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宁蒙河段来沙量变化研究
1
作者 王煜 鲁俊 +2 位作者 王小鹏 陈翠霞 张冬青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18,共7页
宁蒙河段沙量变化趋势和未来沙量预估对宁蒙河段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总结了黄河宁蒙河段干支流沙量变化特性,剖析了宁蒙河段沙量减少的原因。1960—2020年宁蒙河段来沙量变化的特征包括:来沙量减少,干流沙量减少更为明显;干支流来沙... 宁蒙河段沙量变化趋势和未来沙量预估对宁蒙河段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总结了黄河宁蒙河段干支流沙量变化特性,剖析了宁蒙河段沙量减少的原因。1960—2020年宁蒙河段来沙量变化的特征包括:来沙量减少,干流沙量减少更为明显;干支流来沙量比例关系发生变化,支流沙量占比增加;干支流来沙量变化各具有明显时间节点,近期减少时间基本同步;近期干支流来沙量变化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等。影响来沙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干流水库拦蓄、支流水利水土保持及降雨变化等。考虑降雨总体上长期稳定且呈周期性变化以及库坝拦沙量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减少等因素,以2000—2020年实际产沙条件为基础,分析库坝拦沙能力降低和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新增减沙。研究认为未来宁蒙河段干流下河沿站年均来沙量和区间支流年均来沙量均较近期水平有一定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蒙河段 沙量 变化趋势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及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2
作者 卢书慧 姚庆锋 +3 位作者 杨明 史红玲 王惠敏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后,宁蒙河段水量有所减小,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同时期,宁蒙河段平滩河宽缩窄,平滩水深变浅,平滩面积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建立的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面积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河床演变原理可知,汛期水量大、来沙系数小,则水沙过程有利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增大,河道平滩宽深比减小,横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汛期水量小、来沙系数大,则水沙过程不利于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减小,河道平滩宽深比增大,横断面形态朝着宽浅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水沙过程 横断面形态 河道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长江上游水沙关系累积变异规律
3
作者 肖怡慧 金中武 +2 位作者 张国帅 金光球 李志晶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4,115,共9页
[目的]大型水库群拦沙条件下,长江上游干流水沙关系出现累积变异,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方法]基于1950—2022年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观测值,采用改进的双累积曲线法,计算双累积曲线偏差序列并引... [目的]大型水库群拦沙条件下,长江上游干流水沙关系出现累积变异,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方法]基于1950—2022年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观测值,采用改进的双累积曲线法,计算双累积曲线偏差序列并引入尺度缩放因子,分析长江上游流域水沙累积变异规律。[结果]长江上游水沙关系分别在1985年、1998年、2002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年均含沙量由1.20 kg/m^(3)依次下降为1.02、0.77、0.12、0.03 kg/m^(3)。结合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群时空分布,分析对长江上游水沙关系存在明显调控作用的大型水库发现,长江上游发生4次水沙关系突变分别对应宝珠寺和乌江渡水库、二滩和三峡水库、向家坝水库、溪洛渡水库的蓄水运用,由此导致长江上游年均输沙量减少5.15亿t,上游流域减沙率为97.17%。[结论]改进双累积曲线法可有效量化水沙关系累积变异,识别多时间尺度突变点。长江上游水沙关系突变受水库群拦沙主导,且支流与干流水库的时空叠加效应加剧了累积变异。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沙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沙 改进双累积曲线法 水沙关系突变 累积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 a我国干旱内陆区主要河流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
4
作者 陈康 赵钟楠 +3 位作者 杨晓茹 张沛 张瑀桐 陈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41-447,共7页
河流水沙变化关系到河流健康和功能,也反映出流域的环境变化。为了解我国干旱内陆区河流水沙变化情况及人类活动影响,本文选择我国干旱内陆区的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作为代表性河流,运用累积曲线法和M-K检验法分析了其代表性水文站在... 河流水沙变化关系到河流健康和功能,也反映出流域的环境变化。为了解我国干旱内陆区河流水沙变化情况及人类活动影响,本文选择我国干旱内陆区的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作为代表性河流,运用累积曲线法和M-K检验法分析了其代表性水文站在近70年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并探讨了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塔里木河年径流量无趋势变化,黑河和疏勒河年径流量具有显著增加趋势;塔里木河和黑河年输沙量具有显著减少趋势;疏勒河的年输沙量有增加趋势。气候环境、水库工程建设、流域引水与河道漫溢、水土保持等是影响干旱内陆区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区河流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输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杨程高歌 王海鹏 +7 位作者 田鹏 汤崇军 谢梅香 毕博 赵广举 耿韧 周璐 尤俊坚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217,共10页
[目的]探究赣江流域输沙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泥沙变化的贡献,为赣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沙资源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15个主要水文站1960—2020年输沙监测数据及流域内降雨资料,... [目的]探究赣江流域输沙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泥沙变化的贡献,为赣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沙资源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15个主要水文站1960—2020年输沙监测数据及流域内降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分析流域输沙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双累积曲线法量化驱动因素对河流泥沙变化的贡献。[结果]1)赣江流域1960—2020年上、中、下游水文站年输沙量呈极显著减少趋势(|Z|>2.58)。外洲站、峡江站和上游4站输沙速率减少依次为21.43万、16.61万、8.12万t/a,并分别于1994年、1992年、1998年发生年输沙量突变。2)流域年平均输沙模数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高北低,在时间变化上呈上游先增后减,中游、下游减小趋势。较1960—1987年,2001—2020年上、中、下游平均输沙模数减幅分别为51.32%、104.95%、105.03%。3)流域输沙时空变化受到地形、水土保持措施等影响,人类活动是赣江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主导因素。[结论]赣江流域侵蚀产沙量已显著减少,但上游仍是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输沙模数 驱动因素 时空变化 赣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20年黄河上游干流水沙时空变化与周期特征
