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国辉 谢加阳 +6 位作者 朱登纳 崔博 赵会玲 王明梅 冯欢欢 张萌萌 李停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1,共6页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GDD患儿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首次住院就诊的120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化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8例)、400 U组(37例)和1 200 U组(35例)。常规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400 U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400 U/d维生素D;1 200 U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 200 U/d维生素D。收集3组患儿的性别、就诊年龄等基本资料;于入院时(治疗前)及第3个疗程末(治疗后)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评估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5个能区的发育商(DQ)];记录发生在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次数,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儿性别、居住地、出生季节、分娩方式、就诊年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主要就诊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25(OH)D水平、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200 U组患儿血25(OH)D水平、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DQ值高于常规组(P<0.05)。第1、2疗程期间,3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期间,1 200 U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及400 U组(P<0.05)。结论 补充1 200 U维生素D对GDD患儿的康复疗效有益,且能减少康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全面性发育迟缓 维生素d Gesell量表 不良事件 康复治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
2
作者 朱瑛 南楠 +2 位作者 李婷婷 魏丽琼 黄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4,679,共8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 目的:调查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特征,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甘肃省6个市州妇幼保健院及三级综合医院以上儿科行维生素D检测的9790例0~6岁儿童,分析其中5000例儿童维生素D特征,以5000例中出现RRTIs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以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的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甘肃省5000例儿童维生素D资料发现,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充足率分别为11.58%、41.38%、47.04%,未发现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者。儿童维生素D水平受年龄和季节的影响,3~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较严重,冬季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生长发育、罹患疾病有关。研究组25(OH)D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与RRTIs患儿年龄、过敏史、被动烟草暴露、易感季节有关(P<0.05)。维生素D充足患儿免疫功能指标高于维生素D不足、缺乏患儿(P<0.05)。RRTIs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偏食、每日果蔬量、户外活动时间、钙、铁、锌、25(OH)D、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均是儿童RRT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对儿童RRTIs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甘肃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相关,在儿童RRTIs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患儿机体免疫障碍有关,可用于RRTI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维生素D改善孤独症症状效果评价研究
3
作者 黄浩宇 杜晓亮 +4 位作者 王静 吴金庭 邹卓 陈颖娟 刘芸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5,共7页
目的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维生素D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补充1200 IU/d的维生素D,对照组仅... 目的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维生素D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补充1200 IU/d的维生素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12周。干预前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repetitive behavior scale-revised,RBS-R)评估,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强度,以及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比较两组各指标前后差值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CARS量表评分(-5.92±1.40 vs.-2.55±1.43)、RBS-R量表评分(-5.99±1.01 vs.-3.10±1.47)、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值(0.19±0.15 vs.0.10±0.18)、血清25(OH)D3水平[(34.89±8.18)ng/mL vs.(0.68±6.73)ng/mL]、血清白介素-6水平[(-6.60±6.07)pg/mL vs.(-0.74±9.45)pg/mL]、白介素-1β水平[(-2.56±1.33)pg/mL vs.(-0.04±2.13)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4.09±3.85)pg/mL vs.(0.21±4.05)pg/mL]的干预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肠道微生物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30,P=0.040,Adonis)。LEfSe结果提示干预后梭菌纲(LDA=4.747,P=0.003)、梭菌目(LDA=4.747,P=0.003)、梭菌科(LDA=3.476,P=0.001)、毛螺菌科(LDA=4.709,P=0.004)、气味杆菌科(LDA=3.458,P=0.027)、气味杆菌属(LDA=3.458,P=0.027)、伯克霍尔德氏菌目(LDA=3.339,P=0.038)、厚壁菌门(LDA=4.764,P=0.003)、β-变形菌纲(LDA=3.338,P=0.037)在观察组富集。结论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AS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影响特定肠道微生物丰度,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增加脑功能连接强度,缓解ASD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16S rRNA 微生物-肠-脑轴 肠道微生物 炎症因子 脑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内分泌学会2024年版维生素D指南重大修订的思考
