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定带宽的高选择性平衡可调带通滤波器
1
作者 王友保 鲍岩 +1 位作者 张天豪 马君鑫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针对传统可调滤波器在中心频率调谐过程中难以维持恒定带宽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款新的中心频率可调、带宽恒定、高频率选择特性的平衡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基于谐振器之间存在的电磁耦合,采用4个可调谐振器来构成3个耦合结构,并在馈电... 针对传统可调滤波器在中心频率调谐过程中难以维持恒定带宽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款新的中心频率可调、带宽恒定、高频率选择特性的平衡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基于谐振器之间存在的电磁耦合,采用4个可调谐振器来构成3个耦合结构,并在馈电电路上引入源与负载的耦合,以便在通带两侧各产生2个传输零点;仅使用同一个直流偏置电压加载于变容二极管,实现了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的可调;采用奇偶模分析理论,以及利用耦合系数、外部品质因数分别随谐振频率变化的目标曲线,实现了滤波器的带宽恒定、插损小、带外抑制好的设计目标。滤波器的仿真和实测性能基本一致,其可调中心频率范围为788~978 MHz,而在此可调中心频率范围内维持3 dB带宽为(43±1.2 MHz)不变。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设计在保持恒定带宽的同时,通过谐振器结构的优化折叠,有效减小了器件尺寸,为高性能可调滤波器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滤波器 恒定带宽 高频率选择性 传输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宝青 曹洪奎 +1 位作者 郭振刚 刘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域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探究该方法的性能并证明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基于新型...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运行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法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域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探究该方法的性能并证明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增强了抗干扰性,减弱了系统抖振,提高了PMSM中高速域的运行稳定性。针对传统加权系数法速度过渡区间不能实现平滑过渡、转速跟踪效果差、转子位置估计精度差的问题,在零低速域采用高频方波注入法,在中高速域采用基于新型改进等速趋近律的滑模观测器法,在速度过渡区间设计模糊非线性加权系数切换法进行加权复合控制,以提高PMSM整个升速过程的运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加权系数法,所设计的模糊非线性加权系数法实现了速度过渡区间的平滑切换,转速跟踪效果好,转子位置估计精度高,实现了PMSM全速域的无传感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等速趋近律 高频方波注入法 加权系数切换法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Nd_(1/2)Nb_(1/2))O_(3):一种被低估的K40微波介质陶瓷
3
作者 何国强 张恺恒 +9 位作者 王震涛 包健 席兆琛 方振 王昌昊 王威 王鑫 姜佳沛 李祥坤 周迪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9-646,共8页
微波介质陶瓷是电子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尤其是在高频通信领域。因其独特的介电特性,如高相对介电常数εr、低介质损耗和接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而被广泛应用于微波谐振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微波元器件中。本研究制备了... 微波介质陶瓷是电子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尤其是在高频通信领域。因其独特的介电特性,如高相对介电常数εr、低介质损耗和接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而被广泛应用于微波谐振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微波元器件中。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具有中介电常数的Ba(Nd_(1/2)Nb_(1/2))O_(3)(BNN)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精修确认其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12/m1。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体积密度(ρobs)和相对密度(ρ_(rel))在1550℃烧结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32 g/cm^(3)和98%。在1525℃烧结时,陶瓷展现出最佳的微波介电性能:εr=38.44,品质因数Q×f=25400 GHz,τ_(f)=–6×10^(–6)℃^(–1)。值得注意的是,与文献研究报道的11700 GHz相比,本研究制备的BNN陶瓷的Q×f提升了117%,这表明BNN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可能因测试方法、原料性质及制备工艺等因素而被低估。此外,利用这种陶瓷材料设计并仿真了一款全介质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其相对带宽约为23.3%,显示出优异的选频性能。BNN陶瓷的上述特性不仅显示了其在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中的潜力,而且其在FSS仿真中的出色表现也进一步被证实是一种被低估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中介电常数 复合钙钛矿 频率选择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FPI含氟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高频工况下的介电性能研究
