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pplied load on transition behavior of wear mechanism in Cu-15Ni-8Sn alloy under oil lubric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世忠 甘雪萍 +3 位作者 成金娟 姜业欣 李周 周科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54-1761,共8页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Cu-15Ni-8Sn(mass fraction, %) alloy against GCr15 ring under various loads was investigated on a ring-on-block tester in oil lubr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ar rate increased slowly...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Cu-15Ni-8Sn(mass fraction, %) alloy against GCr15 ring under various loads was investigated on a ring-on-block tester in oil lubr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ar rate increased slowly from 1.7×10^(-7) to 9.8× 10^(-7) mm^3/mm under the load lower than 300 N, and the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o the climax of 216×10^(-7) mm^3/mm under the load over 300 N, which indicated the transition of wear mechanism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load. The wear mechanism mainly was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abrasive wear under the load less than 300 N. As the applied load was more than 300 N, the wear mechanism of Cu-15Ni-8Sn alloy primarily was delamination wear. Besides, the transition can also be confirmed from th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 worn surface, subsurface and wear debris. It is distinctly indicat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flaky debris at the applied load over 300 N may be a critical point for the change of wea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5Ni-8Sn alloy wear mechanism applied load oil lubr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failure of upstream pumping mechanical seal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Huilong LI Xinwen +4 位作者 WANG Bin WU Qiangbo REN Kunteng LI Tong ZHAO Binjua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9-516,共8页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viscosity-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and cavitation of micro-scale film,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upstream pumping mechanical seal were investigated bas...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viscosity-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and cavitation of micro-scale film,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upstream pumping mechanical seal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N-S equation,energy equation,viscosity-temperature equation and vapor transport equation were solved with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by using Fluent software,which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cosity-temperature and cavitation effect on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failure of the film.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it will lead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by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of temperature and viscosity.When the film thickness decreases and the rotating speed rises,cavitation regions and viscous friction heat increases,the opening force of the film is also enhanced.However,the growth rate is restricted to the cavitation regions and viscous friction heat,and the opening force begins to decline to a certain extent,and thereby being insufficient to open the surfaces of the seals and leading to the failure of automatic adjustment function and severe wear,lubrication failure occurrs.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viscosity-temperature and cavitation effect on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performance,the theories of failure and design of upstream pumping mechanical seal are further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seal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viscosity-temperature effect cavitation effect lubrication failur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return spherical hinge pair of axial piston pump or motor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inclination and offset distance 被引量:4
