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7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of Water-Cooled Gun Barrel During Burst Firing 被引量:1
1
作者 樊黎霞 胡志刚 赵建波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The thermo-mechanic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water-cooled gun barrel during burst firing are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The problem is modeled in two steps: 1) A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analysis is f... The thermo-mechanic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water-cooled gun barrel during burst firing are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The problem is modeled in two steps: 1) A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analysis is first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emperature evolution and to predict the residual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burst firing event; 2) The thermo-mecha- nical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 caused by both the residual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gas pressure are then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ual temperature field tends to a steady stat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ounds. The residual temperature field has much effect on the gun barre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especially on the assembly area between barrel and water jacket. The gage between the barrel and water jacket is the critical factor to the thermo- mechanic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will be very useful to develop the new strength design theory of the liquid-cooled gun barr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机械分析 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流密度射流冷却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鹏 许伟聪 +1 位作者 赵力 龙强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共8页
开展了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射流冷却实验测试,探讨了射流流量和入口温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射流冷却系统的极限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流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相换热阶段的传热系数,进而降低了壁面温度,同时,增加流量能够延迟核态沸... 开展了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射流冷却实验测试,探讨了射流流量和入口温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射流冷却系统的极限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流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相换热阶段的传热系数,进而降低了壁面温度,同时,增加流量能够延迟核态沸腾的发生,延缓系统进入两相换热区域。较低的入口温度也能够延迟核态沸腾的发生,并提高极限热流密度。因此,通过优化工质流量和入口温度,能够有效提高射流冷却系统极限热流密度,最高达到1042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密度 射流冷却 去离子水 沸腾 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巷道下方岩层注水风流降温效应数值模拟
3
作者 张小艳 李临川 +2 位作者 刘浪 王璇 李星格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4-755,共12页
为了研究采煤巷道下方岩层注水对风流降温的影响,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岩层注水风流降温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分析不同注采通道布置和注水参数对巷道内风流温度的影响以及围岩的温度变化,对比相同条件下不同注水时间下的降温效应... 为了研究采煤巷道下方岩层注水对风流降温的影响,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岩层注水风流降温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分析不同注采通道布置和注水参数对巷道内风流温度的影响以及围岩的温度变化,对比相同条件下不同注水时间下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在注水通道垂直距离上,注水通道离巷道越近,降温范围到达巷道附近围岩的速度越快,垂直距离从15 m到25 m时,1号巷道末端风流温降从25.24℃减少到24.85℃;方案2巷道内右侧风流的降温效应最优,注水10 a时巷道风流平均温度下降到28℃左右;当注水流量从5 kg/s到15 kg/s时,巷道末端风流温度相差1.37℃,注水温度从15℃到25℃时,巷道末端风流温度相差2.08℃;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巷道进风侧的低温区域沿风流方向不断向回风侧扩展,巷道内风流温度的下降集中在注水前期,注水2 a时温降占整体温降的90%左右。研究成果为矿井岩层注水风流降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热害 巷道降温 数值模拟 岩层温度 岩层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耦合水冷促进CO_(2)转化
4
