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1
作者 柳献 甘海杰 +2 位作者 洪剑宇 张帆 王金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1-1450,共10页
在使用UHPC加固盾构隧道时,不同位置UHPC层厚度不同可形成变截面加固,从而提高UHPC利用率。为研究采用变截面形式UHPC加固后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整环足尺试验,试验结构中变截面UHPC层厚度在隧道顶部和腰... 在使用UHPC加固盾构隧道时,不同位置UHPC层厚度不同可形成变截面加固,从而提高UHPC利用率。为研究采用变截面形式UHPC加固后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整环足尺试验,试验结构中变截面UHPC层厚度在隧道顶部和腰部为70 mm,肩部为40 mm,节省肩部UHPC用量的同时扩大了列车与结构间隙。此外基于曲梁理论建立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方法,分析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内力分配机制。结果表明:1)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的破坏模式表现为UHPC开裂、粘结界面破坏,破坏过程包含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3个阶段,呈现良好的延性特征。2)相比等截面UHPC加固方法,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承载力提升25.0%,可额外多承担4.1 m上覆土荷载。3)等截面UHPC加固结构表现为明显的“超筋”破坏,管片先破坏、后加固体破坏,而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UHPC和界面先发生破坏,后管片破坏,对于UHPC的利用率提高。4)基于曲梁理论建立的UHPC加固结构计算方法经试验结果验证正确有效,且推导得出加固界面的破坏由剪切破坏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变截面UHPC加固 二次受力 优化设计 足尺试验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MN压剪试验机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系统研究
2
作者 张建立 刘康康 吴跟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针对大载荷桥梁隔震橡胶支座检测的需求,对(大载荷)60MN静动态多向加载试验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压剪试验机垂直方向加载子系统原理,以电液比例位置压力双闭环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搭建系统数学模型,将变论域原理与模糊PID结合,提出变论... 针对大载荷桥梁隔震橡胶支座检测的需求,对(大载荷)60MN静动态多向加载试验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压剪试验机垂直方向加载子系统原理,以电液比例位置压力双闭环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搭建系统数学模型,将变论域原理与模糊PID结合,提出变论域模糊PID,使用AMEsim-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并与模糊PID以及普通PID控制对比。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PID具有更好的鲁棒性,系统无超调量、无震荡、更短的稳定时间,试验位移示值误差保持在±0.05%之内,试验力示值误差保持在±1%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载荷 压剪试验机 位置压力双闭环 AMEsim-Simulink 变论域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轴箱轴承低频波动载荷加载装置
3
作者 侯宇 郑勇辉 +1 位作者 孙鹏田 王曦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复杂的轮轨关系等因素会使轴箱轴承承受宽频带的波动冲击载荷,导致滚子-滚道接触载荷大幅变化,加速轴承的磨损及疲劳失效。为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轴箱轴承运用过程中承受的低频波动载荷,基于凸轮-弹簧机构设计、搭...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复杂的轮轨关系等因素会使轴箱轴承承受宽频带的波动冲击载荷,导致滚子-滚道接触载荷大幅变化,加速轴承的磨损及疲劳失效。为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轴箱轴承运用过程中承受的低频波动载荷,基于凸轮-弹簧机构设计、搭建了一种低频波动载荷加载装置并开发了相应的轴箱轴承试验台架,加载装置施加的低频波动载荷以及在波动加载工况下轴箱轴承内部动态载荷分布情况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动载荷加载装置能够对轴箱轴承施加给定幅值、频率的波动载荷,轴承承载区域滚子-滚道接触载荷的波动情况与轴承总外加载荷的波动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波动载荷加载装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箱轴承 高速列车 变载荷 加载 试验台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书杰 刘正 +2 位作者 王腾 贺武斌 崔永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阶梯桩是在等截面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桩型,但其受力变形相对复杂,对其侧摩阻力、变截面端阻力及桩端端阻力的发挥过程还不清晰。【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级荷载施加法对等截面普通桩和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 【目的】阶梯桩是在等截面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桩型,但其受力变形相对复杂,对其侧摩阻力、变截面端阻力及桩端端阻力的发挥过程还不清晰。【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级荷载施加法对等截面普通桩和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阶梯桩相对于等截面桩降低了33%的沉降,阶梯桩的单方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了19%,说明阶梯桩有减小沉降的优势且单位体积材料发挥得更好;阶梯桩桩身轴力在变截面处发生突变,表明变截面处的端阻力会影响轴力传递;加载初期,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率逐渐增大,变截面端阻力以及桩端端阻力分担比率逐渐减小;当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后,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率逐渐减小,桩端端阻力与变截面端阻力分担比率逐渐增大,而变截面处端阻力所占比率最先趋于平稳,表明变截面下方土体最先发生破坏。根据太沙基理论修正了阶梯桩变截面端承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此理论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桩 承载力 载荷试验 变截面端阻力 P-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杆塔变径微型桩基础上拔承载特征研究
