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人体感知和多模态手势的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设计
1
作者 禹鑫燚 张鑫 +1 位作者 许成军 欧林林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7,共15页
针对现有受限于预编码形式的人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无法感知人员交互意图而缺乏灵活性和不同任务场景的泛化性问题,提出融合人体感知和多模态手势的人机交互方法。首先,设计融合人体感知的多模态手部检测方法,以人体姿... 针对现有受限于预编码形式的人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无法感知人员交互意图而缺乏灵活性和不同任务场景的泛化性问题,提出融合人体感知和多模态手势的人机交互方法。首先,设计融合人体感知的多模态手部检测方法,以人体姿态为先验得到多模态手部特征,动态适应不同检测距离,实现多人交互手势的在线检测并建立交互指令与人员身份的对应关系;其次,基于手部检测结果采集多模态交互手势数据集并构建通用手势交互指令集;然后,设计多模态手势交互指令融合识别方法,通过数据增强和手势旋转映射减少复杂场景对识别的影响;最后,构建人机交互方法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手部检测方法具有实际可用性;融合识别方法准确率达到99%以上,性能优于单一模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好性能。通过人机协作拼装、人机协作搬运以及任务点记录和复现等典型人机交互任务,验证了所提人机交互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人体感知 多模态手势识别 交互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多模型的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信息统一融合方法研究
2
作者 贾鑫 李松霖 +1 位作者 佘远昇 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4-1154,共11页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 针对当前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进行多传感信息融合时不同传感器往往分阶段融合、难以均衡发挥单一传感器精度优势和多源信息冗余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对象级并行结构多传感信息统一融合方法。对象级融合具有良好的模块化以及封装性,并行结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冗余优势,交互多模型可以统一高效融合多源数据,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在对多源传感器数据时空对齐基础上,引入最邻近法和DS证据理论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关联,并基于交互多模型进行动态统一融合。进行了实车搭载毫米波雷达和视觉系统环境感知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目标车辆感知跟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环境感知 对象级融合 并行滤波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辨别虚假信息中的用户信任与感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昀霖 夏志杰 谢妍曦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研究目的]对虚假信息辨别中用户在面对AI辅助决策时的信任与感知机制展开研究,旨在缓解虚假信息辨别中的知识失衡问题并为设计更加智能、用户友好的AI辅助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健康类虚假信息为例,采用控制实验法开展67... [研究目的]对虚假信息辨别中用户在面对AI辅助决策时的信任与感知机制展开研究,旨在缓解虚假信息辨别中的知识失衡问题并为设计更加智能、用户友好的AI辅助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健康类虚假信息为例,采用控制实验法开展672次人机交互实验,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在AI辅助决策中用户参与度对用户信任与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在具有显著知识失衡的虚假信息任务中,用户参与度越高,用户对AI建议的接受度、信任、贡献与协作的感知会提高,但过度参与会让用户产生依赖与过度信任。因此,人机交互中的用户参与能够有效缓解知识失衡,但仍需探究合理的交互方式,以优化AI在虚假信息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虚假信息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交互模型 用户感知 知识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化视觉注意力的富语义视频对话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倩 郭斌 +3 位作者 刘宇博 孙卓 王豪 陈梦琦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2,共8页
视频对话是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视频对话中包含大量时空视觉信息和复杂的多模态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视频对话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或图结构捕捉视频语义和对话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所有视... 视频对话是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视频对话中包含大量时空视觉信息和复杂的多模态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视频对话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或图结构捕捉视频语义和对话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所有视觉信息均是在单一粗粒度下处理的,这导致模型容易忽略一些细粒度时空信息,如同一物体在时间上的持续运动或图像不显著位置的物体信息,从而降低了视频对话性能。同时,细粒度处理全部视觉信息又将增加处理时延,降低视频对话的流畅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视觉注意力的富语义视频对话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对话上下文,利用全局视觉注意力捕捉全局视觉语义信息,并定位到对话输入关注的视频时间序列/空间范围,其次利用局部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捕捉细粒度视觉信息,结合多任务学习方法,生成对话回复。在DSTC7 AVS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基准方法,所提方法生成的对话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其中METEOR指标提高了2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人机交互 层次化注意力机制 多任务学习 场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家居使用场景的用户隐私风险感知与保护行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雅宁 柯青 杨卉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