作者 安春国 王宗群 +6 位作者 赵梓江 苗井泉 张斌 石荣桂 屈会格 吴昂键 张浩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199,共7页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被广泛认为是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我国应对“双碳”目标挑战的重要手段。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具有能量效率高、结构简单、启停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在CO_(2)转化利用中是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然而,...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被广泛认为是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我国应对“双碳”目标挑战的重要手段。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具有能量效率高、结构简单、启停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在CO_(2)转化利用中是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然而,滑动弧等离子体在活化分解CO_(2)过程中存在气体温度过高(4000~6000 K),加剧CO_(2)分解逆反应进行问题,导致转化率受限。为此,开发了一种水冷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反应器,创新性地利用冷却抑制CO_(2)分解逆反应机制有效提升CO_(2)转化效果,并探讨了不同水冷强度下的CO_(2)分解反应行为。通过对等离子体下游的气体温度进行测量,确定了不同冷凝强度及不同工况下的等离子体宏观气体温度变化情况,系统考察了进气流量(2~8 L/min)和冷却强度对水冷反应器中CO_(2)分解转化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冷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反应区的气体温度,抑制了高温导致的CO_(2)逆反应,从而提高了CO_(2)转化率和能量效率。在无水冷条件下,气体温度达到461℃,而中等和强水冷下分别降低至282℃和222℃。此外,水冷系统的加入将反应器的稳定时间从400 s降低到150 s,并提高了反应的稳定性。水冷的加入显著降低了CO_(2)分解逆反应的速率,由于VT弛豫过程得以抑制,振动激发能级能量水平得以提高,因此CO_(2)转化效果得以提高。最佳实验工况为中等水冷强度(冷却水流量4.8 mL/s)和进气流量4~5 L/min,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CO_(2)转化率(9.5%~11.5%)和能量效率(26.0%~29.5%)。证明了水冷在抑制高温逆反应、提高CO_(2)转化性能中的有效性,为等离子体CO_(2)转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弧等离子体 CO_(2)分解 水冷 高温逆反应 气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温分布特征的湿冷塔防冻及其百叶窗调控策略
5
作者 李森 罗晟 +2 位作者 李杨 李晓光 赵元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217-7226,I0016,共11页
供热湿冷机组冬季运行时存在深度调峰及抽汽供热负荷大等工况,此工况下冷却塔极易出现结冰现象。传统防冻措施难以迅速响应机组防冻需求,并且无法实现精确调节,引起机组能效降低。该文通过对湿冷塔建立定热负荷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 供热湿冷机组冬季运行时存在深度调峰及抽汽供热负荷大等工况,此工况下冷却塔极易出现结冰现象。传统防冻措施难以迅速响应机组防冻需求,并且无法实现精确调节,引起机组能效降低。该文通过对湿冷塔建立定热负荷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严寒地区湿冷塔冬季运行中采取外圈配水的工程实际,探究安装上下两层百叶窗对湿冷塔填料底层、水池水面等关键面的水温分布特征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于全塔配水,外圈配水可使水池水面最低水温提高10.20~13.90℃,可以有效消除冻结风险。当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外圈配水不能满足防冻需求时,可及时启用百叶窗调控,以有效提高湿冷塔关键面最低水温。该文基于百叶窗调控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湿冷塔精确防冻节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冷塔 防冻 百叶窗 配水方式 定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喷超细水雾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
6
作者 刘旭东 姜雪 +1 位作者 韩浩 张培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侧喷位置对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热失控传播的影响,搭建了氮气和水的双相流超细水雾(NWM)试验平台,通过改变NWM在LIB模块侧方的施加位置,对比分析了不同侧喷位置NWM的冷却作用、衰减热辐射作用及窒息作用,以及... 为探究侧喷位置对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热失控传播的影响,搭建了氮气和水的双相流超细水雾(NWM)试验平台,通过改变NWM在LIB模块侧方的施加位置,对比分析了不同侧喷位置NWM的冷却作用、衰减热辐射作用及窒息作用,以及施加位置不同时NWM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主导机制.结果表明:火焰对LIB模块热失控的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极耳位置施加NWM抑制LIB模块热失控传播的效果更加显著,且以窒息和衰减火焰热辐射为主导作用;在中间位置施加NWM,其抑制热失控传播的主导机理为冷却LIB模块表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氮气 超细水雾 冷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散热分析
7
作者 刘显茜 刘禹 +1 位作者 韩以强 谭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4,共9页
针对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过程中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永磁调速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以往磁热耦合和多参考坐标系的数值计算建模方法上,进一步引入流体体积两相流模型,建立了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两相流散热数值计算模型。经过与实验对比,验... 针对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过程中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永磁调速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以往磁热耦合和多参考坐标系的数值计算建模方法上,进一步引入流体体积两相流模型,建立了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两相流散热数值计算模型。经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和主要结构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最大误差小于4.5%。增大冷却水流量可提高散热效果,在25 t/h时铜盘平均温和最高温约为75℃和87℃,继续增加流量对散热性能无提升。在冷却水流量9 t/h时,控制出口数量和出口面积变化,对散热效果影响显著、出口数量为5、截面面积为475 mm^(2)时,散热效果达到最佳。增加中间孔数量可有效改善散热效果,当中间孔数量增加至36个后,继续增加中间孔数量对铜盘最高温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盘式水冷永磁调速器散热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一定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调速器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水冷散热 流体体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穿孔隔板的蓄冷水罐蓄放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时子博 邹同华 冯咏春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2,共8页
