1;3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76.1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VvAMT1;1与桃AMT1;1在遗传进化关系上较近。VvAMT1;1基因在‘马瑟兰’果实发育不同时期中的表达量差异较大,其表达在幼果期、硬核期和转色期果实中较高,在第二次膨大期和成熟期果实中显著降低,虽然新生叶片和根中VvAMT1;1的表达量分别低于同一时期果实中的,但其表达量在‘马瑟兰’整个果实发育时期相对稳定;VvAMT1;1基因在不同砧穗组合果实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在‘马瑟兰/SO4’嫁接苗果实中的显著高于‘马瑟兰/1103P’嫁接苗和‘马瑟兰’自根苗果实。酵母突变体功能互补和^(15)N同位素示踪吸收动力学分析表明,VvAMT1;1是一个典型的高亲和性的铵转运体,其Km为35.67μmol·L^(-1),且Vmax值为2.85μmoles·min^(-1)·μg^(-1)cells,具有吸收NH_(4)^(+)的功能。此外,甲基胺(MeA^(+))显著降低了VvAMT1;1介导NH_(4)^(+)吸收的Vmax值,且VvAMT1;1能介导酵母细胞吸收和利用微量的MeA^(+),L-甲硫氨酸亚砜亚胺(L-MSX)显著降低了VvAMT1;1介导NH_(4)^(+)吸收的Vmax值,而VvAMT1;1介导的NH_(4)^(+)吸收过程可受到体内NH_(4)^(+)的积累水平的反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铵转运体 果实发育 酵母突变体功能互补 底物反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菌渣有机肥对葡萄园土壤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沈甜 王海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为促进酿酒葡萄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将双孢蘑菇菌渣和鸡粪、牛粪分别混合发酵后以每亩5、7、9吨3个梯度施入11年生‘赤霞珠’葡萄园中,通过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得出:双孢蘑菇菌渣鸡粪和牛粪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土壤... 为促进酿酒葡萄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将双孢蘑菇菌渣和鸡粪、牛粪分别混合发酵后以每亩5、7、9吨3个梯度施入11年生‘赤霞珠’葡萄园中,通过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得出:双孢蘑菇菌渣鸡粪和牛粪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全盐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MBC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在果实成熟初期多数处理显著提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末期,施用双孢蘑菇菌渣有机肥可不同程度显著增加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理化指标、酶活性与果实品质指标呈显著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每亩施9吨牛粪-双孢蘑菇有机肥处理的‘赤霞珠’根际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酿酒葡萄 土壤微环境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寡糖处理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连金番 王坚 张源沛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49-52,73,共5页
为明确寡糖类制剂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寡糖类制剂对酿酒葡萄生产中肥料的减量替代效果,对酿酒葡萄采取基施微生物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和寡糖类制剂不同施用方法处理,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进行最优处理筛选研究。结果显示:寡糖处... 为明确寡糖类制剂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寡糖类制剂对酿酒葡萄生产中肥料的减量替代效果,对酿酒葡萄采取基施微生物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和寡糖类制剂不同施用方法处理,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进行最优处理筛选研究。结果显示:寡糖处理可替代肥料施用来提高酿酒葡萄的单株产量、单串重和百粒重;寡糖处理可提高酿酒葡萄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宁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寡糖类制剂1000倍液灌根+喷施2次、寡糖类制剂1000倍液灌根+喷施3次处理较其他处理更适宜于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类制剂 酿酒葡萄 肥料减量替代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的酿酒葡萄果实香气鉴定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学伟 刘崇怀 +5 位作者 樊秀彩 张颖 孙磊 黄丽亚 姜建福 牛生洋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究酿酒葡萄果实香气成分,为酿酒葡萄香气评价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通过PEN 3.5电子鼻系统,对123份酿酒葡萄进行果实香气检测,并利用雷达图、主成分(PCA)、聚类和差异性等分析方法,深入研究这些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传感器贡献率由高... 为探究酿酒葡萄果实香气成分,为酿酒葡萄香气评价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通过PEN 3.5电子鼻系统,对123份酿酒葡萄进行果实香气检测,并利用雷达图、主成分(PCA)、聚类和差异性等分析方法,深入研究这些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传感器贡献率由高到低为W5S(氮氧化合物)、W2S(醇和醛酮类)、W1S(烷类)和W2W(芳烃化合物,硫的有机化合物);PCA分析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含量及组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波宋尼’‘凯番西亚♀’和‘烟73’3个香气(氮氧化合物、醇类、烷类、硫的有机化合物)较强的特殊种质。本研究证实,电子鼻技术依据香气组成可对不同品种的酿酒葡萄进行有效区分。该结果可为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酿酒葡萄 种质资源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老园改优技术规程
