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人脑视皮层机制的目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岳云 许悦雷 +1 位作者 马时平 史鹤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47-2151,2216,共6页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目标特征提取不足和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从人脑视觉认知出发,提出一种仿人脑视皮层机制的目标识别方法。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基于Gabor卷积核的目标边缘特征,以拟合简单细胞感受野;结合初级视皮层腹侧通路目标识别方...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目标特征提取不足和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从人脑视觉认知出发,提出一种仿人脑视皮层机制的目标识别方法。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基于Gabor卷积核的目标边缘特征,以拟合简单细胞感受野;结合初级视皮层腹侧通路目标识别方式,模拟视皮层信息处理机制,抽取边缘图像PHOG特征来描述目标,建立PHOG特征的仿人脑皮层识别模型。采用多类SVM分类器对特征向量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皮层模型 金字塔梯度方向直方图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层视觉网络模型进行图像局部特征表征的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郎波 黄静 危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为了寻求代价更小、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图像局部特征表征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机制的多层网络计算模型.首先对初级视皮层中的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等神经元进行建模;然后对腹侧视通路上的V4区神经元和下颞叶皮层区神经元的响应模式... 为了寻求代价更小、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图像局部特征表征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机制的多层网络计算模型.首先对初级视皮层中的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等神经元进行建模;然后对腹侧视通路上的V4区神经元和下颞叶皮层区神经元的响应模式进行研究,并利用该计算模型对输入图像进行局部特征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图像特征描述方法相比,该模型所提取的图像局部特征具有足够的区分度;此外,利用生物视觉模型提取出的图像局部特征在具有复杂背景的场景中显示出了更加优秀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视觉网络模型 V4区 下颞叶皮层区 图像局部特征 特征描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层视觉认知量化模型及其在目标检测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玮 田金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59-2263,共5页
MIT大学的Rieseshuber和Poggio提出了脑颞叶皮层视觉认知系统的标准量化模型(QMVC),这种前馈式层级模型很好地仿效了脑皮层视觉从简单认知元到复杂认知元的识别机理.本文由QMVC模型提取出一组新的特征矢量,这组特征矢量具有对目标变换... MIT大学的Rieseshuber和Poggio提出了脑颞叶皮层视觉认知系统的标准量化模型(QMVC),这种前馈式层级模型很好地仿效了脑皮层视觉从简单认知元到复杂认知元的识别机理.本文由QMVC模型提取出一组新的特征矢量,这组特征矢量具有对目标变换的不变性.基于QMVC模型的特征矢量建立了新的目标识别系统结构,新目标识别系统对各类目标具有不错的识别率和ROC特性.最后本文引入了尺度窗技术,将新特征应用于复杂场景中的目标检测和定位,实验结果说明本文的新目标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目标识别 视觉脑皮层 前馈式层级系统 量化模型 尺度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视皮层视觉机制的视觉注意力模型
4
作者 韩冰 高新波 李洁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1年第11期1014-1020,共7页
人类的视觉注意机制是人类大脑感知事物的最直接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皮层视觉机制的生物激励注意模型。利用HMAX(hierarchical maximization)模型的四层机制中的C1细胞单元图,构造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人类的视觉注意机制是人类大脑感知事物的最直接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皮层视觉机制的生物激励注意模型。利用HMAX(hierarchical maximization)模型的四层机制中的C1细胞单元图,构造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滤波器组,进一步利用对尺度、平移等均具有不变性的C2细胞特征,以及香农熵理论,共同构造用于视觉显著性区域检测的测度。在心理学实验的自然场景图像以及心理学刺激模式上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符合人眼的感知特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注意机制 显著性图 视皮层 HMAX模型 人类视觉信息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王玲 沙芳 +3 位作者 吴建峰 叶翔 毕爱玲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背景近视的进展中视皮层M受体是否有变化,针灸治疗后视皮层M受体如何变化至今鲜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3周龄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模... 背景近视的进展中视皮层M受体是否有变化,针灸治疗后视皮层M受体如何变化至今鲜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3周龄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正常对照组豚鼠未进行任何干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配戴-10D负性透镜共4周,近视电针组豚鼠造模即日开始每日针灸太阳穴和合谷穴30rain,共持续4周。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采用检影法和A型超声仪测定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完毕后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豚鼠并获取两侧视皮层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视皮层上清液中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结果造模后4周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屈光度分别为(0.83±O.36)、(-3.24±0.28)和(-3.30±0.45)D,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近视屈光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近视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200,P=0.659)。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眼轴长度分别为(8.33±0.08)、(8.67±0.14)和(8.60±0.06)mm,其中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眼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18、1.36±0.23和1.13±O.13,近视模型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近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48.00±33.31、455.17±42.40和396.17±47.57,其中近视模型组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明显低于近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近视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无明显影响,近视豚鼠模型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增高,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而对近视眼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近视/治疗 针刺穴位 乙酰胆碱/代谢 受体 视皮层/生理 豚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视皮层神经元模型的彩色图像签名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寇光杰 马云艳 +1 位作者 岳峻 邹海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89-191,212,共4页