4
作者 孙维凯 傅雅琴 +4 位作者 常昊鑫 戴景琪 付文光 王健一 董明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为开发在高频工况下兼具低介电常数(D_(k))、低介电损耗(D_(f))和耐高温性的聚酰亚胺(PI)基复合薄膜,在制备含氟聚酰亚胺(FPI)的前驱体聚酰胺酸中加入有机碱,制得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采用低介电聚四氟乙烯(PTFE)浓缩分散液与干燥后... 为开发在高频工况下兼具低介电常数(D_(k))、低介电损耗(D_(f))和耐高温性的聚酰亚胺(PI)基复合薄膜,在制备含氟聚酰亚胺(FPI)的前驱体聚酰胺酸中加入有机碱,制得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采用低介电聚四氟乙烯(PTFE)浓缩分散液与干燥后的PAAS进行复合形成水分散体系制备PTFE/FPI复合薄膜,通过改变PTFE含量,研究其对复合薄膜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D_(k)不断降低,但对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会有一定影响。50%PTFE/FPI的D_(k)达到最小值(D_(k)=1.5@8.5 GHz),10%PTFE/FPI在9.25~10.25 GHz频段内的D_f小于0.005,系列复合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89~297℃,5%热分解温度大于508℃,40%PTFE/FPI的热膨胀系数低至59.67×10^(-6)K^(-1),20%PTFE/FPI的拉伸强度为70 MPa,拉伸模量为1.59 GPa,断裂伸长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介电常数 高频工况 耐热性能 全有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波调频引信分数域匹配阶抗扫频干扰方法
5
作者 杨秋燕 陈齐乐 郝新红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针对连续波调频(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引信易遭受的扫频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分数域匹配阶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基于FMCW引信目标回波差频信号为多个单音信号叠加、干扰差频信号为线性调频信号的特点,利用线性调频信... 针对连续波调频(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引信易遭受的扫频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分数域匹配阶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基于FMCW引信目标回波差频信号为多个单音信号叠加、干扰差频信号为线性调频信号的特点,利用线性调频信号在特定阶数分数阶域的聚集性,通过分数阶域一维恒虚警检测,获得干扰信号位置,并通过干扰位置幅相重构剔除干扰对引信的影响。针对干扰信号分数阶域阶数寻优问题,设计迭代黄金分割搜索法的分数阶变换阶次快速搜索算法。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低于-20 dB信干噪比条件下,新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同频非相参调频信号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连续波调频 扫频干扰 抗干扰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恒虚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通信自适应空频盲波束成形抗干扰算法
6
作者 高柳明 周立福 +5 位作者 崔志文 穆鹏程 贾彦根 伍国兴 杨振宝 谷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2-1157,共6页
为对抗5G通信环境中的宽带强干扰,针对下行恒模信号的接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天线阵列的自适应空频盲波束成形抗干扰方法。采用空频复合域抗干扰模型,将信号在频域划分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内进行空域盲波束成形抗干扰,并共用一组抗干扰权... 为对抗5G通信环境中的宽带强干扰,针对下行恒模信号的接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天线阵列的自适应空频盲波束成形抗干扰方法。采用空频复合域抗干扰模型,将信号在频域划分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内进行空域盲波束成形抗干扰,并共用一组抗干扰权系数。子带内信号首先进行白化预处理,将信干比与信噪比降至0 dB左右,然后基于信号的恒模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恒模算法(Least Squares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LSCMA)迭代求解空域抗干扰权系数矢量。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算法能够兼顾对抗强干扰与弱干扰,能够抵抗最高25 dB的干扰,相较于传统LSCMA算法仅能抵抗0 dB左右干扰,抗干扰性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空频自适应处理 盲波束成形 恒模信号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μPMU的孤岛微电网多源协调控制方法
7
作者 魏新迟 徐化博 +2 位作者 方陈 徐丙垠 柳劲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7,共9页