[目的/意义]智能家居在提升家庭生活舒适度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探索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与保护行为,有助于理解特殊情境下用户面临的隐私问题及用户行为模式,帮助提升智能家居的隐私保护设计。[研究设计/方法]... [目的/意义]智能家居在提升家庭生活舒适度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探索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与保护行为,有助于理解特殊情境下用户面临的隐私问题及用户行为模式,帮助提升智能家居的隐私保护设计。[研究设计/方法]对37位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访谈数据,围绕"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这一核心范畴构建理论模型,并描述了故事线。[结论/发现]四类前因影响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包括隐私信息类型、隐私体验、外部保障评估及技术前景预判、其他信息产品经验;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包括限制信息披露数量、管理产品使用场景和避免特定功能使用三类形态;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与隐私保护行为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且感知价值调节了智能家居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对隐私保护行为的影响;未发现智能家居使用场景下存在明显的隐私悖论现象。[创新/价值]研究关注特定场景的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保护行为,理论上促进了人智交互场景的用户隐私相关研究,实践上为智能家居的隐私保护设计提供参考,助力“人本人工智能”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隐私 隐私风险感知 人智交互 保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交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凯 张群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9-265,共7页
在网络化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为促进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社会交互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和政策,本文借鉴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信任转移理论,结合“土坑酸菜”事件,构建了网络社会交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 在网络化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为促进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社会交互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和政策,本文借鉴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信任转移理论,结合“土坑酸菜”事件,构建了网络社会交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模型。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406份,采用SPSS和AMOS实证分析了网络社会交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并探究了认知信任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网络社会交互和认知信任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感知产生负向影响,网络社会交互会对认知信任产生正向影响,认知信任可以在网络社会交互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感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农产品质量安全 网络社会交互 认知信任 风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感观需求下的智能产品评价发展与解析
7
作者 刘宗明 陈旭辉 张丁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23-3140,共18页
智能产品快速发展为捕捉错综复杂的用户需求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该类别需求往往存在于感官感知和认知解释的交汇处,为有效推动智能产品需求识别质量,强化现有人因效应与交互体验的共生关联,以持续创新推进智能产品新质生产力自适应发展... 智能产品快速发展为捕捉错综复杂的用户需求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该类别需求往往存在于感官感知和认知解释的交汇处,为有效推动智能产品需求识别质量,强化现有人因效应与交互体验的共生关联,以持续创新推进智能产品新质生产力自适应发展即建立智能产品设计迭代方法长效优化理论模型。通过探讨感知层面用户需求及细微差别,提出多模态感官集成框架并利用多模态感官集成相关技术提高智能产品设计的细腻度和精确度。借助综合跨模态数据流,将不同感官输入与特定用户需求相互映射,进而获取其响应机制以提升用户变化需求中的耦合关联创新。最终得出相关智能产品自适应性行为及用户偏好预测,以支持更具共情的设计理念。从学理性而言所提方法可显著提升智能产品需求遗传效益转化机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辅助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模糊需求评价最终完善智能产品需求质量识别与设计迭代预测。多模态感官需求识别评价迭代方法研究可为其制造端提供有效设计管理依据进而推进智能产品人机协同、个性化创新发展,引导人工智能辅助创新设计进而实现与用户需求同频共振,最终巩固扩大智能产品新质生产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感知 感知需求 智能产品 人机交互 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间交互感知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恶意域名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要伟 娄颜超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快速定位并准确检测出域名系统中的恶意访问请求,对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与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层间交互感知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恶意域名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元学习训练策略建立支持分支和查询分支的双分支网络,并在支... 快速定位并准确检测出域名系统中的恶意访问请求,对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与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层间交互感知注意力网络的小样本恶意域名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元学习训练策略建立支持分支和查询分支的双分支网络,并在支持分支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Vgg-16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分别提取域名字符串在时序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编码特征.