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野生荔枝博白种群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冰浩 朱建华 +1 位作者 潘丽梅 彭宏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5-448,共4页
为对广西野生荔枝资源保护保存提供依据,研究以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野生荔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分析方法,编制并分析广西野生荔枝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函数值表,结果表明,该野生荔枝种群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型,种... 为对广西野生荔枝资源保护保存提供依据,研究以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野生荔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分析方法,编制并分析广西野生荔枝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函数值表,结果表明,该野生荔枝种群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型,种群的存活率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其下降或增加的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种群生长过程中出现了2次死亡高峰期。该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现状严峻,亟待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荔枝 广西博白 生命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韦阳连 黄小凤 +4 位作者 蔡楚雄 刘世平 余金昌 卓书斌 曹洪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64,共3页
野生荔枝是荔枝的野生群体,它具有多种优良的园艺学性状、丰富的植物学性状及DNA遗传多样性、很好的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基因源和土壤适应性,是荔枝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是荔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野生荔... 野生荔枝是荔枝的野生群体,它具有多种优良的园艺学性状、丰富的植物学性状及DNA遗传多样性、很好的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基因源和土壤适应性,是荔枝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是荔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野生荔枝表型多样性、等位酶水平及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荔枝 遗传多样性 表型多样性 等位酶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PD标记研究野生荔枝种质资源 被引量:16
3
作者 邓穗生 陈业渊 张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8-291,共4页
应用RAPD方法对海南60份野生荔枝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2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65条RAPD带,DNA片段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12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73.3%,并利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野生荔枝可归为6类,表... 应用RAPD方法对海南60份野生荔枝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2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65条RAPD带,DNA片段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12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73.3%,并利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野生荔枝可归为6类,表明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也为分析野生荔枝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探索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荔枝 RAPD标记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野生荔枝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海燕 陈业渊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获得最佳野生荔枝ISSR反应体系,用引物(AG)_8YC,采用单因子试验,优化了ISS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总体系20μL中,含1.0×(1.5 mmol/L Mg^(2+))Buffer,0.1~0.15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1.0~1.25U Taq酶,70ng DNA模板,... 为获得最佳野生荔枝ISSR反应体系,用引物(AG)_8YC,采用单因子试验,优化了ISS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总体系20μL中,含1.0×(1.5 mmol/L Mg^(2+))Buffer,0.1~0.15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1.0~1.25U Taq酶,70ng DNA模板,不足体积用无菌超纯水补足。并利用该优化后体系对23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对33份野生荔枝样进行ISS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荔枝 ISS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万宁市野生荔枝资源种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萱蓉 李丹 +4 位作者 杨小波 李东海 林泽钦 李苑菱 刘子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野生荔枝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该研究通过对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用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野生荔枝... 野生荔枝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该研究通过对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用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野生荔枝种群在保护区内、外的分布规律及其种群动态趋势,为野生荔枝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且非自然保护区聚集程度比自然保护区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2)径级结构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荔枝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种群生命期望值整体上基本随径级增加呈递减趋势,存活曲线呈近直线型,说明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荔枝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然保护区外的野生荔枝种群为衰退型。(3)群动态预测结果也显示,自然保护区内外的野生荔枝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Vpi′)以及随机干扰风险极大值均趋于零,但自然保护区外的值均大于区内,说明保护区外受到的敏感性比自然保护区内更强,即保护区外野生荔枝种群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威胁。研究认为,在自然保护区外,野生荔枝种群幼树的严重缺失不仅与野生荔枝种群自身的更新机制有关,更重要的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砍伐导致野生荔枝种群结构发生变化,野生荔枝林面积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荔枝 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径级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