3
作者 WANG Lei DENG Hai-shun +2 位作者 GUO Yong-chun WANG Chuan-li HU C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375-2393,共19页
External return mechanism is a mechanical structure applied to axial piston pumps.To study its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Reynolds equation applied to an external return spherical hinge pair was deduced based on ... External return mechanism is a mechanical structure applied to axial piston pumps.To study its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Reynolds equation applied to an external return spherical hinge pair was deduced based on the vector equation of relative-motion velocity of the external return spherical hinge pai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swash plate inclination and offset dist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friction,axial leakage flow,and maximum value of the maximum oil-film pressur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pump-shaft speed an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offset distance in one working cycle when the external-swash-plate inclination is constant.However,the varying offset distanc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axial leakage flow.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maximum oil-film press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xternal-swash-plate inclination and the total leakage flow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xternal-swash-plate inclination in one working cycle when the offset distance is constant.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return spherical hinge pairs.Therefore,the complex effects of different coupling parameter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external retur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piston motor or pump external return mechanism external swash plate inclination offset distanc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ision loss of ball screw mechanism under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behavior 被引量:2
4
作者 QI Bao-bao CHENG Qiang +2 位作者 LI Shun-lei LIU Zhi-feng YANG Cong-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357-1376,共20页
The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behavior degrades the ball screw’s precision at different levels.Based on the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between ball and screw/nut raceway,the ball screw’s precision loss consider... The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behavior degrades the ball screw’s precision at different levels.Based on the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between ball and screw/nut raceway,the ball screw’s precision loss considering different given axial loading and rotational speed working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Since creep and lubrication relate to sliding and rolling motion wear,the creep and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Besides,the precision loss was calculated considering the sole influence of sliding behavior between ball and screw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other current models.Finally,research on precision loss owing to the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behavior was realized under given working conditions,and suitable w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precision los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test conclusions,which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edicting the law of precision loss in stable wear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 screw mechanism precision loss sliding-rolling mixed motion creep lubr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转动副润滑间隙的多连杆机构动力学优化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修龙 王爱郭 王景庆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改善含运动副润滑间隙多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以二自由度七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转动副润滑间隙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出含润滑间隙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为优化变量,建立含润滑间隙机构... 为改善含运动副润滑间隙多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以二自由度七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转动副润滑间隙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出含润滑间隙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为优化变量,建立含润滑间隙机构动力学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动力学优化使滑块的加速度降低25%,转动副间隙A、B处的运动副元素之间的作用力分别减小14.8%、18.2%,有效提高了含转动副润滑间隙机构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动力学特性 润滑间隙 多连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研究进展