然后,为了促进不同维度间特征的信息交互,在空间维度的每一层上建立时序特征的交叉注意力.最后,通过计算查询编码特征和交互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度量,快速给出待测域名合法性的判定.通过在开源恶意域名数据集和小样本家族恶意域名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提出方法在合法域名与恶意域名二分类任务上可以实现0.9895的检测精准率,在20个小样本家族恶意域名数据集上可以实现0.9682的平均检测精准率,优于当前经典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域名检测 交互感知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元学习训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步行感知对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影响--基于步行满意度和地方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
9
作者 陈星彤 应君 +3 位作者 张一奇 周昕澳 陈云飞 谢素珍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索以社区步行环境为载体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方法和途径。[方法]以老年人步行感知作为切入点,基于浙江省杭州市的95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社会交往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老年人对... [目的]探索以社区步行环境为载体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方法和途径。[方法]以老年人步行感知作为切入点,基于浙江省杭州市的95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社会交往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老年人对社区步行环境的步行感知、步行满意度和地方依恋均对其社会交往意愿存在直接正向影响。2)步行感知通过步行满意度和地方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能够显著正向影响老人社会交往。3)地方依恋不仅中介步行感知和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传递步行满意度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效果。[结论]适合步行的社区能够更好地使老年居民维持有助于其社会活动以及身心健康的社会资源。建议:1)重视对适老型社区步行环境的维护与提升;2)社区步行环境适老化应注重情感设计和社交互动;3)不断挖掘并融入地方或社区特色文化,提高老年人对社区的依恋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老年人 社会交往 步行感知 步行满意度 地方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孪生的变电站开关设备综合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一茗 金喜洋 +3 位作者 李少华 张文涛 何莉鹏 王子聪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7,共9页
随着一、二次设备的深度融合,数字电网要求智慧高压开关设备更加智能、可靠,但存在智能监测设备繁多复杂、集成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智能传感设备数量多、成本高的问题,文中设计的一套综合监测系统对不同状态监测参量进行融合分析,提高... 随着一、二次设备的深度融合,数字电网要求智慧高压开关设备更加智能、可靠,但存在智能监测设备繁多复杂、集成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智能传感设备数量多、成本高的问题,文中设计的一套综合监测系统对不同状态监测参量进行融合分析,提高智慧高压开关设备状态分析、故障诊断能力。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综合监测系统和不同类型标准传感器测量的数据,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综合监测系统测量误差满足标准技术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智慧型高压开关设备推动未来数字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GIS 全状态感知 多参量融合 边缘计算 数字孪生 人机交互 故障诊断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河绿地典型视听环境恢复性效应评价——以杭州余杭塘河滨河绿地为例
11
作者 岑舒琪 黄焱 李天劼 《广东园林》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探讨城市滨河绿地不同视听环境对注意力恢复的影响,以杭州余杭塘河滨河绿地为对象,选取6种典型绿地空间,结合5类声音(无声、鸟鸣声、船舶鸣笛声、人群嘈杂声、流水声)及相应实景图片,构建多种视听组合实验条件,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与... 为探讨城市滨河绿地不同视听环境对注意力恢复的影响,以杭州余杭塘河滨河绿地为对象,选取6种典型绿地空间,结合5类声音(无声、鸟鸣声、船舶鸣笛声、人群嘈杂声、流水声)及相应实景图片,构建多种视听组合实验条件,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与恢复性环境量表(R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声(流水声、鸟鸣声)显著提升注意力恢复效能,优于无声环境,而人工声(船舶鸣笛声、人群嘈杂声)则产生负面效应。自然声可延长平均注视时间、减少注视次数、增强视觉聚焦能力,从而促进注意力恢复。并非所有视听刺激均能正向影响注意力恢复,近自然声景在滨河绿地中的积极作用尤为显著。此外,协调的视听环境对优化恢复体验至关重要。因此,滨河绿地的设计不仅应注重视觉美感,还需要通过视听等多感官交互设计手段来提升环境恢复效能,如设置流水装置和种植引鸟植物等以增强自然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恢复性感知 视听交互 感知评价 眼动追踪 滨河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生互动如何塑造博士生的专业认同?——基于学科差异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贾枭 李响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9,共13页
专业认同是博士生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导师在其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探讨。文章探究了导生互动对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及其学科差异,研究发现:导生互动频率显著正向影响博士生专业认同感知,人文社科博士更易在高频互动中获益;导生互动质量... 专业认同是博士生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导师在其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探讨。文章探究了导生互动对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及其学科差异,研究发现:导生互动频率显著正向影响博士生专业认同感知,人文社科博士更易在高频互动中获益;导生互动质量显著正向影响博士生专业认同,其中在认同感知方面,人文学科博士对于独立研究条件需求最强,而社科和理工科博士更依赖研究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在认同表征方面,社科博士受独立研究条件影响最大,而其他学科更需要有效就业指导;机制分析表明,理工科博士专业认同表征需要强烈的认同感知作为驱动,而此现象在人文社科中不显著。对此,应建立更广泛的专业认同标准,进一步规范导师行为准则,基于学科差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生互动 博士生 专业认同感知 专业认同表征 学科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任务双向特征交互的交通场景感知算法