5
作者 范荣全 任志超 +5 位作者 任赢 曾文慧 唐杨 许文杰 张文涛 罗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0,共13页
【目的】由于深切峡谷区条件复杂,电网工程小直径配置的杆塔微型桩基础抗拔承载力不足,将传统微型桩与变径桩结合的变径微型桩可能是提高其抗拔承载能力的有效选择,其目的为提高抗拔阻力,具有更高的抗拔性能和更高的成本效益。【方法】... 【目的】由于深切峡谷区条件复杂,电网工程小直径配置的杆塔微型桩基础抗拔承载力不足,将传统微型桩与变径桩结合的变径微型桩可能是提高其抗拔承载能力的有效选择,其目的为提高抗拔阻力,具有更高的抗拔性能和更高的成本效益。【方法】进行了5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粉土质砂中传统微型桩与变径微型桩的单桩与群桩的承载特征差异,分析了变径布置与变径微型桩承载机理的关系,并进一步采取数值模拟揭示了多种变径结构参数和地基土体参数对变径微型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变径微型桩的承载力及材料利用率超过普通微型桩的2倍,其极限荷载下的位移显著大于传统微型桩。此外,变径微型群桩的群桩效应得到增强,且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桩身各部分承担荷载的方式不同,扩大头的作用逐步显现,承担荷载比超过50%。【结论】不同的变径结构参数对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影响随扩大头与侧摩阻力的变化而变化。考虑施工应用,应合理优化设计结构参数,变径微型桩在高强度地基土处理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承担比 变径微型桩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扩大头 桩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摩擦装配式自复位复合墙抗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黄炜 范珍辉 +3 位作者 苗欣蔚 张家瑞 孙玉娇 刘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2-934,共13页
针对自复位墙体耗能不足及大位移角时损伤严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变摩擦装配式自复位复合墙.墙体由变摩擦阻尼器、钢脚、预应力筋和复合墙构成:变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随滑移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钢脚提高了墙角抗压强度并... 针对自复位墙体耗能不足及大位移角时损伤严重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变摩擦装配式自复位复合墙.墙体由变摩擦阻尼器、钢脚、预应力筋和复合墙构成:变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随滑移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钢脚提高了墙角抗压强度并提供了变摩擦阻尼器安装空间;预应力筋为墙体提供了自复位能力和部分承载能力;复合墙具有轻质、高强、绿色环保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墙体的抗震性能,对3块自复位复合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试验,分析不同初始预应力、碟簧组合形式对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征、承载力、刚度退化、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仅在墙底部出现少量混凝土表皮剥落,表现出良好的低损伤特点;试件在1.0%位移角时最大残余位移角为0.85%,表现出自复位特点;各试件的单圈耗能随着位移角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初始预应力提高至1.9倍,导致承载力增加至1.3倍,而残余位移角降低至60%;阻尼器碟簧组合的并联数量增加至2倍,导致墙体的承载力增加至1.5倍,耗能能力增加至2倍,残余位移角增加至4.6倍.此外,建立了自复位复合墙数值分析模型,数值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随后进行了参数分析,发现预应力筋根数、螺栓初始预紧力和钢脚宽度对墙体的承载能力或耗能能力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装配式 复合墙 变摩擦阻尼器 低周往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变弯度后缘飞机的滚转机动载荷减缓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朝辉 杨超 +2 位作者 宋晨 金天燚 吴志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72-3182,共11页
变弯度后缘机翼具有变形连续、阻力较小、气动噪声较低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概念飞行器的设计之中。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弯度后缘的飞行器刚弹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针对变弯度后缘飞机缩比模型开展了滚转机动仿真分析与风洞试... 变弯度后缘机翼具有变形连续、阻力较小、气动噪声较低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概念飞行器的设计之中。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弯度后缘的飞行器刚弹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针对变弯度后缘飞机缩比模型开展了滚转机动仿真分析与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变弯度后缘可以操纵飞机在2 s内进行180°滚转机动。相较于外侧后缘单独变形,通过内外后缘协同变形可以降低30%以上的滚转机动附加载荷。