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米/花生间作下根系互作强度对土壤钾素活化吸收的影响 |
周东英
孙悦馨
苏慧杰
李世贤
董奇琦
张元春
张鹤
王婧
王晓光
于海秋
赵新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生物炭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及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殷明
高玉红
徐鹏
晁长艳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卢培娜
刘宏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豆禾间作系统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
王召明
陈翔
赵杰
赵晨
邱雯婧
付娟娟
张晓严
谢海桃
魏荣博
|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果草系统中枣树对不同方位紫花苜蓿和鸭茅生长的影响 |
张英豪
刘楚波
周坤
郭家存
刘世鹏
孙娈姿
|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间作相生相克作物对香葱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的塑造特征 |
殷彦
周润澈
孙妍
庞良琼
鲍彩虹
陈肯
杨尚东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燕麦红芸豆带状间作的产量效应及根系形态与土壤酶活性 |
张辰煜
葛军勇
褚俊聪
王星宇
赵宝平
杨亚东
臧华栋
曾昭海
|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间作紫花苜蓿对1年生和2年生中国沙棘水碳平衡和生长的影响 |
代永欣
刘永强
刘思宇
宋雯
王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施氮量对枣苜间作系统苜蓿产量及土壤碳排放量的影响 |
张淑婷
王进斌
李田甜
庞林斌
赵雅茹
陈国栋
|
《塔里木大学学报》
|
2025 |
0 |
|
|
9
|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间作不同行比配置对大豆生长、产量及间作系统的影响 |
朱冠雄
高祺
华方静
田艺心
朱金英
李春燕
王春雨
曹鹏鹏
王士岭
高凤菊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延安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
罗健
段馥梅
高伟
白明涛
王鹏远
李晓艳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5 |
1
|
|
|
11
|
宾阳县桑园复合种植试验初探 |
马向阳
文小淋
秦川
凌伟明
苏韦灵均
贾雪峰
蓝必忠
李乙
李燕飞
|
《蚕学通讯》
|
2025 |
0 |
|
|
12
|
“3-1-2”式双辣一粮高效周年套作模式 |
赵培光
高灿
胡长稳
|
《中国果菜》
|
2025 |
0 |
|
|
13
|
多样化种植对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进展与展望 |
田慎重
管西林
宁堂原
孙涛
张玉凤
边文范
董亮
高新昊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
14
|
等带宽间作模式下不同玉米花生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 |
梁满
沈一
刘永惠
沈悦
张旭尧
陈志德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15
|
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
邱江梅
吴海宁
黄志鹏
贺梁琼
李忠
钟瑞春
韩柱强
蒋菁
黎冰
唐秀梅
唐荣华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
16
|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带距及水肥处理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汤英
徐利岗
何新林
李金娟
李金泽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7
|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 |
李少明
赵平
范茂攀
高世昌
郑毅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4 |
72
|
|
|
18
|
间作条件下水分在作物间的分配与利用研究进展 |
高阳
段爱旺
刘浩
刘战东
申孝军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8
|
|
|
19
|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
赵建华
孙建好
陈亮之
李伟绮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3
|
|
|
20
|
玉米/大豆间作中大豆根系生长及氮磷养分吸收的特点 |
尹元萍
张雅琼
申毓晗
赵志勇
谢世清
杨生超
梁泉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