13
作者 林鹏志 钟铭恩 +2 位作者 范康 谭佳威 林志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4-1792,共9页
为了提高交通场景感知算法的整体性能,利用语义分割任务和深度估计任务之间的显式和隐式相关性,依据跨任务双向特征交互原理,提出面向城市街道自动驾驶的感知算法SDFormer++.在跨任务特征提取阶段加入交互门控线性单元,形成高质量的特... 为了提高交通场景感知算法的整体性能,利用语义分割任务和深度估计任务之间的显式和隐式相关性,依据跨任务双向特征交互原理,提出面向城市街道自动驾驶的感知算法SDFormer++.在跨任务特征提取阶段加入交互门控线性单元,形成高质量的特定任务特征表达;构建多任务特征交互模块,应用双向注意力机制,借助跨域共享任务的特征信息来增强初始特定任务特征;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整合不同层次的信息,以获取精细的高分辨率特征.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像素分割平均交并比mIoU为82.4%,深度估计平均平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相对误差ARE分别为4.453和0.130,针对5类典型交通参与者的平均距离估计误差为6.0%,均超越InvPT++、SDFormer等主流多任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任务交互 多任务学习 交通环境感知 语义分割 深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SNet:频域感知的跨特征融合烟雾分割网络
14
作者 王开正 曾瑶 +2 位作者 张占喜 谭义章 文刚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0-2333,共14页
由于烟雾具有非刚性结构、半透明性以及形态多变等特点,烟雾的语义分割相较于其他物体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为此,该文设计了频域感知的跨特征融合烟雾分割网络(FCSNet),用于应对真实场景中的烟雾分割任务。该网络由Transformer分支、卷积... 由于烟雾具有非刚性结构、半透明性以及形态多变等特点,烟雾的语义分割相较于其他物体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为此,该文设计了频域感知的跨特征融合烟雾分割网络(FCSNet),用于应对真实场景中的烟雾分割任务。该网络由Transformer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分支、特征融合分支以及多级高频感知分支组成。为了在获取全局上下文信息的同时降低Transformer分支的计算复杂度,提出频率Transformer分支,该分支基于傅里叶变换来获取全局特征,并使用频域中的低频幅值来代表大规模的语义结构。此外,还提出域间交互模块(DIM),该模块通过加权融合操作和坐标注意力机制,促进了来自不同特征源信息的协同学习和整合,有效地融合全局和局部信息。为了充分利用边缘信息的固有分割能力来解决混淆区域的不准确分割问题,提出多级高频感知模块(MHFM),以获取准确的高频边缘信息。考虑到烟雾的非刚性特征,设计多向交叉注意力模块(MHCA),该模块计算边缘特征图和解码器特征图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指导混淆区域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在真实场景烟雾分割数据集中的两个测试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58.95%和63.92%的平均交并比,在SMOKE5K数据集上达到了78.94%的平均交并比。与其他方法相比,该网络能够获得准确的烟雾定位和更精细的烟雾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语义分割 频率Transformer 域间交互 多级高频感知 多向交叉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绿地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之道——以社会交往、地方依恋为中介 被引量:5
15
作者 应君 金荷仙 +1 位作者 张一奇 胡锦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社区绿地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社区绿地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杭州市15个社区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社会交往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社区绿地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社区绿地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杭州市15个社区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社会交往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区绿地环境感知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绿地环境感知对社会交往、地方依恋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社会融合无显著影响;2)社会交往、地方依恋分别对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3)社会交往、地方依恋在社区绿地环境感知与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范畴,可为包容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融合 社区绿地 环境感知 社会交往 地方依恋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平台卖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互动地位感知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旭晖 陈佳琪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4,共20页
基于社会相互依赖理论与应对理论,探索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 基于社会相互依赖理论与应对理论,探索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存在交互效应;当明确消费者互动类型时,感知平台卖家UPB与互动地位感知的交互作用消失;关系型互动→共情在平等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正面性交互影响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的顺序中介效应更为显著,而交易型互动→厌恶在支配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负面性交互影响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的顺序中介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平台型电商组织的管理者明确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平台卖家UPB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反应,进而为平台型电商组织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地位感知 感知平台卖家UPB 消费者互动类型 消费者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表征学习和遗传算法的军用座舱色彩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胜 顾森 +1 位作者 宋志强 刘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0-1069,共10页
