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VGT)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陆家祥 秦立军 +1 位作者 刘云岗 张锡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由模拟试验得到的舌形VGT蜗壳内的流动模型和进出口的速度系数,为该产品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匹配试验中总结了多种效应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提示了舌形VGT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变截面涡轮 舌形挡板 汽车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T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朝臣 郭林福 +1 位作者 施新 鲍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将VGT60应用于YN4100QBZ柴油机上,建立了试验台架,确定了试验方法.利用VGT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试验.对各种负荷和转速工况下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与原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稳态工况下VGT对于柴油机排放... 将VGT60应用于YN4100QBZ柴油机上,建立了试验台架,确定了试验方法.利用VGT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试验.对各种负荷和转速工况下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与原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稳态工况下VGT对于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特点和规律;通过自由加速试验研究了VGT对于自由加速烟度的影响,为实现电控VGT与柴油机在全工况范围内的优化匹配控制提供了基本数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几何增压 柴油机排放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VGT对含氧燃料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尹升 毕玉华 +3 位作者 申立忠 王俊 刘少华 宋国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利用大气压力模拟装置,试验研究了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生物柴油-乙醇-柴油(BED)含氧燃料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柴油机经济性恶化,氮氧化物(NO_x)排放... 利用大气压力模拟装置,试验研究了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生物柴油-乙醇-柴油(BED)含氧燃料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柴油机经济性恶化,氮氧化物(NO_x)排放降低,而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及烟度升高。燃用纯柴油与含氧燃料,随着VG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柴油机的经济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而CO、HC排放及排气烟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高海拔地区,燃用纯柴油的经济性优于含氧燃料,但使用含氧燃料有助于改善柴油机的CO、HC排放及烟度。在中等负荷工况下,NO_x排放随着VG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高负荷工况下,放热率峰值和最高气缸压力均随着VGT喷嘴环开度的增大而降低,从而降低了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性能 海拔 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vgt) 含氧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Ⅵ柴油机EGR阀与VGT阀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蛟 李国祥 +3 位作者 王志坚 张军 王晓华 冯海浩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7,共5页
针对采用PID方法控制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VGT)阀开度时出现的进气质量流量和增压压力瞬态响应慢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EGR与VGT解耦控制策略,并进行了试验验... 针对采用PID方法控制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VGT)阀开度时出现的进气质量流量和增压压力瞬态响应慢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EGR与VGT解耦控制策略,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工况点900r/min、200N·m变化至工况点1200r/min、1100N·m的过程中,采用解耦控制策略后,增压压力和进气质量流量的上升时间分别由8.5s和21.3s降至7.9s和16.8s,降幅分别为7.1%和21.1%;稳定时间分别由14.3s和18.3s降至11.5s和15.1s,降幅分别为19.6%和17.5%;WHTC测试循环下,解耦工况点占总工况点的比例达到36.1%,PM比排放和油耗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8.9%和5.8%,NOx比排放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废气再循环 解耦控制 WHTC测试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几何涡轮燃气轮机总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川 赵军 +1 位作者 陶睿 蒋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3,共11页
为深入了解变几何涡轮对燃气轮机的总体性能影响机理,通过部件法对燃气轮机进行建模,然后分别改变高压涡轮、中压涡轮和动力涡轮的第一级导向器喉道面积,在不考虑导叶两端调节机构和导叶间隙等对涡轮效率影响情况下,对燃气轮机总体性能... 为深入了解变几何涡轮对燃气轮机的总体性能影响机理,通过部件法对燃气轮机进行建模,然后分别改变高压涡轮、中压涡轮和动力涡轮的第一级导向器喉道面积,在不考虑导叶两端调节机构和导叶间隙等对涡轮效率影响情况下,对燃气轮机总体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得出各截面的总温与总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采用保持高压涡轮入口总温恒定的控制规律时,增大燃气轮机的高压涡轮流通能力,燃气轮机输出轴功率与耗油率均不断增加,高压涡轮流通能力增加10%,输出轴功率与耗油率分别上升2.83%与1.13%;增大燃气轮机的中压涡轮流通能力,导致燃气轮机输出轴功率降低,耗油率上升,中压涡轮流通能力增加10%,输出轴功率降低9.96%,耗油率上升3.63%;动力涡轮流通能力增加,燃气轮机输出轴功率先上升,后有小幅下降,耗油率增大,动力涡轮流通能力变化量从0增加到10%,输出轴功率降低0.05%,耗油率增加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几何高压涡轮 变几何中压涡轮 变几何动力涡轮 性能研究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截面增压器扭曲导叶对涡轮叶片激振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延昭 于效顺 +2 位作者 刘臻 李国胜 宋丽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共8页