6
作者 郝燕 朱燕芳 +1 位作者 张露荷 陈海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78-481,共4页
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少雨,热量充足,是我国酿酒葡萄适宜生产区域,拥有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等多家知名葡萄酒品牌。河西酿酒葡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葡萄老园出现产量低、品质退化、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为提高酿酒葡萄原料品质,提... 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少雨,热量充足,是我国酿酒葡萄适宜生产区域,拥有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等多家知名葡萄酒品牌。河西酿酒葡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葡萄老园出现产量低、品质退化、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为提高酿酒葡萄原料品质,提升葡萄园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改优对象、改优技术、冬季埋土防寒等方面规范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老园改优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品种更换、嫁接改良、株距调整、架式改优、树形改良、整形修剪、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对指导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老园改优和提质增效、提高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酿酒葡萄 改优技术 架式改优 树形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马瑟兰葡萄果实矿物质元素特征分析
7
作者 马海燕 葛谦 +3 位作者 张静 闫玥 周新明 李彩虹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揭示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永宁、红寺堡、青铜峡和贺兰5个子产区马瑟兰酿酒葡萄果实中矿物质元素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葡萄果实和种植土壤中2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子... 为揭示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永宁、红寺堡、青铜峡和贺兰5个子产区马瑟兰酿酒葡萄果实中矿物质元素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葡萄果实和种植土壤中2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子产区酿酒葡萄果实和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果实中K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Mg、Ca和Na元素,土壤中K、Na、Mg、Fe、Ti和Ca元素含量最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辨别法分析,结果显示:葡萄果实中Na、Pb、Li、Fe和Ti(VIP值>1)元素对区分产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元素 贺兰山东麓 马瑟兰 酿酒葡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北红葡萄果实品质及有机酸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佳悦 李光宗 +2 位作者 李娟 单守明 李翔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目的】探究水分胁迫对北红葡萄果实品质及有机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以9年生北红葡萄为试材,在花后18 d,开始进行无胁迫(对照CK)、水涝胁迫(T1)和干旱胁迫(T2)处理,测定葡萄百粒质量及总酚、单宁和有机酸含量等生理指... 【目的】探究水分胁迫对北红葡萄果实品质及有机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以9年生北红葡萄为试材,在花后18 d,开始进行无胁迫(对照CK)、水涝胁迫(T1)和干旱胁迫(T2)处理,测定葡萄百粒质量及总酚、单宁和有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与有机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花后85~105 d时,T2处理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和T2处理相比,T1处理可提高IDH、PEPC和MDH基因的表达量,T1处理的PEPC基因表达量在各生长阶段均有所上升,在花后25~45 d时,T2处理抑制了IDH和CS基因的表达。【结论】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和有机酸含量,研究结果为贺兰山东麓北红葡萄栽培管理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水分胁迫 葡萄品质 有机酸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对酿酒葡萄光合、荧光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泽亚 韩守安 +5 位作者 王敏 刘旭鹏 徐梓函 张新玥 周伟权 张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针对新疆天山北麓产区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高温频发所引起的问题,本研究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Franc)3个红色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叶面... 