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资料预测冰雹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炜 贾惠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通过对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阐述了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大小和面积与对流性天气的关系。并且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 。
关键词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冰雹 多元回归 暴雨 对流性天气 预报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 被引量:70
2
作者 朱君鉴 刁秀广 黄秀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9,共11页
分析了 2 0 0 2年 9月 2 7日发生在山东东阿附近一次冰雹风暴发生、发展各阶段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反射率、平均径向速度等产品的演变过程。在风暴中 ,观测到了低层前侧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 (BWER)、中气旋 (M)等超级单体风暴的... 分析了 2 0 0 2年 9月 2 7日发生在山东东阿附近一次冰雹风暴发生、发展各阶段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反射率、平均径向速度等产品的演变过程。在风暴中 ,观测到了低层前侧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 (BWER)、中气旋 (M)等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中气旋在风暴中维持了约 90min ,通过连续时次各仰角高度风暴相对速度产品的分析 ,揭示了中气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分析表明风暴跟踪信息 (STI)、冰雹指数 (HI)、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 (VIL)、中气旋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 中气旋 冰雹 液态含水量 预报能力 观测 径向速度 SA 暴发 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及其在降雹定时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治国 俞小鼎 +3 位作者 陶健红 杨建才 梁海河 王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20,共12页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分段函数处理技术,对2004—2005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的16个雹云单体的VILmax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云单体出现降雹时所需的VILmax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但同一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其VILmax均存在"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2)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4个资料时间间隔(22min)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不会降雹,维持1—2个资料时间间隔(5—11min)后出现第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开始降雹;同一雹云单体再次降雹时没有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爆发式降低"现象时地面降雹停止;(3)通过个例总结并定义的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变化率(简称:GVILmax)的"正(负)峰"现象与VILmax的"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所对应的时间完全吻合,且利用GVILmax"正(负)峰"现象识别雹云单体"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根据雹云单体GVILmax"正(负)峰"现象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建立的经验公式计算降雹的时间误差在1个资料时间间隔(5—6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侧 雹云单体 垂直累积 液态含水量 变化率 降雹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降雹过程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晋立军 李培仁 +2 位作者 李军霞 孙鸿娉 封秋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7-1301,共5页
利用探空资料对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进行了分层,并分别计算出0℃层上、下两层的VIL值以及这两层的比值。再利用VIL、分层VIL以及VIL比值分析了2006年7月24日发生在山西阳泉的一次冰雹过程,发现在冰雹发生前后VIL、分层VIL以及VIL比... 利用探空资料对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进行了分层,并分别计算出0℃层上、下两层的VIL值以及这两层的比值。再利用VIL、分层VIL以及VIL比值分析了2006年7月24日发生在山西阳泉的一次冰雹过程,发现在冰雹发生前后VIL、分层VIL以及VIL比值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这对冰雹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以及对冰暴灾害的防御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强降雹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产品在广西冰雹云识别和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正国 汤达章 +1 位作者 邹光源 刘丽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93,共5页
利用广西2009―2010年3―5月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统计分析广西冰雹云VIL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VIL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识别指标为VIL≥43kg/m2,降雹前VIL出现明显的跃增,一个... 利用广西2009―2010年3―5月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统计分析广西冰雹云VIL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VIL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识别指标为VIL≥43kg/m2,降雹前VIL出现明显的跃增,一个体扫时间VIL跃增值≥5kg/m2。冰雹云VIL值越大则产生的降雹直径也可能越大,VIL产品在人工防雹作业冰雹云识别、作业时机、作业用弹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 冰雹云 VIL变化特征 人工防雹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部冰雹天气的环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伏村 丁荣 +1 位作者 李耀辉 张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3-1349,共7页
