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础教育教材质量观的演进脉络及未来走向 |
雷浩
王丹艺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与使用建议——基于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的分析 |
张宏丽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大教材观”与教材强国建设 |
罗生全
吴志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4
|
物理教材引入科学史的新观点 |
胡扬洋
陈清梅
邢红军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6
|
|
5
|
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 |
陈先云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1
|
|
6
|
从“教材”到“学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研究 |
李志超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0
|
|
7
|
对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的检讨与反思 |
孙正聿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8
|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 |
刘秉毅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9
|
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七十年间教科书中的侵华战争记述之变迁 |
柯劲松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0
|
陈独秀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思想 |
连登岗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1
|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
刘秉毅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2
|
数学教材螺旋式编排与学习进阶的一致性研究——以人教版“视图”内容为例 |
杨雪
张春莉
王艳芝
|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3
|
历史观的变迁及其对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基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考察 |
刘俊民
徐冰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4
|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材观 |
秦晓华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5 |
3
|
|
15
|
美国主流地理教材阐释“人地协调观”的特点分析——以《地理:地质学、环境和宇宙》为例 |
郝勇
詹秀娣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1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