针对新疆天山北麓产区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高温频发所引起的问题,本研究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Franc)3个红色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叶面进行喷施高岭土(6%)处理,以常规管理为对照(CK),通过测定叶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探究高岭土对新疆天山北麓产区酿酒葡萄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色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梅鹿辄’和‘品丽珠’经高岭土处理后,叶温比CK分别降低8.9%、8.3%和9.3%;叶绿素a含量有效增加,其中‘梅鹿辄’比CK增加52%;高岭土处理有效提高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与CK相比,JIP-test参数Vj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电子传输通量的量子产率(φ_(Eo))分别提高58.1%、93.0%和61.1%,每光子吸收的PSⅡ最终电子受体还原的量子产率(φ_(Ro))分别提高87.5%、33.3%和66.6%;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和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比CK均显著提高,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DI_(O)/RC)和单位面积热耗散能量(DI_(O)/CSm)比CK显著降低。在果实品质方面,高岭土处理后‘赤霞珠’‘梅鹿辄’和‘品丽珠’果皮中类黄酮含量比CK分别提升62.3%、63.9%和54.4%,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79.1%、69.1%和56.7%,黄烷醇含量分别提升48.6%、66.0%和27.2%;种子中,‘品丽珠’类黄酮含量提升68.2%,‘赤霞珠’总黄酮含量提升67.1%。本研究表明,新疆酿酒葡萄叶面喷施高岭土可以有效降低天山北麓产区‘赤霞珠’‘梅鹿辄’和‘品丽珠’这3个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叶温,减少单位面积叶片的热耗散,提高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及单位面积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有效避免夏季高温胁迫所造成的危害;叶面喷施高岭土还有效增加了这3个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实总酸和部分酚类物质的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高岭土 光合特性 荧光特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2的酿酒葡萄地块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纯 陈启帆 +2 位作者 付镝 房玉林 苏宝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为探究多时相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对酿酒葡萄地块识别的影响,该研究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主要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域(永宁县、西夏区和青铜峡市)开展酿酒葡萄地块识别研究,其中永宁县和西夏区为测试区,青铜峡市验证区。基于Google ... 为探究多时相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对酿酒葡萄地块识别的影响,该研究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主要的酿酒葡萄种植区域(永宁县、西夏区和青铜峡市)开展酿酒葡萄地块识别研究,其中永宁县和西夏区为测试区,青铜峡市验证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的Sentinel-1/2影像数据和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特征、极化特征和地形特征,构建7种不同的特征组合方案,选取最优特征组合方案对酿酒葡萄地块进行识别,并绘制研究区域的酿酒葡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特征组合相比,结合使用Sentinel-1/2影像特征可以改善酿酒葡萄的识别效果;与单时相特征组合识别结果相比,多时相特征组合也可提高酿酒葡萄的识别精度。在7种不同的特征组合方案中,优选特征组合识别酿酒葡萄结果最优,其中测试区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分别为95.46%、0.94、93.33%、95.06%;酿酒葡萄提取面积与统计年鉴中的面积相比,相对误差约为9.47个百分点。验证区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分别为91.89%、0.89、89.00%、95.93%;酿酒葡萄提取面积与统计年鉴中的面积相比,相对误差约为8.15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酿酒葡萄分类和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图像识别 酿酒葡萄 随机森林 Google Earth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品质提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超 范泽锋 +1 位作者 冯春香 陈坚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围绕酿酒原料、酿酒酵母、浸渍工艺及陈酿方式4大关键因素展开深入探讨。酿酒原料的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葡萄的品种和成熟度,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选择适宜的葡萄品种... 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围绕酿酒原料、酿酒酵母、浸渍工艺及陈酿方式4大关键因素展开深入探讨。酿酒原料的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葡萄的品种和成熟度,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选择适宜的葡萄品种并结合精准农业技术如生物刺激剂的应用,可显著改善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为高品质葡萄酒奠定基础。酿酒酵母的筛选与培养直接影响葡萄酒的发酵效果及风味特性。混合培养不同酵母菌株可显著增加葡萄酒质量多样性,而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的应用则为改造酿酒酵母提供了新的可能。浸渍工艺的优化,特别是冷浸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被证明能够有效提升葡萄酒中的多酚含量,改善其色泽与口感。陈酿方式的创新为葡萄酒品质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橡木桶陈酿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而陶缸陈酿因其透气性和使用上的便利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陶缸与橡木片协同使用的陈酿方式被证明能够有效提升葡萄酒的多酚含量。这些研究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葡萄酒品质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酿酒原料 酿酒酵母 浸渍工艺 陈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少样本学习的酿酒葡萄品种鉴定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全吾梦 施钦晁 +2 位作者 范一言 王起帆 苏宝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19,共9页