另外,对比表明滚转角仿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误差小于6%,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后缘 刚弹耦合 滚转机动 载荷减缓 仿真分析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学茂 黄俊杰 +3 位作者 陈成华 黄志超 卢洺宇 王鑫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建立夹层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开展变频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频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呈增大规律但无峰值出现,表明... 为研究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建立夹层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开展变频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频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呈增大规律但无峰值出现,表明夹层结构未产生共振现象;为降低加载频率对比值系数的影响,建议采用底座板与路基面之间振动位移比值系数作为基床或级配碎石夹层对无砟轨道结构支承状态分析的判据。循环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在加载至100万次后趋于稳定;相较传统土石填料路基,泡沫混凝土层能更好地均化上部荷载;经200万次动载作用后,试验模型总累积沉降为0.898 mm,碎石夹层的压缩变形占总累积沉降的82.9%。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砟轨道结构与泡沫混凝土层之间设置厚度为0.7 m的级配碎石夹层,可为线路提供平顺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碎石夹层结构 足尺试验模型 变频加载试验 循环加载试验 动力响应 长期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静力试验加载装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琪 刘健晨 +1 位作者 龙政 冀凯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699,共8页
针对运载火箭结构静力试验中工装部件多、重量大的情况,开展轻量化设计,提出一种加载装置精细拓扑优化方法。基于变密度法,构造了以柔顺度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体积比为约束条件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分段选取材料密度值,实现了结构精细拓... 针对运载火箭结构静力试验中工装部件多、重量大的情况,开展轻量化设计,提出一种加载装置精细拓扑优化方法。基于变密度法,构造了以柔顺度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体积比为约束条件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分段选取材料密度值,实现了结构精细拓朴。根据优化结果确定主承力结构及可减重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不规则边界进行曲面拟合以提高其工艺性。最终承载1 500 t轴压的加载装置单个减重19.7%,结构应力和变形减小且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对于飞行器结构力学试验高承载部件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静力试验 结构拓扑优化 变密度法 加载装置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变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雷俊卿 肖赟 +2 位作者 张坤 李忠三 王悦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5-100,共6页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多级疲劳荷载循环试验,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及梁体刚度退化情况,推导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刚度退化方程,编制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未达开裂荷载水平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多级疲劳荷载循环试验,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及梁体刚度退化情况,推导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刚度退化方程,编制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未达开裂荷载水平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循环荷载下亦出现裂缝,且裂缝出现时间与应力水平有关;梁体刚度在疲劳荷载循环的前15万次中降低幅度较大,之后呈稳定降低趋势;疲劳试验梁静载挠度在静载破坏试验开裂前较静载梁大;但随荷载增大,静载梁裂缝发展较完全;后两者挠度较接近,疲劳梁破坏时挠度较静载梁大20%;基于刚度退化方程的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计算、预测疲劳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变幅疲劳荷载 刚度退化 长期挠度 破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论域插值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裘智峰 黄灯 +1 位作者 桂卫华 阳春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35-2440,共6页
针对压剪试验机电液伺服压力系统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特性,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论域插值模糊PID控制器。采用论域收缩方法和矩形域上二元函数分片双一次插值技术,解决了一般PID参数自调整方法易陷入对某一工作点的局部优化的问题,保证... 针对压剪试验机电液伺服压力系统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特性,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论域插值模糊PID控制器。采用论域收缩方法和矩形域上二元函数分片双一次插值技术,解决了一般PID参数自调整方法易陷入对某一工作点的局部优化的问题,保证了系统控制参数的全局最优性,并且解决了模糊控制器在既定规则下无法保障高精度的问题。给出了基于变论域插值模糊PID的压剪试验机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变论域插值模糊PID控制的效果优于常规模糊PID控制,采用变论域插值模糊PID控制方法更能保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以及控制精度,能有效的克服稳态误差和颤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剪试验机 变论域 二元函数分片双一次捅值算法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空载试验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俊华 吴捷 +3 位作者 杨金明 游秀华 许燕灏 石章海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9-532,536,共5页