根据1980—2006年500 hPa天气图及地面观测资料,对河西走廊中部降雹天气总结出了两种典型环流形势,并用2005—2006年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两种典型天气背景场下冰雹天气反射率因子、经向速度、垂直剖面、回波顶高度、垂直液态水... 根据1980—2006年500 hPa天气图及地面观测资料,对河西走廊中部降雹天气总结出了两种典型环流形势,并用2005—2006年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两种典型天气背景场下冰雹天气反射率因子、经向速度、垂直剖面、回波顶高度、垂直液态水含量、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等物理量的变化特征,同时对冰雹指数产品在临近预报应用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部强降雹与具有强高悬垂结构的飑线和超级单体相联系,回波顶高度、垂直液态水含量对冰雹强度和持续时间指示性好;用强冰雹指数计算的冰雹尺寸偏大,主要是由于月份不同,0℃和-20℃层高度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雷达回波特征 垂直液态水含量 回波顶高度 冰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冰雹最大雹径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治国 王鹏祥 +3 位作者 杨建才 毛玉琴 梁海河 冀兰芝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降雹过程中的VIL,再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回归处理技术,对2004~2006年5~8月青藏高原...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降雹过程中的VIL,再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回归处理技术,对2004~2006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雹云单体的VILmax与对应地面冰雹最大雹径(简称:Rmax)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侦4局地冰雹Rmax与对应单体VILmax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云单体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雹径识别 青藏高原东北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影响因子——基于中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麒敏 黄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7期1500-1506,1524,共8页
从企业和内部人两个角度构建纵向一体化战略影响因子的理论框架。其中,企业因素包括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性三个维度。使用1998—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这些影响因子对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从企业和内部人两个角度构建纵向一体化战略影响因子的理论框架。其中,企业因素包括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性三个维度。使用1998—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这些影响因子对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交通运输仓储业,规模较大、董事长具有政府背景、国有控股的公司倾向于纵向一体化,人均GDP较高地区的公司倾向于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一体化 交通运输仓储业 影响因子 多元回归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4·09”致灾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分析 被引量:48
9
作者 覃靖 潘海 刘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5-755,共11页
利用柳州和桂林天气雷达(SB)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对2016年4月9日夜间柳州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暴发生在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冷温槽发展东移,高层有急流的背景下。地面干线... 利用柳州和桂林天气雷达(SB)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对2016年4月9日夜间柳州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暴发生在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冷温槽发展东移,高层有急流的背景下。地面干线和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云团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发展为超级单体。(2)超级单体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出明显的钩状回波或倒"V"型人流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达到65 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出一个强中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4 m·s。该中气旋的发展和维持使得超级单体风暴发展并维持。(3)得出大冰雹临近预警的雷达参数量化指标:最大反射率因子达到60 dBz,中等强度以上中气旋,VIL值和VIL密度分别达到60 kg·m^(-2)和5.0 g·m^(-3),50 dBz以上强回波区伸展到-30℃层高度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超级单体 中气旋 VIL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高维数据的多分类纵向整合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梦云 蒋浩宇 冯士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145,共14页
多分类数据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维数、小样本及低信噪比等原因,现有的多分类方法仍面临信息量不足而导致的效果不佳问题。为此,学者们通过收集更多信息源数据以更全面地刻画实际问题。不同于收集相同自变量的不... 多分类数据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维数、小样本及低信噪比等原因,现有的多分类方法仍面临信息量不足而导致的效果不佳问题。为此,学者们通过收集更多信息源数据以更全面地刻画实际问题。不同于收集相同自变量的不同源样本,目前较为流行的多源数据收集了相同样本的不同源自变量,它们的独立性和相关性为统计建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基于典型变量回归的多分类纵向整合分析方法,其中利用惩罚技术实现变量选择,并独特地考虑不同源数据间的关联结构,提出高效的ADMM算法进行模型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量选择和分类预测上均具有优越性。基于我国上证50的多源股票数据,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股票日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分类整合分析在筛选出具有解释意义变量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整合分析 多分类数据 变量选择 典型变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6月山东省中东部一次大范围强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世杰 马林 王思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探空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8年6月13日潍坊地区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环境参数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特征及抬升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1)高空冷涡、8...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探空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8年6月13日潍坊地区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环境参数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特征及抬升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1)高空冷涡、850 hPa切变线和急流、200 hPa急流出口区左侧和地面冷锋是冰雹发生的有利环流条件。(2)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和中高层的冷平流,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3)地面露点20~21℃、大气可降水量30 mm以上和850 hPa比湿8 g/kg以上。(4)寒亭和昌邑的超级单体风暴较为典型,具有钩状回波、回波悬垂、“V”形入流缺口等特征。(5)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是判定出现大冰雹的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超级单体 雷达回波特征 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