6
作者 霍丽霞 张静静 +5 位作者 郭芳君 刘师洋 贺颖 曹珍 张凯锋 高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共7页
空间有效载荷的核心传动机构通常没有备份,一旦失效将造成有效载荷功能的丧失。这种单点失效模式使得流体润滑材料成为保证空间活动机构可靠运转的重要材料,因此提升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开发新的空间高效流体润滑材料,是... 空间有效载荷的核心传动机构通常没有备份,一旦失效将造成有效载荷功能的丧失。这种单点失效模式使得流体润滑材料成为保证空间活动机构可靠运转的重要材料,因此提升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开发新的空间高效流体润滑材料,是推进新一代空间载荷活动机构研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空间领域广泛应用的流体润滑材料的种类及结构特性,综述了各类型空间流体润滑材料性能的改进提升方法与应用现状等,对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空间活动机构的研发与润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润滑材料 全氟聚醚 多烷基取代环戊烷 硅烃 离子液体 凝胶润滑剂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注入表面在防污领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强 夏雅阁 +2 位作者 杨中天 余新泉 张友法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生物污损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食品工程、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存在,造成了严重危害及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受猪笼草启发的液体注入表面(LIS)具有优异的疏液性、超低黏附性、自修复性,且绿色、无毒,在防污领域具有较好的... 生物污损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食品工程、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存在,造成了严重危害及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受猪笼草启发的液体注入表面(LIS)具有优异的疏液性、超低黏附性、自修复性,且绿色、无毒,在防污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LIS表面的构建原则和制备方法,包括LIS制备过程中基底选择和制备工艺,基底修饰剂的选择和化学改性方法,润滑剂的选择及注入工艺等。综述了LIS表面在防污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LIS表面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旨在为发展高效、绿色、广谱的防污表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注入表面 制备工艺 机理 防污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镀层类型对湿式铜基摩擦材料高速重载下的摩擦学行为影响
8
作者 周海滨 姚萍屏 +5 位作者 谭武中 张治中 王兴 邓敏文 徐宇轩 刘晓勇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8-621,共14页
功能组元表面镀层处理是1种在保持摩擦材料功能性同时提高摩擦材料强韧性的有效表面改性方法,有利于摩擦材料在高速重载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升.面向不同表面镀层方法对铜基摩擦材料中重要的润滑组元MoS_(2)的性能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E... 功能组元表面镀层处理是1种在保持摩擦材料功能性同时提高摩擦材料强韧性的有效表面改性方法,有利于摩擦材料在高速重载工况下的可靠性提升.面向不同表面镀层方法对铜基摩擦材料中重要的润滑组元MoS_(2)的性能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和微米滑擦测试等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分析了含不同镀层MoS_(2)润滑组元的本征特征、与基体形成的界面特性以及界面处的微摩擦性能;采用MM-3000摩擦试验机进行宏观湿摩擦学性能检测,系统对比了含不同镀层MoS_(2)铜基摩擦材料在高速重载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Ni镀层有效防止MoS_(2)在烧结中分解,促使镀镍MoS_(2)(MoS_(2)@Ni)与基体形成高强度的扩散结合界面,有助于平顺含MoS_(2)@Ni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曲线,并有效降低摩擦材料的磨损率.而镀铜MoS_(2)(MoS_(2)@Cu)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分解,与基体形成扩散-反应结合界面.界面缺陷的存在导致含MoS_(2)@Cu摩擦材料在高速高压下的磨损机制转化为犁削-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粉末冶金材料 界面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制 润滑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油分子结构对多孔聚酰亚胺含油特性及两者复合体系润滑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东伟 段春俭 +5 位作者 高传平 王超 张晟卯 张平余 王齐华 王廷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14,共15页
利用已成熟的造孔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孔径(1.46μm)和孔隙率(22.63%)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PPI).选择3种不同极性与黏度的基础油,通过探究基础油极性和PPI含油特性与外界刺激响应行为,揭示了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和PPI含油特性与刺激响... 利用已成熟的造孔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孔径(1.46μm)和孔隙率(22.63%)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PPI).选择3种不同极性与黏度的基础油,通过探究基础油极性和PPI含油特性与外界刺激响应行为,揭示了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和PPI含油特性与刺激响应行为的内在关联.同时,以含不同基础油的PPI为摩擦材料样品,通过改变载荷和速度的方式,实现多孔含油PPI的刺激响应,进而起到润滑的效果.通过探究不同结构基础油的响应润滑行为,分析磨损之后的形貌和组成结构,阐明了不同极性基础油的润滑机制,预期试验结果对多孔含油自润滑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酰亚胺 基础油 分子结构 润滑机理 固液复合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氨基酸基离子液体作为水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机制研究