6
作者 魏艳红 贾晓鹏 +1 位作者 王远征 曹婉颖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量有较大的变异,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下河沿站,分别为304.74亿m^(3)、1.13亿t,最小值在唐乃亥站,分别为203.67亿m^(3)、0.12亿t;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小川-石嘴山区间,年输沙量主要在下河沿-头道拐区间;各站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1990—2020年下降明显,主要在1968年、1985年和1986年出现水沙异常变化;水沙小波分析存在2~5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表明水沙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水沙小波系数波动幅值呈持续递减规律,径流量和输沙量周期性特征亦发生弱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径流量和输沙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输沙量减小趋势更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揭示梯级水库群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河道外取水量持续攀升等人类干预,已成为黄河上游水沙过程演变的主导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魏霞 杨正华 +5 位作者 张振鹏 路志强 孙超 王强 牟极 马春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索疏勒河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可为国家实施西部生态安全战略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疏勒河流域昌马堡、潘家庄、党城湾3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资料,运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 [目的]探索疏勒河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可为国家实施西部生态安全战略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疏勒河流域昌马堡、潘家庄、党城湾3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资料,运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疏勒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规律。[结果]疏勒河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递增趋势,且输沙量增大趋势大于径流量,昌马堡、潘家庄、党城湾3个水文站径流量分别在1999年、2016年、1982年发生突变,昌马堡和潘家庄年输沙量突变均发生在1998年,党城湾输沙量没有突变;疏勒河流域3个代表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演化特征,昌马堡径流量主周期为58 a,31 a,14 a,9 a和5 a,输沙量主周期为48 a,23 a,14 a,7 a和5 a,潘家庄径流量主周期为59 a,32 a,14 a,输沙量主周期为37 a,14 a,8 a和5 a,党城湾径流量主周期为42 a和5 a,输沙量主周期为16 a和8 a。[结论]疏勒河流域水沙总体呈递增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除党城湾的输沙量没有突变发生以外,其余站点水沙均有突变发生,同一水文站输沙量的突变的发生滞后于径流量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检验法 小波分析 径流量 输沙量 疏勒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主要河流水沙变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延贵 刘焕永 陈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396,共10页
为研究我国北方河流的水沙变异及主要成因,本文利用M-K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1950—2020年我国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淮河代表站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 为研究我国北方河流的水沙变异及主要成因,本文利用M-K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1950—2020年我国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淮河代表站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他北方河流的年径流量具有减小或显著减小趋势;松花江代表站年输沙量无趋势变化,其他北方河流代表站年输沙量都有显著减少趋势;影响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水土保持、水库拦沙、流域降水变化、引水引沙与泥沙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等,其中水土保持是北方河流流域保水减沙的主要措施,水库拦沙在江河水沙态势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流域降水变化也是北方河流水沙变异的影响因素,引水引沙与泥沙综合利用也对北方平原河流水沙变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河流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曦泽 杨丽虎 宋献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9,共18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沙关系曲线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并着重讨论梯级水库建设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流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幅度不明显,贵德站、循化站、小川站19862019年年均输沙量分别减至19641985年的9.8%、24.6%、38.8%,输沙量大大减少。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径流量突变多在1986年,输沙量突变多在1969、1986、2004年,径流量存在8、16、22 a周期,输沙量存在4~8、18~21、27 a周期。2)1969年后,河流输沙能力增强,水沙关系显著改变。在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在19872019年贡献率为66.3%,对输沙量变化在19701986、19872004、20052019年的贡献率为72.96%、70.73%、69.7%。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影响占据主导因素。3)刘家峡水库淤积最为严重,单库运行期水库淤积量为2.39亿t,排沙比变化范围为1.39%~10.7%。梯级水库联调使得径流量在19642004年间减少47.8%,19642019年间梯级水库减沙94.8%,梯级水库对输沙量影响远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4)1980202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1880.03 km 2,增幅3.1%,有利于减少输沙量,草地拦沙效益大于截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梯级水库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18年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水文年水沙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春月 信忠保 +2 位作者 秦瑞杰 张满良 刘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罗玉沟典型小流域水沙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水文年径流输沙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响应差异,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影响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黄土丘陵第三副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罗玉沟流...