涡轮叶片高周疲劳(HCF)限制了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在可变截面增压器中尤为明显。针对某0.6 L二冲程汽油机用增压器的可调导叶径流涡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高周疲劳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扭曲结构的导叶叶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扭曲... 涡轮叶片高周疲劳(HCF)限制了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在可变截面增压器中尤为明显。针对某0.6 L二冲程汽油机用增压器的可调导叶径流涡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高周疲劳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扭曲结构的导叶叶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扭曲导叶对涡轮流场和叶片激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顺时针扭曲导叶可以减弱喷嘴导叶出口与涡轮叶片前缘之间的干涉效应,逆时针导叶会增强二者的干涉效应;相较于原对称叶型导叶,进入涡轮增压器的高温、高压气流在通过顺时针扭曲叶型导叶后,尾迹呈倾斜状,气流激振力被分散,对下游涡轮叶片前缘的影响减弱;同时,由于涡轮叶片间隙的压力梯度减小,间隙泄漏流强度降低,叶片高激励区的激励幅值也随之减小。研究综合考虑了涡轮机效率和叶片激振力的变化趋势,确定导叶扭曲角度为4°时最为合理,最优方案在不影响涡轮性能的前提下,叶片最大振动应力降低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 涡轮叶片 振动 非定常流动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间隙不确定性对可调向心涡轮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奔 马朝臣 +2 位作者 胡良军 杨策 老大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2-498,共7页
为了评估可调向心涡轮导流叶片叶顶及叶根间隙尺寸不确定性对涡轮级性能的影响,首先将喷嘴环叶片大开度模型的单通道定常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然后以导流叶片小开度涡轮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导叶两端叶顶间隙尺寸多种分配模型三维流场... 为了评估可调向心涡轮导流叶片叶顶及叶根间隙尺寸不确定性对涡轮级性能的影响,首先将喷嘴环叶片大开度模型的单通道定常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然后以导流叶片小开度涡轮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导叶两端叶顶间隙尺寸多种分配模型三维流场,总结出导叶间隙不确定性与涡轮级性能之间相应变化规律;最后选取导叶两端间隙平均分配模型和最优涡轮性能下间隙分配模型开展多通道定常/非定常计算,用于分析间隙分配变化对转静干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导流叶片轮缘侧间隙尺寸占全部间隙尺寸5%~15%范围时,涡轮级效率较高;当导叶间隙全部集中在轮缘侧时,涡轮效率较低;最高、最低效率差别约为6%。间隙泄漏流变化将引起下游转子叶片进口气流角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转子叶片吸力面前缘分离涡损失大小。此外,导叶两端间隙分配变化可以改变嘴环叶片吸力面激波强度,并通过诱发交变载荷变化方式影响转子叶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向心涡轮 间隙 性能 激波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进气条件下弹性约束导叶可变几何涡轮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智慧 马朝臣 祝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6-712,780,共8页
文中基于可调涡轮弹性约束导叶的概念,采用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在脉冲进气条件下,弹性约束导叶涡轮的非稳态特性以及脉冲幅值和频率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与传统可调涡轮对比,分析了弹性约束导叶可调涡轮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脉冲... 文中基于可调涡轮弹性约束导叶的概念,采用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在脉冲进气条件下,弹性约束导叶涡轮的非稳态特性以及脉冲幅值和频率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与传统可调涡轮对比,分析了弹性约束导叶可调涡轮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脉冲进气幅值越小,频率越低,弹性约束导叶可调涡轮相对传统可调涡轮流量提升率越大,输出功率提升率越大,效率下降率越低.通过对转静子进口气流角以及导叶出口压力损失分布的分析,论证了弹性约束导叶涡轮性能对脉冲幅值和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进气 流-固耦合 废气能量利用 弹性约束导叶 可调涡轮 几何涡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恒功率反馈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俊华 郑俭华 +1 位作者 杨梦丽 吴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65-1370,共6页
在额定风速以上时,为保证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降低风力机捕获风能,使风力机的转速及功率维持在额定值,基于微分几何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恒功率控制策略.建立了风力机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微分几何反馈线性... 在额定风速以上时,为保证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降低风力机捕获风能,使风力机的转速及功率维持在额定值,基于微分几何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恒功率控制策略.