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石膏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波 李浩洋 +3 位作者 童军 王卫 查恒 夏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均低于素膨胀土,其中50%(质量百分比)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液限较素膨胀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塑性指数下降了20.3;改性土的膨胀率均低于素膨胀土,50%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自由膨胀率较素膨胀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无荷膨胀率下降了5.12个百分点;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降低;磷石膏的掺入导致改性土的抗崩解能力下降,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其他胶凝材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膨胀土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工程特性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山溪性河流生态保护措施效果评价
2
作者 孟祥周 寇晓梅 +7 位作者 李平 王潇凯 万帆 牛乐 王文添 刘睿 吕瑞博 李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明晰秦岭北麓黑河流域内水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健康状况,既可以评估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也可以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实施生态保护提供参考。2021年4月至7月在黑河干支流布设了19个采样点,围绕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相关指标开展了3次水生... 明晰秦岭北麓黑河流域内水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健康状况,既可以评估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也可以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实施生态保护提供参考。2021年4月至7月在黑河干支流布设了19个采样点,围绕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相关指标开展了3次水生态调查,基于遥感解析和实地生态调查,构建了适用于山溪性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依据评价,河流健康综合得分82.02,基于10项河流生态完整性指标的得分81.85,处于非常健康水平,其中,水文情势、物理生境及水质状况3个准则层的得分分别为90.04、84.09和95.40,评级均为非常健康,而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综合得分69.35,评级为健康,与2017年相比,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2021年河流健康状态没有显著变化。引汉济渭工程对黑河流域水生态敏感区的防洪及河岸景观影响较小,社会服务功能指标得分达到93.28。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水生态敏感区总体处于健康水平,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对规避工程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生态完整性 水生态敏感区 秦岭北麓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洋 刘扬扬 +1 位作者 王中敏 王孟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为识别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通过设置3种不同预测情景,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枢纽联合运行下的流量、流速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鄂北地... 为识别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通过设置3种不同预测情景,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枢纽联合运行下的流量、流速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汉等工程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径流过程减水和坦化明显,流速减小,典型平水年黄家港、皇庄、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分别减少38%、28%、18%,年均流速分别降低9%、9%、3%,典型枯水年年均流量分别减少27%、22%、1%,年均流速分别降低13%、8%、1%。叠加引江补汉工程影响后,引调水工程的不利累积影响微弱,典型平水年黄家港、黄庄、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和流速减幅基本不变,典型枯水年黄家港、皇庄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变为16%、12%,年均流速降幅变为4%、3%,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和流速则由减少状态变为增加4%和2%;典型枯水年黄家港、皇庄、仙桃断面枯水期流量最大增幅分别由139%、97%、160%增加至201%、146%、173%,改善了枯水期水动力条件,使黄家港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满足程度由情景一的75%逐步提升至情景二的94%和情景三的98%;汉江中下游仍面临水量减少带来的部分时段最小下泄流量和敏感期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水华现象仍可能发生等生态环境风险,建议统筹考虑引调水工程对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研究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流量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 水文情势 生态流量 水量调度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忠青 刘招 +4 位作者 肖瑜 张嘉琪 张晋霞 岳甲寅 申思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SWAT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结果】结果显示:未来2025—2100年,SSP1-2.6情景下,水源区降水和径流均呈减少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但近期(2025—2050年)、中期(2051—2075年)和远期(2076—2100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1980—2020年);SSP3-7.0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但SSP3-7.0情景下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均低于基准期,近期径流量也低于基准期;SSP5-8.5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也呈增加趋势,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结论】未来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有变暖、变湿的趋势。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可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引汉济渭工程 SWAT CMIP6 径流模拟 降水 全球变暖 水文情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算法的长江大保护水利工程项目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亮 陈旭 +1 位作者 张卓 郑向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9,共8页