4
作者 谢忠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自从美国内分泌学会2011年发布首版维生素D指南以来,随着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的结果发表,美国内分泌学会于2024年对维生素D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介绍了新版指南的修订背景和具体修订内容,并探讨该指南... 自从美国内分泌学会2011年发布首版维生素D指南以来,随着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的结果发表,美国内分泌学会于2024年对维生素D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介绍了新版指南的修订背景和具体修订内容,并探讨该指南的推荐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本次修订幅度较大,首先废除了根据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所定义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分类,原因是临床研究尚未明确与特定临床结果关联的25(OH)D水平的阈值。并且,对于一般健康人群,不建议常规检测血清25(OH)D水平。对于18~74岁的健康成年人,摄入维生素D的膳食参考摄入量(600~800 IU/d)即可满足需要。而其他健康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妇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则建议更高的“经验性补充”剂量。需明确的是,新版指南针对的是健康人群,而非患病人群。对于1~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营养性佝偻病,并可能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对于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降低死亡风险;对于妊娠女性,“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先兆子痫、早产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及宫内死亡率;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可能减低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鉴于各临床研究中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差异较大,目前尚不明确最佳补充剂量,指南仅列出了临床研究中使用的剂量范围,供“经验性补充”参考。此外,指南建议50岁以上、跌倒风险较高的人群小剂量补充,而不建议过大剂量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美国内分泌学会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DHA补充干预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张玥 张丽珊 +3 位作者 丁肖媛 沈植旻 卞邹吉 余晓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0-577,共8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补充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2021年4月—5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补充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2021年4月—5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川沙镇及合庆镇共8所幼儿园1412名4~6岁学龄前儿童,采用Conner′s量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is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Ⅴ)及Swanson、Nolan和Pelham等开发的父母及教师评定量表(Swanson,Nolan,and Pelham Scale,versionⅣ,SNAP-Ⅳ量表)评估儿童注意力及多动症状,通过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排除其他神经发育性障碍。入组82例ADHD学龄前儿童,充分告知干预措施后,依据家长意愿分为营养干预组(n=64)与对照组(n=18)。对照组接受行为常规宣教;营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每天补充维生素D 800 IU、DHA 400 mg。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DHA水平,采用Conner′s量表、SNAP-Ⅳ量表及DSM-Ⅴ评估ADHD核心症状。结果·营养干预组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血清25(OH)D和DHA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营养干预组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的ADHD核心症状评分,包括Conner′s量表冲动-多动评分及多动指数评分、SNAP-Ⅳ量表注意力评分及多动/冲动评分、DSM-Ⅴ注意缺陷评分及多动/冲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均P<0.05)。对照组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血清25(OH)D及DHA水平、ADHD核心症状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随访时,营养干预组SNAP-Ⅳ量表及DSM-Ⅴ的多动/冲动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12个月随访时,营养干预组Conner′s量表中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评分及多动指数评分,SNAP-Ⅳ量表和DSM-Ⅴ中的多动/冲动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DHA营养干预可显著提高学龄前ADHD患儿的血清25(OH)D和DHA水平,及改善ADHD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前 维生素d 二十二碳六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在预防儿童肾病综合征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量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玲 易玲 曾海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联合钙剂在预防儿童肾病综合征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B组(21例)、C组(17例)。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联合钙剂在预防儿童肾病综合征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B组(21例)、C组(17例)。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营养干预的基础上,A组给予维生素D_(3)(600 IU/d)、碳酸钙D3(500 mg/d)治疗,B组给予维生素D3(1000 IU/d)、碳酸钙D3(500 mg/d)治疗,C组给予维生素D3(1200 IU/d)、碳酸钙D3(500 mg/d)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钙磷代谢、骨代谢、营养学、药物不良反应及感染等指标。结果血钙、25-羟维生素D_(3)[25-(OH)D_(3)]:A组<B组<C组(P<0.05);甲状腺旁激素(PTH):A组>B组>C组(P<0.05)。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A组>B组>C组(P<0.05);骨密度(BMD):A组<B组<C组(P<0.05)。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P)、总蛋白(TP):A组<B组<C组(P<0.05)。