目前,孤岛微电网的对等控制方法普遍存在频率控制偏差大、功率分配精度低、电源即插即用困难及微网多区域间互联困难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μPMU的孤岛微网多源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由I-U下垂及电流环级联构成,利用μPMU提供的授... 目前,孤岛微电网的对等控制方法普遍存在频率控制偏差大、功率分配精度低、电源即插即用困难及微网多区域间互联困难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μPMU的孤岛微网多源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由I-U下垂及电流环级联构成,利用μPMU提供的授时信号在各分布式电源内部产生幅值及相位一致的虚拟内电势,控制微网频率始终运行于50 Hz,实现电源的即插即用及微电网多区域间的互联控制;依据μPMU提供的母线电压参与I-U下垂控制,抑制电源间环流,提高功率的分配精度,降低电压控制偏差。此外,基于小信号模型,分析了负荷及线路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求解特征值轨迹确定合理的控制参数。最后,仿真及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微电网 I-U下垂控制 μPMU 小信号稳定 定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高频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数步长电磁暂态仿真方法
8
作者 吴盼 徐晋 +4 位作者 汪可友 李子润 李国杰 周建其 王宏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11-4821,I0024,共12页
近年来,以电力电子变压器为典型代表的高频电力电子电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双有源桥结构的开关频率往往达数十k Hz。针对高频电力电子电路的电磁暂态仿真,采用恒导纳开关模型有助于降低计算量,但仍面临仿真精度和效率上的双重挑战:一是... 近年来,以电力电子变压器为典型代表的高频电力电子电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双有源桥结构的开关频率往往达数十k Hz。针对高频电力电子电路的电磁暂态仿真,采用恒导纳开关模型有助于降低计算量,但仍面临仿真精度和效率上的双重挑战:一是恒导纳开关模型在高频开关动作下的虚拟损耗严重影响仿真精度;二是仿真所要求纳秒级仿真步长将加重计算负担而影响仿真效率。为此,该文提出分数步长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基于改进的高并行电磁暂态仿真程序算法进行离散化建模,并将仿真计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分数步长下的小步合成计算过程的叠加,其中小步合成采用“小步建模,大步计算”思想可降低虚拟损耗,而分数步长则用于准确定位开关动作时刻,以支持较大步长下精确仿真。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高频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精度,且能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支持其大步长仿真,从而实现离线仿真加速,还有助于提升实时仿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力电子电路 电磁暂态仿真 恒导纳开关模型 小步合成 分数步仿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的拉伸变换干扰及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陶然 庞晨 +3 位作者 祝迪 安孟昀 王福来 李永祯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随着数字射频存储器(digital ratio frequency memory,DRFM)的成熟发展与广泛应用,基于DRFM的相干转发干扰成为当前雷达干扰技术的主流。相干转发干扰具有转发效率高、相干性强等突出优势,并且在数字域的处理算法灵活高效,能够产生复杂... 随着数字射频存储器(digital ratio frequency memory,DRFM)的成熟发展与广泛应用,基于DRFM的相干转发干扰成为当前雷达干扰技术的主流。相干转发干扰具有转发效率高、相干性强等突出优势,并且在数字域的处理算法灵活高效,能够产生复杂多样的干扰效果。但经过大量实践发现,当需要产生大范围连片干扰效果时,若干扰机采用密集转发,不但使DRFM运算量急剧增加,而且会破坏恒模约束,导致干扰机功放效率严重下降。基于该情况,本文提出了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雷达信号的拉伸变换干扰方法:在数字域对雷达信号的脉宽、带宽分别压缩、展宽,即拉伸变换,再将其辐射至雷达接收机。拉伸信号经匹配滤波处理后,会呈现大范围连片相干干扰效果,干扰效果受拉伸变换因子影响,灵活可调,且拉伸变换干扰满足恒模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转发干扰 线性调频(LFM) 拉伸变换干扰 恒虚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曲率壳的能量辐射传递模型研究
10
作者 张宏宇 代成浩 +1 位作者 黄进安 陈海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8,共11页
建立了常曲率壳结构的能量辐射传递模型,以预测高频径向点激励下结构的能量响应。基于Donnell-Mushtari薄壳理论推导了常曲率壳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了波传播特性参数。利用驻项法近似求得了弯曲波输入功率辐射强度的方向函数。根据能量... 建立了常曲率壳结构的能量辐射传递模型,以预测高频径向点激励下结构的能量响应。基于Donnell-Mushtari薄壳理论推导了常曲率壳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了波传播特性参数。利用驻项法近似求得了弯曲波输入功率辐射强度的方向函数。根据能量密度控制方程求得了能量密度和功率流强度的核函数。结构内部任一点的能量由实源产生的能量和边界虚源产生的能量叠加求得。