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场协同原理的燃气主机箱体散热分析及优化
1
作者 黄志强 张国旭 +4 位作者 王智勇 王硕 王程 李涛 游正涛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为保证燃气透平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掌握主机箱体通风系统的换热机制,开展了燃气透平机组主机箱体通风散热研究。基于场协同原理,对主机箱体内部流场、温度场和关键设备的散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加装导流装置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主机... 为保证燃气透平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掌握主机箱体通风系统的换热机制,开展了燃气透平机组主机箱体通风散热研究。基于场协同原理,对主机箱体内部流场、温度场和关键设备的散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加装导流装置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主机箱体内高温区域体积占比达到7.6%,主要集中在燃气轮机轴部件附近,该部件为主机箱体内主要热源,外表面平均温度高达86.94℃;加装50°导流装置后,主机箱体高温区域体积占比减至5.1%,燃气轮机轴外表面平均温度降至81.98℃,散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机组 通风散热 数值模拟 场协同原理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通风设计规范及运行优化方法综述
2
作者 崔璨 薛佳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317-8330,共14页
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行对于提高舱室环境质量、保障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缺乏完善设计规范体系等问题,依托船舶与陆上通风系统的中外规范标准对适用于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系统的分... 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行对于提高舱室环境质量、保障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缺乏完善设计规范体系等问题,依托船舶与陆上通风系统的中外规范标准对适用于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建立了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专用设计标准体系。分析了舱室环境通风量模型、室内动力学模型、室内空气质量模型与能耗模型,并对海洋平台生活区域、设备区域和贮藏区域三大主要区域的通风运行优化方法进行综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可行的未来通风系统运行设计的发展思路。研究成果为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运行与节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通风系统 设计标准 机理模型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风冷结构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尚亚涛 刘世界 +2 位作者 薛明 李龙女 朱高嘉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4,共10页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合理设计其冷却结构来抑制温升,已成为电机设计中的要点。本文以一台2.1 kW、3 600 r/min的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理论,建立三维流固耦合共轭传热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电机内部流体...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合理设计其冷却结构来抑制温升,已成为电机设计中的要点。本文以一台2.1 kW、3 600 r/min的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理论,建立三维流固耦合共轭传热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电机内部流体流动和温升分布情况。针对电机永磁体的散热难题,提出一种在转子轴向设置多个螺旋形通风孔的全封闭自循环冷却系统;螺旋通风口随转子同步旋转,其管壁可视为轴流式风扇驱动冷却风形成循环。针对该自循环风冷结构,分析不同螺旋孔周向跨角对散热性能的影响,完成全封闭自循环冷却方案设计。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性能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通风结构设计 温度场 流体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高校教学楼自然通风模拟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新建教学楼为例
4
作者 丁悦 田虹雨 李悦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255-265,共11页
高校教学楼是师生交流、教学、实验实训的重要场所。教学楼在使用过程中,以南北向为最佳朝向,人体在该室内物理环境易产生热舒适感。但在实际建造中,往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基地范围的影响。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新建东... 高校教学楼是师生交流、教学、实验实训的重要场所。教学楼在使用过程中,以南北向为最佳朝向,人体在该室内物理环境易产生热舒适感。但在实际建造中,往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基地范围的影响。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新建东西朝向的实验大楼为例,对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建筑内部整体风环境有所欠缺,室内过热现象。而自然通风则会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可引入室外新鲜空气适当提高空气龄,从而改善室内空气条件。本文对新教学楼典型层的室内自然通风状况进行实测,新教学楼室内风环境存在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为其他高校新建东西向的教学楼风环境评估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楼 自然通风 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optim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rain wind barrier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2
5
作者 HAN Yan MI Li-hua +1 位作者 SHEN Lian CAI Chu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706-2718,共13页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o of wind barriers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average pressur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rain windward and leeward surface(ΔCp)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factors,namely the wind barrier height(H),ventilation ratio(R),and distance to the train(D),twenty f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cas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consider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design.The shear stress transfer(SST)k-ωturbulent model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and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was validated by