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教材质量观的演进脉络及未来走向
1
作者 雷浩 王丹艺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6,共9页
教材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科技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阶段教材质量观决定着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梳理发现,教材质量观最开始只关注教材的内容要素,聚焦对教材知识供给的认识与判断。后来,受到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影响,教材... 教材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科技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阶段教材质量观决定着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梳理发现,教材质量观最开始只关注教材的内容要素,聚焦对教材知识供给的认识与判断。后来,受到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影响,教材质量观既关注教材内容要素,也关注这些内容对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聚焦对教材内容是否满足官方标准的认知与判断。然而,受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影响,教材质量观逐渐走向系统使用观视角下的教材质量理解和分析,聚焦从“教材与课程教材政策的一致性”“教材的内容质量”与“教材的教育性”三个维度来回答教材质量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材质量观 教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与使用建议——基于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的分析
2
作者 张宏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4,共6页
依据“新课标”理念最新修订的小学英语新教材于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教材迭代更新旨在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强化国家认同教育,打破学科壁垒。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 依据“新课标”理念最新修订的小学英语新教材于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教材迭代更新旨在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强化国家认同教育,打破学科壁垒。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研究发现,新教材编写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旨归;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既兼顾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又遵循学习规律,践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教材内容的结构化,促成单元或跨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研究认为,教师应积极应对新教材的挑战,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将教材变学材,树立正确的教材使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新教材 核心素养 教材使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教材观”与教材强国建设 被引量:8
3
作者 罗生全 吴志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建设教材强国不仅要建设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材体系,还要明确教材理论的相对独立性。为实现教材强国建设理想,应树立起系统、联系、全面、动态的“大教材观”,关注教材建设的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强国战略融合发... 建设教材强国不仅要建设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材体系,还要明确教材理论的相对独立性。为实现教材强国建设理想,应树立起系统、联系、全面、动态的“大教材观”,关注教材建设的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强国战略融合发展、学习型社会构建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大教材观”视域下,当前的教材建设存在教材理论的话语区隔与自行其道、教材评价的孤立存在与标准虚设、教材类型发展的结构失衡与资源错配、教材使用过程的权责不清与通道不畅等问题,为实现强国理想,应以全场域的教材研究立场丰富中国教材话语体系,打造以时代新人培养为核心理念的教材供给体系,坚持行政主导构建立体均衡的教材格局,以及完善权责一致、多元协作的教材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教材观” 教材强国 教材建设 教育强国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教材引入科学史的新观点 被引量:36
4
作者 胡扬洋 陈清梅 邢红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4,共6页
为了强化物理教材编写引入科学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依据教育性原则和科学史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教学用科学史概念。采用分级方法,将教学用科学史分为科学史故事、科学思想史、科学史观三个级次,认为采用分级方法是将科学史引入物理教... 为了强化物理教材编写引入科学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依据教育性原则和科学史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教学用科学史概念。采用分级方法,将教学用科学史分为科学史故事、科学思想史、科学史观三个级次,认为采用分级方法是将科学史引入物理教材的一种新的编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物理教材 物理教学 科学思想史 科学史观 科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71
5
作者 陈先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7,共10页
由于不同课程观中对知识、儿童、社会不同认识的影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发展过程中曾存在诸多论争。在长期的工具观和人文观的博弈中,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制理念不断走向融合与统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正是在统筹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 由于不同课程观中对知识、儿童、社会不同认识的影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发展过程中曾存在诸多论争。在长期的工具观和人文观的博弈中,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制理念不断走向融合与统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正是在统筹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融合观的指导下,遵循语文学科自身规律,围绕阅读与表达两大系列,尝试构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能力体系。其表现为以语文要素作为单元语文训练的主线、明线;语文要素编排体现系统性和发展性;创新教科书单元编排体例,专门编排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观 小学语文教科书 能力体系 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材”到“学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李志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1,共7页
“教材”和“学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材”观着重“教教材”,教材等同于教学本身;“学材”观强调“用教材教”,教材是开展教学的手段和载体。从“教材”到“学材”的教材观变化,集中体现在教材的组织编排、内容选择和知识呈现等... “教材”和“学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材”观着重“教教材”,教材等同于教学本身;“学材”观强调“用教材教”,教材是开展教学的手段和载体。从“教材”到“学材”的教材观变化,集中体现在教材的组织编排、内容选择和知识呈现等方面。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教学观转变、从“层级结构”到“网状结构”的知识观确立、从“客体我”到“主体我”的学生观重塑,是教材观变化的重要原因。超越传统知识本位的教材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需要设计基于理解的教材单元,培养教师的教学转化能力,构建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教材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学材” 教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的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正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7,共6页