为解决长江大保护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安全隐患检测效率低、主观性强、易漏检等问题,通过分析项目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任务需求,明确了各类质量安全隐患的具体场景,利用YOLOv5算法进行了图像增强优化并搭建了智能识别算法架构,采用现... 为解决长江大保护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安全隐患检测效率低、主观性强、易漏检等问题,通过分析项目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任务需求,明确了各类质量安全隐患的具体场景,利用YOLOv5算法进行了图像增强优化并搭建了智能识别算法架构,采用现场拍摄、网络爬虫技术及项目部内部数据资源,搜集并整理了上千张高质量照片,构建了质量安全图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入区域检测功能,多场景质量安全检测系统能对指定的作业区域进行精准监测,可以有效地避免误检情况,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大保护 水利工程项目 质量安全检测 图像增强 多场景 YOLOv5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河南段输水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杜卫兵 赵寿刚 +7 位作者 杨浩明 赵腾飞 张一博 侯佼建 兰雁 王荆 代志宇 蒋敏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共7页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由安徽省西淝河向河南省供水,其中利用清水河输水长度47.46 km,输水河道存在渗漏及对地下水补给问题。在清水河周边布设15个地下水位测点,监测2022年12月初工程试通水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距河道较近的测点...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由安徽省西淝河向河南省供水,其中利用清水河输水长度47.46 km,输水河道存在渗漏及对地下水补给问题。在清水河周边布设15个地下水位测点,监测2022年12月初工程试通水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距河道较近的测点地下水位抬升均早于距河道较远测点的,且水位升幅高于距河道较远测点的;不同测点地下水位变化速率在试通水初期总体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正态分布,各断面距河道较近的测点水位变化速率最大值明显大于距离河道较远测点的;地层条件对地下水补给影响较大,当地层中存在渗透系数较大的透水层或透水层较厚时,河水存在较大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水位变化速率 调水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7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与水量平衡分析
8
作者 沈浩楠 张翀 潘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为了解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海河流域供水后,流域水量平衡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分析2003-2023年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前后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与水量平衡变化,同时结合层次划分分析法探究调水前后流域水... 为了解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海河流域供水后,流域水量平衡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分析2003-2023年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前后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与水量平衡变化,同时结合层次划分分析法探究调水前后流域水量平衡因子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与贡献率。结果表明:海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2003-2014年)以-17.04 mm/a的速率持续下降;调水后(2015-2023年)转变为+4.8mm/a的上升趋势,这主要因为2021年强降水补给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共同影响。降水量是主导海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蒸散量、径流量和调水量。上述4个因子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7.0%、34.0%、7.4%和1.6%,但在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之后,径流量和调水量的贡献率有所增大,降水量和蒸散量的贡献率有所减少,显示了南水北调后海河流域水量平衡的新变化。研究凸显了强降水对海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显著影响,以及跨流域调水在流域水量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卫星 陆地水储量变化 南水北调 海河流域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稳健博弈研究
9
作者 韩琦 付湘 +1 位作者 张翔 赵小丹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主体水量分配满意度变化,并将稳健博弈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健博弈模型通过降低目标值来提高可靠性,得到的稳健均衡解劣于纳什均衡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用水部门整体水量分配满意度下降幅度为9.4%,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部门满意度分别下降4.9%、10.4%、12.9%;需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目标值对稳健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稳健博弈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
10
作者 黄云辉 喻亚奇 +3 位作者 刘泉声 邵小康 徐正陶 范先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为应对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超长超大输水隧洞TBM选型与配置难题,提出了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该方法对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围岩大变形4类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不良地质条件的占比确定合... 为应对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超长超大输水隧洞TBM选型与配置难题,提出了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该方法对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围岩大变形4类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不良地质条件的占比确定合理阈值,并据此进行TBM适应性评分及选型。结合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工程实例,根据相关规范对该隧洞地质条件作出TBM适宜性初步分级,利用提出的TBM选型方法进行打分,并综合施工安全、工期保障等因素确定了该标段应采用单护盾TBM。进一步地,针对该区段TBM掘进面临的突涌水(泥)、超硬岩、大变形软岩等主要不良地质,提出了装配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锻造厚板结构加强和装备具有径向扩大开挖功能的刀盘,以及提升TBM推力和扭矩等针对性配置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TBM选型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选型 输水隧洞 不良地质条件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广利 李天旸 +3 位作者 薛广文 崔朋 秦朋 方豪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关键技术路径,并介绍了系统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功能模块完善、运行情况稳定,能够有效提升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在线监控预警能力,可为同类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 工程安全 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研究
12
作者 甘容 刘进翰 +3 位作者 顾长宽 王辉 路学永 陶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为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需开展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研究。采用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部门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引江济... 为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受水区的高质量发展,需开展水资源调度与配置研究。采用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部门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基于调度模型求解的工程调水量构建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NSGA-Ⅲ算法求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配置结果优选出3种不同侧重目标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引江济淮水调入后可极大缓解受水区的用水压力,在50%、75%、95%来水保证率下受水区平均缺水率为2.1%、4.0%、12.3%,有效改善了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生态用水挤占等问题;在节能方案下,3种保证率能耗降低率分别为3.75%、8.41%、0.91%,表明水资源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建模方式可以在工程完成调水任务的同时优选更加节能的方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优化调度 水资源优化配置 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与总体格局研究
13