us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R,ΔCp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andΔCp decreased while D increased.Moreover,with the increase in H,ΔCp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refore,these thre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wind barriers.Furthermore,according to a range analysis(judg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intuitively),the three factor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R>H>D.Based on a variance analysis,R was found to be of high significance toΔCp,followed by H,which was significant,whereas D had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influence.Finally,the optimal values of R and H were determined to be 20%and 110 mm,respectively.And when R=40%,H=85 mm,the train was relatively unsafe under these such condition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wind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barrier ventilation ratio HEIGHT numerical simulation orthogon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因素特征提取下船舶舱室通风设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浏 伍玉宙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7-150,共4页
针对船舶舱室通风设计仅考虑单一因素,未考虑其他因素特征,影响船舶通风效率的问题,研究耦合因素特征提取下船舶舱室通风设计方法。将船舶舱室通风系统视为耦合系统,引入信息准则,利用牛顿方法提取影响船舶舱室通风效果的关键耦合因素... 针对船舶舱室通风设计仅考虑单一因素,未考虑其他因素特征,影响船舶通风效率的问题,研究耦合因素特征提取下船舶舱室通风设计方法。将船舶舱室通风系统视为耦合系统,引入信息准则,利用牛顿方法提取影响船舶舱室通风效果的关键耦合因素特征。基于耦合因素特征提取结果,利用知识组件构建船舶舱室通风系统的数学模型,确保舱室空气流通顺畅。选取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船舶舱室通风情况,依据模拟结果,进行船舶舱室通风设计的计算分析、调整与优化,获取船舶舱室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换气次数等设计指标,确定最终的船舶舱室通风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船舶舱室通风系统,满足换气次数要求,送风量与抽风量降低幅度明显,有效提升了通风系统的通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因素 特征提取 船舶舱室 通风设计 换气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流对寒区特长隧道洞内纵向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剑 郑波 +2 位作者 陶伟明 袁明 郭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2-1770,共9页
为揭示自然风流对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影响,以川西高海拔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基于现场调研、实地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洞内风流对未贯通隧道和已贯通运营隧道温度场的影响。研究表明:1)施工过程中,机械通风对施工期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影... 为揭示自然风流对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影响,以川西高海拔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基于现场调研、实地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洞内风流对未贯通隧道和已贯通运营隧道温度场的影响。研究表明:1)施工过程中,机械通风对施工期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加大了洞外冷空气对洞内温度场的影响,使得洞内负温段有所延长;2)单向风流作用下,贯通隧道洞内温度场具有进风口端温度低、出风口端温度偏高的特征,纵向温度场具有非对称性特征;3)对于寒区特长运营隧道,在洞内无风或有微弱风流的情况下,外界冷空气很难影响到洞内温度场;4)洞内存在双向交替风流时,贯通隧道洞内温度一般呈现出洞口低、中间区域高的特征,纵向温度场呈现抛物线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自然风 温度场 单向通风 防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段的地下空间环路通风排烟设计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洁 赵炳欣 姜学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为实现多匝道、多地块、内部空间复杂的地下空间环路烟气控制,提出一种区段式排烟方法:将地下空间环路与地块通过防火门分隔,形成独立的构筑物,结合隧道结构,确定风机房位置,划分区段,使烟气在一定区域内排出。以滨江地下环路为例,在隧... 为实现多匝道、多地块、内部空间复杂的地下空间环路烟气控制,提出一种区段式排烟方法:将地下空间环路与地块通过防火门分隔,形成独立的构筑物,结合隧道结构,确定风机房位置,划分区段,使烟气在一定区域内排出。以滨江地下环路为例,在隧道主线上均匀布置6个排烟风机房,并以此为节点,将隧道划分为8个区段。当火灾发生时,开启所在区段两端的风机进行排烟。由于各区段不设置固定分隔,整个风道是贯通的,因而各个风机房里的风机可互相作为备用排烟风机,以降低成本。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排烟口开启数量和间距进行模拟,确定排烟量为90 m^(3)/s、排烟口间距为30 m、开启8个排烟口的排烟方案。从人员疏散环境以及排烟效率对典型区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员疏散环境安全,排烟效率达到90%,证明方案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烟气控制 地下空间环路 通风排烟设计方法 区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明清 孙文昊 +1 位作者 何应道 胡威东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3-1543,共11页
为解决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面临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汽车与地铁车辆联合振动以及通风排烟等技术难题,以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和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工程实践为基础,采用方案综合比选、2.5维数值计算等方法,对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设计关... 为解决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面临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汽车与地铁车辆联合振动以及通风排烟等技术难题,以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和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工程实践为基础,采用方案综合比选、2.5维数值计算等方法,对公铁合建双层盾构隧道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隧道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合理优化布置,并在废水泵房段、疏散楼梯段采取特殊布置方案,可减少公铁合建盾构隧道地下空间占用,并提高断面利用率,减小盾构隧道外径;2)采用半预制半现浇的管片+非封闭内衬结构型式,能充分发挥内部结构与管片衬砌的联合承载作用,显著减小河床冲淤作用;3)汽车与地铁联合振动作用对隧道影响较小,隧道基底饱和粉细砂地层不会发生液化;4)地铁隧道采用分段纵向烟道,可解决地铁长大区间无风井条件下的排烟难题,同时提高疏散便捷性,并大幅降低建设难度;5)公铁合建隧道在运营管理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叉和影响,建议在管理界面划分和投资分劈上提前研究,便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合建 双层盾构隧道 集约化设计 公铁联合振动作用 通风排烟 防灾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旭 王明年 +1 位作者 严涛 于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为解决交通车辆持续更新导致的城市隧道内通风系统设计浪费和运营闲置,研究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并建立2种应对车辆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需风量计算式中随时间更新的关键参数为基准排放因子... 