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电、冷三联供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赖艳华 吕明新 《动力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利用现有热电联产系统发展集中供热,供电和供冷为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引入到热电厂的热电联产系统中,可增加热电厂的夏季热负荷,从而使冬夏热负荷平衡,保证热电厂更经济高效地运行。通过调查和计算... 利用现有热电联产系统发展集中供热,供电和供冷为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引入到热电厂的热电联产系统中,可增加热电厂的夏季热负荷,从而使冬夏热负荷平衡,保证热电厂更经济高效地运行。通过调查和计算,将热、电、冷联产与热电和冷量分供系统加以比较,表明该系统不但可节能,而且具有增加电能生产和保护环境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冷 三联供系统 热泵 效益分析 吸收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HFC-32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燕 程斌 +1 位作者 钟志峰 王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4,共4页
开发了小型 HFC-32风冷冷水(热泵)机组和水(地)源热泵机组,针对风冷机组开展了名义制冷工况、名义制热工况、制冷最大负荷以及制热最大负荷等工况的系列试验,针对水(地)源热泵机组开展了水环式、地下水式以及地埋管式应用场合... 开发了小型 HFC-32风冷冷水(热泵)机组和水(地)源热泵机组,针对风冷机组开展了名义制冷工况、名义制热工况、制冷最大负荷以及制热最大负荷等工况的系列试验,针对水(地)源热泵机组开展了水环式、地下水式以及地埋管式应用场合的名义制冷和名义制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同规格的 HFC-410A 机组相比,HFC-32机组的制冷(热)量、功率均有所提升,能效略低一些,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16.5~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C-32 风冷冷水(热泵)机组 水(地)源热泵机组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中的绿色科技理念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乐云 李立新 单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27-129,共3页
上海世博场馆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简要介绍了世博轴的阳光谷、大片索膜结构和江水源/地源热泵系统,中国馆的外观造型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冰蓄冷技术,以及主题馆的垂直绿化设计。
关键词 阳光谷 索膜结构 江水源/地源热泵 太阳能光伏发电 冰蓄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式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测试方法解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包继虎 朱丰雷 +4 位作者 谢宝刚 刘辉 谢鸿玺 赵宗彬 李同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共6页
详细解读了GB/T 18430.1-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中冷水(热泵)机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况,为正确理解标准条款、准确检测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提供指导。
关键词 蒸气压缩循环 冷水(热泵)机组 性能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性能测试方法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包继虎 杨弋 +5 位作者 马金平 李亚运 周坤 付炜 谢鸿玺 赵宗彬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更好地理解GB/T 25127.1-2020《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中的条款,并准确检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性能,详细解读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性能测试方... 为更好地理解GB/T 25127.1-2020《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中的条款,并准确检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性能,详细解读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况。首先,为保证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性能测量的准确性,测试过程中建议考虑大气压对测试条件的影响。其次,机组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建议尽可能避免采用外插法计算边界工况点的性能系数。最后指出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能效标准体系建议与产品标准体系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 空气源 热泵(冷水)机组 性能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跨两级压缩补气增焓热泵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段丽平 宋钊 +3 位作者 谈莹莹 王林 候召宁 安礼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6,83,M0006,M0007,共10页
针对公共场所现有电加热热水器能源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从提高能源效率和一机两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可产生冷热饮用水的补气增焓高温热泵热水器(HPWH)系统,即由准二级空气源压缩循环提供中温和高温热水,由单级空气源压缩制冷循环制取低... 针对公共场所现有电加热热水器能源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从提高能源效率和一机两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可产生冷热饮用水的补气增焓高温热泵热水器(HPWH)系统,即由准二级空气源压缩循环提供中温和高温热水,由单级空气源压缩制冷循环制取低温冷水,实现了高温热泵的能量梯级利用和饮用水的梯级产生。构建组成系统各部件的热力学模型,基于能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电加热热水器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压缩技术和能量梯级利用可显著改善高温热泵循环的制热性能。环境温度25℃、冷凝温度105℃、蒸发温度5℃时,HPWH系统制取开水的制热性能达到2.88,其能耗较传统电加热热水器降低至少219%,其制取冷水性能系数达到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准两级压缩循环 冷热饮用水 电加热热水器 能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两用型饮用水复合高温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候召宁 王林 +1 位作者 马爱华 宋梦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7,M0005,M0006,共9页
从提高能源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以R245fa作为工质的冷热两用型饮用水复合高温热泵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模型,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系统性能因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影响。分析比较冷热两用型饮用水复合高温热泵系统与传统电开水器的能耗和经济... 从提高能源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以R245fa作为工质的冷热两用型饮用水复合高温热泵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模型,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系统性能因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影响。分析比较冷热两用型饮用水复合高温热泵系统与传统电开水器的能耗和经济性,理论上验证了该系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制热模式下,新系统的年均性能因数COPh.ave为1.79,年均热力完善度ηh,ave为42.8%;制冷模式下,新系统的年均性能因数COPc,ave为4.92,年均热力完善度ηc,ave为37.0%。冷水箱进水温度为50℃时,与传统电开水器相比,新系统的年均节能效率达到6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水器 高温热泵 冷热饮用水 能耗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