为了解决供冷系统中冷量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软件模拟蓄冷水罐蓄、放冷特性,研究穿孔板位置、穿孔板孔径和开孔率对罐内斜温层厚度和蓄、放冷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孔板结构可以减小斜温层厚度,提高蓄、放冷效... 为了解决供冷系统中冷量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软件模拟蓄冷水罐蓄、放冷特性,研究穿孔板位置、穿孔板孔径和开孔率对罐内斜温层厚度和蓄、放冷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孔板结构可以减小斜温层厚度,提高蓄、放冷效率;所研究的蓄冷水罐效果最佳时,孔板的孔径为20 mm、开孔率为40%,设置于蓄冷水罐中间位置,相较于孔板置于下部,蓄、放冷效率分别提高5.2%和5.4%;相较于开孔率为30%,蓄、放冷效率分别提高3.2%和2.1%;相较于开孔率为50%,蓄、放冷效率分别提高6.7%和5.4%。研究结果可为蓄冷水罐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水罐 孔板 斜温层厚度 蓄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船舶海水开式冷却系统管网水力特性仿真研究
9
作者 张晓阳 刘毅 +3 位作者 潘锦平 马军 周炫 张宇伦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验证某大型船舶海水开式冷却系统自身阻力及运行工况对各类冷却末端用户供水流量和压力的影响。通过兆龙消防工程CAD软件,建立冷却系统管网三维模型,计算管网流场及水力特性,分析不同工况下冷却用户的流量及压力偏差。通过对冷却供水... 为验证某大型船舶海水开式冷却系统自身阻力及运行工况对各类冷却末端用户供水流量和压力的影响。通过兆龙消防工程CAD软件,建立冷却系统管网三维模型,计算管网流场及水力特性,分析不同工况下冷却用户的流量及压力偏差。通过对冷却供水系统管网的优化分析,得出用户数量、用户冷却水流量、泵布置位置、水灭火系统上下环管破裂情况、管路阻力等对系统管水力特性和流量、压力分配比例的影响。目前系统配置的20台海水冷却泵全部开启可支撑管网系统正常工作,满足各冷却用户的冷却水流量需求;环状管网结构比较有利于分散管网上的水流和路径,对于抵抗局部管网破裂这类事故有较高的韧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船舶 冷却水系统 水力特性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出口可变结构对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
10
作者 刘懿 杨旭东 +2 位作者 雷基林 何述超 周杰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8,共10页
设计了一种阴极出口可变结构的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模型,其具有单独的冷却流道,阴极出口的面积是可变的,在增强冷却效果的同时可有效调节电池内部的水平衡。为了突出出口可变结构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阴极出口可变结构的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模型,其具有单独的冷却流道,阴极出口的面积是可变的,在增强冷却效果的同时可有效调节电池内部的水平衡。为了突出出口可变结构的特点,同时计算了原始结构和出口可变结构的单电池模型。在0.6 V的输出电压下,出口可变结构模型的平均温度相比原始结构模型降低6℃,平均水含量相比原始结构模型增加了0.78。在负载电流密度为1.046 A/cm^(2)时,出口可变结构模型的功率密度相比原始结构模型提高了2.20%。并且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挡板高度为1.1 mm的出口可变结构模型其功率密度比挡板高度为0.3 mm的模型高出了2.30%。结果表明,出口可变结构可以通过改善电池的冷却性能和保水性能来提高电池性能,并且在复杂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水热管理 保水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运行性能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明伟 张晓楠 +6 位作者 孙全全 焦宗昌 孟庆良 张永振 李明 刘天天 何锁盈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73,共8页
为了解决机械通风空冷塔夏季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并通过试验研究了3组循环水流量、2组进塔水温及2组风机频率下冷却塔的出塔水温和水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循环水流量越大、进塔水温越低、风... 为了解决机械通风空冷塔夏季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并通过试验研究了3组循环水流量、2组进塔水温及2组风机频率下冷却塔的出塔水温和水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循环水流量越大、进塔水温越低、风机频率越低,则循环水温降也越低。当进塔水温为40 ℃、风机频率为35 Hz时,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循环水流量为30,45,60 m^(3)/h时的循环水温降分别为4.74,3.95,3.56 ℃,与机械通风空冷塔相比(循环水温降分别为2.22,1.50,1.05 ℃),水温降进一步降低了2.52,2.45,2.51 ℃;不同循环水流量对应的水蒸发量分别为0.098,0.106,0.142 kg/s。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可借助少量水的蒸发,进一步降低空冷塔的出塔水温,有助于提升空冷塔夏季高温时段的冷却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空冷塔的节能增效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空冷塔 填料 填料直接蒸发预冷 出塔水温 水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管道喷雾冷却特性数值分析
12
作者 蒋璨 崔龙豪 +3 位作者 夏童玲 李奥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针对蒸汽管道中喷雾冷却效果不佳及冷却后蒸汽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雾初始粒径、冷却水流量及喷嘴数对冷却过程的影响。首先,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设计正交实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 针对蒸汽管道中喷雾冷却效果不佳及冷却后蒸汽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雾初始粒径、冷却水流量及喷嘴数对冷却过程的影响。首先,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设计正交实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温度降低量、温度不均匀程度及液滴蒸发率的影响规律;最后,探讨液滴粒径不同导致的蒸发破碎现象差异对液滴蒸发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粒径从50μm增大到200μm时,受到的曳力和撞击壁面引起的二次破碎影响逐渐增强,且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冷却水雷诺数每增加439.04,管道出口平均温度降低约2K;喷嘴数对出口温度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影响较大,当喷嘴数为2时,温度分布最不均匀,喷嘴数为4、冷却水雷诺数为4443.2、粒径为50μm时,冷却效果最优,温度分布最均匀。该研究可为明晰管道内喷雾冷却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工程中减温器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正交实验 离散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VD装置冷却水温度的自抗扰控制策略