为解决交通车辆持续更新导致的城市隧道内通风系统设计浪费和运营闲置,研究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并建立2种应对车辆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需风量计算式中随时间更新的关键参数为基准排放因子;随后,根据定量分析得到基准排放因子和纵坡-车速系数更新对需风量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外理念和实际设计经验,提出2种考虑时间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隧道通风设计规范在制定基准排放因子时参考了世界道路协会(PIARC)通风报告,并分析得到了参考理由;与2000年相比,2021年的CO、NOx和PM基准排放限值分别降低了81.6%、76.7%和97.9%;建立了使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作为基准排放因子的最不利设计方法,计算出2018年各污染物基准排放因子(CO为0.0011 m^(3)/(辆·km),PM为0.4610 m^(2)/(辆·km)),相比于2014年《细则》分别降低84.3%和77.0%.建立并验证了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为城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隧道 通风设计 需风量 基准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向无环图的通风管道消声设计算法
11
作者 徐彦喆 刘斌 +2 位作者 李楠 苏想 王祉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29-10438,共10页
传统的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系统声学设计多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重复性工作多,自动化水平低。为实现智能化设计,应用有向无环图、带权有向邻接矩阵、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方法将通风管道消声系统的... 传统的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系统声学设计多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重复性工作多,自动化水平低。为实现智能化设计,应用有向无环图、带权有向邻接矩阵、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方法将通风管道消声系统的声学设计过程系统化。提出一种能够自动计算管道内任意处噪音及特定的房间内噪声值的算法,包括三维模型构建,噪声衰减图生成,声学路径确定,声学单元解算,声学结果可视化等关键环节。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鲁棒性强,计算结果准确,响应快速。所提算法结果与设计人员利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误差不超过±2%,计算时长均小于0.2 s,常见的中小规模的通风系统计算时间则在0.1 s以内。基于此算法计算得出的噪声值结果能够与三维模型结合,直观展示噪声分布情况,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管道 声学设计算法 有向无环图 算法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员舱热环境分析及通风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岁繁 孟志伟 李其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60,共5页
为了提高夏季驻车时乘员舱自然通风降温的效率,提出了一种乘员舱顶部通风的方法,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了顶部通风的送风参数。利用fluent对乘员舱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并引入太阳辐射模型。以进风速度和... 为了提高夏季驻车时乘员舱自然通风降温的效率,提出了一种乘员舱顶部通风的方法,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了顶部通风的送风参数。利用fluent对乘员舱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并引入太阳辐射模型。以进风速度和进风角度为设计变量,以监测点温度值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方法设计样本点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6个目标函数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进风参数数值模拟进行流场分析,并与优化前对比。结果表明,通风参数的合理改变,乘员舱内平均温度有明显的降低,其中前排脚部降低1.65℃,后排头部降低1.44℃,并且优化后乘员舱内的流场分布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舱 通风降温 CFD 试验设计 响应面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活塞风井的平战融合防护设计方案
13
作者 吴立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目的]由于设计人员对现行规范中地铁车站战时防护功能及其交通运输功能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活塞风井设计时必要的平战转换时间预估值远大于预期,需要对地铁车站活塞风井的平战融合防护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方法]在阐明地铁车站人民防空... [目的]由于设计人员对现行规范中地铁车站战时防护功能及其交通运输功能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活塞风井设计时必要的平战转换时间预估值远大于预期,需要对地铁车站活塞风井的平战融合防护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方法]在阐明地铁车站人民防空防护功能定位基础上,提出了地铁车站的战时运行模式。阐述了现有地铁车站设计中平战转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地铁车站融合防护设计中活塞风井设计的难点问题,针对活塞风排风口建筑空间相对宽裕、相对紧凑、非常紧凑3个工况,分别提出了3个地铁车站平战融合防护设计方案。[结果及结论]与常规车站活塞风风道用沙袋封堵的平战转换设计方案相比,这3个方案建设前期的工程成本略有增加,但能有效降低平战转换的工作量,明显缩短平战转换时间,地铁车站平战运行状态也能够实现快速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平战融合 活塞风井 快速转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明年 钟新樵 +1 位作者 张开鑫 滕兆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7-71,共5页
由于瓦斯隧道混凝土衬砌本体中的细小孔隙和“三缝”等缺陷的存在,建成后的瓦斯隧道必然受瓦斯侵袭,这对运营安全危害极大,为此,本文对瓦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经济、安全、有效的通风方案。