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罗玉沟典型小流域水沙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水文年径流输沙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响应差异,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影响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黄土丘陵第三副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罗玉沟流域1986—2018年的降雨、径流、输沙等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1986—2018年罗玉沟流域河流由常流河转变为季节性河流,干河日数显著上升(p<0.01),2000年以来干河日数多在300 d以上;同期,罗玉沟流域径流输沙显著下降(p<0.05),与基准期1986—1993年相比,1994—2007年减水减沙率分别为61.9%,44.3%,2008—2018年径流输沙分别减少67.5%,76.4%;在2008—2018年平水年和枯水年间罗玉沟流域输沙模数分别为(1 080.0±107.5) t/km^(2),(167.8±111.4) t/km^(2),而在暴雨频发丰水年,输沙模数仍接近4 000 t/km^(2);流域产流产沙能力降低,水沙关系发生改变,相同径流条件下输沙量减少,即流域径流含沙量水平降低,开始变清;相比降雨变化而言,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变化的主导因素,1994—2007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83.3%和79.5%,而2008—2018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91.8%,94.4%,表明流域水沙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坡改梯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因沟道治理工程建设不足,罗玉沟流域在丰水年因沟道重力侵蚀导致流域输沙仍然剧烈,因此,需要加强沟道治理进一步减少流域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沙变化 丰水年 水土保持措施 趋势分析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径流输沙变化及其对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作龙 高鹏 +1 位作者 李双江 穆兴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探究渭河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渭河流域降水量数据以及华县和状头两个控制水文站1957—2019年实测径流量及输沙量资料,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分析... [目的]探究渭河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渭河流域降水量数据以及华县和状头两个控制水文站1957—2019年实测径流量及输沙量资料,采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渭河流域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检测水文要素的突变年份,计算了渭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贡献率,最后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渭河径流、输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渭河1957—201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呈现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1);年降水量随机波动,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年径流量在1990年发生突变(p<0.01),年输沙量在1996年发生突变(p<0.01)。降水因素对渭河流域径流量减少贡献率为19%,对输沙量减少贡献率为17%;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81%,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83%。[结论]人类活动在渭河径流和输沙的变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导致渭河径流、输沙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输沙量 人类活动 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窟野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兰泽凡 耿韧 +3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田小靖 张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目的]探究窟野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特征,量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以期为窟野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窟野河流域新庙、王道恒塔、神木和温家川水文站1960—2020年... [目的]探究窟野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特征,量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以期为窟野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窟野河流域新庙、王道恒塔、神木和温家川水文站1960—2020年径流、输沙及降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流域径流输沙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双累积曲线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的贡献。[结果]窟野河流域1960—2020年径流输沙均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新庙、王道恒塔、神木和温家川4站径流量减少速率分别为0.024亿m^(3)/a,0.034亿m^(3)/a,0.081亿m^(3)/a,0.106亿m^(3)/a,输沙量减少速率分别为43.8万t/a,69.3万t/a,160.3万t/a,272.1万t/a,且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79年、1996年发生突变,由此可将径流输沙序列划分为基准期(1960—1979年,P 1期)和变化期(1980—1996年,P 2期;1997—2020年,P 3期)。研究时段内不同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均呈减小趋势,但在空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流域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水利水保措施与煤矿开采等)是窟野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导因素,相较基准期,各水文站径流输沙量在P 2期、P 3期均减少,且P 3期减少幅度更剧烈,不同水文站在P 2和P 3期内,人类活动对径流输沙减少的贡献高于降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窟野河流域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国帅 邓安军 +2 位作者 张帮稳 冯志毅 吕瑞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1921,共11页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的80.75%;年输沙量主要来自下游区间,其年均来沙量为9943.17万t,占总输沙量的48.12%。