13
作者 张贺斌 任天平 苏宇锋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针对MPCVD装置冷却水温度控制中存在的调节时间长、稳定性能差的弊端,提出一种将改进后的混沌蛇鹫优化算法(CSBOA)与自抗扰控制(ADRC)算法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了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数学模型,设计自抗扰控制器;其次,通过... 针对MPCVD装置冷却水温度控制中存在的调节时间长、稳定性能差的弊端,提出一种将改进后的混沌蛇鹫优化算法(CSBOA)与自抗扰控制(ADRC)算法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了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数学模型,设计自抗扰控制器;其次,通过混沌蛇鹫优化算法对自抗扰控制器的部分参数迭代寻优,解决人工调整参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D控制,该控制系统稳态时的温度误差更小,具有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有效避免了冷却水温度波动对金刚石薄膜制备产生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CVD 冷却水温度 自抗扰控制 蛇鹫优化算法 参数整定 金刚石薄膜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实验室发动机尾气小引射比降温排放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博 王育鹏 +1 位作者 吴敬涛 马建军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4-541,共8页
为了研究气候实验室室内发动机开车时尾气小引射比降温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以一典型小涵道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考虑发动机尾气组分及可变比热流体属性条件下,分析排气管道直径、管道入口距离及喷水降温对于... 为了研究气候实验室室内发动机开车时尾气小引射比降温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以一典型小涵道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考虑发动机尾气组分及可变比热流体属性条件下,分析排气管道直径、管道入口距离及喷水降温对于发动机尾气小引射比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射比与排气管道直径线性正相关,随管道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管道入口距离对引射比影响较小,但存在一个最佳管道入口距离;喷水降温会破坏引射流场激波结构,尾气射流速度亏损减少,引射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实验室 发动机开车 可变比热流体 引射比 喷水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散热结构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鹤曦 张兰春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影响电机的效率和寿命,因此有效的散热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问题,提出一种内外双层螺旋互逆冷却结构。首先,基于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计算出电机损...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影响电机的效率和寿命,因此有效的散热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问题,提出一种内外双层螺旋互逆冷却结构。首先,基于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计算出电机损耗,将损耗代入电机热源从而计算各部件生热率和表面散热系数;其次,利用ANSYS软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和流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双螺旋互逆冷却水道温度场的分布,证明圆形截面的双螺旋互逆冷却水道对电机的温升抑制明显,为后续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水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永磁同步电机 水冷散热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耦合法处理循环水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龙 赵保华 +5 位作者 胡彦云 刘晓娜 贾天聪 贺燕 梁博文 马双忱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6,共9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水质的综合管理已成为重大挑战。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水水耗巨大,出于全厂零排放的需要,不少电厂开展了循环冷却水排水脱盐等措施以提高浓缩倍率,实现循环水回用,但现有处理技术存在...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水质的综合管理已成为重大挑战。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水水耗巨大,出于全厂零排放的需要,不少电厂开展了循环冷却水排水脱盐等措施以提高浓缩倍率,实现循环水回用,但现有处理技术存在能耗高、系统复杂、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为此,试验研究了电化学耦合中试试验装置在循环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除垢、防腐和废水资源化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备在去除水中硬度和碱度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并有效降低了水体的电导率和氯离子含量,在电压为3.2 V和电流为240 A的条件下,硬度去除率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15%和55.77%;在电流为250A和电压为3.2V的条件下,碱度去除率最高,去除率分别为36.96%和91.41%;电化学耦合技术相较于传统加药法和常规水处理技术,有明显的经济优势。电化学耦合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循环水处理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除垢 电化学 循环水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水冷系统研制及其水温高精度控制实现
17