A组、B组、C组感染率比较(22.22%vs 14.29%vs 11.76%,χ^(2)=0.415,P>0.05)。结论在600~1200 IU/d剂量范围内,维生素D预防儿童肾病综合征继发骨质疏松症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1200 IU/d维生素D能更好地调节钙代谢与骨代谢,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营养状况,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儿童 维生素d 钙代谢 骨代谢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对心力衰竭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钱林 刘永铭 +1 位作者 吕晏琳 马雄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在全球日益增长,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在心衰患者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国内外不少临床研究证实了维生素D缺乏使心衰患者再住院、死亡和临床结果不佳的风险增加。本文就此综述维生素D缺乏与心衰联系的最新证据,以期...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在全球日益增长,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在心衰患者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国内外不少临床研究证实了维生素D缺乏使心衰患者再住院、死亡和临床结果不佳的风险增加。本文就此综述维生素D缺乏与心衰联系的最新证据,以期为心衰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8
作者 郭晓湲 汪雨彤 +10 位作者 周智博 陈适 张梅 班博 李萍 张欣冉 张秋平 杨凯 阳洪波 杜函泽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究青春期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5日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初二年级)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收... 目的探究青春期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5日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初二年级)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收集一般资料、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等相关信息。采集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FBG、FINS、HOMA-IR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68名青春期青少年,其中女性69人(41.1%),男性99人(58.9%);平均年龄为(13.27±0.46)岁;性征发育情况评估提示所有参与者均已启动青春发育。维生素D缺乏41人(24.4%),维生素D不足109人(64.9%),维生素D充足18人(10.7%)。HOMA-IR水平为3.49(2.57,5.14)。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充足组HOMA-IR[4.45(2.54,6.62)比3.58(2.74,5.13)比2.25(1.62,3.40),P=0.003]、FINS[21.5(13.4,30.1)mU/L比16.5(13.0,23.9)mU/L比11.2(8.3,17.8)mU/L,P=0.006]均呈逐渐降低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FBG(r=-0.171,P=0.027)、FINS(r=-0.234,P=0.002)及HOMA-IR(r=-0.250,P=0.001)均呈负相关性。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对数转换的血清25(OH)D水平与FBG(β=-0.324,P=0.022)、lnFINS(β=-0.241,P=0.048)及lnHOMA-IR(β=-0.312,P=0.017)均呈独立负相关性。结论青春期青少年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不足,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青少年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维生素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美娥 苏婷 +4 位作者 郭熙哲 黄荣富 郑瑜瑜 陈根旺 范春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VD、tPINP、β-CTx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血红蛋白(Hb)、血钙(Ca)、肌酐(Crea)、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MM患者的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并分别将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MM组tVD表达水平为21.73±14.4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8±9.94 ng/ml(P=0.022);MM组的β-CTx的表达水平为1.43±0.9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29 ng/ml(P=0.013)。ISS分期在Ⅰ-Ⅱ期的MM患者tVD水平为29.50±14.59 ng/ml,明显高于Ⅲ期MM患者的12.62±7.73ng/ml(P=0.028),表明分期越高,tVD水平越低。高Ca水平(>2.65 mmol/L)的MM患者的tPINP、β-CTx均明显高于低Ca水平(≤2.65 mmol/L)患者(P=0.016,P=0.021)。MM患者的tVD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570),tPINP水平与Ca、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791,r=0.673),β-CTx水平与tPINP水平呈正相关(r=0.616)。tVD低表达组的PFS明显低于tVD高表达组(P=0.041)。结论:tVD在MM中表达水平降低,其可作为评估疾病分期、预后的指标;β-CTx在MM中表达水平增高;tPINP、β-CTx可能与MM患者的溶骨性表现、肾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维生素d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肽包埋维生素D微胶囊的稳定性及结构鉴定
10
作者 王华蕾 刘睿 +3 位作者 张新雪 孟甘露 侯俊财 刘文颖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以玉米肽为壁材,用维生素D油做芯材,吐温-20做乳化剂,并使用喷雾干燥法得到了玉米肽包埋维生素D微胶囊,研究考察了玉米肽微胶囊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潜在的功能活性肽段,并在不同温度、pH和不同体外消化方式下观察玉米肽维生素... 以玉米肽为壁材,用维生素D油做芯材,吐温-20做乳化剂,并使用喷雾干燥法得到了玉米肽包埋维生素D微胶囊,研究考察了玉米肽微胶囊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潜在的功能活性肽段,并在不同温度、pH和不同体外消化方式下观察玉米肽维生素D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玉米肽微胶囊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其中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玉米肽维生素D微胶囊中主要为分子质量小于1 ku的小肽,质量分数为95.52%,这些小分子的肽更易被人体吸收。本研究共鉴定出28条肽段,都是数量为20个氨基酸以下的短肽。玉米肽微胶囊在不同温度、pH和体外消化方式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研究为玉米肽维生素D微胶囊应用于营养保健食品奠定了基础,为其在食品中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维生素d 微胶囊 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特点
