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改土技术在白浆土改良中的应用与发展
1
作者 闫景凤 张海滨 +4 位作者 陈爱慧 任洪忱 齐忠军 周魏岩 徐爱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5-284,共10页
为了更好地适应白浆土改良的需求,为白浆土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并引领白浆土改良技术的革新,阐述了白浆土的特性和改良必要性,分析了机械技术改良白浆土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从土壤剖面改良和农田水文调控角度对深松深耕技术、... 为了更好地适应白浆土改良的需求,为白浆土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并引领白浆土改良技术的革新,阐述了白浆土的特性和改良必要性,分析了机械技术改良白浆土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从土壤剖面改良和农田水文调控角度对深松深耕技术、心土混层耕技术、心土培肥技术,以及低洼农田蓄水排涝技术的原理和典型机械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就现阶段机械改土在技术研发与推广、技术适配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白浆土机械改良技术将向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集成化和绿色环保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实时感知土壤状况、因地制宜的规划改良地域和改良方式,在显著提升土壤的整体作业质量和效率、彻底打破白浆土的土壤障碍层并实现作物产量、品质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机械改土 心土混层耕 心土培肥 低洼农田蓄水排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灌溉水循环利用系统构建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沛芳 钱进 +4 位作者 胡斌 王洵 金秋彤 胡诗瑶 邱卫国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介绍了将农田中坑塘湿地改建用于储存降雨径流和农田灌溉排水进行回用的水循环系统构建方法,在提出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调蓄湿地水循环利用系统,分析了高效净污载体、微生物筛选与附着、水生植物群落配置和水动... 介绍了将农田中坑塘湿地改建用于储存降雨径流和农田灌溉排水进行回用的水循环系统构建方法,在提出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调蓄湿地水循环利用系统,分析了高效净污载体、微生物筛选与附着、水生植物群落配置和水动力微循环交换系统等水质净化技术,指出区域降水量和降雨历时是影响水循环调蓄湿地体积和循环水利用量的重要因素。对上海崇明水稻田循环调蓄湿地系统进行了设计与构建,循环调蓄湿地运行后共节约灌溉水量6239.9~9359.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灌溉排水 水循环系统构建 调蓄湿地 上海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灌溉农田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渗漏量估算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茜 沈彦俊 +3 位作者 裴宏伟 田浩业 李放 裴源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大埋深土壤水分剖面观测设施为依托,利用中子水分仪对15.4m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同时通过定期采集深层土壤和水分样品,对该区土壤水分变动特征和深层入渗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 以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大埋深土壤水分剖面观测设施为依托,利用中子水分仪对15.4m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同时通过定期采集深层土壤和水分样品,对该区土壤水分变动特征和深层入渗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受土壤质地组成控制,同时在年内受降水事件和灌溉的影响而波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的变异性呈减弱趋势;根区土壤水分受降水(灌溉)和作物耗水的共同影响而变化剧烈,根区以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有一定延迟;在观测期间,整个15.5m深度的土壤剖面上有水分的盈余,土壤水贮量增加了216mm,但在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表现出耗损过程(土壤水贮量减少了208mm)。最后利用氯质量平衡法估算560cm深度处渗漏量约为6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田 土壤水分 土壤水贮量 渗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蓄洪垸内农田渠系连通性评价及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凯轩 李志威 +2 位作者 胡旭跃 王赞成 钱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236-242,共7页
荆江-洞庭湖关系演进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洞庭湖区蓄洪垸内水系萎缩,削弱了农田渠系的农业灌溉和行洪排涝能力。采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包括河网密度、水系环度、节点连接率和水系连通度,定量评价洞庭湖区20个蓄洪... 荆江-洞庭湖关系演进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洞庭湖区蓄洪垸内水系萎缩,削弱了农田渠系的农业灌溉和行洪排涝能力。采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包括河网密度、水系环度、节点连接率和水系连通度,定量评价洞庭湖区20个蓄洪垸内水系连通性的现状。结果表明:该20个蓄洪垸的总体河网密度、节点连接率和水系连通度良好,而水系环度偏低。针对3类蓄洪垸,提出不同的水系连通优化策略,以钱粮湖垸、屈原垸和安澧垸为示范案例提出优化工程思路。这3个蓄洪垸优化后河网密度分别提高5.09%、7.32%和10.63%,水系环度分别提高0.66%、16.67%和4.55%,节点连接率分别提高0.25%、3.99%和2.16%,水系连通度分别提高0.19%、4.35%和2.08%。本研究可为平原湖区蓄洪垸开展农田渠系连通工程,提升农业灌溉和治涝行洪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洪垸 农田渠系 水系连通 灌溉排涝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