作者 陈帆 邓天白 +6 位作者 徐忠祥 陶骏 丁石川 潘天红 刘东洋 吴俊峰 陈思跃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介绍了安徽大学正在建设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的整体布局,详细分析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对水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及难点,根据需求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水冷系统设计研制,装置的水冷系统一共包含了两路独立的水冷机组系统,设计温度分别为(42±0.1)℃... 介绍了安徽大学正在建设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的整体布局,详细分析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对水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及难点,根据需求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水冷系统设计研制,装置的水冷系统一共包含了两路独立的水冷机组系统,设计温度分别为(42±0.1)℃与(25±0.5)℃,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装置水冷控制系统基于EPICS框架开发,温度调节及控制功能通过PLC程序实现,PID参数配置通过PID调节器实现。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是在EPICS环境下实现对设备参数的设定和状态数据的回读,并将历史数据存入Archiver Appliances数据库中。试运行期间水冷控制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达到了(42±0.03)℃和(25±0.08)℃,符合设计要求,运行期间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很好地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光磁试验装置 水冷系统 控制系统 EPICS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优化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豪杰 梁思明 +3 位作者 李雁 蒲万里 冯晋豫 戴北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现场监测侧重结构温升值和里表温差,而对降温速率重视不足。一旦降温速率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早期结构开裂。本文以珠海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为对象开展热力耦合分析,对冷却管排列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冷却水温、水流量...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现场监测侧重结构温升值和里表温差,而对降温速率重视不足。一旦降温速率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早期结构开裂。本文以珠海隧道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为对象开展热力耦合分析,对冷却管排列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冷却水温、水流量、冷却管管径等因素开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冷却管采取环形或交叉方式布置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降温速率均可控制在2℃/d以内。冷却水流量对结构降温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水流量越大温度峰值越低,但降温速率过快会增大结构的最大拉应力,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在养护初期通大流量冷却水,达到温度峰值后减小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温的选取也需兼顾降温和拉应力之间的平衡。冷却水管管径对降温效果影响较小,选择内管径为25~30 mm的冷却水管可以兼顾控制成本和保持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冷却水管 降温速率 热力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炼化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泄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鑫 邱海兵 李柯韧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8,共6页
石油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炼化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冷却水换热器一旦出现物料泄漏情况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甚至造成装置停车等严重后果。换热器物料泄漏往往伴随比较明显的表观特征,总结了炼化企... 石油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炼化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冷却水换热器一旦出现物料泄漏情况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甚至造成装置停车等严重后果。换热器物料泄漏往往伴随比较明显的表观特征,总结了炼化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泄漏物料及其表观特征和水质变化情况,概述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物料泄漏后的查漏逻辑、方法以及处理措施。以某石化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突发泄漏情况为例,分析了炼油装置和化工装置循环冷却水系统物料泄漏的表观特征、查漏流程及处理措施。通过对具体泄漏情况的分析得出,采取油含量、COD法检测炼油装置冷却水系统泄漏较为有效,同时浊度法可作为提前快速判断泄漏的基础方法,采取VOC法能快速判断化工装置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否存在物料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石油炼化 泄漏 查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热电模块和水冷换热器的光伏热电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
20
作者 臧宁波 李鹏 +3 位作者 周畅 程君艳 赵文升 马小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8-409,共12页
为减少建筑行业CO_(2)排放和日常空调制冷剂的使用,该文提出一种创新性的建筑光伏热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靠光伏组件发电来驱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可直接供热电模块使用,系统简单,发电即发即用,发电效率高,其光伏组件可... 为减少建筑行业CO_(2)排放和日常空调制冷剂的使用,该文提出一种创新性的建筑光伏热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靠光伏组件发电来驱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可直接供热电模块使用,系统简单,发电即发即用,发电效率高,其光伏组件可置于外墙南侧,倾角28°33°。该系统具有制冷和供热两种模式,新系统将封装相变材料(PCM)作为储热器,可将制冷模式下高密度余热通过水冷系统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制冷模式下的总性能。该文对新系统的热电模块和水冷换热器进行性能模拟,确定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热电模块及水冷换热器模型。该文提出的热电模块模型与Melcor软件的热电冷却模块计算相匹配;制冷模式下,在给定工作温度(热端温度Th=45℃、冷端温度Tc=17℃)和几何参数(G=0.282),当制冷功率Qc=200 W时,最佳电流I=4.62,δ_(COP)=1.01及热电偶数量N=873;该水冷换热器在槽高0.08 m、肋片11片、水流速0.6 m/s时,总热阻最优,为7.65×10^(-4)K/W,总压损最低,为1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模块 相变材料 余热回收 热电空调系统 水冷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