针对无刷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空载特性试验中出现的电机转速突增、突减甚至快速停机,以及与双馈发电机控制绕组相联的变频器滤波电容奇异击穿甚至爆炸等一些在普通电机中非常少见的特殊现象和问题,从交流电机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 针对无刷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空载特性试验中出现的电机转速突增、突减甚至快速停机,以及与双馈发电机控制绕组相联的变频器滤波电容奇异击穿甚至爆炸等一些在普通电机中非常少见的特殊现象和问题,从交流电机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原理、空载特性试验的测量方法,分析了此类问题与现象存在的根源,给出了若干建议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 空载试验 变速恒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武 高文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5-910,共6页
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复合地基的承载特征、沉降分布、变形影响范围、桩土荷载分担比及基桩荷载传递特性。试验数据表明:在荷载较大的核心筒区密集布桩而在荷载较小的边角区稀疏布桩或不布桩,能有效地减少基础沉降差,同时减少基... 以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复合地基的承载特征、沉降分布、变形影响范围、桩土荷载分担比及基桩荷载传递特性。试验数据表明:在荷载较大的核心筒区密集布桩而在荷载较小的边角区稀疏布桩或不布桩,能有效地减少基础沉降差,同时减少基桩工程量,复合地基筏下布桩的平均桩顶反力应小于基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以保证基础总体沉降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变刚度 模型试验 沉降: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 被引量:6
14
作者 井艳军 陈雷 +2 位作者 姚兴佳 王哲 孙宏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解决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厂前设计整机控制系统试验投入较大问题,针对大型风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试验研究,并给出了在工厂内进行变桨距控制系统性能测试的解决方案.整个半实物仿真平台采用软件模拟各种工况和载荷情... 为了解决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厂前设计整机控制系统试验投入较大问题,针对大型风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试验研究,并给出了在工厂内进行变桨距控制系统性能测试的解决方案.整个半实物仿真平台采用软件模拟各种工况和载荷情况,以运行控制系统(包含变桨距控制策略)和电动变桨距执行机构为实物形式,通过信息的实时交互完成了控制性能与执行机构的测试及载荷等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案例研究有效验证了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的合理性,此方法可以为机组设计和后续生产调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变桨距系统 半实物 试验平台 载荷 实时交互 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幅载荷下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钱怡 崔维成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6-565,共10页
文章对最近10年来有关变幅载荷下材料疲劳裂纹扩展和失效规律的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述内容包括:过载、低载在疲劳裂纹扩展中的作用;过载-低载组合作用时裂纹扩展的情况;基线载荷的影响;块载大小、长度对疲劳裂纹... 文章对最近10年来有关变幅载荷下材料疲劳裂纹扩展和失效规律的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述内容包括:过载、低载在疲劳裂纹扩展中的作用;过载-低载组合作用时裂纹扩展的情况;基线载荷的影响;块载大小、长度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试件影响;低于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的小应力在变载疲劳裂纹扩展中的表现等六个方面。通过这一综述,进一步验证了部分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发现了部分结论的不完善性。文中也提出了变幅载荷下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扩展 疲劳寿命 变幅载荷 载荷次序效应 疲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型变截面DX桩竖向静载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振波 刘君灿 +1 位作者 顾超 孙传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67-72,共6页