10
作者 孙学敏 刘骁 +6 位作者 郭平霞 陈强 白艳艳 于强亮 杨淑燕 蔡美荣 周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本文中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月桂酰肌氨酸钠和氨基酸为原料,采用简单的质子交换反应合成了2种氨基酸基离子液体Lys-LS和Arg-LS,并将其用作水基润滑添加剂.利用SRV-V微动摩擦磨... 本文中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月桂酰肌氨酸钠和氨基酸为原料,采用简单的质子交换反应合成了2种氨基酸基离子液体Lys-LS和Arg-LS,并将其用作水基润滑添加剂.利用SRV-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全自动真彩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2种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深入探究了其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种氨基酸基离子液体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可以显著抑制铸铁在水中的腐蚀.与去离子水相比,当Lys-LS和Arg-LS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水基润滑液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降低了约70%和85%,具有显著的减摩抗磨效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在界面处形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与物理/化学吸附膜协同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滑动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赋予水基润滑液优异的摩擦学性能.2种润滑添加剂制备简单,安全无毒且绿色环保,有望作为水基金属加工液和难燃液压液的关键润滑添加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基离子液体 水基润滑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环境友好型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铜基自润滑材料中FeS与Bi相的协同润滑机制
11
作者 刘聪 尹延国 +3 位作者 张国涛 马世榜 张聪正 叶铁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目的研究无铅铜基固体自润滑材料的多相润滑特性,揭示FeS和Bi相的协同润滑机制。方法开展含单一润滑剂和FeS/Bi复合润滑剂的材料滑动摩擦学试验研究,通过对摩擦因数、磨损率、摩擦界面微观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FeS和Bi相的协... 目的研究无铅铜基固体自润滑材料的多相润滑特性,揭示FeS和Bi相的协同润滑机制。方法开展含单一润滑剂和FeS/Bi复合润滑剂的材料滑动摩擦学试验研究,通过对摩擦因数、磨损率、摩擦界面微观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FeS和Bi相的协同润滑特性。结果FeS/Cu-Bi材料中低熔点Bi相的引入可以提升FeS与铜基体的界面结合,减少材料表面孔隙,同时FeS的存在也可以细化Bi相在铜基体中的网状分布。FeS的加入能够减缓Bi相与基体间裂纹的形成与扩展,降低Bi相剥落,强化材料磨损表面,促使更多Bi相在摩擦界面富集。同时富Bi相的存在又促进了FeS在摩擦界面的留存和富集,二者相互促进形成富Bi与FeS的润滑膜和富Bi与FeS的转移膜摩擦界面,提升材料减摩耐磨性能。FeS和Bi相在铜基体中共存能降低自身参与摩擦化学反应的程度,提高FeS和Bi在磨损表面的保存率,形成富集FeS和Bi相厚度更佳的润滑膜,更好地发挥FeS和Bi减摩耐磨协同作用。结论相较于含单一润滑剂的材料,FeS/Cu-Bi材料中FeS/Bi在材料中的协同作用能提升二者在摩擦界面的留存,形成富集润滑剂的摩擦(转移)膜,增强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化 铜基自润滑材料 多相固体润滑 减摩耐磨 摩擦膜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汤维冬 于爱兵 +3 位作者 郭旭峰 秦拓 叶家往 叶玮豪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8-66,共9页
目的 在极端工况下运行的设备常出现乏油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的零件磨损,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为了提高零件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探索乏油工况下织构表面的减摩润滑方法。方法 设计并制备一种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利用激光打... 目的 在极端工况下运行的设备常出现乏油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的零件磨损,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为了提高零件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探索乏油工况下织构表面的减摩润滑方法。方法 设计并制备一种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利用激光打标机在45#钢表面制备圆形微坑织构,并填充聚酰亚胺(PI)泡沫、蓖麻油和聚四氟乙烯(PTFE)块,制得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采用球盘式往复摩擦磨损实验,在乏油工况下对比3种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即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织构表面、凹坑含油织构表面和凹坑填充PTFE织构表面。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磨损情况,借助高速摄影机观测3种表面的润滑过程,并分析其润滑机理。结果 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具有优良的减摩润滑功效,与凹坑含油织构表面和凹坑填充PTFE织构表面相比,其摩擦因数分别降低了54.5%、41.7%,其磨损量分别降低了83.5%、58.9%。此外,固液复合润滑单元内的PTFE块磨损较轻。通过高速摄影发现,对偶球与固液复合润滑单元在摩擦过程中能够将润滑油和PTFE粉末带到摩擦副表面。结论 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的润滑机理为摩擦带出的润滑油和PTFE粉末具有固液复合润滑的效果。创新点为微挤压供油和弹性接触减摩的结构特点能够提高单元内的润滑油利用率,减小PTFE块的磨损。具有固液复合润滑单元的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和表面磨损量均较低,有效改善了乏油工况下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油 织构 磨损 固液复合润滑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苦参碱添加剂改性大豆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姜鹏 王玥 +2 位作者 李章华 潘树鑫 曹阳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为改善和提升大豆油作为润滑剂的氧化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采用生物苦参碱添加剂改性的方法合成一种环境友好型改性大豆油,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试验及静置试验评价其热氧化及分散稳定性,... 