建立了风力机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微分几何反馈线性化变换实现全局精确线性化;根据新的线性化模型,以风力机转速为输出反馈变量,叶片桨距角为输入控制变量,设计桨距角控制器;在风速高于额定值时调节风力机维持在额定转速,从而实现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较好地解决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问题,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恒功率控制 反馈线性化 微分几何 全局精确线性化 变桨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变几何特性的重型燃气轮机建模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付云鹏 黄宜坤 +1 位作者 张会生 苏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在传统燃气轮机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机组性能试验数据,定量地得到了可转导叶(IGV)开度变化对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IGV开度变化对机组性能影响的重型燃气轮机性能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稳态计算结... 在传统燃气轮机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机组性能试验数据,定量地得到了可转导叶(IGV)开度变化对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IGV开度变化对机组性能影响的重型燃气轮机性能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稳态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正确反映了燃气轮机参数随燃气轮机功率的变化关系,可以应用于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燃气轮机 变几何特性 变工况性能计算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转速风力机额定风速以上的非线性控制——恒功率输出控制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包能胜 姜桐 陈庆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47-750,共4页
讨论了在额定风速以上时变转速风力机的控制问题,系统采用基于微分几何理论下的桨距角和触发角双输入控制.变转速风机是一个带有大范围风速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通过坐标变换,使非线性系统转化为一个标准的线性系统.直接利用... 讨论了在额定风速以上时变转速风力机的控制问题,系统采用基于微分几何理论下的桨距角和触发角双输入控制.变转速风机是一个带有大范围风速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通过坐标变换,使非线性系统转化为一个标准的线性系统.直接利用所推导的仿射非线性机理模型,在额定风速以上,采用微分几何精确线性化理论,通过坐标转换,实现变转速风机全局精确线性化控制,给出了反馈控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转速风力机 额定风速 非线性控制 风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与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楼狄明 郭石磊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1-1937,共7页
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研究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和废气再循环(EGR)阀门开度对柴油机增压比、空燃比、燃油消耗率及NO_x,CO,HC,CO2和烟度等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阀门开度的增大,增压比、空燃比降低,经济性变差.... 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研究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和废气再循环(EGR)阀门开度对柴油机增压比、空燃比、燃油消耗率及NO_x,CO,HC,CO2和烟度等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阀门开度的增大,增压比、空燃比降低,经济性变差.EGR阀门开度和VGT阀门开度对NO_x排放影响很大,随EGR阀门开度和VGT阀门开度增大,NO_x排放的体积分数显著降低,但HC,CO,CO2的体积分数和烟度升高.为实现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控制燃油消耗率和烟度的升高,可在中等负荷时选择EGR阀门开度50%、VGT阀门开度45%的控制策略;在高负荷时选择EGR阀门开度75%、VGT阀门开度55%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叶片两端间隙不同分配对可调向心涡轮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奔 马朝臣 +2 位作者 胡良军 杨策 老大中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933,共5页
针对现有可调涡轮产品缺少喷嘴环叶片两端间隙约束机构现状,选取三种典型喷嘴环叶片间隙分布模型,用数值方法研究喷嘴环叶片两端间隙不同分配对涡轮级性能影响,并找出导致涡轮性能变化的相关机理,为提高可调向心涡轮在非设计工况下性能... 针对现有可调涡轮产品缺少喷嘴环叶片两端间隙约束机构现状,选取三种典型喷嘴环叶片间隙分布模型,用数值方法研究喷嘴环叶片两端间隙不同分配对涡轮级性能影响,并找出导致涡轮性能变化的相关机理,为提高可调向心涡轮在非设计工况下性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开度情况下导流叶片两端间隙变化导致涡轮级效率差别至少为4%,且流动损失变化主要集中在转子段;导流叶片间隙泄漏流中气体气流角小于主流气体,因此间隙分布变化可以改变转子叶片吸力面前缘附近分离涡位置,从而改变转子叶轮通道内部流动损失,最终影响涡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向心涡轮 叶顶间隙 涡轮性能 流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几何涡轮动叶栅流场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超 臧述升 黄名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2,481,共6页
对某变几何涡轮在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进行了内流场PIV实验研究,获得了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详细的流场及涡量场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叶转角从6°转到-6°的过程中,叶轮出口截面最大速度增加约11%,叶轮流... 对某变几何涡轮在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进行了内流场PIV实验研究,获得了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详细的流场及涡量场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叶转角从6°转到-6°的过程中,叶轮出口截面最大速度增加约11%,叶轮流道内部最大绝对速度增加约40.6%,气流角度单调变化,叶轮输出功率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42%;但随着导叶转角的减小,下游动叶流道的流动损失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几何涡轮 动叶栅 流场 PIV实验 导叶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几何变工质涡轮性能预测及变工况性能计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满初 齐宗敏 +2 位作者 徐进 黄忠湖 胡松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适应涡轮在变工质,大变工况条件下的性能预测,研究了工质的性质,涡轮各种损失与涡轮流通通道内的临界堵塞流动,变几何涡轮的性能计算方法。