酿酒葡萄品种的精确鉴定是实现葡萄园智慧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针对品种鉴定过程中,标注数据需求量大、成本高昂且对新品种适应性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少样本学习的两阶段品种鉴定方法。首先,为了减少复杂背景对少样本学习模... 酿酒葡萄品种的精确鉴定是实现葡萄园智慧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针对品种鉴定过程中,标注数据需求量大、成本高昂且对新品种适应性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少样本学习的两阶段品种鉴定方法。首先,为了减少复杂背景对少样本学习模型的干扰,构建了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实现了前景叶片的精细提取;其次,采用基于度量的元学习方法,使用基于MobileNetV2网络结构并融合注意力机制设计的Mobile-CS作为主干网络,实现了在少样本条件下品种的准确鉴定,并在新的品种鉴定任务中快速适应。试验结果表明,Deeplabv3+模型在叶片分割上实现了97.52%的平均交并比;少样本学习模型在5-way 5-shot任务上达到了80.06%的平均准确率,优于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和经典少样本学习的方法。该研究的两阶段品种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够为农业领域的智能识别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酿酒葡萄 品种鉴定 少样本学习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优化提取酿酒葡萄皮渣花色苷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益梅 唐佳代 +4 位作者 尹明伟 张阳 闵卓 冉光耀 刘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考察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酿酒葡萄皮渣中花色苷的提取效果,优化其提取工艺,本研究以酿造‘赤霞珠’葡萄酒的葡萄皮渣为原料,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确定DESs体系、DESs组分摩尔比、DESs含水量、料液比、... 为考察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酿酒葡萄皮渣中花色苷的提取效果,优化其提取工艺,本研究以酿造‘赤霞珠’葡萄酒的葡萄皮渣为原料,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确定DESs体系、DESs组分摩尔比、DESs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葡萄皮渣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葡萄皮渣花色苷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DES13(氯化胆碱、乙二醇和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时)对花色苷的提取效果最优,以超声时间、DESs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7 g·mL^(-1)、DESs含水量31%、超声时间28 min、超声温度48℃,在此参数下,葡萄皮渣花色苷提取率为(4.40±0.10)mg·g^(-1),与理论预测值误差仅为0.46%,且相比于传统方法酸化甲醇和酸化乙醇提取法分别增加了9.73%、12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皮渣 花色苷 低共熔溶剂 超声辅助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砧木嫁接对‘赤霞珠’葡萄果实风味物质积累的影响
14
作者 王林 颜海蓓 +2 位作者 王军 段长青 何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3,共13页
嫁接作为葡萄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影响着葡萄的发育以及浆果和葡萄酒的品质。本研究以‘赤霞珠’自根苗(CS)为对照,设计自嫁接(CS/CS)与异种嫁接(CS/Beta)两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4个时期... 嫁接作为葡萄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影响着葡萄的发育以及浆果和葡萄酒的品质。本研究以‘赤霞珠’自根苗(CS)为对照,设计自嫁接(CS/CS)与异种嫁接(CS/Beta)两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4个时期(E-L33、E-L35、E-L35.5、E-L36)的葡萄果实风味物质浓度。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葡萄风味物质的浓度有显著影响,在绿果期抑制了果实香气物质的积累;转色期,嫁接促进了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与山奈酚-3-O-葡萄糖苷的积累,提高了果实中的总黄酮醇水平;在转色结束时,嫁接增加了花色苷的浓度,提升了C_(6)/C_(9)化合物和醛酮类游离态香气物质的含量,但抑制了苯类与C_(13)-降异戊二烯类游离香气物质的积累。同时,异种嫁接和自嫁接之间也存在差异,在绿果期CS/Beta显著增加了多种黄烷醇的含量,且在转色期CS/Beta显著促进了醇类、醛酮类和酯类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积累。本研究揭示了葡萄发育过程中不同代谢产物对砧木嫁接的响应机制,为未来葡萄苗木产业中嫁接技术的发展及砧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木 酿酒葡萄 嫁接 类黄酮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酿酒葡萄种质资源的SSR标记分析及数字指纹构建
15
作者 王季姣 王世伟 +4 位作者 李亚兰 杨涛 李树德 王宝庆 潘越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5,共13页