为改善和提升大豆油作为润滑剂的氧化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采用生物苦参碱添加剂改性的方法合成一种环境友好型改性大豆油,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试验及静置试验评价其热氧化及分散稳定性,利用RtecMFT-5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摩擦学性能,采用SEM、XPS及拉曼光谱分析其磨损表面形貌、主要元素化学价态及磨损表面成分组成,揭示生物苦参碱添加剂对大豆油摩擦学性能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苦参碱添加剂和大豆油分子间通过强烈的静电吸引形成了N—H键,使改性大豆油热氧化稳定性增强;质量分数1.0%的生物苦参碱改性的大豆油减摩抗磨性能最优,其平均摩擦因数及磨损体积较合成润滑油PAO分别下降39.2%和72.8%,这归因于含有氮杂环的改性油样更易进入摩擦接触区在摩擦表面形成紧密有序的物理吸附膜,以及在摩擦过程中生物苦参碱中的氮原子与铁原子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含氮金属络合物及铁复合物的化学吸附膜,两者共同作用提升了大豆油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苦参碱 改性大豆油 热氧化稳定性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加工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姬长贺 周宗明 +6 位作者 颜旭 宋学磊 王广 董兰 吴浩 盛锐 李长河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是解决传统浇注式润滑中大量使用切削液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有着各自应用的局限性。虽然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参数和切削用量与加工性能之间的量化... 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是解决传统浇注式润滑中大量使用切削液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低温冷却和微量润滑有着各自应用的局限性。虽然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参数和切削用量与加工性能之间的量化映射关系尚不清晰,限制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基于此,针对低温冷风微量润滑的供给系统、加工性能、机理和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首先,从作用形式与机理方面分析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在加工过程中的典型供给方式。其次,从提高换热效率和改善润滑油膜的理化性质方面揭示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的冷却润滑机理对切削力、刀具磨损和切屑变形等加工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地,综述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在机械加工中对降低切削力、抑制刀具磨损和减小切屑变形的性能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润滑介质供应流量为50 mL/h、低温空气压力为0.7 MPa的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条件下磨削Ti-6Al-4V,与单一低温冷却条件相比,法向磨削力降低39%,切向磨削力降低40.9%。最后,分析了润滑条件和加工用量对切削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在平衡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经济性的条件下得到了相对优选的磨削Ti-6Al-4V加工用量和射流供给参数。针对当前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切削 供给系统 切削力 低温冷风 微量润滑 机理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量润滑的多主元高熵合金铣削加工数值模拟
15
作者 吴岩伟 刘寅 +3 位作者 孙兴伟 杨赫然 董祉序 张维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为研究微量润滑对多主元高熵合金铣削力的影响,建立高熵合金与四刃立铣刀的热力耦合单刃铣削模型,通过分析材料去除机理揭示微量润滑降低铣削力的作用机制,并开展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铣削深度为0... 为研究微量润滑对多主元高熵合金铣削力的影响,建立高熵合金与四刃立铣刀的热力耦合单刃铣削模型,通过分析材料去除机理揭示微量润滑降低铣削力的作用机制,并开展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铣削深度为0.15~0.20 mm时,微量润滑铣削相较于干式铣削几乎不降低铣削力;在铣削深度>0.20 mm时,随着铣削深度增加,微量润滑降低铣削力的效果增强;在铣削深度为0.30 mm时,可降低约30%的铣削力。同时,铣削力随着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铣削深度逐渐增加,铣削力对每齿进给量增大的敏感程度逐渐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热力耦合 微量润滑 材料去除机理 铣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环境下Si/N-DLC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润滑机理
16
作者 冯海燕 丁佳晴 +8 位作者 刘政宇 魏徐兵 陈赞 卢诗琪 尹萍妹 陈凯 张德坤 张广安 李晓伟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664,共18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不同SiH4/N2流量比条件下沉积了Si/N-DLC涂层,研究了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在油田环境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对SiH4/N2流量比的依赖性,重点分析了润滑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N-DLC涂...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不同SiH4/N2流量比条件下沉积了Si/N-DLC涂层,研究了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在油田环境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对SiH4/N2流量比的依赖性,重点分析了润滑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N-DLC涂层表面光滑[粗糙度(Ra)<2.00 nm],无微观缺陷和裂纹.随SiH_(4)/N_(2)流量比的减小,涂层中Si原子分数逐渐减小(6.98%~0.00%),N原子分数逐渐增加(0.00%~6.37%),涂层结构由sp3向sp2转变,导致硬度和弹性模量整体降低,而韧性和结合力均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油田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其中Si60/N40涂层体系展现出最优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低至0.024,磨损率低至1.80×10^(-8)mm^(3)/(N·m)(超低磨损),其润滑机理归因于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形成.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涂层表面液体膜和磨斑表面石墨化转移膜协同作用,不仅使摩擦剪切面发生转移,而且可有效阻碍摩擦界面的物质转移(进一步磨损),从而显著降低了涂层摩擦系数并提高了耐磨性.相比之下,较高和较低SiH4/N2流量比下制备的涂层的磨损机制分别由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主导,磨损率较高甚至失效,相关结果为推动DLC涂层在油田环境下摩擦磨损防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DLC涂层 SiH_(4)/N_(2)流量比 油田环境 超低磨损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在碳化硅电化学机械抛光中的作用机制及工艺