11
作者 郭紫云 杜丽娜 +1 位作者 谢晓暄 杨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为该病患儿补充维生素D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初次就诊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116例,按照性别、年龄、补充维生素D剂量、病程、... 目的分析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为该病患儿补充维生素D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初次就诊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116例,按照性别、年龄、补充维生素D剂量、病程、病因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并收集患儿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116例患儿中76例(65.5%)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男性中占65.7%(46/70),在女性中占65.2%(3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6)。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从未补充过维生素D患儿中占83.3%(25/30),在每日补充500 IU者中占58.7%(27/46),在每日补充700 IU者中占64.3%(18/28),在每日补充>700 IU者中占50.0%(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60,P=0.091)。不同病因比较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感染性疾病组占57.7%(15/26),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组占66.7%(10/15),在药物性肝损伤组占66.7%(6/9),在胆道系统结构异常组占100.0%(8/8),在病因未明组占63.8%(3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04,P=0.252)。不同病程比较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1个月组占78.4%(29/37),在1~3个月组占54.3%(25/46),在>3~6个月组占53.3%(8/15),在>6个月组占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59)。不同年龄段比较结果显示,儿童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占比明显高于婴儿组(82.5%vs 52.5%,χ^(2)=9.504,P=0.01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ST、ALT与25-OH-D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血清ALP(r=−0.286,P=0.002)、GGT(r=−0.248,P=0.007)、TBil(r=−0.353,P<0.001)、DBil(r=−0.299,P=0.001)、总胆汁酸(r=−0.236,P=0.011)与25-OH-D均呈负相关;血清钙(r=0.263,P=0.004)、磷(r=0.385,P<0.001)与25-OH-D均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血清ALP、GGT、TBil、DBil或总胆汁酸水平升高,钙或磷水平降低,对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维生素d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及骨骼代谢状况研究
12
作者 卢颖 孙磊 +4 位作者 赵豪 邝子峰 葛冠男 李小毅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 目的研究年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为患者日后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期间保护骨骼健康奠定基础。方法纳入年龄18~45岁的绝经前女性或男性DTC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health controls,HCs),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TSH]、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腰椎及髋部BMD。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缺乏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水平、BMD、握力的差异,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45例年轻DTC患者和1290名HCs。年轻DT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HCs(15.40 vs.15.95 ng/mL,P<0.001),两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73.33%和72.41%,严重缺乏率为11.16%和7.91%(P=0.032)。与HCs比较,年轻DTC患者血磷水平更低(P=0.048),血清ALP水平更高(P<0.001)。年轻DTC患者与HCs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BMD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年轻DTC患者按照维生素D严重缺乏(<10 ng/mL)、缺乏(10 ng/mL≤维生素D<20 ng/mL)、不足(20 ng/mL≤维生素D<30 ng/mL)、充足(≥30 ng/mL)分组,发现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患者PTH水平越高(P<0.001),血钙(P=0.006)、大转子BMD(P=0.006)、全髋BMD(P=0.022)、右手握力(P=0.001)、左手握力(P<0.001)越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体质量指数和甲状腺功能后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较弱的负相关(β=-0.177,P<0.001),与钙(β=0.088,P=0.025)、大转子BMD(β=0.072,P=0.044)、右手握力(β=0.148,P<0.001)、左手握力(β=0.175,P<0.001)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年轻DTC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其维生素D缺乏程度较同年龄正常人群更为严重。年轻DTC患者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越是呈现更高的PTH水平和更低的血钙水平、骨量和肌力,提示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保护骨骼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维生素d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中心性肥胖和维生素D水平与衰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单 贺惠娟 +2 位作者 李梦盈 王向荣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3-938,共6页