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变几何变工质涡轮理论分析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 涡轮 变几何形状 工作介质 涡喷发动机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控集成智能控制的柴油机降油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郑岳 杨剑 +8 位作者 潘斯宁 刘易 康兴裕 朱荣 田淋瑕 陈中柱 班智博 张松 林铁坚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水温恒定在最佳温度,并通过优化VGT,改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将冷却水温控制在各工况所对应的最优冷却水温附近,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可以降低柴油机油耗3.51%,充分验证了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消耗 发动机热管理 冷却系统 集成控制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军 徐杨蛟 +1 位作者 王文宾 纪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38,共5页
废气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了发动机废气涡轮发电回收系统模型;系统采用旁通阀和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来控制发动机排气背压和涡轮机转速。针对某企业的某款车用发动机,利用有关数学模型及数学分析法对涡轮机... 废气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了发动机废气涡轮发电回收系统模型;系统采用旁通阀和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来控制发动机排气背压和涡轮机转速。针对某企业的某款车用发动机,利用有关数学模型及数学分析法对涡轮机进行了选项设计,确定了涡轮机的基本参数,根据基本参数选定某国产H1A涡轮机;再根据涡轮机有关输出参数对发电机及步进电机进行了选项设计。建立了废气能量回收系统仿真模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可以实现废气能量的回收利用。通过两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分析,其最高回收功率可达(1.7~1.9)k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能量回收 可变截面涡轮 选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向心涡轮增压器调节机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世凯 李聚霞 +2 位作者 马朝臣 陈立辉 李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3,149,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增压器调节机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取消了传统增压器调节机构中的喷嘴座或定距套结构,利用3个固定导叶来控制喷嘴环的宽度。该设计方案力图减小蜗壳或导叶流道中由于特定结构所导致的局部扰动,减小其流动损失,提高涡...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增压器调节机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取消了传统增压器调节机构中的喷嘴座或定距套结构,利用3个固定导叶来控制喷嘴环的宽度。该设计方案力图减小蜗壳或导叶流道中由于特定结构所导致的局部扰动,减小其流动损失,提高涡轮效率。对该设计方案与喷嘴座结构方案、定距套结构方案进行了相同工况的数值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从理论上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 调节机构 优化设计 涡轮效率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杆式导叶调节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明 陈良玉 +1 位作者 仲岩 王雷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促进变几何涡轮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变几何涡轮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用于变几何涡轮的摆杆式导叶调节机构。采用Adams软件对导叶调节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调节机构设计的可行性,通过仿真发现这样的导... 为促进变几何涡轮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变几何涡轮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用于变几何涡轮的摆杆式导叶调节机构。采用Adams软件对导叶调节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调节机构设计的可行性,通过仿真发现这样的导叶调节机构至少需采用3个作动筒同时驱动才能保证涡轮调节的精度要求。在Adams中对机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利用参数化模型分析了尺寸误差和间隙对导叶转动精度的影响,并且以前十次仿真为例计算了调节机构导叶角度重复位置精度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导叶调节机构结构合理、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变几何涡轮 调节机构 导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军 徐杨蛟 余江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废气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所建立的发动机废气涡轮发电能量回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建立了回收系统控制策略,采用旁通阀和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来控制发动机排气背压和涡轮机转速,回收系统能在发动... 废气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所建立的发动机废气涡轮发电能量回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建立了回收系统控制策略,采用旁通阀和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来控制发动机排气背压和涡轮机转速,回收系统能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发动机废气能量转换为电能存储于电池中。仿真结果表明:废气能量回收系统能进一步减少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能量回收 可变截面涡轮 控制策略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