新疆酿酒葡萄种质资源丰富,存在遗传背景复杂及品种混杂等问题,为有效区分和合理利用新疆主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汇集新疆110份种质为试材,利用筛选出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构建种质... 新疆酿酒葡萄种质资源丰富,存在遗传背景复杂及品种混杂等问题,为有效区分和合理利用新疆主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汇集新疆110份种质为试材,利用筛选出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构建种质数字指纹。结果表明:从7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等位基因位点391个,多态率高达97.164%,其中引物VVIV67条带数最多,为22条。各位点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71,期望杂合度(He)为0.790,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1.142~2.627,PIC平均值为0.766。遗传距离变化主要在0.500~1.000,占整体的92.399%。聚类树将供试材料分为6组,其中第Ⅰ、Ⅱ、Ⅲ组多来源于由法国、苏联、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的酿酒葡萄品种,第Ⅳ、Ⅴ组多来源于中国山葡萄品种种间和种内杂交种;第Ⅵ组基本为中国自主选育的山葡萄品种。数字指纹能够将各种质进行准确鉴定,其中‘11-22-16’和‘12-10-60’‘克里木波西’和‘赤霞珠170’‘盖吾沙’和‘塔夫里斯’‘紫晶梦露’和‘1-5-7’可能存在同物异名。新疆主栽酿酒葡萄SSR位点丰富,可用性较强,试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数字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果皮花色苷遗传调控位点的挖掘
16
作者 王上林 张慧敏 +4 位作者 孙琪 潘秋红 董志刚 段长青 何非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3-946,共14页
[目的]不同结构花色苷的颜色特征存在差异,了解不同结构花色苷的遗传倾向,挖掘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候选基因,可为定向创制不同果色葡萄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685和西拉100的杂交F1子代为试材... [目的]不同结构花色苷的颜色特征存在差异,了解不同结构花色苷的遗传倾向,挖掘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候选基因,可为定向创制不同果色葡萄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685和西拉100的杂交F1子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组分,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关键SNP位点和候选基因。[结果]在杂交群体内,不同花色苷组分遗传倾向有较高相似性,其关联的SNP位点也高度一致,其中有9个SNP位点和3个候选基因被确定为优异等位变异,此外,PIA2(VIT_202s0087g00100)首次被发现与葡萄花色苷关联。[结论]这些SNP位点均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力,研究结果为葡萄花色苷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花色苷 遗传调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中生青味物质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翔宇 王悦 +5 位作者 程果 程国利 鲍诗晗 王家琪 马婷婷 房玉林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4,34,共11页
生青味是葡萄酒中一类重要的香气特征,与葡萄酒的感官质量密切相关。葡萄和葡萄酒广泛存在的生青味物质主要可分为3类:甲氧基吡嗪类物质、由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脂氧合途径生成的C6/C9醛、醇和酯类物质组成的绿叶气味组分、以一些含硫化合... 生青味是葡萄酒中一类重要的香气特征,与葡萄酒的感官质量密切相关。葡萄和葡萄酒广泛存在的生青味物质主要可分为3类:甲氧基吡嗪类物质、由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脂氧合途径生成的C6/C9醛、醇和酯类物质组成的绿叶气味组分、以一些含硫化合物为代表的其他生青味物质。由于生青味物质对于葡萄酒的气味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生青味物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青味物质的调控可从葡萄原料和葡萄酒的酿造储存等方面进行。由于葡萄中的生青味物质含量与果实成熟度和葡萄生长环境等因素显著关联,在葡萄栽培管理环节,通过采收期调整、养分调节(转色期叶面供氮等)、光照调节、水分调节、病虫害管理等措施可实现对生青味物质含量的有效调控。除原料调控外,葡萄酒的酿造、封装与储存等环节中的诸多因素也对生青味物质含量有影响。然而,生青味物质的调控方式也会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风味物质、糖和酸含量等其他质量因素造成影响。在对葡萄酒生青味香气特征进行调控时,挥发性物质的整体性和基质效应也是影响葡萄酒整体香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旨在对葡萄和葡萄酒中生青味物质基础进行阐释,梳理归纳生青味物质的主要和潜在调控措施,以期为生青味物质及其调控的进一步研究与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葡萄酒 生青味 挥发性物质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差速式酿酒葡萄离心破碎机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苏媛 刘文政 +3 位作者 房玉林 孙翔宇 李泽福 何珂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5,共11页
针对传统离心式酿酒葡萄破碎机作业时破碎度不均匀且破碎率重复性较低,导致葡萄果皮破碎率和出汁率不稳定影响后续浸渍发酵质量,设计一种同轴差速式葡萄离心破碎机,通过导流叶轮分流并导流葡萄粒群、冲击叶轮撞击破碎葡萄。构建了导流... 针对传统离心式酿酒葡萄破碎机作业时破碎度不均匀且破碎率重复性较低,导致葡萄果皮破碎率和出汁率不稳定影响后续浸渍发酵质量,设计一种同轴差速式葡萄离心破碎机,通过导流叶轮分流并导流葡萄粒群、冲击叶轮撞击破碎葡萄。构建了导流、冲击破碎过程中的葡萄受力模型,分析确定了影响破碎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建立了破碎机和葡萄互作仿真模型,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导流叶轮转速n_(d)、冲击叶轮转速n_(c)和喂入量wr对分流不均匀性系数和冲击稳定指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作参数组合:导流叶轮转速n_(d)为80 r/min、冲击叶轮转速n_(c)为600 r/min、喂入量w_(r)为6 kg/s。酿酒工厂内机械性能破碎试验结果表明,葡萄平均破碎率和出汁率分别为96.37%和7.05%,相应变异系数分别为1.23%和19.76%,相较于传统破碎机,破碎率变异系数降低58.3%,出汁率变异系数降低23.4%,整机作业效果满足葡萄酒酿造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离心破碎机 导流叶轮 冲击叶轮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
19