军用座舱色彩设计作为载人军事设备工业设计中较为主观的一部分,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为提高军用座舱色彩设计的科学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表征学习和遗传算法的军用座舱配色方法。利用深度表征学习模型预测军用座舱配色方案,并根据色... 军用座舱色彩设计作为载人军事设备工业设计中较为主观的一部分,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为提高军用座舱色彩设计的科学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表征学习和遗传算法的军用座舱配色方法。利用深度表征学习模型预测军用座舱配色方案,并根据色彩感知理论建立军用座舱配色模型,将其作为生成方案的限制条件。同时,引入交互式遗传算法到智能配色系统中,通过人工引导的方式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对预测的配色方案进行有效迭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配色方案符合军用座舱配色模型,结合遗传算法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比单一的深度表征模型提高了16%~18%。相较于人工色彩设计方案,军用座舱智能配色方法生成的方案满意度略优、设计周期缩短了80%~88%,色彩稳定性提高了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座舱配色 深度表征学习 交互式遗传算法 色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交叉感知的实时动作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逍 缪欣 郭文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4-588,共15页
时空动作检测依赖于视频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的学习.目前,最先进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sl Neural Networks,CNN)的动作检测器采用2D CNN或3D CNN架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与时空信息感知的原因,这些方... 时空动作检测依赖于视频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的学习.目前,最先进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sl Neural Networks,CNN)的动作检测器采用2D CNN或3D CNN架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与时空信息感知的原因,这些方法通常采用非实时、离线的方式.时空动作检测主要的挑战在于设计高效的检测网络架构,并能有效地感知融合时空特征.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交叉感知的实时动作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输入视频进行乱序重排来增强时序信息,针对仅使用2D或3D骨干网络无法有效对时空特征进行建模,提出了基于时空交叉感知的多分支特征提取网络.针对单一尺度时空特征描述性不足,提出一个多尺度注意力网络来学习长期的时间依赖和空间上下文信息.针对时序和空间两种不同来源特征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显著性增强融合策略,对时空信息进行编码交叉映射,引导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之间的融合,突出更具辨别力的时空特征表示.最后,基于帧级检测器结果在线计算动作关联性链接.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两个时空动作数据集UCF101-24和JHMDB-21上分别达到了84.71%和78.4%的准确率,优于现有最先进的方法,并达到73帧/秒的速度.此外,针对JHMDB-21数据集存在高类间相似性与难样本数据易于混淆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动作表示的关键帧光流动作检测方法,避免了冗余光流的产生,进一步提升了动作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作检测 多尺度注意力 时空交叉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黎丽 黄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需要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参与来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意义和价值。在聚焦绿洲丝路沿线各民族民俗融合的现实情景,以服饰民俗的共适与互动、饮食民俗的多元与共享、居住民俗的采借与创新、交通民俗的演变与互通等与民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民俗为切口,横向维度透视各民族从生产、生活层面到情感、精神层面深度交融的基础上,总结衣食住行融合的鲜活性、日常性、直观性、民间性等特点,可说明交往交流交融必须落到衣食住行层面,才能因交往而得以生活,因交流得以互鉴,因交融得以共生。最后在交融加深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回归生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丝路 衣食住行民俗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的沉浸式媒介交互与协同感知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烁 刘姿霄 +2 位作者 戴文思 井志伟 沈旭昆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42,共11页
目的旨在以XR体验为背景进行跨现实交互与协同感知研究综述,分析并提出增强观众体验的方法与设计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XR空间的弥合与跨越、沉浸式媒介下的观众行为交互与情绪感知,提出相关交互框架与设计... 目的旨在以XR体验为背景进行跨现实交互与协同感知研究综述,分析并提出增强观众体验的方法与设计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XR空间的弥合与跨越、沉浸式媒介下的观众行为交互与情绪感知,提出相关交互框架与设计原型并应用于具体案例。结果XR技术显著增强了观众与虚拟环境的互动体验,同时生物反馈技术的融入为观众情绪的协同感知提供了新的手段。结论跨现实交互与多人情绪感知反馈在沉浸式体验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持续优化交互设计、提升观众体验,以促进沉浸式媒介体验的社会性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空间交互 沉浸式媒介 协同感知 观众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