数值算例计算了三种典型常曲率壳结构的能量响应,并与模态叠加法和振动传导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讨论了频率、曲率半径及阻尼对常曲率壳结构能量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率半径和激励频率均会影响壳结构波传播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x和y方向曲率半径差距越小,弯曲波传播的方向性越小;曲率半径越小,结构平均能量密度越大;频率越高,弯曲波传播的方向性越小,结构能量密度衰减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曲率壳 Donnell-Mushtari理论 能量辐射传递模型 能量密度 高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具备最大效率追踪功能的WPT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长清 蒋帅 +3 位作者 贺坤宇 王萌 耿直 王振玲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8,共9页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态充电过程中因负载电阻和耦合系数时刻波动造成的系统恒压输出不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1种新型双边控制方案。通过调节发射端高频逆变器脉宽角θ实现恒压控制输出,通过调节接收端可控整流器脉宽角φ实现系统最大效...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态充电过程中因负载电阻和耦合系数时刻波动造成的系统恒压输出不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1种新型双边控制方案。通过调节发射端高频逆变器脉宽角θ实现恒压控制输出,通过调节接收端可控整流器脉宽角φ实现系统最大效率追踪控制。理论分析证明当导数∂[sin(θ/2)]/∂[sin(φ/2)]为1个特定常数时,系统可以始终工作在最大效率运行条件下。与同类型最大效率追踪控制方案相比,该方案不需要在发射端安装昂贵的电流或功率传感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为验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搭建了1台额定功率为360 W的验证性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充分证明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逆变器 可控整流器 恒压 双边控制 最大效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值老化容抗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评估
12
作者 林智勇 苏若杭 +2 位作者 黄国泰 李荣华 张达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7,共8页
针对频域介电谱特征量难以定量分析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问题,提出应用等值老化容抗定量分析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回复电压特征量构建变压器绝缘系统等效电路。然后,分析扩展德拜等效电路参数与频域介电谱的内在联... 针对频域介电谱特征量难以定量分析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问题,提出应用等值老化容抗定量分析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回复电压特征量构建变压器绝缘系统等效电路。然后,分析扩展德拜等效电路参数与频域介电谱的内在联系,研究时-频域介电谱相互转化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等效电路参数变化对复电容实部谱线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等值老化容抗与主时间常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等值老化容抗与主时间常数具有指数函数关系,当等值老化容抗越小时,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越严重。由主时间常数与变压器绝缘老化状态关系可划分不同的变压器绝缘状态所对应的等值老化容抗范围,为准确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电路 频域介电谱法 主时间常数 等值老化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频重构S/SP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恒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中启 张晨曦 +2 位作者 王建斌 王忠美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18-4732,共15页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系数和负载变化导致系统输出电流和电压剧烈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由交错叠放式线圈结构和变频重构控制策略组成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重构补偿拓扑,并切换工作频率,实现了系统的恒流恒压输出。首先,分析... 针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系数和负载变化导致系统输出电流和电压剧烈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由交错叠放式线圈结构和变频重构控制策略组成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重构补偿拓扑,并切换工作频率,实现了系统的恒流恒压输出。首先,分析了拓扑重构前后系统的恒流、恒压输出特性和零相角特性,对比恒流恒压工作模式下补偿电容的大小,给出了系统参数调整方法。其次,剖析了交错叠放式线圈结构模型,提出基于耦合系数波动最小原则的线圈结构优化策略。所提出的系统补偿元件较少,两个工作频率点符合国际标准。最后,搭建一套500 W的实验样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交错叠放式线圈在X轴方向偏移发射线圈外径的55%(187mm)或Y轴方向偏移120mm时,耦合系数波动率小于5%。系统在恒流模式下电流波动率为3.58%,在恒压模式下电压波动率为4.83%,满足无线充电系统恒流恒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变频重构 恒流 恒压 零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切换实现恒流/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玉刚 颜志琼 +3 位作者 胡宏晟 孙跃 刘哲 刘书柏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3-1564,I0025,共13页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有些用电设备需要系统具有不同的恒定输出特性(恒流/恒压),即系统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与负载解耦,此外,系统还需具备在恒流、恒压模式间...