作者 张金良 崔萌 +4 位作者 唐梅英 张权 张钰 王建利 雷凯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黄河几字弯区的引调水工程现状,辨识了重要引调水工程的关联关系与竞争互补效应,分析了分散供水与集中自流供水方案,进而提出了“集中+分散”供水的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建议依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优化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总体格局,形成以九甸峡-无定河集中供水工程和黄河干流为“纲”,古贤供水、黑山峡供水和其他引黄供水工程为“目”,防溃决能蓄水多拦沙高标准淤地坝工程和中小型水库为“结”的黄河几字弯区三级水网。该格局可充分利用黄河几字弯区各省份现状已/在建供水工程并有效实现自流,具有调蓄能力强、水源保障程度高、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可为高质量推进黄河几字弯区后续水网工程建设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 引调水工程 竞争-互补效应 水网格局 水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异质性视角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估及调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伟军 李佳琪 袁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50,共12页
水资源系统韧性的评估与调控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规避水资源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属性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系统韧性的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特征,构建了包含水资源、水经济、水福利、水管理、... 水资源系统韧性的评估与调控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规避水资源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属性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系统韧性的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特征,构建了包含水资源、水经济、水福利、水管理、水生态和水环境6个维度的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运用自然断点法识别区域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因子探测识别影响水资源系统韧性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控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分析发现,在空间上,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表现为西部最优、东部次之、中部最末,且南部优于北部;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从6个维度来看,水生态韧性维度的韧性值区间跨度较大,在0.08~0.52之间波动,水福利韧性最高,水环境韧性次之。水资源和水福利的相关因子对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水经济中的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个指标以及水福利中的供水管道密度和人均供水量2个指标的影响力逐渐上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和调控因子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韧性 麻雀搜索算法 投影寻踪模型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赫 刘进翰 +3 位作者 左其亭 甘容 王辉 冯跃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调配系统 Spring Boot框架 Vue框架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 水资源和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丹江口下游近坝段枯水期通航水位恢复试验研究
17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2 位作者 李凌云 王彦君 张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3,共8页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减水-补水212 m 3/s方案尾门水位分别为86.47、85.90 m条件下,引航道口—黄家港段水位下降,黄家港以下水位保持不变,其中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0.08、0.19 m;综合治理方案1实施后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均为0.02 m,减水段的水位仍未恢复至调水前的水平,主因是从安乐河口补水的水流并未能进入到左侧主航道内;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对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在沧浪洲出水口下沿布置2道护底带;通过试验论证了护底带的4个高程,建议护底带高程为85.5 m,并对护底带高程进一步细化论证;优化后的方案可使引航道口至黄家港段的水位略超过调水前的水平,其中引航道口处最大水位抬高0.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近坝段 枯水期 通航水位 河工模型试验 恢复试验 航道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千米级深孔地应力测试及近场断裂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周春华 董志宏 +4 位作者 邓争荣 付平 艾凯 耿军民 罗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8,共9页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首个开工建设项目,其引水隧洞穿越了蠕滑型活动断裂-通城河断裂,研究活动断裂近场地应力特征对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较为复杂的通城河活动断裂近场区内开展了原位地应力测试及断裂构造稳定性分...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首个开工建设项目,其引水隧洞穿越了蠕滑型活动断裂-通城河断裂,研究活动断裂近场地应力特征对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较为复杂的通城河活动断裂近场区内开展了原位地应力测试及断裂构造稳定性分析,揭示断裂构造内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断裂构造滑动失稳临界条件。通过在通城河活动断裂近场2个千米级深孔进行原位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最后,基于实测地应力资料,结合库伦摩擦滑动准则及Byerlee定律对活动断裂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范围内存在应力分区,并推测以潜在转换深度900±20 m为界,空间主应力状态呈现由复合型(逆断型与走滑型)或逆断型向正断型的转换,表明近场地应力受交汇构造影响;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随孔深增加由NW向转为NWW向,与活动断裂运动力学特性、交汇断裂的左旋运动机制以及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通城河活动断裂近场应力积累水平较低,尚未到失稳滑动水平,地壳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为引江补汉工程穿通城河活动断裂工程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地质力学资料,为跨活动断裂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深孔地应力 Byerlee定律 断裂稳定性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19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调水对贡湖湾湖区水质及浮游藻类影响的模拟研究
20
作者 杨倩倩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戴江玉 吕学研 薛万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7,共10页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同营养盐水平调水影响下,受水水体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中,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的水体TN、NO_(3)^(-)-N、NH4_(+)-N、TP、SRP、TOC含量下降明显,富营养调水组影响效果较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差;调水提高了受水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水平,硅藻等非蓝藻细胞密度增加,蓝藻细胞生长受到竞争胁迫,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的影响作用效果好于富营养水平。RDA分析结果表明,受水水体的pH、DO、SiO_(3)^(2-)-Si、TDS、NO_(3)^(-)-N、SRP是本实验水体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工程 贡湖湾 水生微宇宙模型 浮游藻类群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