作者 周润宇 赖蕾 +6 位作者 张慧珍 张齐 高邦牢 缪成鹏 王群力 惠竹梅 王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并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分析不同...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并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分析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扦插苗的生长、根际土壤和根系构型的影响,为酿酒葡萄实现化肥减量、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_(0.6)O_(0.4)B处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锌含量最高,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47.05%、44.54%、9.98%、36.68%和10.00%,较C1处理提高了16.90%、18.62%、10.05%、34.32%和0.48%。O_(1)B、C_(0.6)O_(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O1处理显著提高了29.82%和58.82%。C_(0.6)O_(0.4)B较C_(0.6)O_(0.4)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铁含量,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处理120 d后,与其他处理相比,C_(0.6)O_(0.4)B和O_(1)B处理均能显著提升新梢生长量、第五节节间长度,且C_(0.6)O_(0.4)B>O_(1)B;所有处理中,C_(0.6)O_(0.4)B处理葡萄根系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和分枝数最大,O_(1)B次之;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C_(0.6)O_(0.4)B和O_(1)B)葡萄扦插苗的比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均大于其他处理,而其根组织密度低于其他处理;CK处理的导管数量最少,C_(0.6)O_(0.4)B处理数量最多,O_(1)B处理次之;通过土壤养分含量与根系指标间冗余分析,发现赤霞珠扦插苗根系形态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有效元素含量)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对促进扦插苗根系生长的潜力。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升葡萄生长状况,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_(0.6)O_(0.4)B)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生物菌剂 土壤养分 酿酒葡萄 根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变化规律及葡萄酒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茗源 索雨洁 +4 位作者 张佳静 段冰冰 刘伟强 李超 刘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5,156,共15页
【目的】分析‘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及其所酿葡萄酒中的典型挥发性香气物质,以明确‘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规律,为探明玫瑰香型酿酒葡萄果实的香气特征及酿造富有品种特征香气的葡萄酒提供依据。【方... 【目的】分析‘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及其所酿葡萄酒中的典型挥发性香气物质,以明确‘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规律,为探明玫瑰香型酿酒葡萄果实的香气特征及酿造富有品种特征香气的葡萄酒提供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白玫瑰’和‘红玫瑰’为试材,测定成熟期果实基本理化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并分析‘白玫瑰’酿造的干白葡萄酒和‘红玫瑰’酿造的桃红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特征。【结果】‘白玫瑰’与‘红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pH均存在显著差异,‘白玫瑰’上述指标值分别为195.17 g/L、5.97 g/L、20.03%和3.24,‘红玫瑰’分别为208.33 g/L、3.64 g/L、21.13%和3.57。从不同发育期的‘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0和21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C 6化合物、萜烯类和乙酸酯等。从绿果期至成熟期,‘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中C 6化合物含量分别下降了91.14%和73.57%,‘白玫瑰’中萜烯类含量增加了2.85倍,‘红玫瑰’中乙酸酯含量增加了83.22%。统计气味活性值(OAV)>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发现,里哪醇和辛酸乙酯为‘白玫瑰’的主要香气成分物质,‘红玫瑰’主要香气成分物质为辛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干白葡萄酒酒度为11.12%(体积分数),总酸、总糖、干浸出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06,2.70和20.60 g/L,pH为3.23;桃红葡萄酒酒度为12.97%(体积分数),总酸、总糖、干浸出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69,2.87和18.50 g/L,pH为3.19;二者仅总糖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干白和桃红葡萄酒中均检测出3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OAV>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中里哪醇、香叶醇和癸酸乙酯等为干白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物质,辛酸乙酯、异丁醇等为桃红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物质。【结论】‘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组分和积累时期存在差异,因此干白葡萄酒具有椴花、玫瑰花香和柑橘、柠檬、梨等果香,而桃红葡萄酒具有香草、薄荷、冬青等植物香气以及红色水果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香型葡萄 挥发性香气物质 葡萄酒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