背景中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衰弱发生率增高,探究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在衰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衰弱管理至关重要。目的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探究维生素D水平在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为老年人衰弱管理... 背景中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衰弱发生率增高,探究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在衰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衰弱管理至关重要。目的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探究维生素D水平在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为老年人衰弱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2年(T1)和2014年(T2)中136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水平,并采用体质量校正腰围指数(WWI)测量中心性肥胖、衰弱指数(FI)测量衰弱。通过交叉滞后模型分析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因果时序关系,并探讨维生素D是否作为中介因素参与中心性肥胖与衰弱的发生。结果T1老年人衰弱检出率为21.8%(298/1364),T2衰弱检出率为31.2%(425/1364)。在两个时间点上,WWI与维生素D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FI均呈正相关(P<0.05);维生素D水平与FI均呈负相关(P<0.05)。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T1WWI能够预测T2FI(β=1.124,P<0.05),T1FI能够预测T2WWI(β=0.125,P<0.05)。纵向中介效应分析表明,T1WWI不仅可以直接预测T2FI(β=0.040,P<0.05),还可以通过T2维生素D水平的中介作用预测T2FI(β=-0.131,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衰弱,同时也能通过维生素D水平的部分纵向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老年人的衰弱。老年人应定期监测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中心性肥胖 维生素d 老年人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吕程 蒋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38-1542,共5页
1型糖尿病(T1DM)目前被认为是由胰腺β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使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终身依赖体外胰岛素治疗。随着T1DM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1型糖尿病(T1DM)目前被认为是由胰腺β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使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终身依赖体外胰岛素治疗。随着T1DM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使得人们更加重视T1DM的预防及治疗。诸多研究已证实维生素D除对体内骨代谢及钙磷平衡具有重大价值外,在慢性炎症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中亦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绍T1DM流行病学及维生素D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维生素D与T1DM及其并发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综合诊治T1DM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维生素d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结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15
作者 徐婷 张伟艳 +1 位作者 葛雯雯 朱美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结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研究纳入30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1例,对照组儿童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辅助以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儿童...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结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研究纳入30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1例,对照组儿童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辅助以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儿童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结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治疗与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9例,观察组脱落10例。对比各组儿童临床数据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发热、胸闷胸胀、咳嗽气喘、黄痰不易咳出、身热有汗等)变化、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免疫相关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儿童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儿童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相比,观察组儿童各项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后各组儿童中医证候积分(发热、胸闷胸胀、咳嗽气喘、黄痰不易咳出、身热有汗等)均降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以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提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均下降,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以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等水平均提升,观察组儿童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发热、胸闷胸胀、咳嗽气喘、黄痰不易咳出、身热有汗等)、炎症指标(PCT、CRP)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免疫指标(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儿童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结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良好,患儿症状缓解,恢复快,炎症反应减轻,免疫功能提升,肺功能改善,且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维生素d 疗效 肺功能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视角探讨维生素D基础与临床最新研究进展
16
作者 高增杰 贾祎佳 +2 位作者 覃裕 宋红 黄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0-936,共7页