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从而揭示其深层的理论困难,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尚未完成的重大理论任务。本文透过哲学教科书的叙述体系,对其内在的研究范式作了较系统的检讨与反思。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哲学教... 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从而揭示其深层的理论困难,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尚未完成的重大理论任务。本文透过哲学教科书的叙述体系,对其内在的研究范式作了较系统的检讨与反思。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哲学教科书在哲学观、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等方面均未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应有的高度;而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正是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科书 哲学观 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秉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2,共8页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为了总结和概括自己一贯坚持的哲学观。为了证明这一命题不是毛泽东即兴而发,我们可以在其思想语境中找到两种可能的论证思路。通过这一命题,我们发现,“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关切,而这一关切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哲学观 认识论 哲学原理教科书 “哲学就是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七十年间教科书中的侵华战争记述之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柯劲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5,共10页
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历史教科书中,针对侵华史虽有部分内容某种程度的客观记述,但在对一些基本史实的态度和指导思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含糊其辞与缩减分量、天皇责任的回避隐瞒、化学武器和... 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历史教科书中,针对侵华史虽有部分内容某种程度的客观记述,但在对一些基本史实的态度和指导思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含糊其辞与缩减分量、天皇责任的回避隐瞒、化学武器和无差别空袭等恶行的只字未提、"村山谈话"与"慰安妇"记述的转瞬即逝、受害者意识的过度突出与加害者意识的反省不足等等。概言之,即试图在教科书记述中通过"置换"内容来谋求"遮掩"史实的暗流始终存在。因此,日本民众的日益保守与历史修正主义的兴起可以认为历史教育乃其营养源泉,并且官民两方面的历史认识都受到了深深的负能量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历史观 教科书 历史教育 侵华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连登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小学识字教本》反映了陈独秀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思想:他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是由字根组成的具有系统性的文字。《小学识字教本》的写作表明他是在"探索一条文字学的道路,"并不认为汉字的灭亡是确定... 《小学识字教本》反映了陈独秀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思想:他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是由字根组成的具有系统性的文字。《小学识字教本》的写作表明他是在"探索一条文字学的道路,"并不认为汉字的灭亡是确定不移的规律。他认为,汉字难学,并不是汉字固有的属性,而是教学方法问题。如果认识正确,方法得当,就可化难为易,提高汉字识字效率。他主张遵循汉字的特点和汉字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律,用字根法、字原法、理据法来代替一般的机械识记法来教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记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小学识字教本 汉字观 教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11
作者 刘秉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要把握马克思关于哲学本身的思想。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研究,我们需要明确"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观"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直接相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 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要把握马克思关于哲学本身的思想。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研究,我们需要明确"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观"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直接相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为了充实和发展我们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内在缠绕,因而需要研究者深入发掘哲学观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作为原理教科书的观点,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但需要以"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作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 原理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材螺旋式编排与学习进阶的一致性研究——以人教版“视图”内容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雪 张春莉 王艳芝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7,共6页
“螺旋式”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从学习进阶视角切入,能够更好地评估数学教材“螺旋式”编排的适切性.研究以人教版“视图”内容为例,通过分析空间观念、知识与技能、问题情境3个进阶变量,刻画“视图”概念的学习... “螺旋式”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从学习进阶视角切入,能够更好地评估数学教材“螺旋式”编排的适切性.研究以人教版“视图”内容为例,通过分析空间观念、知识与技能、问题情境3个进阶变量,刻画“视图”概念的学习进阶水平,讨论数学教材螺旋式编排与学习进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空间观念方面,所有年级教材与学习进阶的一致性均达到可接受程度,除七年级外,符合螺旋式上升设计原则;知识与技能方面,不同年级所呈现的“视图”类型较为单一,低年级侧重识图,高年级侧重读图;问题情境方面,基本遵循实物、单一几何体、简单组合几何体、复杂组合几何体的变化规律;空间能力、知识与技能、问题情境,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式编排 学习进阶 数学教材 一致性 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观的变迁及其对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基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俊民 徐冰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9,共4页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陈述后认为: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嬗变,与思想解放同步,表现出中国人在不断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的变迁 日本观 历史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材观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晓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过于依靠教材,以为教材改了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的错觉将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简化为一场教材的革命。与其关注教什么,不如关注怎么教。应该确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课程的一部分,它理应具有该课程体系所有的品质和特性;应该采用新的教材处... 过于依靠教材,以为教材改了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的错觉将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简化为一场教材的革命。与其关注教什么,不如关注怎么教。应该确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课程的一部分,它理应具有该课程体系所有的品质和特性;应该采用新的教材处理方式,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是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教材观 案例 教材处理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分水岭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流地理教材阐释“人地协调观”的特点分析——以《地理:地质学、环境和宇宙》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勇 詹秀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年第4期65-68,共4页
"人地协调观"是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美国高中主流地理教材《地理:地质学、环境和宇宙》阐释"人地协调观"有其自身特色。内容选择方面,该套教材注重阐释"人"的影响与作用:一是侧重"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是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美国高中主流地理教材《地理:地质学、环境和宇宙》阐释"人地协调观"有其自身特色。内容选择方面,该套教材注重阐释"人"的影响与作用:一是侧重"资源观"的渗透,注重阐释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水平的演进过程;二是注重阐释"技术"的媒介作用,凸显"人"在人地协调中的能动作用;三是注重阐释"人"在人地矛盾中的主导作用。内容组织方面,该套教材渗透人地协调观力求内在逻辑与外在形式并重:内在逻辑特点主要体现教材阐述各项"地"的规律和原理,均紧扣人地关系;外在形式特点主要表现在教材采取多栏目、多方式、多角度循环渗透"人地协调观"。这些特点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协调观 美国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