关键词 瓦斯隧道 运营通风 通风设计 铁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恒 孟祥浩 韩方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针对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状态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度相关概念,综合考虑通风机工作风压与工作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匹配度的计算公式.根据井工开采条件相关规定和风机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给出了评价匹配度... 针对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状态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度相关概念,综合考虑通风机工作风压与工作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匹配度的计算公式.根据井工开采条件相关规定和风机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给出了评价匹配度优劣的指标.以长平煤矿长平回风井为例,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的匹配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长平矿长平回风井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度较低,并给出通风系统改造的具体措施,提高了长平回风井通风阻力与通风动力匹配度,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通风动力 通风阻力 匹配度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连栋塑料温室夏季机械通风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震宇 高浩天 +2 位作者 朱森林 赵春宇 蔡春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259,182,共9页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长期高温,严重影响了温室作物生长。为了提高降温效果且减少通风能耗,需要优化温室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以南方地区典型的连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针对温室机械通风,建立了三维全尺度瞬态及稳态计算流体...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长期高温,严重影响了温室作物生长。为了提高降温效果且减少通风能耗,需要优化温室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以南方地区典型的连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针对温室机械通风,建立了三维全尺度瞬态及稳态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在温室内、外均匀布置温、湿度和光照传感器,测量机械通风引起的温室内气温变化和分布,用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瞬态和稳态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仿真模型模拟了室外高温条件下的风机数量、温室长度、入口温度及环境温度变化等参数对机械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模拟了不同数量风机启闭控制的降温效果。本文提供的控制策略最高可减少约60%的能源消耗,而植物冠层平均温度仅升高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栋塑料温室 机械通风 优化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舱内气流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庄达民 林国华 袁修干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0,共5页
高速列车的高密闭性要求空调座舱满足驾驶员和旅客的热舒适性要求 ,而传统的舱内通风设计依赖自由射流的经验公式 ,确定座舱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方法 ,因无法考虑送排风气流和室内障碍物的影响 ,通风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实验。本文... 高速列车的高密闭性要求空调座舱满足驾驶员和旅客的热舒适性要求 ,而传统的舱内通风设计依赖自由射流的经验公式 ,确定座舱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方法 ,因无法考虑送排风气流和室内障碍物的影响 ,通风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实验。本文对旅客车厢采用传统的有限差分法 ,将送排风气流与车厢形状及座椅作为一体来考虑 ,通过计算机来模拟车厢内温度场和速度场 ,以及确定出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差 ;对驾驶室 ,根据高速列车机车形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通风设计 气流分布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被引量:37
18
作者 魏连江 王德明 陈开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3-167,共5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煤矿安全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煤矿安全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特点与课程的关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提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构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井通风与安全 课程设计 教学研究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内变电站通风换热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峰 黄霞 丁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解决户内变电站夏季通风换热引起温度过高导致的设备安全问题,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利用专业流体仿真分析软件Fluent对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室的通风换热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分析了变电站进出风口尺寸、方位、流速以及户内变电站... 为了解决户内变电站夏季通风换热引起温度过高导致的设备安全问题,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利用专业流体仿真分析软件Fluent对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室的通风换热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分析了变电站进出风口尺寸、方位、流速以及户内变电站内部流场的分布,提出了加装导流片改善变电站通风换热效果的方法,并对导流片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实现了户内变电站通风换热的优化设计,不仅保证了户内变电站夏季高温时期的设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变电站 通风换热 仿真 CFD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CO射流扩散规律的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琳 张旭 臧建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结合某发动机试验室的具体情况 ,对受限CO射流扩散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分析了通风量和送风温度对于CO扩散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风量对CO扩散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送风温度对其的影响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某发动机试验室通风系统进行优化... 结合某发动机试验室的具体情况 ,对受限CO射流扩散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分析了通风量和送风温度对于CO扩散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风量对CO扩散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送风温度对其的影响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某发动机试验室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CO射流 通风量 送风温度 通风系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