维生素D在维持骨骼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促进细胞分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临床不同专业医师对维生素D的认识及重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差距。维生素D的临床获益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 维生素D在维持骨骼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促进细胞分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临床不同专业医师对维生素D的认识及重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差距。维生素D的临床获益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患者。但对于维生素D充足的人群,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内分泌专业及骨质疏松科专业医师人群可能是执行维生素D监测和治疗的主要群体。国内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师对维生素D的认识可能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对维生素D的检测、补充、治疗仍然存在不执行、不检测、不纠正的状态。进一步普及维生素D相关前沿研究动态、更新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对临床、科研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研究进展 争议 最佳剂量 维生素d的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伍钰 耿晓丽 贾艳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78,共5页
阐述维生素D的代谢及调节、维生素D的抗癌作用、维生素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归纳维生素D影响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并探讨维生素D在癌症预防、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前景。
关键词 维生素d 前列腺癌 维生素d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在青少年运动与甘油三酯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18
作者 黄箔钏 郭晓湲 +3 位作者 汪雨彤 刘佳轩 潘慧 陈适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4-590,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群体中维生素D在运动与甘油三酯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23年6月5日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评估中等强度运动频率,化... 目的探讨青少年群体中维生素D在运动与甘油三酯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23年6月5日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评估中等强度运动频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中等强度运动频率、甘油三酯和维生素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Baron&Kenny因果分析法构建中介模型,同时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奶制品摄入、甜品摄入、快餐摄入等混杂因素,分析维生素D的中介效应,并根据BMI进行亚组分析。采用Bootstrap法和Sobel法双重验证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354名,其中女性142名(40.11%),男性212名(59.89%),中位年龄13.25(12.83,13.83)岁。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中等强度运动频率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1,P<0.001),维生素D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01),中等强度运动频率与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6,P<0.001)。中介模型显示,维生素D部分中介运动对甘油三酯的降低效应(52.22%,95%CI:-0.027~-0.009,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效应仍显著(47.83%,95%CI:-0.019~-0.005,P<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BMI<24 kg/m^(2)的青少年中,维生素D在中等强度运动频率和甘油三酯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82.01%(95%CI:-0.022~-0.005,P=0.005),校正混杂因素后,中介效应占比为81.20%(95%CI:-0.022~-0.005,P=0.005),中介效应显著;在BMI≥24 kg/m^(2)的青少年中,未校正混杂因素时中介效应占比为3.38%(95%CI:-0.014~0.009,P=0.760),校正混杂因素后中介效应占比为7.51%(95%CI:-0.019~0.012,P=0.621),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维生素D是青少年运动降低甘油三酯的重要中介因子,其中介效应独立于年龄、性别及饮食习惯,且在BMI<24 kg/m^(2)的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抑制炎症通路有关,提示靶向维生素D信号通路或可作为青少年血脂代谢异常早期干预的分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运动 甘油三酯 中介效应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玮 史仍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8,共7页
维生素D(VD)是一种亲脂性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现有研究表明VD不仅在骨骼的钙磷代谢方面发挥作用,还与肌肉、脂肪的质量和功能有密切关系。运动营养领域的研究表明膳食补充VD可以改善人体VD的营养水平,并对运动能力产生积极... 维生素D(VD)是一种亲脂性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现有研究表明VD不仅在骨骼的钙磷代谢方面发挥作用,还与肌肉、脂肪的质量和功能有密切关系。运动营养领域的研究表明膳食补充VD可以改善人体VD的营养水平,并对运动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该综述从VD的合成及代谢出发,探讨VD和肌肉力量、有氧耐力、骨折风险、身体成分之间的联系,并分析VD影响运动能力的部分机制。为运动人群VD评价体系的完善及理清VD影响运动能力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 有氧耐力 应力性骨折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孕妇全孕周维生素D水平序贯性调查及其补充方案效果评价
20
作者 范琳 张蔓 +1 位作者 刘兴会 杜洪涛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成都市高龄孕妇血清维生素D含量情况和现有常规补充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院收取的高龄孕妇样本中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填写相关调查问卷,采取钙剂联合多元维生素片进行补... 目的:探讨成都市高龄孕妇血清维生素D含量情况和现有常规补充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院收取的高龄孕妇样本中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填写相关调查问卷,采取钙剂联合多元维生素片进行补充,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早期(<14孕周)、中期(14~28孕周)、晚期(>28孕周)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序贯调查及效果评价。结果:359例高龄孕妇孕早期体内维生素D平均含量为23.47±10.12μg/L,仅有22.01%孕妇维生素D充足,缺乏维生素D的高龄孕产妇常规补充维生素D后,维生素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维生素D水平在孕早期增幅较大,在孕中期即可达到33.47±10.12μg/L并在此后维持正常状态(F=187.255,P<0.01)。结论:纳入研究中的高龄孕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其进行维生素D的筛查,且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应在孕早期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高龄孕妇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