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水库运用对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而对流域年输沙量影响显著。金沙江下游出口水沙关系在1998、2010及2012年发生突变,主要原因为雅砻江、金沙江中游、下游干流上大型水库的拦沙运用,导致下游出口含沙量由1.82 kg/m^(3)逐步降低为1.31、0.86、0.01 kg/m^(3)。利用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关系及沙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局部区间水库拦沙对流域总减沙量的贡献度。1998-2009年二滩水电站建成运行,金沙江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35.16%,雅砻江水库拦沙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为32.88%;2010-2012年金安桥等中游水电站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51.43%,金沙江中游、雅砻江、三堆子至白鹤滩区间和白鹤滩至向家坝区间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分别为21.54%、23.10%、30.67%、24.69%;2013-2021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99.37%,4个区间对来沙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9.64%、14.72%、12.34%、5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水沙变化趋势 水沙关系 减沙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输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4
作者 唐堃 田鹏 +4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范俊健 耿韧 毕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基于松花江流域多年输沙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与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了输沙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区分不同因素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结果显示,嫩江中上游区和松花江干流中下游区输沙量的上升趋势与嫩江下游区、西... 基于松花江流域多年输沙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与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了输沙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区分不同因素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结果显示,嫩江中上游区和松花江干流中下游区输沙量的上升趋势与嫩江下游区、西流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上游区输沙量的下降趋势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区输沙量均存在显著突变。流域输沙模数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格局,主要侵蚀产沙区包括嫩江上游及其下游支流、西流松花江各支流和松花江干流中上游区域。降水、径流、植被覆盖和水库为输沙变化的主导因素,其共同解释了三大子流域61.6%、71%和47.3%的输沙变化。明确了松花江流域输沙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未来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极端暴雨侵蚀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输沙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与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
15
作者 赵怡 王宁练 +3 位作者 吴松柏 张泉 石晨烈 赵明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43,共8页
[目的]冰川融水输沙不仅可以反映冰川侵蚀速率,而且是下游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对于冰川地貌演化预测和下游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23年8月11... [目的]冰川融水输沙不仅可以反映冰川侵蚀速率,而且是下游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对于冰川地貌演化预测和下游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23年8月11-24日七一冰川下游河道的水文泥沙实测数据,分别构建流量-水位、悬移质含沙量-流量和单宽推移质输沙率-水流剪切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重建整个研究时段的流量、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过程。[结果]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含沙量和推移质输沙率受径流变化控制,日变化十分剧烈。悬移质含沙量每日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0:00,最大值出现在16:00,中值粒径约为0.3 mm。推移质输沙过程与悬移质含沙量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推移质中值粒径远大于悬移质,约12 mm,而且在每日05:00-09:00时段,由于水流搬运能力的限制,没有推移质输沙。就输沙量而言,七一冰川融水输沙以悬移质泥沙为主,推移质日输沙量远小于悬移质日输沙量,约占悬移质日输沙量的1.73%~2.81%。冰面气温是影响冰川融水径流量、悬移质含沙量和推移质输沙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冰面气温的增加,径流量和悬移质含沙量均呈线性增加趋势而推移质输沙率呈指数函数增加趋势。[结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冰川融水径流增加时,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均将变得更加显著,值得更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融水径流 推移质 悬移质 输沙特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江河水沙变化趋势与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75
16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1 位作者 张燕菁 史红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4-532,共9页
通过选定中国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分析了中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增加或减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90亿m3;年总输沙量在1960年前变化不大,1960年... 通过选定中国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分析了中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增加或减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90亿m3;年总输沙量在1960年前变化不大,1960年后逐渐减小,从20世纪50年代的26.43亿t减小至2001~2008年间的5.95亿t;平均含沙量则从50年代的1.74kg/m3减至2001~2008年间的0.46kg/m3。中国南方主要河流和主要内陆河流的代表站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除淮河、松花江外,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中国各主要河流代表站年输沙量除塔里木河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北方河流的减小幅度较大。