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有些用电设备需要系统具有不同的恒定输出特性(恒流/恒压),即系统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与负载解耦,此外,系统还需具备在恒流、恒压模式间按需切换的功能。针对该需求,基于LC-CLC谐振网络提出1种具有恒流/恒压输出特性的EC-WPT系统,分析LC-CLC谐振网络特性,推导恒流/恒压输出特性的实现条件以及恒流频率和恒压频率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分析系统对工作频率的敏感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出的EC-WPT系统恒流/恒压输出特性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系统在输入电压恒定的不同负载工况下分别实现2 A的恒流输出以及96 V的恒压输出,其最大传输效率分别为87.83%及8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频率切换 恒流 恒压 谐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电化学储能虚拟惯性常数的常数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世春 张业丽 +3 位作者 刘颂凯 石明达 张业 李振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9-158,共10页
在包含跟网型储能虚拟惯量控制的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SFR)建模应用中,跟网型储能的虚拟惯性常数具有时变特性,且无法聚合求解系统等效惯性常数,导致不能构建完整的SFR模型。基于此,提出了跟网型电化学储能虚拟惯性常数的常数化计算方... 在包含跟网型储能虚拟惯量控制的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SFR)建模应用中,跟网型储能的虚拟惯性常数具有时变特性,且无法聚合求解系统等效惯性常数,导致不能构建完整的SFR模型。基于此,提出了跟网型电化学储能虚拟惯性常数的常数化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具有等效惯性常数-能量支撑效果的常数化虚拟惯性常数,实现系统等效惯性常数的聚合求解。该方法根据能量变化关键节点和动态过程的约束条件,以及跟网型储能虚拟惯量响应的两阶段相异特征,建立了具有最相近能量变化的目标函数,以分段求解常数化虚拟惯性常数。最后,通过建立SFR模型,结合时域仿真法和相关评价指标验证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跟网型储能 虚拟惯性常数 常数化计算 等效能量 等效惯性常数 系统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参与风电调频的动态响应优化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静华 敖国进 +1 位作者 宋诚鑫 兰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6-55,共10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逐步呈现低惯量的特征。低惯量系统在故障时的频率变化率(RoCoF)和最大频率偏差显著增大,传统频率控制方法效果减弱,频率的安全、稳定面临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先于一次调频动作的快速频率响应(FFR)已...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逐步呈现低惯量的特征。低惯量系统在故障时的频率变化率(RoCoF)和最大频率偏差显著增大,传统频率控制方法效果减弱,频率的安全、稳定面临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先于一次调频动作的快速频率响应(FFR)已成为解决低惯量系统频率稳定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风-火-储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分析FFR调频资源对低惯量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其次,基于模糊逻辑推理,提出了一种超级电容参与风电调频的储能动态响应优化策略以控制储能,使其能够动态响应系统频率变化,在频率跌落期遏制频率跌落,在频率恢复期调控储能恢复功率以维持荷电状态稳定;最后,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利用超级电容快速动态响应系统频率变化,从而为低惯量系统提供功率支撑,弥补风电调频的不足,相较传统的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在减小最大RoCoF及抑制最大频率偏差效果上均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惯量系统 快速频率响应 超级电容 风力发电 模糊逻辑控制 频率调节 惯性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恒功率变频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青华 邹洪岚 +4 位作者 晏军 江劲宏 刘永辉 王其军 罗程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抽油机作为陆上油田最重要的机械采油装备之一,近年来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变频节能技术,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缺乏相关基础理论,导致现场应用普适性差,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为此,研究有杆泵变频测控机理,优选了主要部件,对测试数据提... 抽油机作为陆上油田最重要的机械采油装备之一,近年来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变频节能技术,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缺乏相关基础理论,导致现场应用普适性差,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为此,研究有杆泵变频测控机理,优选了主要部件,对测试数据提出了要求,形成了有杆泵抽油变频控制系统。