17
作者 彭超 任荣浩 +4 位作者 王子睿 王永光 黄冬梅 朱睿 成锋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92,共8页
电化学机械抛光(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ECMP)技术是一项可以快速提高碳化硅(SiC)平坦化效率的新技术。基于其面临的抛光液配制复杂,无法同时兼顾材料高效去除及高表面质量等问题,研制了1种成分简单且环保的新型SiC-ECM... 电化学机械抛光(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ECMP)技术是一项可以快速提高碳化硅(SiC)平坦化效率的新技术。基于其面临的抛光液配制复杂,无法同时兼顾材料高效去除及高表面质量等问题,研制了1种成分简单且环保的新型SiC-ECMP抛光液,以氧化石墨烯(GO)为固体润滑剂,以金刚石悬浮液为基础。使用新型抛光液对SiC抛光,在获得表面粗糙度R_(a)为0.324 nm的光滑表面的同时保持材料去除率为2.38μm/h。采用宏观沉降实验、Zeta电势、粒径分析实验和TEM分析GO对抛光液稳定性的改善,利用接触角实验和摩擦磨损实验揭示其润滑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抛光液中添加GO抑制了磨料的沉淀,抛光液粒径变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浆液稳定性得到提高;GO润滑减小了抛光液与SiC表面的接触角,降低表面摩擦,达到了减磨润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电化学机械抛光 润滑 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聚效应的沟槽形织构化端面密封摩擦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陈小亚 张磊 +1 位作者 李蒙 时礼平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8,共8页
表面织构设计是实现非接触式机械端面密封低泄漏、长寿命、高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为考察导向槽织构的界面膜特性,通过设计制备半圆形、人字形与E形等导向槽织构,开展高速运行条件下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探究不同导向槽织构对端面密封摩擦... 表面织构设计是实现非接触式机械端面密封低泄漏、长寿命、高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为考察导向槽织构的界面膜特性,通过设计制备半圆形、人字形与E形等导向槽织构,开展高速运行条件下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探究不同导向槽织构对端面密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向槽的存在可以有效提升界面膜承载力,改善摩擦学性能。其中,E形导向槽织构性能表现最佳,在深度h1=10μm时,液膜承载力最高可达P_(av)=0.5275 MPa,相比普通沟槽形织构提高了104.6%,摩擦转矩数值降低了53.5%。分析认为沟槽形织构中导向槽的存在能够有效引导润滑介质在织构顶部产生有效聚集并形成压力收敛,进而提高润滑液膜承载力、减少摩擦(“引-聚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应用中非接触式端面密封材料表面织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聚效应 机械密封 动压润滑 表面织构 减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平箔综合弹性变形的空气箔片轴承性能
19
作者 邵聪鹏 许浩杰 +1 位作者 李双敏 安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目前关于空气箔片轴承研究中的平箔采用梁模型简化,忽略了平箔变形在轴向上具有的耦合关系导致计算精度受限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薄板弯曲理论、考虑平箔综合弹性变形空气箔片轴承力学模型,实现了对箔片变形与受力的精确计算。结合Reyn... 目前关于空气箔片轴承研究中的平箔采用梁模型简化,忽略了平箔变形在轴向上具有的耦合关系导致计算精度受限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薄板弯曲理论、考虑平箔综合弹性变形空气箔片轴承力学模型,实现了对箔片变形与受力的精确计算。结合Reynolds方程,构建了能够对空气箔片轴承力学性能与润滑性能进行计算的流固耦合算法。给定载荷0.6 N、以600 r/min为梯度进行试验,对比了偏心率和摩擦力矩的试验值与理论值,验证了所建立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合算例参数探讨了转速、载荷对轴承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平箔和波箔厚度、波拱高度、波拱半弦长等轴承结构参数对空气箔片轴承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箔片轴承 综合弹性变形 力学性能 润滑性能 流固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的添加对激光增材制造Fe-Mn-Si-Cr-Ni合金耐磨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赵玉凤 宋来东 +2 位作者 王宏宇 姜银方 胡展铭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6,共7页
采用激光熔丝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WC的Fe-17Mn-6Si-9Cr-5Ni合金,考察其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并初步讨论了WC的添加量对Fe-Mn-Si-Cr-Ni合金耐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Mn-Si-Cr-Ni合金中,当WC添加量不超... 采用激光熔丝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添加不同含量WC的Fe-17Mn-6Si-9Cr-5Ni合金,考察其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并初步讨论了WC的添加量对Fe-Mn-Si-Cr-Ni合金耐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Mn-Si-Cr-Ni合金中,当WC添加量不超过1%(质量分数)时,合金硬度随着WC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但其耐磨性不增反降,此时合金的耐磨性主要受铁基记忆合金由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带来的特有减摩抗磨特性的影响;而当WC的添加量增大提高至2%和4%时,合金硬度随着WC添加量的增多而继续增大,其耐磨性也随之有所提高,但仍仅与未添加时大致相当,此时在摩擦磨损次表层中已观察不到马氏体板条,可以认为此时合金的耐磨性主要受WC颗粒的弥散强化的影响.在文中研究条件下,添加0.25%WC的合金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耐磨机制 激光增材制造 油润滑 WC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