影响中国主要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流域降雨量变化和流域下垫面条件;人类活动因素包括水土保持措施、水库工程、流域调水调沙及引水引沙、河道采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河流 水沙变化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尺度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姚文艺 高亚军 +1 位作者 安催花 焦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沙变化特点表明,黄河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不断减少之趋势... 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沙变化特点表明,黄河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不断减少之趋势,而上中游水沙关系则早于20世纪60年代末已发生突变,1986年发生的突变属上中游同时发生的第2次突变。从百年尺度看,黄河水沙变化在1960年以前主要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径流泥沙系列随降雨丰歉而出现相应的丰枯变化,之后黄河水沙变化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影响,尽管不同时段降雨有丰歉变化,但径流量、输沙量都持续减少;近百年内年输沙量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年径流量趋势度的绝对值,中游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上游的;近30年是黄河水沙百年尺度中最枯的时段,其变化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来水来沙量不断显著减少,水沙变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泥沙主要减于中游而径流主要减于上游,水沙年内分配趋于均匀,来沙系数趋于降低,水沙搭配关系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尺度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水沙变化 减水减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127
18
作者 姚文艺 冉大川 陈江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针对黄河水沙近期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利用黄河上中游干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综合"水文法"、"水保法"和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对黄河流域1997—2006年水沙变化情势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水沙变化机制,并预测了未来... 针对黄河水沙近期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利用黄河上中游干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综合"水文法"、"水保法"和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对黄河流域1997—2006年水沙变化情势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水沙变化机制,并预测了未来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与多年平均相比,黄河河源区径流量年均减少43.90亿m3,其中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量占92.26%,人类活动影响量占7.74%;与1970年前相比,黄河实测径流量年均减少112.1亿m3,其中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作用占76.50%,因降雨影响占23.50%;实测输沙量较1970年以前年均减少11.80亿t,其中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的作用为49.75%,降雨的影响为50.25%;人类活动与降雨变化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就黄河中游地区总体而言,人类活动的减水作用远大于降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减沙作用与降雨影响基本相当,不宜笼统说黄河中游水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所致或主要是降雨变化所致;2050年以前黄河来水来沙量总体呈平偏枯趋势,但不排除个别年份或短时段仍会发生丰水丰沙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水减沙 水沙变化机制 来水来沙预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水保措施对无定河流域径流和产沙量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守红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舒畅 郑超磊 侯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8,共8页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离了降雨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水保措施引起径流减少3.16亿~3.42亿m3,占基准期年均径流量的23.0%~24.4%;引起产沙量减少0.71亿~1.07亿t,占基准期年均产沙量的47.1%~57.3%。措施期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0.46亿m3,产沙量减少0.13亿t,分别占措施期水、沙实际减少总量的11.6%和11.4%。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水、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0.3%和60.5%。其中,植被措施(林地+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引起径流量减少2.78亿m3,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0.2%;工程措施(梯田+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引起产沙量减少0.46亿t,占产沙减少总量的40.3%。降雨变化、植被及工程措施对水沙量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降雨的丰枯变化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时限性。因此,在水保措施建设过程中,需合理配置工程和植被措施比例,重视对已建梯田、坝地等工程的维护和废弃工程的替换,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功能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 水土保持 径流 侵蚀产沙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沙输移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罗蔚 张翔 +2 位作者 邓志民 陈龙 Christopher J Gippel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8-667,共10页
利用鄱阳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1956—2008年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从流域降雨、用水、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 利用鄱阳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1956—2008年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从流域降雨、用水、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来水量和出湖水量有小幅增大趋势;鄱阳湖流域来沙量呈异常显著减小趋势,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8—1999年;实测出湖沙量从2002年开始呈明显的减少趋势。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减少影响显著;水库滞沙是鄱阳湖入湖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出湖沙量变化主要受上游水库群的影响,还有近年湖区采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沙 MANN-KENDALL检验 趋势分析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