构建BP神经网络系统对正常井和漏失、柱塞碰泵、气体影响等异常井进行识别,分类提出变频计算模型:考虑负扭矩和抽油机冲次界限等建立了正常井恒功率变频计算模型,实例对比分析了变频后抽油机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产液量一定时,负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分别下降了65%和44%。建立了上行程漏失的异常井变频计算模型,针对性地提高上行程冲次,形成“上快下慢”运行模式。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缩短上行程时间2.6 s,较好地解决有杆泵上行程漏失和变频节能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抽油机变频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对油田节能和提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抽油系统 变频控制 BP神经网络 恒功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衰减补偿的频域反射单元平均恒虚警率电缆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作鑫 周凯 +2 位作者 徐叶飞 唐志荣 黄靖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194-5205,共12页
针对目前频域反射(FDR)法通过人为主观经验判断缺陷,存在误判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CFAR)的电缆缺陷识别方法。首先对FDR测试信号在电缆中存在传播衰减,导致缺陷及末端在定位谱中归一化幅值过小而测不准的问题... 针对目前频域反射(FDR)法通过人为主观经验判断缺陷,存在误判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A-CFAR)的电缆缺陷识别方法。首先对FDR测试信号在电缆中存在传播衰减,导致缺陷及末端在定位谱中归一化幅值过小而测不准的问题,先使用实测数据求出衰减因子与测试频率的线性关系,再使用在频域解卷的衰减补偿方法,有效削弱了信号在电缆传播过程中衰减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通过恒虚警率(CFAR)的动态阈值来提取电缆中缺陷的位置及归一化幅值信息,其中动态阈值根据测试信号幅值的变化动态地选取缺陷判断的阈值,避免了人为主观经验判别容易误判的问题;最后分别在30 m、105 m和500 m实验室电缆以及1500 m在运电缆上对该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电缆全部缺陷,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反射 衰减补偿 恒虚警率 缺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油泵阻尼孔对燃油系统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远琪 范立云 +2 位作者 苗秋露 郭巨寿 王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实现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优的排放,柴油机的喷射压力不断提高。阻尼孔作为高压油泵等压出油阀的关键结构,对燃油系统的压力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阻尼孔大小对喷油器的喷射特性以及高压油管压力波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孔... 为实现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优的排放,柴油机的喷射压力不断提高。阻尼孔作为高压油泵等压出油阀的关键结构,对燃油系统的压力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阻尼孔大小对喷油器的喷射特性以及高压油管压力波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孔由0.1 mm增大至2.0 mm,喷油器喷油持续期相对缩短,循环喷油量减小,这是不同阻尼孔对应的高压油管残余压力大小不同,以及不同阻尼孔大小对系统压力调节的速度不同的结果;此外,阻尼孔较小(0.1 mm)时,燃油系统存在二次喷射现象,而阻尼孔过大(3 mm)时,系统内还会存在零压区,即存在穴蚀的风险;对高压油管残余压力的频谱分析发现,阻尼孔较小时,高压油管内压力脉动与出油阀的运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阻尼孔较大时,压力脉动与回油阀的运动相关,即供油系统中多种阀件的运动是高压油管压力脉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压油泵 等压出油阀 阻尼孔 喷射特性 压力波动 高压油管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微电网电流同步U-I下垂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化博 赵艳雷 +1 位作者 路茂增 毕永健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7,共8页
采用电压-电流(U-I)下垂控制的孤岛微电网系统始终运行于工频频率,避免了传统下垂控制存在的频率偏差及频率越限问题,但电源间易产生环流,功率分配精度差。为此,提出电流同步U-I下垂控制方法,该方法由电流同步控制及U-I幅值下垂控制两... 采用电压-电流(U-I)下垂控制的孤岛微电网系统始终运行于工频频率,避免了传统下垂控制存在的频率偏差及频率越限问题,但电源间易产生环流,功率分配精度差。为此,提出电流同步U-I下垂控制方法,该方法由电流同步控制及U-I幅值下垂控制两部分构成。前者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相角使各电源输出电流相角一致,以抑制电源间环流;后者依据输出电流的幅值调节输出电压的幅值,使各电源出力依据自身容量分配。在此基础上,建立双端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电流同步控制环路中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相比U-I下垂控制,所提方法的系统环流减小50%以上,电压畸变率改善近10%,电源间功率分配精度及系统电能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同步U-I下垂控制 定频控制 孤岛微网 环流抑制 卫星授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