针对彩色图像签名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哺乳动物视皮层神经元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三通道脉冲发放皮层模型TSCM(Triple-Channel Spiking Cortical Model),实现了对彩色图像不变性特征的有效提取。TSCM模型不但具有常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签... 针对彩色图像签名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哺乳动物视皮层神经元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三通道脉冲发放皮层模型TSCM(Triple-Channel Spiking Cortical Model),实现了对彩色图像不变性特征的有效提取。TSCM模型不但具有常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签名算法的平移、旋转、缩放不变性,而且算法更加简洁高效,对于噪声影响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发放皮层模型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彩色图像签名 视皮层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视皮层V1结构的纹理特征提取 被引量:4
7
作者 邹洪中 许悦雷 +2 位作者 马时平 李帅 张文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0,107,共6页
针对传统模型在提取图像纹理特征时的局限性,借鉴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边缘及形状的敏感性,提出了基于初级视皮层模型的图像纹理特征提取模型.采用二维Gabor滤波器和指数延迟函数来模拟初级视皮层简单细胞的感受野,并引用绝对值求和与归一... 针对传统模型在提取图像纹理特征时的局限性,借鉴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边缘及形状的敏感性,提出了基于初级视皮层模型的图像纹理特征提取模型.采用二维Gabor滤波器和指数延迟函数来模拟初级视皮层简单细胞的感受野,并引用绝对值求和与归一化进一步得到初级视皮层细胞模型,分析其对自然图像的响应输出特性,解码得到图像的纹理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初级视皮层细胞模型能够基本拟合生物实验数据,实现对栅格及随机点刺激的运动特征提取;所提纹理特征提取模型在对比选取最佳模型参数时能较好地实现对简单人造图像及自然图像的纹理特征提取,有效地搭建了生物视觉与计算机视觉的联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 视觉特征 初级视皮层模型 自然图像 运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皮层中神经元的同步发放现象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江涛 刘深泉 马在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3,共6页
在Hindmarsh-Rose(HR)单神经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视皮层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分析视皮层中各神经元的发放模式。数值仿真显示:视皮层网络结构的各层中,神经元的发放具有同步现象;当双极细胞的外界刺激改变时,神经元出现簇发放和峰发放两... 在Hindmarsh-Rose(HR)单神经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视皮层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分析视皮层中各神经元的发放模式。数值仿真显示:视皮层网络结构的各层中,神经元的发放具有同步现象;当双极细胞的外界刺激改变时,神经元出现簇发放和峰发放两类模式;随着外界刺激强度的增强,电位发放的峰峰间距(ISI)显示分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模型 视皮层 同步 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视皮层神经元非经典感受野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科 杨棹夕 +5 位作者 廖柏涛 侯博钧 杨吟 刘铁军 夏阳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6-392,共7页
感觉皮层神经元的非经典感受野(简称"外周")对经典感受野(简称"中心")的调节作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被认为是感觉皮层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以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为例,刺激其外周能有效地调节刺激其中心引起的反应,这... 感觉皮层神经元的非经典感受野(简称"外周")对经典感受野(简称"中心")的调节作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被认为是感觉皮层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以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为例,刺激其外周能有效地调节刺激其中心引起的反应,这种作用主要是抑制性的.理解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外周对中心的调节机制能够深入揭示哺乳动物的感觉皮层神经元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本文综述了引起初级视皮层神经元非经典感受野对经典感受野调节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和计算模型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皮层 初级视皮层 外周抑制 神经机制 计算模型 稀疏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1细胞特性的边缘检测
10
作者 朱明明 许悦雷 +5 位作者 张旭蕾 马时平 吕超 辛鹏 邹洪中 马红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0-205,共6页
针对均衡边缘检测精度和抗噪性能难度大的问题,借鉴初级视皮层(V1)细胞的动静态感知特性,建立具有方位选择性的V1细胞模型应用于图像边缘检测。采用时空滤波器来模拟简单细胞的感受野,通过使用能量模型和归一化来整合简单细胞的响应得... 针对均衡边缘检测精度和抗噪性能难度大的问题,借鉴初级视皮层(V1)细胞的动静态感知特性,建立具有方位选择性的V1细胞模型应用于图像边缘检测。采用时空滤波器来模拟简单细胞的感受野,通过使用能量模型和归一化来整合简单细胞的响应得到V1细胞模型,从而利用V1细胞静态感知特性来检测自然图像边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V1细胞模型能够基本拟合生物数据,具有生物上的普适性;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该模型的性能更优,鲁棒性更强。依据生物实验结论来构建生物视觉模型并用于图像处理,对生物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视皮层 细胞模型 边缘检测 时空滤波器 感受野 生物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