通过模型试验,获得竖向静载作用下等截面桩和阶梯型变截面DX桩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轴力分布曲线和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曲线;由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型变截面DX桩比传统等截面桩承载力提高较多;不同变截面桩径比的阶梯型变截面D... 通过模型试验,获得竖向静载作用下等截面桩和阶梯型变截面DX桩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轴力分布曲线和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曲线;由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型变截面DX桩比传统等截面桩承载力提高较多;不同变截面桩径比的阶梯型变截面DX桩在竖向荷载下呈现不同变形和承载特性;随着变截面比的减小,单位体积材料竖向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小,所以阶梯型变截面DX桩存在最优变截面比。桩径比在0.8~0.9附近时,变截面DX桩的桩身侧摩阻力比等截面桩发挥得更加充分。由于存在承力盘和变截面,轴力分布曲线会发生显著的突变,验证了变截面DX桩与等截面桩在荷载传递方面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 承力盘 竖向静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d轴抛载试验中测量噪声的同步发电机d轴参数估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淼 李文沅 +2 位作者 颜伟 程彬 王圣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4-7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d轴抛载试验条件下估计同步发电机d轴参数的新方法。首先,利用q轴电压、励磁电流以及它们的数值积分,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其次,利用辅助变量法求解带有测量噪声的回归方程的系数。最后,根据回归系数计算d轴参数。算例的测试... 提出了一种在d轴抛载试验条件下估计同步发电机d轴参数的新方法。首先,利用q轴电压、励磁电流以及它们的数值积分,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其次,利用辅助变量法求解带有测量噪声的回归方程的系数。最后,根据回归系数计算d轴参数。算例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现有的图形法和数值优化法有更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载试验 参数估计 同步发电机 辅助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螺旋匝道(桥)驾驶人心理负荷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进 刘小明 胡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218,共7页
为得到驾驶人在螺旋型立交匝道路段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影响因素,选取4座山地城市螺旋型立交开展自然驾驶实验,利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幅值特征、心率连续差异均方根(RMSSD)整体分布特征,以及其与... 为得到驾驶人在螺旋型立交匝道路段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影响因素,选取4座山地城市螺旋型立交开展自然驾驶实验,利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幅值特征、心率连续差异均方根(RMSSD)整体分布特征,以及其与匝道半径、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心理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车辆行驶环境和匝道曲率变化.匝道的分、合流鼻端处,以及行车过程中跟车、超车和会车均会使驾驶人心理负荷增大,驾驶人行驶在上坡路段的紧张感高于下坡路段,匝道半径与RMSSD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纵坡坡度与心率变异指标之间呈现两种不同的相关关系:不熟练型驾驶人随着坡度增加,RMSSD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一般型和熟练型驾驶人表现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自然驾驶实验 驾驶心理负荷 心率变异性 螺旋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夏天翔 姚卫星 嵇应凤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5-613,共9页
考虑到多轴载荷下累积损伤规律与单轴情况的不同,将现有的金属材料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分为以下四类:(a)不分方向的线性累积模型;(b)不分方向的非线性累积模型;(c)分方向的线性累积模型;(d)分方向的非线性累积模型。首先对以上4类多轴... 考虑到多轴载荷下累积损伤规律与单轴情况的不同,将现有的金属材料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分为以下四类:(a)不分方向的线性累积模型;(b)不分方向的非线性累积模型;(c)分方向的线性累积模型;(d)分方向的非线性累积模型。首先对以上4类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分别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进展。接着,收集整理了目前使用这些模型处理过的金属材料多轴变幅载荷试验,给出了这些试验的载荷谱型和数据点数,并统计了各模型对各试验的预测准确率。最后,根据各类模型的准确率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计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多轴疲劳 累积损伤 线性与非线性 不分方向与分方向 变幅载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弯强度试验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毛明杰 杨秋宁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1,共3页
针对水泥取代率30%以上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重点分析了单点及双点加载试验条件下,各龄期混凝土抗弯强度的增长率及误差。结果表明:双点加载条件下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28、91 d抗弯强度及抗弯强度离散系数较... 针对水泥取代率30%以上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重点分析了单点及双点加载试验条件下,各龄期混凝土抗弯强度的增长率及误差。结果表明:双点加载条件下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28、91 d抗弯强度及抗弯强度离散系数较单点加载条件下测试值减小;后期抗弯强度增长率测试值无明显差异;路面用混凝土在粉煤灰取代率大于规范规定的30%时,需考虑抗弯强度的误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抗弯强度 双点加载试验 单点加载试验 离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